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基于CGSS数据,本文检验互联网对不同户籍就业者工资收入的影响作用及其异质性,并利用RIF回归分解法探讨互联网对户籍工资差距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互联网对不同户籍就业者的工资收入均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且对城镇职工的影响大于农民工,从而进一步扩大户籍工资差距;网络信息渠道对城镇职工的影响更明显,互联网的工资溢价效应在"新生代"和高学历就业者中更显著;互联网对户籍工资差距的扩大效应不会一直存在,随着农民工网络技能及社会经济地位的提升而逐渐缩小.为此,本文建议强化网络基础建设和扩大职业培训,提高农民工互联网使用比例和使用技能,从而缩小"数字鸿沟"和户籍工资差距.  相似文献   

2.
小榄镇位于珠江三角洲中部,是广东省中山市的经济重镇,镇域户籍人口15.8万人,农民工约在16万人左右,农民工规模在中山市排名第一。小榄镇在学习借鉴国外和港澳地区成功经验的基础上,从2007年开始探索“积分制”模式,按照择优录取、统筹安排的原则,为优秀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人读公办小学或落户开通方便之门,以吸引技术(技能)型人才在小榄镇创(就)业,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促进社会和谐。总结中山市小榄镇的“积分制”实践,评估实施成效,示范带动其他地区的农民工市民化进程,为我国探索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道路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城镇化的过程就是农民转为市民的过程,城镇化的关键就在于农民工的市民化。农民工关系到"四农一村"(农业、农村、农民、农民工、城中村)、城镇化和工业化的建设。坚持"以人为本、道法自然"的城镇化就是要从体制机制层面深入解决在城镇化的进程中农民转为市民的融入问题。本文以贵州省为例,着重探讨我国推进农民工市民化、提高户籍人口城镇化率,是未来城市健康发展、经济统筹协调、社会和谐稳定需遵循的规律。  相似文献   

4.
积分制管理作为一种有效的绩效考核方式,在现代管理过程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本文结合积分制管理的作用与特点,深入分析了积分制管理在绩效评估过程中的实际应用,并且就使用积分制管理应注意的问题进行了阐释,以期为积分制管理方式的实施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与现实依据。积分制管理的作用与特点增加了制度的执行力传统的管理模式往往依靠人的力量进行制度的监管与实施,并且在奖惩制度上存在一定的落实难度。  相似文献   

5.
施工单位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屡现极端,似成顽疾。已严重影响社会和谐进步。究其原因,主要是:政府职能部门平时监管工作不到位;施工单位目光短浅,缺乏社会责任以及农民工维权意识薄弱。政府应加大管理力度,进一步加强宏观调控职能;深化户籍、用工等制度改革;同时,帮助农民工增强维权意识;加大对违法违规企业和负责人进行严厉处罚。  相似文献   

6.
户籍制度对城市农民工子女教育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国鑫 《消费导刊》2009,(6):187-187
我国户籍制度造成的城乡二元结构形成了城乡之间的壁垒,对城市农民工子女的教育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农民工子女在受教育机会上与城市学生不平等,同时向城市学生倾斜的城市管理政策也对他们很不利,造成其教育稳定性和延续性无法得到保证。为改变这种现状,应当加快我国户籍制度和现行的义务教育体制的改革,并对城市农民工子女的流动进行跟踪登记,形成统一管理;引导正确的舆论导向,消除因户籍带来的对城市农民工子女的误解和歧视。  相似文献   

7.
农民工的就业流动问题受到多重因素的制约,而户籍因素则是其中非常重要的影响因素。在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出台的时机上,原先的户籍制度即将出现大的变革,但户籍制度背后所隐含的问题也同样值得关注。文章分析界定了户籍制度背后的"隐性户籍墙"的持续性与地域隔离性问题,利用Logit二元选择模型,分析"隐性户籍墙"制度对于农民工就业的影响,分析发现:教育公共品供给,医疗保险,失业保障等多重户籍制度隐性壁垒直接制约了农民工的就业流动,户籍制度的彻底改革势不容缓。  相似文献   

8.
农民工尽快融入城市是劳动力价值的内在要求,是城乡一体化发展道路的必然选择。然而,目前农民工的城市融入仍然面临一方面是户籍身份制度的限制,另一方面是社会排斥的影响。因此,解决农民工问题的关键在于改变农民工为经济发展服务的政策模式。  相似文献   

9.
新生代农民工为城市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但是户籍制度的隔阂及其附加福利将他们排斥在城市的边缘,阻碍了我国城乡协调发展。通过"共同体"理论的视角,探析我国现行的城乡二元户籍制度对新生代农民工城市融入产生的种种障碍,进而探讨应如何破解新生代农民工城市融入的户籍障碍难题。  相似文献   

