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深秋是收获河蟹的好季节,也是河蟹死亡的高峰期。加强河蟹的秋季养殖管理,是预防河蟹秋季死亡,提高养殖效益的关键。俗话说:“西风起,蟹脚瘁”。每年的9~11月,都有一批生长了2年的河蟹由黄蟹脱壳成为绿蟹,性腺成熟,进入其生命的最后阶段。凡是脚痒要逃跑的河蟹,因其已经成熟,体内渗透压升高,不能适应淡水低渗透压环境,从而导致大部分河蟹自然死亡。因此,对于这些河蟹应及时捕捞出售。  相似文献   

2.
<正> 在池塘中人工养殖的河蟹,由于受到环境条件的限制,加之管理不善,很容易死亡,其主要原因有以下五种情况。1、蟹池缺氧:河蟹喜欢生活在水质清爽、溶氧充裕且有一定微流水的环境中,若水中溶氧低于每升2毫克时就会引起死亡。由于一般养蟹池的深度相对较浅,大多数为1—  相似文献   

3.
目前,寒露已过,我国自北而南进入秋季,每到秋天,养殖河蟹进入成熟和收获的季节,从濒临东海之滨的浙江省宁波市区看,市场上市河蟹增多,价格也平衡。但同时河蟹也进入极易死亡的阶段。河蟹养殖户若不注意加强管理,有可能因河蟹成批死亡造成重大损失。  相似文献   

4.
<正> 近期笔者在接待蟹农咨询中发现,一些养蟹塘每天都有非病害性死蟹,少则几只,多则数十只,甚至上百只。经塘口现场调查和诊断,其原因是养殖蟹已达性成熟而“寿终正寝”所致,这种情况过去很少发现,也未见文献报道,笔者通过多方调查,就此现象作一浅析,供广大水产同仁和养蟹朋友参考。  相似文献   

5.
<正> 产业结构调整以后,各地发展水产养殖的农户越来越多。但是有不少的新养殖户,由于缺少经验不懂水体污染的特点,在往池塘里灌水时,看见渠里有水不问三七二十一就往池塘里放水。结果导致鱼虾鳖中毒甚至死亡现象时有发生。例如,我镇有一个养蟹户听人家说,蟹池要经常套水,于是这个农户接连从渠里放了三天水。谁知,放水第二天几千只  相似文献   

6.
<正>河蟹养殖与水草息息相关,蟹池中水草种植、维护情况的好坏,是养蟹成败的关键。许多养殖户选择的水草品种和水草种植密度不合理,管理不善,致使水草密度过大,出现腐烂等情况,从而恶化水质,造成池塘缺氧。水草的作用:①为河蟹提供天然饵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由于蟹价一直在低价徘徊,河蟹养殖劲头不足,蟹种的越冬工作更易被养殖户所忽视,往往造成大批死亡,引起更大损失,现就越冬期间蟹种死亡原因及防治措施作一介绍,供有关人士参考。  相似文献   

8.
<正> 河蟹暂养,是将性成熟的河蟹捕捞后进行短时间暂养育肥,待价而售。但暂养过程中如管理不当,易造成大批暂养蟹死亡。其原因有以下几种: 一、生理性死亡河蟹性腺成熟后,为繁衍后代而进行生殖洄游,如继续在淡水中暂养,会造成生理失调,体内渗透压过高而死(胀死)。因此,河蟹暂养过程中,应将过于成熟的黄蟹剔除。  相似文献   

9.
河蟹生态养殖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地从九十年代初就开始从事河蟹人工养殖.特别是最近几年总结出一套低成本、高产量、优品质、经济效益明显的池塘生态养殖河蟹技术.并得到大面积的推广,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11.
<正> 池塘养殖河蟹时,有部分蟹栖居在离开水体的洞穴里,不能正常摄食,也不能及时蜕壳生长,这种蟹色泽黑暗,口味差,商品性低,给养殖户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造成这种劣质蟹的原因一是水位变动大。二是放养密度大。三是投喂不匀。根据以上原因,结合我地  相似文献   

