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浅析新闻失实与新闻侵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闫志国 《活力》2011,(13):61-61
现代社会.新闻媒体已经渗透到公众生活的各个领域,发挥着信息传播、舆论监督的重要作用,新闻媒体的活动与公民日常生活的领域有着广泛交叉。近年来,随着公民权利意识的觉醒,因新闻侵权而引发的新闻官司屡有发生,在这类官司中,以公民维护名誉权最为多见。新闻单位和从业人员坐上被告席,已成为当今社会生活的一大热门话题。  相似文献   

2.
新闻侵权是民事侵权行为的一种特殊类型,由新闻侵权引发的民事诉讼越来越多,引起了出版界和法学界的极大关注,人们对此现象进行了广泛的讨论。在新闻传播日益发达、受众及影响日益广泛和复杂的情况下,对新闻侵权进行研究显得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3.
封娇 《活力》2011,(8):172-172
随着中国娱乐事业的不断发展,娱乐新闻已经深入到大众生活的每个角落,围绕着大众的生活与娱乐,时时刻刻、分分秒秒的存在着。然而。在这许多的娱乐新闻中,不仅鱼龙混杂,有些甚至是子虚乌有。是什么促使这些低极甚至是虚假的娱乐新闻见诸报端,侵入大众的生活,摇身一变登上大雅之堂的呢?怎样才能避免这些娱乐新闻的过分炒作呢?首先,这些低级甚至是虚假的娱乐新闻之所以出现。一方面是为了吸引大众的眼球,为始作俑者赚取最大的利益,另一方面也是媒体把关不严所致。  相似文献   

4.
舆论监督既是个新闻问题,也是个理论问题。2007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了六项监督:行政监督、人大监督、政协监督、党派监督、公众监督和新闻舆论监督。其中的新闻舆论监督是至关重要的。然而,近几年却接连发生假借舆论监督之名而实施的新闻敲诈行为。这严重损害了媒体的公信力和新闻记者的社会形象。那么,如何把握和严肃新闻规定与职业操守是每一个从业人员必须认真对待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新闻工作者在发表文章时,应避免新闻侵权,尤其舆论监督记者,更要注意这一问题.一旦侵权发生,必将引起法律诉讼,到那时不但要忙于应诉,还浪费了大量时间,实在是得不偿失.  相似文献   

6.
李海燕 《活力》2011,(7):183-183
新闻侵权的主体包括权利主体和义务主体。新闻侵权的权利主体,一般是指新闻侵权的直接受害者,以及其他直接关系人、死者的上下两代近亲属。关于这一点在国外的一些新闻侵权法里也有所体现,例如:在《日本新闻法》第17条、《哥伦比亚新闻法》第20条规定中,也提到了这一点。在我国,受害人是权利主体,  相似文献   

7.
宋宇 《活力》2013,(12):92-92
随着社会发展和文化传播,民生新闻已经成为了市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新闻传播载体。在新闻报道中.民生新闻更多的是立足民生.关注百姓生活,把镜头对准普通的市民,关注百姓的身边事,让市民看到民生新闻实用、重要的一面。但也正是因为这样,市民对于民生新闻的印象大多是报道鸡毛蒜皮的小事.杂七杂八、家长里短的琐事等方面。不过,民生本就包括人民群众对物质的需求和精神文化的需求两个方面。如何在“小而杂”民生新闻报道中策划采编富有特色的文化报道.也是需要记者强烈的策划意识与深入挖掘。  相似文献   

8.
随着我国社会的发展、公民权利意识和维权意识的提高,我国新闻事业发生了许多可喜的变化,但也面临一些过去计划经济条件下很少遇到的问题。其中,新闻侵权就是我国新闻界和法律界目前面临的问题之一。我国新闻侵权案件逐年增加,既增加了法院的工作量,也降低了媒体的公信力。本文从我国现状出发,分析新闻侵权问题和法制上的完善建议,对于预防新闻侵权,避免新闻侵权诉讼,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刘兴华 《活力》2012,(18):124-124
正面与负面,本意是指不同的方位。在新闻报道中,正面报道就是指那些讴歌先进事迹、表彰先进人物、弘扬正气典型,能够给人们正确引导、激励和鼓舞的报道。负面报道主要以揭露社会阴暗面、报道工作中的失误、批驳歪风邪气等为主要内容。调查发现。那些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群众的新闻更容易带来高收视率。  相似文献   

