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休闲农业游客具有中小尺度空间行为特征,陆路交通工具是其重要的出行方式,因此陆路交通格局对休闲农业的布局、规划以及发展方向产生重要的作用。漳州市休闲农业发展与陆路交通网络体系的耦合性降低,出现时空结构性矛盾,需要通过双向优化进而促进休闲农业的可持续性发展。利用漳州市休闲农业点位及交通数据,通过地理信息系统使用区位熵、交通网络密度及最短路径法等空间分析方法,对漳州市休闲农业资源的空间分布态势进行测定,综合空间计量结果对陆路交通格局进行分析,并以陆路交通便利程度分层为基础,根据相应的资源分布情况及区位条件提出漳州市休闲农业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2.
南阳市旅游资源丰富,旅游产业发展前景广阔,该文构建了南阳市旅游交通网络规划的框架.从南阳市域旅游区的内部交通、外部交通以及交通集散布局三个方面进行研究,涉及城市旅游线路布设、旅游公交开辟和交通设施建设等方面内容,阐述了研究南阳市的旅游交通网络体系规划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二线城市现代立体交通网络构建对市域经济的发展至关重要。文章以南通为例,从交通枢纽的服务功能、交通网络信息系统及管理系统三个视角,指出了当前现代立体交通网络构建的困境,提出了外联枢纽的完善性联网建设、内部纽带性交通路、线建设与运营优化、点线结合,打造域内1小时交通网、推进交通信息化与智能化建设以及科学管理、有序推进等五点建议。  相似文献   

4.
《商》2015,(52):207-208
合肥位于安徽省正中部,长江淮河之间、巢湖之滨,具有承东启西、贯通南北的重要区位优势,是国家级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核心城市、长三角城市经济协调会城市。强大的科研能力是合肥城市发展重要的软实力,广阔的地域,中心的位置为建设生态城市、绿色城市和文明城市提供了良好的基础平台。理论上,聚集经济和聚集不经济作为一对方向相反、交织互动的作用力(聚集和扩散),被看做推动城市不断发展最基本的动力学解释。合肥的城市建设规划,应是多中心-网状结构,而不是单中心高聚集,在经济上又作为一个带动周边区域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中心,在宏观尺度的多城市间的彼此联系中,作为长江中游城市群的副中心,使得整体的布局规划和经济发展前途更加明朗。  相似文献   

5.
随着时代经济的高速发展,城市路网的交通压力增大,现有的"封闭式"住房小区严重影响了城市的交通,降低了都市路网的密度。因此,探析小区开放方案对小区周边路网优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首先,文章分析了自贡市中心区域小区空间模式的形成背景以及发展过程,浅析了当前自贡市交通发展和规划中存在的问题。其次,针对小区开放的路网特性浅析小区开放道路网络的结构特征,在借鉴国内外的发展经验及方法上,通过双层模型反复迭代运算,最终得出最优结果的方法,对小区内可供开放的路网进行选择,最后针对自贡市道路网络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对自贡市中心区域小区开放路网优化设计提出了重要建议。  相似文献   

6.
物流业不仅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内容,而且是促进经济发展的基础环节和重要手段。沈阳作为东北区域性中心城市,规划并建设区域物流中心,加强采购信息化服务,与服务业协同发展,有利于建设区域中心城市和带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7.
车湘辉 《中国市场》2014,(29):50-52
中心城市是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增长极,只有中心城市的带动能力强化了,才能充分发挥其以城带乡,促进城乡协调发展的作用。本文从城乡统筹的视角,对河南省区域中心城市的带动能力进行了综合评价与分析,并根据存在的问题,提出今后的发展对策。提高中心城市带动能力,要围绕壮大中心城市规模,优化城市发展形态和布局,加快城市新区、产业集聚区、商务中心区和特色商业区建设,大力推进老城区改造,推动组团式发展,从而进一步提升对周边区域的辐射带动能力。  相似文献   

8.
本文主要从北京市交通拥挤的现状出发,分析了交通拥挤对北京市经济发展、市民出行等方面造成的影响,认为北京市交通规划的落后以及公共交通服务意识的淡薄是造成城市交通拥挤的重要原因,并以此为切入点,主张建立整合交通运输体系,建立快速公共汽车运营系统,以人为本的城市交通服务体系,从根本上缓解北京交通现状。  相似文献   

9.
针对京津冀交通系统和区域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建立系统动力学模型,结合历史数据进行系统仿真,证明增加交通领域的投资,提高京津冀区域的交通供给能力,完善区域交通网络对于京津冀区域的经济社会发展有促进作用,进一步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孙莉 《中国市场》2013,(48):6-8
本文构建了首都经济圈的高铁前后的交通网络,定量分析首都经济圈各城市通达度的变化,评价高铁对首都经济圈区域通达度的影响,进而为区域空间结构的优化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11.
《中国汽车市场》1997,(4):16-17
随着我国交通事业的发展,高速公路和城市道路不断兴建和改造轿车进入家庭已在各个城市和广大农村出现了新的高潮。人们出行的条件不断得以改善,全国交通网络不断开通,封闭式的管理逐步得到改善,驾车旅游观光屡见不鲜,特别是国际驾车旅游也频频向我国提出申请。  相似文献   

