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根据中心地理论及空间经济学的基本原理,首先通过引入冰山运输成本建立了一个以重庆、川南、川东北、成都平原四个城市圈为支撑点的空间菱形经济模型,然后分析了不同的运输成本对产业集聚的影响,最后将成渝经济区城际轨道交通网的空间布局与城市圈的空间菱形模型相结合,阐释了城际轨道交通网规划的合理性。结果表明,城际轨道交通网的空间布局可降低各城市圈之间的运输成本,从而促进经济区内专业化分工和产业集聚、加快成渝城市群一体化进程。  相似文献   

2.
世界经济一体化的特点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潇怡 《时代经贸》2006,4(Z2):80-81
随着世界市场的扩大以及国际分工的深入,世界经济呈现出高度的一体化趋势.本文将从知识经济,区域经济一体化和跨国公司等几个方面来分析世界经济一体化的特点.  相似文献   

3.
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市场规模扩大效应决定了一体化的收益,而一体化的交易成本则制约了一体化的程度。本文将二者结合起来,从一体化促进分工的角度说明了北-北型一体化、南-北型一体化和南-南型一体化在经济绩效上的差异,对中国参与区域经济一体化合作给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4.
与传统的区域经济一体化合作收益相比,产品内国际分工模式更有利于改善成员国的福利水平.根据国家类型的不同,以及产品内分工出现的部门不同,区域经济一体化合作对各成员国的不同生产要素所有者的影响是有差异的,需要根据不同情况作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5.
国民经济循环体系的畅通需要加强地区间的分工协作。在地区市场分割的现实情境下,区域一体化政策能否缓解市场分割,推动分工深化成为重要命题。现有研究多从宏观经济或人口角度考察区域一体化政策的经济后果,基于企业行为的研究相对较少。本文从微观企业入手,考察了撤县设区这一区域一体化政策对企业垂直分工的影响。研究发现,撤县设区后所在原县域公司的垂直分工水平显著提高。机制检验表明,撤县设区通过扩大企业可达的市场范围以及降低企业面临的交易成本起到对企业垂直分工的推动作用。进一步检验发现,撤县设区对企业垂直分工的促进效果在原县级政府对企业干预力度更强时更加显著。同时,撤县设区带来的企业垂直分工水平的提升进一步提高了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结论表明,区域一体化政策能够推动分工深化进而提高经济效率。  相似文献   

6.
分工在促进效率提高的同时,却导致了企业和个人经济行为的异化,降低企业和个人的独立性.笔者从分工代价的视角讨论企业和员工进行纵向一体化的原因与条件,以期对纵向一体化行为给出了一个新的解释.在企业的生命周期结束而不得不转行时,专业化分工将迫使企业以及员工支付较高的转换成本,为了有效降低或者规避分工所导致的转换成本,企业和员工都将积极支持进行纵向一体化.  相似文献   

7.
本文建立了产业分工架构,分析工业国家非技术劳工工资与失业问题。产业分工程度内生决定于经济一体化(即市场扩大)型态:在一体化市场内,若技术劳动成长率大于非技术劳动增幅,制造业产业分工程度将加深;反之,产业分工程度降低。产业分工程度加深促使非技术劳工工资上升、失业率下降,并未如预期会威胁工业国家非技术劳工。值得注意的是,既使产业分工程度加深、非技术劳工失业率下降,亦可能出现非技术劳工失业量上升现象。  相似文献   

8.
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表现形式及其影响.创建名牌产品,是我国在全球经济一体化条件下参与国际分工的必然选择.当前我国要立足国内,放眼国际,创建名牌产品.  相似文献   

9.
中国经济已融入世界经济一体化,但如何面对国际市场激烈的挑战与竞争?国家经济一体化即中国各地按科学的原理进行分工与合作,破除地方保护主义、进行自由贸易,实现区域经济一体化,是提升中国产业竞争力,发展中国经济的良策。  相似文献   

10.
实现京津冀区域经济的一体化发展,必先实现交通运输基础设施的一体化。本文在梳理京津冀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并分析其中原因的基础上,提出京津冀地区基础设施一体化发展思路:(1)优先发展城际轨道交通和环北京地区通勤交通;(2)加快建设沿海港口和疏港通道;(3)建设北京高速铁路客运枢纽;(4)整合机场资源并实现空铁联运。文章认为,在"十二五"和"十三五"期间,京津冀地区交通运输基础设施一体化建设重点任务主要涉及城际高速铁路网、沿海港口与疏港铁路、东北过境高速公路通道、环北京城市轨道交通延伸线等四个方面。为很好地推进京津冀地区基础设施一体化建设,文章最后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1.
我国参与国际间产品内分工的贸易现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琦 《生产力研究》2008,(24):87-88
随着经济全球化、区域经济一体化趋势的加强,国际分工也进一步深化,由原来的产业间分工过渡到产业内分工乃至现在的产品内分工。分工决定贸易的模式、方式及贸易双方的利益分配问题。这种产品内分工也就决定了国与国之间在开展贸易过程中所获得的利益分配不同于以往分工模式下的利益分配。当前,在国际分工进一步深化的背景下,我国进出口贸易在总额增长的基础上呈现出新的特点,同时也面临着越来越多的贸易摩擦等问题。  相似文献   

