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国区域创新体系构建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区域创新能够带动某一区域乃至整个国家经济的迅猛发展.区域创新体系的构建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一项重要战略任务.在对区域创新体系的概念进行系统论述的基础上,从对影响区域创新体系构建因素的分析着手,结合我国区域创新体系的构建现状,提出了构建区域创新体系的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2.
我国构建区域创新体系的战略重点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构建区域创新体系的战略重点研究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处于重要转型期的需要;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需要;也是构建有中国特色区域创新体系的需要。我国构建区域创新体系的战略重点包括了区域创新体系创新主体建设、要素流转建设和区域创新环境建设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3.
区域创新系统的效率决定了区域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分析了我国官产学研合作的背景,根据最近几年的数据,运用数据包络法,测算了我国各省市的创新效率和规模收益及创新效率,发现黑龙江、浙江、湖北、江苏、天津、上海、四川、北京、安徽、湖南、广东、重庆、陕西、甘肃等区域的创新效率相对较高,其它区域的创新效率一般甚至较低,最后对此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4.
区域创新是我国创新发展的战略选择。研究世界典型区域创新体系的建设情况,充分认识其建设的特点,能够使我国在开展区域创新体系建设工作时,尽快吸收世界范围内区域创新体系建设的成功经验,加快我国区域创新体系的建设工作,以促进区域创新体系与地方经济的互动发展。从国际上来看,印度的政府推动型区域创新体系是成功的典范,知识和技术的创新、企业创新能力的培养、竞争优势的利用以及政府的恰当参与是值得我国借鉴的地方。  相似文献   

5.
制度创新是构建区域创新系统的重要工具和手段、本文运用系统耗散结构理论分析了制度在区域创新系统的重要性,相关实证研究也显示了制度的重要性,而当前的行政体制是制约我国区域创新的深层制度因素。最后,本文借鉴高绩效区域创新体系的制度安排,提出区域创新体系中制度创新的基本模式。  相似文献   

6.
通过与国内先进地区的比较,利用因子分析法分析东北三省的科技资源配置效率,可以看出,东北三省的科技资源配置规模还比较薄弱,科技资源配置效率不高,企业没有形成技术势力。基于企业家要素和区域一体化创新体系的欠缺,建议相关部门要内重企业家培育,外重区域一体化创新体系完善,全面提升区域自主创新能力,培育技术势力。  相似文献   

7.
我国经济结构要实现转型升级的关键不在于“升级”本身,而在于要构建创新型经济、实现知识技术与制度体系的创新(即经济创新)。经济要创新、产业要升级,相对整体金融联系实体经济更加紧密的区域金融发展就需要做出更深入的改革。金融发展改革的基础是金融发展制度创新,本文基于区域金融发展的理论逻辑和构造发展的总体框架,对我国区域金融发展的制度创新问题做了多角度的对比分析。在金融功能提升和金融效率检验目标的约束下,本文提出以资源配置效率实现经济创新金融支持,以系统适应效率实现金融体系协调发展的结论及政策主张。  相似文献   

8.
"园区升级"是经济新常态下中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现实问题。提出并解读了"区域创新集群"概念,将其创新体系分为企业创新、产业创新和社会创新3个层次。其中,企业创新是以单个企业为主体的微观层创新;产业创新的本质是产业共性技术的突破;而社会创新则是融合了创新文化、创新制度和创新设施的宏观生活方式,在这种创新创业型生活方式的影响下,集群创新效率得以最大化。协同和共享是区域创新集群的重要特征。利用数据包络分析(DEA)对创新效率进行测算,结果表明:区域创新集群因其高创新效率而具有应对外界冲击的自我修复性。论证了区域创新集群的可复制性,并结合苏州工业园区的成功实践,对区域创新集群的体系重构和推广提出了启发性建议。  相似文献   

9.
深化财政体制改革是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着力点,而提升区域创新效率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动力。为此,在新时代经济高质量发展背景下,从财政纵向失衡这一全新视域探究区域创新效率问题。基于1998—2018年我国省级面板数据,实证分析财政纵向失衡对区域创新效率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结果表明:财政纵向失衡显著抑制区域创新效率的提升,即给区域创新效率带来了损失。机制分析结果表明:地方政府之间的“为增长而竞争”强化了财政纵向失衡对区域创新效率的负向影响,而“为创新而竞争”弱化了财政纵向失衡对区域创新效率的负向影响。因此,需要改善地方政府财权与事权的不匹配程度、规范地方政府间竞争行为、完善地方官员的政治考核体系等措施,以适度缩小财政纵向失衡程度,引导地方政府由“为增长而竞争”向“为创新而竞争”转变,促进区域创新效率的提升。  相似文献   

10.
在使用DEA对区域三大创新主体——企业、高校、科研机构进行创新效率和区域创新效率分析的基础上,使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对三大主体创新效率、机构间创新效率差异与区域创新效率之间的关联度进行了进一步分析。研究发现,区域创新效率与企业创新效率关联度最大,与高校、科研机构关联度也不小,表明企业、高校、科研机构创新效率对区域创新效率均具有重要影响。同时,三大主体间创新效率差异与区域创新效率显著相关,表明缩小三大创新主体间创新效率差异,实现区域内企业、高校和科研机构平衡与共同发展对区域创新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利用保健食品企业研发经费投入、创新覆盖面等统计指标和DEA方法,研究我国保健食品产业区域性创新绩效,结果发现:我国保健食品行业在不同区域间的创新水平相差很大,新产品比重与研发投入强度呈较高的正相关关系,但不能单纯采用指标体系来衡量保健食品产业区域创新水平。我国保健食品产业整体创新的技术效率总体偏低,纯技术效率小于规模效率,反映了我国保健食品产业区域创新体系中创新水平及制度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保健食品产业竞争力的培育需要从提升保健食品行业的整体创新绩效着手,为我国保健食品产业研究提供了一个研究视角。  相似文献   