12.
<正>一、池塘面积:一般扣蟹池塘越冬面积3-5亩;成蟹池塘越冬面积5-10亩。二、池塘底质:扣蟹、成蟹越冬对池塘底质要求比较严格,要求池底必须平整、底质淤泥深度不要超过20厘米。由于底质有机  相似文献   

13.
<正>在我区大面积推广河蟹池套养小龙虾以来,每年夏季的梅雨季节总会有相当部分的养殖户塘口发现有大量小龙虾死亡的现象,根据几年来的跟踪调查发现这一阶段小龙虾死亡的主要原因有以下三个方面:1、由于这一阶段光照不足、经常下雨引起藻类生长不旺盛,地表污物及泥土等随雨  相似文献   

14.
<正> 各地养殖成蟹的蟹农,自4月份起,放养的蟹种普遍进入今年第一次脱壳。有些养殖户因不熟悉品种和质量,所购的蟹种面临脱壳时,往往出现因二秋龄小绿蟹或性腺早熟蟹而脱壳不遂死亡等问题。下面淡谈促进河蟹脱壳生长方法。  相似文献   

15.
<正> 河北丰南水产养殖场于1998年利用8亩水面搞河蟹人工养殖,共投放大眼幼体40万只。经过154天的饲养,共收获1030kg 扣蟹,平均亩产128.75kg,大的个体68g,平均个体10.5g;总收入41200元,亩效益3149元。现将初步试验情况报告如下:一、试验池及蟹苗投放1.试验池:普通池塘2口,每口池塘4亩,平均水深1.5m,底泥厚20cm,用水泵排注水。每口池塘外围有防逃设施。池塘边长有  相似文献   

16.
<正> 河蟹生长是伴随每一次正常脱壳而生长的。人工养殖改变了河蟹生长的自然规律和自然环境,人为因素和环境因素的影响导致河蟹脱壳不遂死亡。特别是开春后幼蟹生长时的首次脱壳,因患烂肢、腐壳、水霉等复合病症导致幼蟹脱壳不遂而大批死亡。笔者根据多年来养殖、研究,总结导致脱壳不遂症的原因和防治方法,供大家参考,不足之处请指正。一症状:病蟹头胸甲后缘与腹部交界处或侧线出现裂口,但不能脱去旧壳或脱出几只附肢而头胸甲不能脱出,有的即使脱出旧壳,新壳长时间也无法变硬而死亡。  相似文献   

17.
<正> 七、池塘成蟹养殖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末,七十年代初,由于天然河蟹资源锐减,河蟹养殖迈出了人工放流的重要一步,同时面临蟹种资源的匮乏,河蟹人工繁殖应运而生,1975年取得突破性进展。进入八十年代中期,河蟹市场价扶摇直上,池塘养蟹超前发展,终因技术滞后,在很大程度上挫伤了渔民的积极性。九十年代初,水产品价格大幅度下降,坚挺的河蟹价格,再度诱发了第二次养蟹热,并逐步形成了一套较为成熟的池塘养蟹技术。 (一)养蟹池的基本条件 1、池塘选择  相似文献   

18.
<正> 自六月份以来,我市许多乡镇的河蟹陆续死亡,死亡的过程及症状如下:河蟹爬上岸边,趴在地上,身体无力,或挺立草头不下水,症蟹食欲较差,四肢无力且柔软,一般以欲蜕壳的河蟹死亡率高,有蜕壳不遂之表象,查看体表,基本上无纤毛虫等寄生,打开甲壳,鳃  相似文献   

19.
老黄 《致富之友》2004,(9):40-40
河蟹养殖户经过炎夏的煎熬,迎来了河蟹收获的金秋。秋天是河蟹成熟的季节,又是河蟹极易死亡季节。养蟹户如不注意加强饲养管理,便会导致河蟹大批死亡,严重影响收益。因此,预防河蟹秋亡,是提高河蟹养殖效益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江苏农村经济》2009,(9):51-51
秋季,是养殖河蟹成熟和收获的季节,也是河蟹极易死亡的时期。引起河蟹秋季死亡的原因重要有以下3条:1.自然死亡俗话说:“西风起,蟹脚痒”。每年9-11月,都有一批生长了2年的河蟹由“黄蟹”脱壳成为“绿蟹”,性腺成熟,进入其生命的最后阶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