12.
邢友聪 《当代经济》2009,(13):106-107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很多相互分割的单核城市会变为城市联合体的城市群,这必然会对相关城市的经济产生重大的影响,城市的住宅市场作为城市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必将受到冲击.随着京津城际高铁的开通,京津一体化速度明显加快,本文将以京津一体化为例,分析同城化对相关城市住宅市场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国际区域经济一体化理论综述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国际区域经济一体化已经成为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一大显著特征,中国参与国际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不断加快.本文对国际区域经济一体化的代表性理论:关税同盟理论、自由贸易区理论、共同市场理论、协议性国际分工原理和综合发展战略理论进行了评述,这些理论对我国与周边国家的一体化理论与实践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区域一体化尤其是城市一体化是区域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内在要求,同时也是当前世界经济发展的大趋势。当前,我国正迎来区域一体化和城市一体化的建设高潮。长三角城市群、珠三角城市群都是我国东部区域经济最发达、一体化程度最高、产业分工与合作最具成效的区域。除东部地区外,中部地区城市群经济亦正加速发展,已初具规模的中部城市群主要有武汉城市圈、中原城市群、长株潭城市群、江淮城市群以及环鄱阳湖城市群。通过分析珠三角、长三角以及长江中游城市群的区域一体化建设和产业分工、融合的成功经验,指出城市群产业协同的一些内在要求和规律。  相似文献   

15.
试论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国际垂直分工和水平分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曦宇 《经济师》2001,(2):146-147
世界经济全球化既是资本向全球扩张的结果,也是国际分工的深化和信息技术革命的产物,归根结底在于社会生产力和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从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内容及其相互作用来看,国际贸易和国际分工是条件,世界市场是基础,国际金融是核心。在国际分工体系中,国际垂直分工和水平分工成为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两种明显的发展趋势。一、国际垂直分工新技术革命特别是信息技术革命不仅成为“新经济”的引擎和火车头,而且也是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内在动因,但是技术水平的差异和经济结构的差异使得不同的国家和地区在世界经济全球化和一体化进程中的发…  相似文献   

16.
当前国际贸易的迅猛发展与国际垂直专业化分工密切相关,国际垂直专业化分工的日益发展,体现了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市场一体化与生产过程分散化的统一.本文对国际垂直专业化分工与贸易的最新研究进行了梳理,对国际垂直专业化分工的内涵、衡量指标以及与国际垂直专业化分工相关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最后阐明了中国参与国际垂直专业化分工的战略性利益.  相似文献   

17.
多年来,长江三角洲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呼声很高,但进程相对缓慢,区域内合理分工和产业优化布局的巨大潜力远未得到发挥。有人认为,其主要障碍来自于行政区划对地方利益的保护。笔者以为,区域经济一体化是与区域内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紧密相连的,经济范式的内在制约是区域经济一体化面临困境的根本原因,区域内自身经济总量的扩张和质的变化所形成的对经济一体化的客观需求才是促其发展的真正的内在原动力。  相似文献   

18.
地区专业化是社会生产地域分工的表现形式,经济一体化和地方保护主义是影响地区专业化水平的重要因素。本文以2001~2008年我国30个省区的面板数据为样本,就经济一体化、地方保护主义与地区专业化的关系进行实证检验,结果发现:对外经济一体化对地区专业化具有显著的正效应,区域经济一体化的作用不显著,地方保护主义则会阻碍地区专业化水平的提高。因此,应进一步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减少地方保护主义行为,发挥各地区的比较优势,促进地区产业的专业化发展。  相似文献   

19.
一、引言 跨国公司是国际直接投资的主要载体,也是推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重要力量,主导了当今世界的国际分工.  相似文献   

20.
城际战略产业链与城市群发展战略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随着经济全球化、信息化、网络化的加速,打造城市群,已经成为许多国家或地方政府发展经济的主体战略.城市群的发展最终还是体现在城市群整体的产业发展,城际战略产业链是构筑城市群产业体系的关键,也是制订城市群发展战略的重要支点.文章探讨了城市群概念与城市群的竞争特征,分析了城市群产业分工发展新趋势,提出了构建的基本方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