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立法浅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作为国家第一批循环经济试点产业园区,如何实现循环经济的示范性发展,不仅需要在循环经济理论发展上探索新的途径、尝试新的方法,而且更需要在实现循环经济从理论探讨向社会实践转变方面做必要的思考和积极筹划.  相似文献   

2.
《青海经济研究》2009,(2):17-20
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是全国第一批13个开展循环经济试点的产业园区,是“十一五”规划中被列为国家重点发展的循环经济试验区,也是我国唯一一个地处高原的循环经济试验区。为深入推进省十一次党代会作出的“柴达木地区要依托优势资源和观有基础,以循环经济试验区为载体,建设新型工业化基地,努力创造高原地区循环经济模式,为全省发展做出更大贡献”的部署,进一步探索加快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发展的政策措施,8月18日至22日,由参事室同志及部分参事组成调研组赴乌兰、德令哈、格尔木、都兰等地,对试验区建设发展情况进行了为期一周的调研。  相似文献   

3.
2010年6月10日.我州在青海国际会展中心举行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项目推介会。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是国家首批13个循环经济试点产业园区之一,也是目前国内面积最大、资源最为丰富、惟一布局在藏区的循环经济产业试点园区。特别是今年3月15日,国务院批复了《青海雀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总体规划》。进一步确立了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以盐湖特色优势产业发展为核心的主导产业发展思路及“开始即循环、生产即清洁”的发展理念,从国家层面形成了推动试验区建设的合力。  相似文献   

4.
柴达木是我国首批13个循环经济试验区中面积最大、行政区划最完整的试验因区.如何进一步推动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的发展,探索一条适合自身特点的发展道路,以最大限度地推动地方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是我们亟待研究和解决的重大课题.文章对当前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加快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发展的措施及建议.  相似文献   

5.
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是凭借丰富的自然资源建立的工业园区,走循环经济发展之路是保证其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不被破坏的基础。本文在总结相关研究的基础之上搭建了试验区循环经济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利用熵权法对试验区2005年至2017年的循环经济发展水平进行评价。经验证,试验区的循环经济发展水平稳定,经济系统评分较高,科技文卫方面取得了显著进步,社会进步缓步提升。与此同时也存在资源环境、人居环境、能耗、排放量等多方面的挑战与压力,未来需着力构建循环工业体系,全面提升主导产业的产品生产技术,做实园区经济。  相似文献   

6.
《中国经济信息》2009,(24):F0004-F0004
柴达木,是包容开放、海纳百川之地;是厚积薄发、充满希望之地。正在建设西部科学发展示范区,探索区域性发展循环经济新模式,创造着新的发展奇迹。  相似文献   

7.
《青海经济研究》2006,(2):88-88
近日。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领导小组办公室召开联络员会议。会议通报了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工作进展及下一步工作安排,重点介绍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循环经济实施方案编制大纲。并列出编制实施方案所需相关厅局和企业提供的基础资料清单,要求各厅局和企业2006年元月5日前向编制组提供。  相似文献   

8.
2005年10月27日,我州被列入国家第一批开展循环经济试点产业园区.州委、州政府结合海西实际,提出了"依托交通干线,围绕优势资源,培育特色产业,建设一区四园,发展循环经济"的建设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的基本思路.发展循环经济是我州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和谐海西建设的有效途径,也是未来发展的必然选择,惟有通过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保持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谐社会才会有相应的物质保障.  相似文献   

9.
2005年10月,经国务院批准,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将青海省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列入国家第一批13个循环经济试点产业园区之一。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作为国内面积最大的循环经济试点园区,其建设是一项投资大、周期长,具有艰巨性和复杂性的系统工程。“十一五”期间及未来,加快柴达木地区的优势资源开发,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水平,实现矿产资源的有效、综合、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10.
2005年10月,我国循环经济试点工作正式推开,国家设立了青海省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等第一批十三个循环经济产业园区。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位于青海省柴达木盆地,是目前全国面积最大的区域性循环经济试点产业园区,资源丰富,发展潜力巨大。  相似文献   

