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传统引力模型基本上以CES效用函数为基础,无法测度贸易成本降低对不同贸易伙伴国间贸易流量的差异化影响程度。Novy(2012)超越对数引力模型弥补了这点不足,本文基于该模型对金砖五国在2000~2010年双边贸易成本弹性做了测度。结果显示金砖五国贸易成本弹性在[245,0.48]间取值不等,变化幅度较大。俄罗斯平均贸易成本弹性最高(36.66),南非次之(29.31),中国最低(1.84)。南非对巴西和中国贸易成本弹性差值比最高,说明降低贸易成本对贸易小国影响程度更大。  相似文献   

2.
中国对外双边贸易成本的测度与分析:1981~2007年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基于一个融入双边冰山型贸易成本和多边贸易壁垒的一般均衡模型,本文测度了1981~2007年中国与主要贸易伙伴的双边贸易成本,以此来呈现中国对外贸易成本的大小和变化。测度结果表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平均对外双边贸易成本已经下降到0.4以下,并且在加入WTO后呈更明显的下降趋势。同时,空间距离依然是影响中国对外贸易的一个重要因素,而且中国与东亚新兴国家和地区在贸易领域的相互开放程度要高于发达国家。  相似文献   

3.
4.
本文采用WIOD提供的金砖国家投入产出和直接碳排放数据,通过建立MRIO模型计算1995~2011年中国与其他金砖国家贸易隐含碳排放量,并进一步考察了中国在不同双边贸易中所处地位特征和是否存在碳减排的国际贸易途径。结果表明,中国与不同金砖国家贸易所处地位存在异质性特征,主要表现为中国在中俄贸易中以贸易逆差换取碳减排、中印贸易中以碳排放换取贸易顺差、中巴贸易中隐含碳净出口和贸易逆差共存。中国可通过鼓励相对低碳行业出口,并同时鼓励相对高碳行业进口和金砖国家内部互补性贸易的国际贸易途径促进实现中国碳减排目标。中国应该充分发挥金砖国家合作机制,实现中国与其他金砖国家的"共享式"碳减排。  相似文献   

5.
金融服务贸易发展对金砖国家以及世界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分析了"金砖国家"金融服务贸易的现状,从国际市场占有率(MS)、贸易专业化系数(TSC)和显性比较优势指数(RCA)角度探讨了金砖国家金融服务贸易的竞争力,并提出了中国发展金融服务贸易的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6.
后危机时代背景下,把控金融服务业的发展对金砖国家增强抵御外部风险能力以及促进国家经济发展具有尤为重大的意义。文章试图在拥有一定共性的金砖国家中对比各国的金融体系,发掘各国金融服务贸易开放度的差距及其原因,并通过计量分析探讨各国金融服务贸易开放度与经济增长及经济规模之间的关系。通过研究发现:金砖五国金融服务贸易市场的开放程度存在很大差异;印度经济规模的扩大对该国金融服务贸易开放度的提升有直接影响,印度的金融服务部门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呈现逐渐开放的强劲态势;中国金融服务贸易的总体规模虽是金砖五国中最大,但金融服务贸易的开放水平却不高,金融服务贸易市场面临的挑战和冲击巨大。  相似文献   

7.
一带一路战略提出以来,中国与中东欧国家的农产品贸易增长迅速,很多国内外学者对此进行了研究。本文主要从中国与中东欧国家以及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农产品贸易发展现状、贸易结构、贸易潜力以及促进农产品贸易发展的政策建议等方面进行综述,为研究中国与中东欧国家农产品贸易提供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9.
研究目标:中国区域间贸易成本测度及其分解。研究方法:选取1997年、2002年和2007年中国区域间投入产出表测量和分解。研究发现:中国总体区域间贸易成本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态势;中国的国内贸易成本始终小于国际贸易成本,东北区域和贸易程度相对较低的建筑业、服务业、农业等行业的贸易成本较高;区域间贸易成本分解发现距离较远的区域间贸易成本较高,“邻近偏好”明显;经济增长极则表现出显著的“腹地偏好”,即与其经济腹地间贸易成本较低;而东部沿海的“后来居上”主要来源于沿海之间存在的“区域分割”。研究创新:中国区域间贸易成本的演进及其双边特征。研究价值:为促进区域合作、产业升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超越对数函数要素替代弹性公式修正与估计方法比较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对超越对数函数要素替代弹性估计方法进行专门研究,修正了超越对数生产函数要素替代弹性公式错误,梳理超越对数成本函数各类替代弹性定义,综合考虑数据易得性、估计可靠性、定义合意性以判定各类估计方法的相对优劣。研究发现,受困于共线性难题,基于超越对数生产函数计算替代弹性效果不佳;基于超越对数成本函数计算替代弹性更具优势,影子替代弹性凭借出色的理论性质与强稳健性成为首选。  相似文献   