10.
张大巍 《活力》2010,(8):362-362
灾难新闻.是指“反映由天灾或人祸导致的.给人类带来不幸的社会原生态的新闻”。不仅包括地震、干旱等自然灾害的新闻。也包括战争和恐怖袭击等人为灾难的新闻,环境污染、交通和生产事故等事件。从1842年德国汉堡的火灾废墟图片开始.灾难新闻摄影在之后的一百多年里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焦点。战争、疾病和灾难长期以来一直是西方新闻摄影关注的重点.从“荷赛”获奖照片可以清晰地看到这一点。WPP在其51年的新闻摄影评奖历史中曾将年度最佳新闻图片奖授予灾难新闻摄影四十多次,这是一个足以让人惊叹的比例。  相似文献   

11.
刘洋 《活力》2010,(8):324-324
哈尔滨大工厂多、科研院所多、大学多,报纸的图片新闻报道这三个行业的相同点就是科技新闻。笔者进报社从事新闻摄影工作以来.一直对科技题材情有独钟。作为市级媒体的摄影记者,立足发挥本地资源优势.所以如何做好科技新闻摄影报道是经常思索探讨的一个重要课题。同时,作为一名新闻摄影工作者,有责任去用镜头记录科研人员刻苦钻研业务的精神风貌:用独特的视觉反映科研和生产方面的的辉煌成就。结合这几年的经验浅谈一下哈尔滨科技新闻摄影报道:  相似文献   

12.
马庆平 《活力》2013,(6):90-90
当今社会,广播、电视、报纸、网络等媒体竞争空前激烈,一个新闻事件在发生之后.就能在多个媒体上收听或收看到.如果一个媒体在报道中仅满足人云亦云,就会缺乏竞争力。在报道新闻时加强策划.做好深度报道,意义很大。  相似文献   

13.
经济新闻报道过程应加强新闻采访水平,通过进行有效的新闻采访,提高新闻报道价值,利于加强新闻报道工作质量。因此,作为经济新闻工作者,要全面加强经济新闻采访与报道研究能力,积极提高自身专业水平,从而为经济新闻报道工作开展奠定基础。希望通过实践分析,能加强经济新闻采访与报道工作研究能力。  相似文献   

14.
孙英 《活力》2011,(7):197-197
坚持新闻真实.是党的新闻工作的基本准则.也是新闻职业精神,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新闻媒体如果有失实、虚假报道,不仅会在社会上造成不良影响,更会伤害广大读者.失信于读者,使媒体威信扫地。  相似文献   

15.
张思诗 《企业导报》2014,(13):82+113-82
灾难报道必然需要国家力量的政治控制,来维系社会的安定。可是,灾难报道中最灵魂的要素是真实,每个社会公众都渴望从文字中读出鲜活的事实,新闻专业主义者认为公民有知的权利。对灾难报道中的政治控制与新闻专业主义的研究有利于提高新闻媒体从业人员的政治和专业素养,有利于在政府、媒体和社会公众之间建立良好和谐的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16.
叶晓阳 《活力》2014,(1):39-39
就本质而言,“新闻就是对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的认知仍然颠扑不破。它明白无误地告诉新闻工作者:只有到生活的源头去汲取新闻养分,新闻才能真正及时、客观、全面、准确、生动。笔者从事新闻工作三十余年,积长期的新闻工作实践认识到:新闻的源头在一线,新闻的生命力在一线;采撷、选取新闻绝不能脱离一线。  相似文献   

17.
在新闻传播的过程中,新闻人格化在实现新闻审美上与四个方面有着主要联系,一是新闻报道者,二是新闻题材内容,三是新闻采访的人格化,四是新闻写作或后期制作.这四个前后互连的环节,构成了新闻审美实现的基础.研究探索新闻人格化与新闻审美的联系,离不开对这四个环节的认识.  相似文献   

18.
王巍 《活力》2012,(6):174-174
深度报道从出现到繁荣.已经历经了70多年,至今已成为新闻媒体加强舆论监督、增强竞争力、提升传媒品牌、扩大社会影响、吸引受众注意力的有力手段。探讨深度报道的产生与发展的过程和原因,把握深度报道的特征与作用.对于我们掌握好这一“新闻武器”,活跃新闻报道,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9.
当前,县级电视台对社会新闻报道重视不够,主要表现为在新闻节目中.社会新闻报道的数量少、精品少、影响力弱.在新闻节目中扮演着点缀、凑数的角色.从现实来说,县级电视台受条件限制,一般只有一档纯新闻节目,其它大都为综合性新闻节目.同时,县级电视台时政要闻的报道任务比较重,很难有足够的人力、物力、财力来支持社会新闻报道,因而导致社会新闻报道数量在新闻报道总量中偏低  相似文献   

20.
邹慧颖 《活力》2014,(11):57-57
在新闻报道中,负面报道主要以揭露社会阴暗面,报道工作中的失误,批驳歪风邪气等内容。据调查,贴近民生和群众的新闻更能吸引读者,而负面报道的取材更容易迎合读者的需求。然而,在达到揭露社会问题和正确引导读者的过程中,常常易踏入误区,使报道变了味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