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公司法》规定了股东请求人民法院司法解散的问题,此项制度的规定是我国立法关于公司解散制度方面的重大突破,具有必要性,对于保护公司和中小股东的利益具有重大意义。但是立法对于司法解散的规定仍有诸多不完善之处,应加以改进。  相似文献   

2.
公司司法解散制度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浩 《南方经济》2004,(7):24-26
在公司经营遵循资本多数决的情况下,国外公司法普遍赋予中小股东公司司法解散请求权,以维护其合法权益与社会公正。我国法律对于公司司法解散制度存在立法缺失和规定不统一的弊端,为此,笔者建议借鉴外国先进经验,完善我国公司司法解散制度的立法。  相似文献   

3.
我国<公司法>2006年修订版与修订前相比的亮点之一是增强了对少数股东利益的保护与司法救济制度,包括特殊情形下解散公司的权利及股东派生诉讼权.但新公司法中移植于国外立法的上述制度存在规定过于原则、过于茏统、操作性不够等缺陷.对此,必须在少数股东请求人民法院解散公司的权利与派生诉讼权的运用上加以完善,作出更加详细的规定.既强化少数股东的权利保护机制,又防止权利的滥用.  相似文献   

4.
司法解散制度是修订后公司法的一项制度创新,实践中应从股东据以提起解散公司诉讼的事由、股东的资格,以及是否满足通过其他途径不能解决前置性程序三个方面来把握司法解散制度的内涵,来分析其存在哪些问题,以及是否适合我国的公司制度体系.  相似文献   

5.
公司清算制度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滕桂艳   《华东经济管理》2007,21(7):149-151
公司清算制度是公司法律制度的一项重要内容.作为公司法人资格存续的最后阶段,公司清算组肩负着维护公司债权人、公司股东等各利害关系人的利益平衡,保证社会经济秩序稳定的重任.一般情况下,公司清算包括破产清算和解散清算(非破产清算)两种.文章仅以公司解散清算为中心,试图对中外公司解散清算若干理论进行研究,并结合我国新公司法的有关规定,通过对公司清算制度的分析,全面解读这一制度,并尝试提出完善建议.  相似文献   

6.
王孟荣 《特区经济》2005,(12):260-261
《公司法》上解散原因的不足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行政解散规定的原因过于原贝U,缺乏系统性。公司解散的原因是各式各样的。依解散是否出于公司法人的自愿,总体上要将导致公司解散的各种原因分为自愿解散的原因与强制解散的原因两大类。公司自愿解散,通常以基于公司章程或者股东会决议。至于股东会据以解散公司的具体事由,各国立法一般不作界定,以体现私法自治的原则。我国《公司法》对自愿解散原因的规定,与各国的做法基本一致,但是,我国对强制解散原因的规定却过于简单。强制解散分为行政解散和司法解散,现行《公司法》在192条、第206条、第225条涉及到行政强制解散的原因。我国《公司法》第192条规定公司违反法律、行政法规被依法责令关闭的,应当解散。  相似文献   

7.
陈光 《黑河学刊》2008,(2):100-101
股东诉讼制度是国外公司法发展成熟的一种规范公司法律关系的有效制度,在社会经济发展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我国公司法对此项制度作出了原则性的规定。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完善,我国应积极借鉴国外先进的立法例和司法实践,发展完善我国股东诉讼制度,切实保障股东尤其是中小股东的合法权益,保护投资者的信心,确保我国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8.
我国关于公司退出机制的规定存在着许多问题,公司清算中债权人怎样通过法律手段来维护自己的权益十分重要。通过检索得到的法院审理公司清算纠纷的144份裁判文书,并针对司法实践中清算中主要存在的三种最典型的侵害债权人利益的行为进行具体分析,分别从公司解散登记、职业清算人以及清算监督提出完善我国清算制度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股东代位诉讼制度是我国2005年修订<公司法>确立的一项新制度.既涉及实体法(如公司法、证券法),又涉及程序法.我国的司法实践充分证明,良好的制度更需程序规则予以保障.本文从股东代位诉讼制度的特点以及功能分析其在司法实践中是如何保障公司中小股东权益的.  相似文献   

