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深化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改革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项重要内容.然而,现行农村土地产权制度却未能对产权主体的界定进行系统的考虑,而主要体现为对集体化生产方式的改革,由此导致产权主体多重化.因此,本文认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深化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改革,就必须界定农村土地产权主体,重塑和确立农民家庭作为独产的、人格化的产权主体的地位,构农民家庭土地产权制度.  相似文献   

2.
农地产权制度改革的最佳选择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何杨  尹奇 《中国改革》2001,(3):25-26
  相似文献   

3.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自2003年3月1日起施行,这是我国农民政治经济生活中的一件大事,以法律形式"赋予农民长期而有保障的土地使用权",符合我国农村的实际和农民心愿,标志着中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制度真正走上了法制化轨道。一、它是稳定和完善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的坚实基础。《农村土地承包法》第1条明确地把"稳定和完善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作为制定这部法律的指导思想和立法宗旨,并把它放在最首要的地位,是立法的主要目的。这充分表明:(1)以法律形式明确规定,"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表明从法律角度认识到"家庭承包经营制度,符合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发展要求的规律,符合农业生产自身的特  相似文献   

4.
农户对土地进行投资的经济行为与农地产权制度有关,要实现农地可持续利用,必须给予农户长期、稳定的农地产权,激励农户对土地的投资,否则就会导致土地退化。贵州省湄潭县实行“增人不增地,减人不减地”的土地政策,其农地产权制度的核心是给予农户长期、稳定的产权,这激励了农户对土地投入更多的农家肥以及其他有机肥料。1980年以来对土地的跟踪监测表明,土地肥力是不断提高的,上等地和中等地占耕地的面积从总体上看是不断增多的,而下等地占耕地面积的比例是在不断下降的。  相似文献   

5.
我国农地产权制度创新的一种设想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适应“三农”的形势需要,应长期稳定家庭承包制,完善农村市场经济体制,将现行农地集体所有权的权能返还给农户,使其有完整的农地产权,建立一个农户所有、法律保护、市场配置、国家干预的现代农地产权制度,也可简称“农户所有、政府干预”的制度。  相似文献   

6.
论我国农地产权制度的持续创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农地产权制度改革采取了渐进改革和持续创新的方式。渐进改革和持续创新的意义一方面在于通过边际调整引进新制度 ,提高制度绩效 ,另一方面在于通过单边突进和由点及面的改革 ,逐步克服农地产权制度面临的各种非经济约束 ,减少改革成本。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农地产权制度改革的成功 ,关键不是建立起某种绩效明显的稳定制度 ,而是选择了一种为持续创新提供广阔空间的制度框架和路径模式。一、制度创新理论与我国农地产权制度创新制度创新过程是一种效益更高的制度对另一种制度的替代过程。制度创新之所以发生 ,在于新制度…  相似文献   

7.
<正>土地问题是农业农村工作的核心,是农村稳定的基石。怎样认识和看待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是当前农业农村工作的热点问题,也是社会关注的焦点所在。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是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和农村劳动力大量转移背景下建设现代农业的客观要求和必然趋势。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有序流转,有利于进城农户放心从事二三产业,提高财产性收入水平;有利于在村农户发展适度规模经营,提高农业经营性收入;有利于优化土地资源配置,保障粮食安全和主要农  相似文献   

8.
论我国农地产权制度改革的目标模式丁建中,陈贵江引   言我国农业生产经过80年代中前期的高速增长以后,几经徘徊,近期增长势头仍欠力度,与农村工业生产迅猛发展的势头形成强烈反差。究其原因,多种多样。其中一个基本原因是:农地产权制度未能随着农业生产力的发...  相似文献   

9.
产权问题是农村土地制度的核心问题.为解决现行农村土地产权制度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改革应多元化,即坚持现行农地集体所有的政策不变,坚持农村土地承包经营制度不变,坚持不改变耕地用途的前提下,将农地产权的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各项权能重新配置,进行"三坚持一放活"的制度创新.  相似文献   