12.
本文认为,在西部地区中心城市建立中央商务区(CBD)对增强城市区域中心功能,完善城市功能和布局,调整产业结构以及优化经济结构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文章指出,西部地区中心城市应本着政府与市场相结合、诚实守信及和谐发展的原则,逐步建立集商贸、商务及服务功能于一体的区域性商务中心。为建立发展西部地区中心城市中央商务区,必须作好前期规划与调查,建立中央商务区管理机构,制订相应的配套与优惠政策,建立现代化交通与通讯基础设施,加大筹资力度,构建共同的商业文化。  相似文献   

13.
“根据全省经济发展特点及物流发展基本格局,江苏将重点发展宁镇扬、苏锡常、通盐泰、徐连淮宿四大物流区域。结合区域性中心城市发展特点,建设南京、苏州、无锡、常州、南通、徐州、连云港等7个各具特色的区域性物流枢纽城市,带动周边及其他城市共同发展,逐步提高全省物流一体化水平。”近日,江苏省经济贸易委员会正式公布了“江苏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纲要”(以下简称规划纲要),以及今后江苏省物流业发展的布局。  相似文献   

14.
区域物流作为极具发展潜力的推进型服务业,是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其发展水平是评价一个经济区域综合实力和现代化进程的重要标志,正成为区域经济新的重要产业和经济增长点。本文就区域物流规划的模式进行了理论上的探讨。一、区域物流空间布局规划区域物流网络体系由“物流枢纽城市——物流园区——专业物流中心”构成。其中,物流枢纽城市是指在区域经济中有突出的经济地位、交通优势、信息网络与技术条件、物流量大、物流企业较为集中、有枢纽地位的中心城市。物流园区是指由多家物流企业或与物流相关的企业在…  相似文献   

15.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区域经济的发展,作为中心城市周边近郊的工业开发区,如何顺应发展趋势和大局,超前谋划,加快转型,积极对接,主动融合,实现科学发展和跨越发展,成为了一项重要的课题.本文对推动城郊开发区向城市型综合产业园转型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6.
江西中心城市辐射带动作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心城市作为城市结构体系重要结点,按照城市区位优势、功能定位和产业区域分工,对所幅射区域内的社会经济发展能量与要素进行高效、有序、合理的聚集与扩散,日益成为区域经济的重要增长极。为此,江西中心城市要利用现有产业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不断优化经济结构,提高城市竞争力,并从产业布局、项目支持和中心城市基础建设等方面,积极扶持城市产业加快发展,充分发挥其对区域经济的辐射带动作用。  相似文献   

17.
罗涵 《中国物价》2022,(8):48-51
近年来,一些城市尤其是省会城市在强省会战略下得到了迅速地发展,逐步成为了各省乃至更大区域的中心城市。中心城市的发展具有双面性的影响,一方面,中心城市可以辐射带动周边地区的发展,使发展要素向周边区域流动,缩小区域间的发展差距,即中心城市的溢出效应;另一方面,中心城市会大量吸取周边地区的发展要素,形成“一城独大”现象,即中心城市的虹吸效应。本文立足于中、西以及东北部地区的中心城市的发展现状,运用OMI测度其在省内的首位度,进一步分析中心城市在其省内发展所发挥的作用,并提出未来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18.
《销售与管理》2010,(1):159-159
地理位置优越 北京星月亮马酒店位于朝阳区酒仙桥南路9号,毗邻风景秀丽的“城市绿肺”朝阳公园,处于燕莎商圈、丽都商圈、第三使馆区的交汇中心,交通便利可以轻松通达城市的任何一个重要地标,为您的出行节约了时间和成本。  相似文献   

19.
孙静怡  王英达  郭凤香  余天 《中国市场》2023,(17):36-39+184
天气是居民出行方式选择的重要影响因素,以北京市为例,根据不同天气情况下城市居民公共交通出行意愿的问卷调查,针对公共自行车、公交车、地铁及取消出行四种情况,研究天气因素对相关出行选择的影响,构建了高温、大雨、大雪、雾霾四种场景的多项交通行为选择Logistic模型。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天气因素影响下,年龄、学历、出行目的和出行距离存在显著影响,而性别、职业无显著影响;提出了针对不同天气因素影响下提升公共交通服务品质的建议,为城市公共运营策略及运营方案制定提供依据与支撑。  相似文献   

20.
对旅游非优区位要素,应从资源赋存与配置、旅游市场区位、交通与距离、旅游需求与客流、区域社会经济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当前宜采取区位重构、资源整合以及交通网络优化等对策措施,加快我国非优区位旅游地的开发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