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农业技术推广的国际比较、时态举证与中国对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孔祥智  楼栋 《改革》2012,(1):12-23
在梳理我国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发展历程,分析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现状、成就与问题的基础上,通过农业技术推广体系主要模式的国际比较,对我国农业技术推广体系进行定位;结合对农户技术需求及技术获取来源的研究分析表明,完善我国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应从农技推广机构和非政府农技推广组织两个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2.
我国农技推广服务供给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供给主导“服务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造成了农业技术推广的供给与需求之间的错位,同时,农业技术推广经费的不足也严重制约了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开展.为此,我们提出了加强我国农技服务供给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陈治国 《魅力中国》2014,(22):29-29
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是一个组织全国农作物有害生物发生动态和农田墒情与旱情监测预报,是一个涵盖技术、知识、质量和品种的综合体系。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是发展我国现代化农业的必走之路,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对农业发展有很大的促进作用。下面本研究首先分析了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的基本特点,然后详细分析了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对农业发展的影响及其发展趋势,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调查研究报告》2007,(45):1-17
中国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是在长期计划经济和传统管理体制下产生发展起来的,面对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进入新阶段、经济全球化和科技进步加快的新形势,在体制、机制上存在诸多与之不相适应的地方。本文根据2004~2005年的江苏、江西、内蒙古、云南四个省(区)7个县11个乡镇30个村638户的农户调查数据,从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供给和需求两方面对我国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为完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不同于以往从农户主体角度讨论诱导农业生产性投资的传统思路,文章从分工理论的视角出发,分析农业服务外包与生产性投资之间可能存在的替代关系,试图为中国小农引入现代生产要素及其投资选择提供一种新思路。基于广东阳山县的农户跟踪调查数据,选用Probit和Tobit模型的分析结果表明:农业服务外包与农户生产性投资行为之间存在显著的替代效应。具体而言,农业服务外包水平增加10%,农户进行生产性投资的概率降低3.21%,生产性投资总额降低29.24%。采用工具变量法再次验证了这一替代效应。异质性分析显示,该替代关系会随着种植规模的增大而减弱。文章的政策含义是:充分发挥农业服务外包市场的迂回投资功能,以外部投资替代农户的直接投资行为,从而将小农融入现代农业发展。为此,有必要反思和调整农村信贷政策,并适时制定面向新型农业服务经营主体发展的金融支持策略。  相似文献   

6.
安徽农户投资行为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户是农业投资的重要主体,文章以安徽为例,建立计量经济模型,运用C-D生产函数对影响农户农业投资的因素与农户投资之间的关系进行回归分析,指出各因素对农户投资的影响程度,并就此提出增加农户投资的几点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董翀  钟真  孔祥智 《上海经济研究》2015,(3):109-116,129
随着我国现代农业的发展和农业价值链的转型升级,订单农业作为一种重要的农业价值链治理策略,越来越受到广泛的关注和采纳。该文以内蒙古自治区H市生鲜乳市场为例,分别采用PSM方法和OLS方法探索在买方寡头垄断市场条件下农户参与订单农业对其生产经营行为和获得服务效果的影响。结果发现,在买方垄断市场下,农户参与订单农业并不能显著影响其收入。采用OLS方法参与订单会增加其成本投入;同时,参与订单合作对农户培训服务的可得性也没有显著的影响,却会显著增加农户产品被拒收的次数。  相似文献   

8.
秦华 《科技和产业》2005,5(12):31-35
我国农业自90年代中期进入以市场需求约束新阶段后,作为农业投资重要主体的农户,受产业特质、劳务收入、土地制度、劳动者素质等多种因素影响,出现了对农业投资减少的趋势,影响了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和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本文从我国农户投资趋势减缓成因及调整农业发展政策等方面,指出提高农户投资热情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董桂才 《特区经济》2006,(9):213-214
农村实行家庭承包经营责任制以后,我国农业技术推广机构的服务对象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从原来的人民公社等集体经济单位转变为现在的单个农户,这对农业技术推广机构来说是一个很大的挑战。为了适应这种转变,我国农业技术推广机构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但是效果都不是很理想。本文在总结阜阳市实施科技入户工程措施经验的基础上,提出构建以村为载体、示范户为核心的农技推广网络体系,以便更好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相似文献   

10.
黑龙江省农业技术推广一度走在全国前列。但近年来出现一些发展中的问题,技术市场发展缓慢,接纳能力差缺乏需求动力,落后的农技推广机制制约推广工作深入,产品与品质矛盾突出。应对对策有,改革现有推广体系和模式,实行新型农业技术推广模式,完善农业技术推广投资机制,不断改进和完善农业技术推广的创新机制,加强现代农业信息网络建设。  相似文献   