10.
建国以来,我国农村土地制度经历了从"私有私营"到"公有公营"再到"公有私营"几个历史时期,每一时期的土地改革始终围绕所有权及其派生的经营权、收益权的归属问题展开;从产权角度,中国农村土地制度变迁轨迹可以分为"产权各项权能统一"时期、 "两权分离"时期和"两权分离基础上权利进一步分解"时期.不同时期土地制度改革的核心问题是权利重新界定和相关主体的利益分配问题.对不同时期土地产权结构及绩效进行深入总结和分析,对当前农村土地产权新的结构演进"农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具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1.
中国加入WTO后,必须加速建立起与国际接轨的市场化的农村经济体制和运行机制。而其关键是进行农地产权制度创新,在土地公有制基础上,巩固现有的家庭联产承包制成果,运用现代产权理论,合理界定和安排农用土地产权,构建一套与农村市场经济发展相适应的农用土地产权制度。  相似文献   

12.
朱仁友 《农村经济》2002,(12):45-47
家庭承包经营制度是我国农村集体土地的一项基本制度 ,目前大多数集体土地按照人口或劳力承包给农户经营 ,承包土地的农户则相应地缴纳农业税、村提留和乡统筹等费用。与此同时 ,在我国沿海经济发达地区以及非农产业发达的城市郊区 ,近年来 ,农地租赁发展较快。我国农地租赁大体可分为两种类型 :一是集体成员有偿承包集体土地以及以此为基础的土地转包行为 ,这是一种非完全意义上的土地租赁关系 ,即成员租赁关系。二是非集体成员租赁 (习惯亦通常称作有偿承包 )集体土地以及以此为基础的土地转租行为 ,这是一种较为完全意义上的土地租赁关系…  相似文献   

13.
我国农地产权制度的基本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遂 《农村经济》2005,(6):42-43
农村土地产权问题,一直是国内理论界探讨的热点课题。我国现行农村土地产权制度的基本特征有:(1)农村土地产权是一组权利,产权的各项权能是可以分解的;(2)我国农村土地属农民集体所有,农民集体是农村土地所有权主体;(3)农户是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主体,拥有土地的承包经营权;(4)国家对农村土地具有管理权和最终处分权;(5)农村土地产权各权能主体的权利与义务是对称的。  相似文献   

14.
中国最大的问题是农民问题,农民问题的根源是土地问题。千百年来,农民和土地的关系难割难舍。对于今天的8亿中国农民来说,土地无疑是他们的“命根子”。然而,伴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农民不断从土地上剥离出来,成为一幕一幕活生生的现实。  相似文献   

15.
我国现行农村土地产权制度在法律上存在的问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我国现行的农村土地产权制度,主要是家庭联产承包经营,在法律上还存在着产权主体不明晰、产权残缺、产权权能不充分等问题,未形成明晰的产权关系。在法律上存在着许多矛盾及缺陷。  相似文献   

16.
中国农地产权制度的法律思考与创新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一、现行农地产权制度存在的问题1 农地所有权主体模糊 ,所有权代表不清和权能界限不明我国《土地管理法》第 10条规定 :“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依法属于村农民集体所有的 ,由村集体经济组织或者村民委员会经营、管理 ;已经分别属于村内两个以上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农民集体所有的 ,由村内各该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或者村民小组经营、管理 ;已经属于乡 (镇 )农民集体所有的 ,由乡 (镇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经营、管理。”同时 ,《宪法》、《民法通则》也都作了相应的规定。但都没有明确指出主体是那一级 ,乡、村、村民小组抑或集体经济组织。随之 ,主…  相似文献   

17.
中国农地产权制度创新的构想与实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8.
19.
初雪 《中国改革》2003,(4):64-65
在《农村土地承包法》出台之前,东南沿海、中部、西部以不同的方式和速度掀起了新一轮的土地革命。土地流转过程中出现的随意性、盲目性问题,其深层次的原因在于规范土地流转的法律制度欠缺。最近出台的《农村土地承包法》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这种缺陷,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但是否能够从根本上解决此消彼涨的遗留问题,还有待观察其在现实的操作。本期刊登的体改研究所刚刚完成的专题研究报告《承包地使用权流转的实践与政策建议课题组》(节选),对该法的核心进行了解读。今后本刊还将陆续组织相关文章就此问题进行讨论,希望读者给予关注,并欢迎来稿发表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20.
家庭承包经营体制下的农地产权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土地使用是否具有效率主要取决于土地产权各项权能的拥有者之间所形成的产权关系的明晰化程度。本文拟在农地产权制度与农村经济增长存在正相关关系的理论基础上 ,阐述家庭承包经营制下的农地产权性质及这一产权安排的政治、经济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