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编者按:于10月14日胜利闭幕的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指出:土地家庭承包经营是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核心,要长期稳定并不断完善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依法保障农民对土地承包经营的各项权利.  相似文献   

2.
3.
有效地保障农民的土地权益能促进农村社会的稳定、和谐社会的建设.农民的土地权益长期受到侵犯,农民损失土地经济的权益主要流向了各级政府的财政.从宪法到部门法难以形成保障农民土地权益的法律体系;执法不严、侵害农民土地权益违法行为的低风险、官员的价值取向、法律滞后等因素共同影响着农民的土地权益保障.因而,有效地保障农民的土地权益,立法需要着眼于现有法律的完善,以及新法律的制定,并完备法律体系,加大违法的惩处力度.  相似文献   

4.
法律要赋予农民长期而有保障的土地使用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一段时间以来,由于我国农业、农村经济发展面临着一系列新情况、新问题,比如中国加入WTO,国内农产品相对过剩,农民收入增长缓慢等,在这个特定背景下,有人对家庭土地经营制度提出一些疑虑,似乎只有打破家庭经营制度才会解决农村土地市场的建立,以及农业产业化及规模经营等问题。我们认为,当前我国农村问题的核心仍然是土地问题。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稳定的大局出发,为调动亿万农民的劳动生产积极性,确保农业、农村经济持续发展和社会稳定,亟需给农民创造一个好的制度环境,其中土地制度是第一位重要的。在新形势下特别需要坚…  相似文献   

5.
《农村工作通讯》2003,(4):21-23
<农村土地承包法>和新修订的<农业法>、<草原法>已于2003年3月1日正式施行.这是进入21世纪我国农村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新阶段,颁布和实施这三部法律意义重大,影响深远.这三部法律把农村改革以来党在农村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法律化,把进入新阶段以来农业发展以及广大农民群众调整结构、增加收入的成功经验和做法上升为法律规定,是建设现代农业、加快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步伐的法律依据,是保护农民权益的重要武器,是实现农业和农村经济健康发展的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6.
一、要充分认识颁布《农村土地承包法》的重大意义在迈向建立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全面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制定和颁布这部法律,是我国农业发展史上的一件大事。(一)《农村土地承包法》赋予了农民长期而有保障的土地使用权,有利于进一步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农民问题始终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根本问题。农民问题的核心又是土地问题。在我们党80多年的奋斗历程中,主持制定并以共和国名义发布的赋予农民土地所有权的法律有两部,一部是土地革命时期的《苏维埃土地法》(1931年),一部是新中国建立初期的《中华人民…  相似文献   

7.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的颁布,是我国农民政治经济生活中的一件大事。以法律形式赋予农民长期而有保障的农村土地使用权,标志着农村土地承包走上了法制化轨道。这部法律的实施必将从根本上保护农民的权利,保证农村土地承包关系的长期稳定。  相似文献   

8.
一、充分肯定农村土地承包管理工作取得的成效多年来,在各级地方党委和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农业部门特别是经管战线的同志们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感,坚持服务“三农”,扎实工作,克服困难,勇于创新,为依法落实和维护农民的土地承包权益、稳定农村土地承包关系、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做了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效。特别是《农村土地承包法》颁布实施以来,以全面贯彻落实土地承包法律政策为重点,加大工作力度,切实抓好延包后续完善工作,妥善解决农村土地承包纠纷,加强土地承包规范管理,进一步落实和维护好农民的土地承包权…  相似文献   

9.
中共中央《关于做好农户承包地使用权流转工作的通知》,为引导农村土地使用权流转健康发展指明了方向。承包土地使用权的合理流转,是农村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当前农村在较大范围和数量上出现了土地使用权流转,总体上是健康的,使许多农民的承包土地实现了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和优化配置。土地有效流转实现了规模经营,经济出现了良性循环,农村和农民的收入有了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10.
几十年来,我国在土地合作方面,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都进行了不懈的探索。然而,迄今为止,我国土地合作的实践并没有达到预期效果,存在诸多问题,土地合作组织的凝聚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较弱即是诸多  相似文献   