10.
新生代农民工是我国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一支重要新生力量,然而其权益的缺失给新生代农民工的生存和发展带来了障碍。安徽省应充分考虑新生代农民工的诉求,为农民工建立积分制,将积分与相关权益的发展与维护联动起来。探索符合新生代农民工特点的权益保障制度,在逐步改革户籍制度的基础上,建立有效的组织、完善农民工社会保障体系、实施子女教育公平制度等是维护新生代农民工合法权益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1.
在我国社会转型过程中,多数农民必然是向非农转化,而当前现行的一些制度性因素影响和阻碍了这一进程。主要是户籍、就业、收入分配、教育、社会保障、土地管理、劳动力市场等诸多制度已经不适应社会发展要求。我国应在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下,加快相关制度的改革步伐,健全完善相关的法律制度,依法保障农民工的合法权益;规范劳动力市场制度,保障农民工权力平等,从根本上激发农民工的创造活力,增加农民收入,扭转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不断扩大的趋势,促进城乡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2.
鉴于理论研究、政策与农民工现实期望的巨大差距,从农民工在城市的工作生活情境和现实需求出发重新界定了群体社会融合的内涵,并从经济融合、行为适应和心理融合三个维度实际测量了农民工群体的社会融合水平.对农民工社会融合的影响因素作了比较深入的分析,发现教育之外其他因素对不同维度的社会融合存在明显的结构性影响差异.促进农民工社会融合程度全面提升,必须切实推进和落实户籍、社会保障等深层次改革.  相似文献   

13.
张荩之 《商》2013,(17):363-363
农村劳动力不断的向城市转移,为城市建设带来了更多的力量,但是随之而来的社会问题也是不容忽视的。农民工子女的教育问题就是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农民工子女的就学、高考、户籍等问题都成为农民工子女面临的首要的问题。解决农民工子女的基本生活和学习的环境,真正的保障农民工及其家庭的生活,让城市建设更加稳定和谐。  相似文献   

14.
文章使用 RUMiC2017 追踪数据从户籍供给和户籍需求视角研究农民工落户行为的影响因素,并着重分析留城意愿与落户的关系。 实证分析结果显示:农民工的留城意愿对于其落户城市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户籍供给具有选择性,地方政府占主导作用。 据此,文章提出提供农民工的留城意愿、提升农民工的落户能力等政策建议推动农民工在城市落户。  相似文献   

15.
目前我国新生代农民工已超过1亿人,部分新生代农民工已经面临着融入城市问题.然而他们的融城梦在刚性的政策、制度面前显得软弱无力;在高昂的进城安居成本面前望而却步;在向市民化心理适应面前徘徊不前.解决新生代农民工融入城市问题是一个系统工程,根本解决之道是建立健全社会支持体系.需要扫清户籍等制度性障碍,加大新生代农民工人力资本的培养力度,拓宽新生代农民工利益表达渠道,营造良好的社会文化氛围,让新生代农民工逐步实现其融入城市的梦想.  相似文献   

16.
新生代农民工受教育程度较高,行动取向更突出,在物质和精神层面的利益诉求也格外明显,他们想要定居城市,却避免不了身份认同的尴尬。如何为新生代农民工提供与城市户籍人口同等的基本公共服务是政府制定公共政策的关键所在。从经济、文化、政治维度探讨了新生代农民工在城市生活遭遇的挑战,对影响新生代农民工社会融合的原因进行分析,建构了三个维度上农民工参与平等的路径。  相似文献   

17.
于德生 《商场现代化》2010,(16):161-161
<正>农民工一般理解为农村劳动力转移出来以后从事非农职业、但户籍身份依然是农民的务工人员。农民工是经济建设中的生力军,为城市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然而由于中国现有的制度安排,农  相似文献   

18.
随着酒店业迅速发展,酒店经营环境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传统的绩效管理模式已很难满足酒店的要求。如何科学地管理酒店员工,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成为酒店经营的重要课题。近年来Y酒店,运用积分制方案管理员工,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在业界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本文以Y酒店的积分制管理为例,用网络爬虫技术和网络文本分析积分制的实施效果,以Y酒店的成功实践来探讨酒店积分制考评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9.
《商》2015,(41)
本文通过对酒店行业激励机制的现状分析,找出了酒店人力资源管理里激励机制部分做存在的缺陷,对比酒店积分制管理的定义和主要内容,从几个方面论述了积分制管理在酒店行业和具体一个公司的主要实施程序,以及酒店积分制管理会给酒店带来的诸多好处。  相似文献   

20.
《商》2015,(30)
本文基于城乡关系、社会公平、教育再生产、全民教育等视角,对统筹西安地区城乡义务教育资源配置提出一些新思考:加强教育法制建设;以部门立法的形式保障农民工子女的受教育权,进一步促进教育公平;从户籍定位转型入手,将义务教育从等级身份转化为公民权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