11.
农机社会化服务采纳、禀赋差异与农村经济相对贫困缓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进入以缓解相对贫困为重点的后扶贫时代,农村经济相对贫困问题仍不容忽视。农机社会化服务作为小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机衔接的桥梁,对于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和脱贫攻坚有序衔接具有重要作用。文章讨论的核心议题是农机社会化服务采纳如何缓解农村经济相对贫困,并尝试建立了“农机社会化服务采纳——禀赋差异缩小——农村经济相对贫困缓解”的理论分析框架。为此,文章首先对农机社会化服务采纳影响农村经济相对贫困的作用机制进行了理论分析,然后利用2750份河南省农户问卷调查数据,运用Logit模型,实证检验农机社会化服务采纳对农村经济相对贫困的影响,并通过替代核心自变量和变更样本的方法进行稳健性检验,运用PSM模型和IVProbit模型以及ERM模型进行内生性讨论,最后通过中介效应模型对其作用机制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农机社会化服务采纳对农村经济相对贫困具有显著负向影响,缓解了农村经济相对贫困。考虑内生性后,结论仍具有稳健性。进一步的机制验证发现,农机社会化服务采纳通过缩小劳动力禀赋差异和技术禀赋差异,缓解农村经济相对贫困,劳动力禀赋差异缩小和技术禀赋差异缩小的中介效应占比分别为21.22%和7.36%。可见,应将完善农机社会化服务供需体系纳入农户相对贫困治理机制考虑范畴,引导农户从传统家庭化生产转向现代社会化生产,扩大农机社会化服务采纳范围;同时完善就业服务等相关配套体系以吸纳释放的弱劳动力,促进农户收入增长,缓解农村经济相对贫困。  相似文献   

12.
鄢万春  李飞  钟涨宝 《乡镇经济》2008,24(12):23-26
文章通过问卷调查,从农户的视野分析了农业科技服务的供需现状。调查发现了以下问题:公共产品性质的农业科技服务供不应求的矛盾突出,农业科技推广的诚信环境缺失。对此,文章认为应进一步推动农业科技推广体系改革,加大投入,加强软环境建设。  相似文献   

13.
Structural transformation is a key feature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Traditional literature attributes it to changes in the sectoral composition of consumption. Different from it, we argue that “servicification” of investment goods, induced by investment-composition technological change, becomes an increasingly important reason for structural transformation, particularly for the rise of the services economy. Our study of the input output tables finds that the share of service inputs in investment goods has grown significantly in many countries since the 1980s, especially for investment-intensive economies such as China. To assess if the investment channel is quantitatively significant, we build a standard model with three broad sectors, but instead add an investment production function employing factors from all three sectors. Moreover, we incorporate investment-composition technological change by allowing the productivities of the three sectoral inputs to evolve over time. We calibrate the model to the Chinese economy from 1981 to 2014 and perform counter-factual experiments accordingly. We find that investment-composition technological change accounts for 33.1% decline in employment share of agriculture, 36.0% increase in employment share of manufacturing and 31.5% increase in employment share of services over the period. The magnitude of this effect on the share of services keeps growing, particularly after 2000. Our findings are not unique for China, but also apply to other economies experiencing the “servicification” of investment.  相似文献   

14.
传统的农业科技创新由政府行政计划推动和控制,而现代农业科技创新由市场供需决定。在构建农业科技创新参与主体基本分析框架的基础上,解析和评价了政府决定的农业科技创新模式,同时建立了由市场决定的农业科技创新分析框架,梳理了各参与主体之间的关系,最后提出构建我国由市场决定的现代农业科技创新模式的基本要求和改革方向。研究表明:政府应积极在农业科技的基础研究、管理协调和公共服务发挥积极的作用,弱化其在科技创新和转化等环节要素配置的调节作用,我国必须走市场决定的农业科技创新模式,明确参与各参与主体的地位和作业,建立长效的现代农业科技创新机制体系。  相似文献   

15.
凌捷 《改革与战略》2014,(6):101-104
科技体制改革要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实现高新技术成果产业化是促进科技与经济融合的关键环节,面对基础设施与创新服务体系滞后、科技经费投入不足及结构不合理、科技研发与市场需求脱节等问题,高新技术成果产业化应以市场和产业发展规律为导向推进科技创新资源优化配置、完善投融资体系、加强创新平台及创新服务体系建设、健全科技成果评价体系和科技研发激励机制。  相似文献   

16.
This article used survey data to determine the extent to which small‐scale farm households in the Choma district of Zambia's southern province have access to agricultural extension services, credit and markets. The findings show that the majority of the sample households had access to extension and credit services. They also showed that the resource base or wealth of the households — as manifested by farm size, livestock ownership and human capital or management capacity (the household head's training in agriculture) — is a significant factor when accounting for differential access to extension and credit. On the other hand, study findings suggest that farm households are facing problems with marketing their produce under the liberalised agricultural marketing system. Based on these findings, the article discusses recommendations for providing solutions to some of the problems affecting small‐scale farmers in accessing production services.  相似文献   

17.
China is a country with a huge population but scarce cultivated land. The productivity of cultivated land must be improved to meet the increasing domestic demand for agricultural products. Taking Shandong as the example and utilizing X2D production function, the paper furthers the study on affecting factors of cultivated land productivity. Empirical study finds that technology progress especially that of land-saving bio-chemical technological improvement is the most important factor to improve land productivity.  相似文献   

18.
2015年—2017年,广东省连续三年投入财政资金试行开展科技创新券后补助专项工作,支持中小微企业向科技服务机构购买服务。全省各地市积极开展创新券后补助专项工作,该专项对引导中小微企业加大研发投入、促进科技服务机构发展具有很好的推动作用。3年期间,创新券后补助专项共撬动全省中小微企业科技创新投入超16亿元,筛选了一批资质优、诚信好、服务水平高的科技服务机构,推动了科技服务机构的有序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9.
农业高校是服务农业产业发展,推动科技成果转化,提升科技服务能力的重要力量。本文结合湖南农业大学科技服务“三农”的实践,从“双百”科技富民工程的实施成效出发,分析了“双百”科技富民工程建设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探讨了产业技术联盟基地的建设思路,提出了加强产业技术联盟基地建设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