11.
为稳定和完善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赋予农民长期而有保障的土地使用权,维护农村土地承包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国家颁布了《农村土地承包法》。现就如何正确理解和运用《农村土地承包法》,维护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益问题谈一点浅见。  相似文献   

12.
随着改革开放在农村的深入进行,农村土地制度也正在发生着一系列改变,与此同时,在广大的农村还普遍存在的妇女土地权益得不到法律保障的现象也逐渐凸显出来,这已经成为当前农村工作的一个热点问题。本文重申了保护妇女合法土地权益的重要意义,并且在深入探究农村妇女土地权益在现实中的困境基础上,提出了几点用法律来保障农村妇女土地权益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3.
土地及其收益,是农民最重要、最大的权益,是农民根本利益之所在。维护农民的土地权益就是维护农民的根本利益。农民土地权益的核心是土地承包经营权益。在坚持农村土地集体所有的前提下,实行农户家庭承包经营是我国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基础。  相似文献   

14.
《农村土地承包法》和《农业法》的正式施行,这是进入新世纪全国农村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的一件大事,也是永善全县农民政治经济生活中的一件大事。这两部法律把农村改革以来党在农村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法律化,以法律的形式赋予农民长期而有保障的土地使用权,并把广大农民调整结构、增加收入的成功经验和做法上升为法律规定,符合我国农村的实际和农民的心愿,充分体现了中央对新时期农业、农村和农民工作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5.
16.
农村城市化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规律,也是广大农民的迫切愿望。改革开放以来,上海郊区的农村城市化步伐加快,尤其是近郊地区,受中心城区的强烈辐射,城市化进程更为迅速。像长宁区的新径镇、阂行区的虹桥镇、普陀区的长征镇、徐汇区的华径镇、宝山区的彭浦镇等等,目前都已大部分转变为城市化地区。农村城市化的推进,使近郊农村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一是经济快速发展,综合经济实力大大增强。据新径镇1 992年到2002年的统计,十一年来全镇总收人由6.5亿元增到50亿元,增加值由1.3亿元增至5.43亿元,分别增长6.7倍和3.1倍。二是农民收人稳步增长,  相似文献   

17.
土地征收中农民权益保护的法律思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史晓娟 《农村经济》2006,(10):16-18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大量农地被征用,农民权益受损的情形时有发生,对社会稳定产生了消极影响,而现行土地征用制度不完善是被征地农民权益得不到有效保障的根本原因。因此,健全现行征地法律制度、明确农村土地产权归属、完善征地补偿费用、规范征地行为等,是确保征地过程中农民权益的前提。  相似文献   

18.
土地使用权流转中保护农民权益的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探索土地使用权流转,苏州起步较早。1984年,即全面推行家庭承包制的第二年,就有部分地方由集体收回了抛荒的边远低产地,形成了零星的集体农场和种田大户。此后,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土地流转逐步加快,并在流转形式上出现了许多新的尝试。到九十年代中期,流转规  相似文献   

19.
本课题组针对《农业法》第九章“农民权益保护”的实施情况在全国6个省12个县24个乡60个村展开调查。调查发现,农民权益特别是经济权益的状况有了较大的改善,但是,农民的权利意识弱,对与权益相关法律的知晓程度不高,28.4%的农民认为权益受损,受损权益排在前五位的是农业生产资料质量、土地权益、知情权、农民负担和基层政府对农民反映问题的态度。此外,贫富差距和地区之间的异质性会导致农民群体内部的权益状况出现差异。  相似文献   

20.
农民权益保障问题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认为,从根本上改变农民的弱势地位,仅仅着眼于发展经济还远远不够。如果不能真正保证农民的国民待遇和平等的市场主体地位,发展只能是不平衡的,也是无法持久的。用法律的手段保障农民的合法权益,既是依法治农的具体要求,也是当前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