10.
股东派生诉讼也称股东代表诉讼,主要是由股东针对侵害人(公司的大股东、董事、高管等)提起的诉讼。由于和解制度能够节约司法资源,解决纠纷,而且是当事人合意的体现,因而股东派生诉讼大多以和解终结,但是也造成了一些负面影响,因而法院应该对诉讼和解进行司法审查,本文将从四个方面来探讨司法审查制度,为我国的股东派生诉讼和解制度的司法审查提供一定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公司非破产清算指处理因破产、合并或分立原因外解散公司的各项未了事务,了结其内外法律关系,最终消灭其法人资格的程序.清算人则指在公司解散后,接管公司财产,负责公司清算事务的人.公司非破产清算属于自行清算,由公司依法自行组织进行.一个完善的清算人制度对公司清算的公平、高效运行至关重要.<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下称<公司法>)和<外商投资企业企业清算办法>(下称<办法>)对此都作了规定,但这些规定存在着不少的缺陷,亟待完善.  相似文献   

12.
吴楠 《中国经贸》2008,(24):62-62
股东代位诉讼制度是我国2005年修订《公司法》确立的一项新制度。既涉及实体法(如公司法、证券法),又涉及程序法。我国的司法实践充分证明,良好的制度更需程序规则予以保障。本文从股东代位诉讼制度的特点以及功能分析其在司法实践中是如何保障公司中小股东权益的。  相似文献   

13.
滥觞于英国的公司司法诉讼引入我国后,遭遇了诸多程序困境如:解散之诉性质认定问题、解散之诉的管辖问题、解散之诉的主体问题、解散之诉与他诉的合并问题、"公司僵局"的认定问题等等.针对公司司法解散诉讼遭遇的程序困境,文章在实证分析的基础上,不揣浅薄略陈管见.  相似文献   

14.
新公司法第183条对公司解散请求权做了规范,并确认了出现公司僵局时股东享有解散公司诉权,为股东的退出机制开辟了新的道路。但该条过于原则,没有对具体问题作出解答。本文通过对股东请求解散公司的缘由——公司僵局的分析,认为解散公司是股东退出公司的理想法律途径,同时参照国外的相关立法,对当前公司解散之诉中存在的有关问题作了深入分析,并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5.
10年前的2005年我国在新颁布的《公司法》中大胆的吸收了西方公司法中的一项重要制度,即公司法人格否认制度。该制度的产生是为了规避在股东有限责任的背景下股东滥用有限责任从而损害债权人的利益的问题。我国企业在进行了公司制的改革后,也同样存在着股东可能滥用有限责任的问题,因此在公司法中规定法人格否认是必须的。但是,从10来的司法实践来看,公司法人格否认制度还没有能够完全发挥其限制股东滥用有限责任,保护无辜债权人的立法目的。本文针对在司法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在理论上提出一些建议,以求进一步完善公司法人格否认制度。  相似文献   

16.
魏庆坡 《魅力中国》2011,(2):154-154
股东派生制度在规范公司董事和股东方面、保护中小股东的合法权益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我国新《公司法》引入了股东派生诉讼制度。但是股东派生诉讼制度具有自身的特殊之处,本文从该制度的历史渊源,域外国家对公司在股东诉讼派生制度地位的规定,以及对该制度如何完善提出一些建议,期待对我国公司法制度完善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7.
2011年2月16日,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若干问题的规定(三)首次确立在有限责任公司中适用股东除名权,为司法实践提供了重要的裁判指导.然而,该解释并未就股东除名提供完备的制度体系,导致该规则体系的秩序价值无法完全体现.本文从股东除名基础理论研究出发,分别就股东除名制度的正当事由、法定程序和法律后果等方面展开论述,以期对公司股东除名制度的构建做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8.
股东权利的保护直接维系着公司制度的发展存废。如何更好地维护股东(尤其是小股东)的权益,为他们提供完善的司法救济途径,这在当前显得尤其紧迫。在我国,相关法律法规中都有提到对股东权益司法救济的手段,但有很多不完善之处,为了全面保障股权司法救济之实现,必须增加集团诉讼模式,完善个人诉讼,引入派生诉讼制度等。  相似文献   

19.
公司清算是公司注销的必经程序,大多数公司解散都应当进行清算,科学地设计公司清算制度,使公司在退出过程中能够有效保护股东、债权人、相关利益方的合法权益。现实中,公司终止之前,公司高管或控股股东存在私自处分公司财产或不公平分配公司财产,损害公司股东利益行为。也有大量的公司处于僵死状态,股东听任公司被吊销营业执照,怠于履行公司清算的法律义务,最终损害债权人或相关利益方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20.
我国第三次修改通过的新<公司法>于2006年1月1日起实施,其中有关公司股东的一些重要权利作出了突破性的规定,本文拟从新<公司法>条文中解读有关股东重要权利特别约定的效力及方法,与同仁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