11.
传统引力模型方法在测度贸易成本时,由于缺乏微观理论基础,往往事前假定贸易成本的构成并且忽略多边阻力的影响而广受批评。基于一个融入双边冰山型贸易成本的多边一般均衡贸易模型,本文采用的改进引力模型能够弥补上述缺陷。运用该模型我们综合测度了1980~2006年中国与G-7各国关税等价的双边贸易成本。结果表明,中国与这些国家关税等价的贸易成本都已经低于50%,与1980年相比,到2006年平均下降幅度高达30%,并且在入世以后呈现加速下降的趋势。这充分说明近30年来,中国的对外开放程度不断提升,正加速融入全球经济一体化之中。  相似文献   

12.
汇率、贸易弹性和经常账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国际收支弹性分析法框架下,讨论汇率变动影响贸易收支状况的临界弹性条件。放弃传统的马歇尔—勒纳条件,采用更符合实际情况的修正BRM条件,并且在实证检验中首次使用了Gamma分布滞后模型来估计相关贸易弹性,为政府通过汇率变动来调节经常账户提供了更精确的参考标准。  相似文献   

13.
产业转移是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有力工具,也是产业转移双方的双赢选择.本文在综述产业转移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将引力模型引入产业转移的研究中,给出了产业转移力度的测算模型.并具体以加工贸易产业为例,选取了具有代表性的六个东部省(市)以及中部六省为研究对象,对其2006-2008年间加工贸易产业转移趋势进行了测算和分析,这对定量...  相似文献   

14.
本文采用修正的贸易引力模型,应用中国与175个国家(地区)1995~2004年的面板数据,就中国劳务输出对进出口贸易的影响进行实证分析。对样本总体的回归结果表明,我国对外劳务输出与出口之间存在互补关系,劳务输出能够带动出口增加;而劳务输出对进口没有明显影响,二者之间呈现不显著的替代关系。对样本国家(地区)按区域和收入分组的回归结果与对样本总体的回归结果基本一致:我国对大多数国家(地区)的劳务输出与出口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特别是外派劳务最为集中的东亚和南亚,劳务输出对出口有着明显的拉动作用;在进口方面,除拉美和加勒比海国家外,对其余各组国家(地区)的劳务输出与进口之间均为负相关关系,而这种关系通常不显著。  相似文献   

15.
运用时变随机前沿引力模型,基于2011—2018年中国与中东欧17国的进口贸易数据测度进口贸易潜力、技术效率及其影响因素。实证结果表明:中国与中东欧国家进口的贸易潜力较大,且不同国家之间呈现较大的不均衡性,波黑、克罗地亚、黑山可挖掘的进口潜力较大,匈牙利、保加利亚、斯洛伐克和波兰的进口效率较高。从影响因素看,中东欧国家的供给能力、中国的市场规模、“17+1”合作机制等因素推动了进口贸易的发展,而中国的供给能力、中东欧国家的市场规模、文化距离等因素对进口贸易有阻碍作用。经济自由度、基础设施质量、中欧班列等构成了影响进口效率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6.
利用重心分析的方法,对我国1987年—2004年间我国实际吸收外商直接投资量和六类污染指标排放量的重心移动路径进行描绘和关联分析,发现外商直接投资对于我国环境污染程度并无直接的影响。并通过考察外商直接投资在39类工业行业中的比重,以及这些行业产生污染排放的状况,从原因上进一步解释了这一结论。  相似文献   

17.
中国的贸易、境外直接投资与实际汇率的动态关系分析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本文基于向量自回归模型对中国的贸易收支、FDI与实际汇率三者之间的动态关系进行了分析,实证结果显示,三者之间长期存在互为因果的关系。长期来看FDI对贸易余额有一定的改善作用,人民币实际贬值的J曲线效应明显,贬值改善贸易余额的时滞大约为两年。出口空间的大小不是影响FDI的主要因素,实际汇率的稳定有利于吸引FDI。贸易收支的顺差和FDI的大量流入是人民币升值压力的重要来源,人民币的升值在一定时期内不会恶化我国的贸易收支,但会对FDI的流入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