12.
创新效率问题是学术界关注的焦点.本文从解剖创新过程中的要素流动机理出发,揭示了创新过程的网络化特征,并通过构建网络DEA模型,测算了创新过程整体效率、"创新资源转换"效率与"创新知识转化"效率.以我国八大经济区为研究对象发现:"创新资源转换"与"创新知识转化"效率的主要影响因素不同,前者受到R&D人员区域分布结构影响,后者受到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差异的影响;区域创新过程整体效率与"创新知识转化"效率高度相关;区域创新整体效率与"创新知识转化"效率在样本期间稳步上升;整体效率与"创新知识转化"效率出现地区追赶的收敛现象,"创新资源转换"阶段是整体效率发散的隐患.  相似文献   

13.
本文基于我国省级面板数据,运用随机前沿面板模型测算了区域创新效率,在此基础上,考察了双向FDI对我国区域创新效率的影响及制度环境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我国区域创新效率具有左偏特征,存在改进空间;外商直接投资与对外直接投资均对区域创新效率具有正向影响;然而,随着各地区整体制度环境的改善,尤其是知识产权保护程度的加深,双向FDI对区域创新效率的正向影响会逐渐减弱。  相似文献   

14.
国外区域创新体系建设中政府作用的比较及启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国经济区域化趋势要求我国应加快区域创新体系的建设。但是在建设区域创新体系中,政府和市场的作用孰轻孰重呢?比较美日韩三种区域创新体系,对我国建设区域创新体系过程中,如何发挥政府与市场机制的作用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经济师》2017,(9)
当今经济全球化与区域化共存,科技创新是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动力,区域创新系统的创新能力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区域能否争得竞争优势。文章在简单阐述国内外有关区域创新系统效率研究现状的基础上,引入数据包络分析法对区域创新系统效率进行评价,截取2002—2014年间科技创新年鉴数据,通过建立区域创新系统效率的评价指标体系,对我国区域创新投入、产出的现状进行分析研究,并评价其效率,为相应创新发展政策的提出提供依据。结果显示,我国区域创新效率整体处于中等水平,存在着一定的提升空间,东部、中部、西部地区的创新效率差距呈现缩减趋势。  相似文献   

16.
区域创新体系建设是提高区域经济新一轮竞争力的基石,意义重大。影响我国区域创新体系建设的因素众多,且很多因素表现出发展变化快、不确定性强的特征。因此,我国未来区域创新体系建设面临的环境是由多种影响因素共同构成的不断变化的场景,对不确定性把握的准确与否,直接关系到我国区域创新体系建设的有效性。设计了我国区域创新体系建设的量化情景分析路径,综合运用SWOT分析、GE矩阵、马尔科夫链、非线性规划等方法,构造情景;并依据情景概率的数值,对所列情景组合进行排序,从中选出未来10年内最有可能面对的5种情景并加以描述与分析,判断未来我国区域创新体系建设可能面临的战略态势,为有效推进我国区域创新体系建设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前国内学者对区域创新体系概念的描述主要有主体说、网络说、主体加网络说和系统集成说。主体说认为,区域创新体系是一定区域内与创新全过程相关的各种主体组成的利于创新的系统,这些主体包括地方政府部门,企业高校和科研机构。网络说认为,区域创新体系是指某一区域内有关部门和机构相互作用而形成的推动创新的网络。主体加网络说认为,区域创新体系是在特定经济区域内,  相似文献   

18.
利用2009-2019年我国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省级面板数据,将产业创新过程划分为知识生产与成果转化两个阶段,利用区位熵指数对产业集聚度进行测量,通过Malmquist指数计算区域创新效率,构建两阶段知识生产模型,研究产业集聚对区域创新效率的影响。研究发现,产业集聚与区域创新效率并未呈现传统的东高西低分布特征,并且知识生产阶段的区域创新效率高于成果转化阶段。同时,面板随机前沿回归结果显示,产业集聚阻碍区域创新效率提升,不利于区域创新,而来自政府资金、政策等方面的支持会在知识生产阶段促进区域创新效率提升,在成果转化阶段阻碍区域创新效率提升。最后,根据研究结论,从政府与企业两个方面给出提高区域创新效率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9.
产业集群发展与区域创新体系构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志红 《经济师》2006,(7):64-66
产业集群是提升区域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区域创新体系是产业集群发展的根本动力,两者存在必然的联系。目前我国产业集群发展与区域创新体系建设还存在不少问题,尚未形成完整的区域创新体系,为适应经济全球化和国际竞争的需要,必须加快基于产业集群的区域创新体系建设,提高产业集群创新能力,推动区域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20.
改革开放30年我国区域创新体系的演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介绍区域创新体系的内涵的基础上,着重分析了改革开放30年我国区域创新体系演化的历程,并从区域创新体系演化动力的角度对其演化的原因进行了分析,最后总结了我国区域创新体系演化过程中的经验.并对进一步完善我国区域创新体系提出了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