11.
柴达木矿产资源富集,资源具有储量大、品位高、类型全、分布相对较集中、资源组合好等特点,资源综合优势在全国也是绝无仅有的.经过50多年的开发建设,柴达木资源开发取得了显著成绩,已基本形成了以电力、石油、天然气和煤炭开采为主的能源工业;以盐湖开发为主的盐化工业;以有色金属和黑色属矿采掘为主的冶金采选业;以石棉、水泥生产为主的建材工业;以农副产品和中藏药为原料的加工工业等五大工业体系.特别是"十五"时期,州委、州政府不断总结海西改革发展的基本经验,根据区域资源分布、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实际,提出了以德令哈为中心的东部经济区和以格尔木为中心的西部经济区两大不同工作重心和产业发展重点.紧紧围绕做大做强石油天然气、盐湖工业、有色金属工业等支柱产业,加快发展煤炭、电力、建材、冶炼等优势产业,着眼于资源的综合利用和产业链的延伸,不断提高工业发展水平,一批起点高、规模大、有特色的工业项目已逐步建成并发挥效益,逐步形成了有强势企业引领、有拳头产品支持、有先进技术保证的产业链.  相似文献   

12.
在《青海省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总体规划》获得国务院批复之后,6月19日中共海西州委、州人民政府在格尔木市组织举办了“加快推进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建设与发展论坛”,青海省政协副主席、中共海西州委书记罗朝阳和州长诺卫星参加并发表了重要讲话。此次论坛就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相似文献   

13.
16月19日,加快推进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建设与发展论坛在格尔木市隆重召开。论坛紧紧围绕“加快推进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建设与发展”这一主题。就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构建循环经济主导产业体系、加快循环经济地方立法、统筹城乡发展等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进行了深入研讨交流。论坛还就加快推进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建设与发展、推进海西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建设等重点工作提出了卓识远见和珍言良策。  相似文献   

14.
自2005年国家批准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为全国首批13个循环经济示范产业园以来,海西全面确立了“突出资源特色、强化技术创新、培育优势产业、实现循环发展”的基本思路及“开始即循环、生产即清洁”的发展理念,试验区建设取得初步成效。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以盆地内现有的石油天然气化工、盐湖化工、有色金属、煤炭等工业为基础,已初步构建盐湖化工、  相似文献   

15.
9月4日-7日,国家发改委副主任解振华带领国家发改委环资司负责同志以及相关专家来青海调研,重点调研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工作。调研组一行分别到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盐湖集团、格尔木炼油厂和西宁经济技术开发区多晶硅、单晶硅、洁神餐厨垃圾处理等企业和项目进行了实地考察调研。省委书记、省人大委员会主任强卫,省委副书记、省长宋秀岩,省委常委、西宁市委书记王建军,省委常委、副省长马建堂,副省长、西宁市市长骆玉林分别陪同调研。省政府办公厅、省发改委及相关单位同志全程陪同。  相似文献   

16.
正六年来,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相继建成投产盐湖开发、纯碱、碳酸锂、甲醇及铁矿采选、煤炭开发等40多个重大产业项目,项目的建成投产为海西州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了强有力支持。十一五期间,试验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7.2%;2011年实现生产总值481.4亿元,比上年增长19%,实现了十二五良好开局。盐湖化工产业。建成盐湖集团综合利用一期、青海锂业和中信国安西台盐湖碳酸锂及硫酸钾镁肥、青海碱业一期、盐湖海虹10万吨联二脲配套  相似文献   

17.
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发展循环经济必须以建设工业园区为依托,采用工业园区化、园区工业化的方式,按照“一区四园”的区域经济发展架构才能加快构建柴达木循环经济体系。形成资源综合开发、市场有效调配、循环利用和持续发展的有效模式。  相似文献   

18.
《青海经济研究》2010,(2):83-84
2010年3月15日,国务院批复实施《青海省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总体规划》(国函[2010]26号)(以下简称《总规》)。19日下午,国家发改委与省政府在京联合召开新闻发布会,并于网上同步视频直播。  相似文献   

19.
按照综合开发、有效配置、循环利用、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正在依照建设一区四园,构建五个产业链的基本思路扎实推进。但水资源的稀缺、时空分布的不均匀、利用效率的低下,已成为制约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健康发展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20.
一是维护国家生态屏障的现实需要。青海省作为长江、黄河、澜沧江的发源地,是我国最重要、影响范围最大的生态区域。“三江源”保护离不开国家支持,青海省也承担着艰巨的任务,责任重大。但从地区经济发展看,青海省4个属于“三江源”生态保护区的少数民族自治州,均为青海省欠发达地区,地广人稀、远离经济中心,自我发展能力十分有限。试验区作为青海主要的经济发展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