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07年,成都市被列为国家级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之一,作为成都近郊的温江区,区域优势明显。党的第十七届三中全会上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简称《决定》),也给现代农业发展带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那么,在统筹城乡的新形势下,现代农业的载体是什么,如何发展现代农业,温江区在建设现代农业集中区模式中进行了探索和实践。本课题通过对温江现代农业集中区建设的基本情况、建设现代农业集中区的现实意义进行了客观分析,提出了推进现代农业集中区建设的构想和模式。  相似文献   

2.
白荣欣 《经济问题》2008,342(2):75-76
发展现代农业,必须从根本上对传统农业进行彻底的改造.我国传统农业在向现代农业的转变过程中面临着一系列的矛盾和问题.农业是典型的弱质产业,要实现这种转变,不能仅仅依靠市场的作用来实现,政府的导向和介入显得尤为迫切和重要.  相似文献   

3.
目前,农业合作经济组织已经成为我国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力量.加强京津走廊区域中的农业合作经济组织建设,推动农业产业化发展,是建设该区域现代农业和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4.
通过现代农业建设以保障实现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一系列目标,这是现代农业发展的目的。政府在建设现代农业过程中必须发挥主导作用。我国农业基础薄弱,要实现现代农业的顺利发展尤其需要政府力量的支持。在推进现代农业发展的过程中,政府要按照城乡统筹的要求,确定现代农业建设的目标、任务和重点,加强规划引导。  相似文献   

5.
贾鸿 《经济师》2002,(5):95-95
农业产业化是我国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必由之路。在实施西部大开发过程中 ,各地应当把农业作为一个重要产业来发展 ,并结合当地实际情况推动农业产业化经营。政府的大力支持是实现农业产业化的关键因素。西部各地要通过市场体系建设、资金和技术支持等措施为农业产业化创造必要的条件 ,积极引导和推动当地农业产业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推进成都市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济师》2019,(5)
现阶段小农分散经营仍然是我国农业生产的主要形式,实现小农户与现代农业的有机衔接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关键。成都市在土地改革、农业经营模式等方面具有先发优势,但是也存在规模化经营程度不够、产业融合发展深度不够、社会化服务功能发挥不充分等制约小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效衔接的问题。结合成都实际,文章提出完善社会化服务体系、加快产业融合发展、紧密利益联结机制、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加强人才培养力度一系列推进成都市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郭作玉 《经济月刊》2012,(12):57-57
党的十八大报告进一步指出,"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着力促进农民增收,保持农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要想实现这个宏伟目标,就必须把国家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重点放在农村,深入推进新农村建设和扶贫开发,全面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将农业发展纳入到依赖科技进步的轨道上来,大力扶植培育新型农业,即"新农业"。  相似文献   

8.
农业的生态、经济、社会和文化四大功能决定了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包括农业生态产业、农业加工产业、农业服务产业和农业创意产业四个方面的内容。因此,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建设需要不断拓展农业的多元功能,延伸现代农业的产业边界。加快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建设,须注重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实现农业生产的生态化;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提高其在产业体系中的比重;建立健全农业服务产业体系,提高金融、物流、营销等服务产业对农业产业发展的支持水平;积极发展农业创意产业,完善农业创意产业体系;加强农业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建立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的自组织发展的机制。  相似文献   

9.
农业信息化与现代农业发展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发展现代农业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发展现代农业的过程,就是用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先进技术改造传统农业的过程。农业信息化对于现代农业建设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要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推动以农业信息化促进现代农业发展的进程。  相似文献   

10.
农业信息化是中国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的重要内容,是改造中国传统农业、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建设新农村的重要突破口,也是中国加速实现农业现代化发转的必由之路。鉴于农业信息化在现代农业中的重要地位,将从农业信息化的内涵,农业信息化的必要性以及农业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存在的制约及相应对策进行相关阐述。  相似文献   

11.
农业信息化建设,就是要应用信息技术带动农业现代化,做到现代农业生产发展离不开农业信息化,建立"市—县—乡(镇)—村"的城乡四级网络体系结构,建设农村科技信息服务体系,实现良性的互动整合,能为农业信息化建设工作的持续、深入发展夯实基础。  相似文献   

12.
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过程中,要实现产业兴旺,不仅要促进农业产能的提升,更要形成有序发展的农产品供应链体系。通过理论研究与案例分析,得出以下结论:一是实现农业社会化,服务规模化、系统化将成为产业振兴的充要条件;二是农业社会化服务的有序推进将成为小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效衔接的保障。同时,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具有供应链“学习能力”的创新型农产品交易市场均能成为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的重要载体。最后,提出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农业与中国文化发展的互动效应及深远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农业在文化发展中具有重要的地位与作用。目前,中国已经具备了加速发展现代农业的条件,为提高我国综合实力,加快新农村建设,必须要十分重视文化建设,符合文化发展的方向。在文化建设中,要充分认识到它的困难性和长期性,惟有此,我国的传统农业才能真正实现向现代农业的转型,新文化体系才能保证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该文从农业的视角对农业与文化起源、农业与传统文化以及现代农业与当代文化展开研究,以期从更深层次揭示两者之间的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14.
粮食产业发展的本质是产业链,以产业链的理念发展我省现代农业特别是粮食产业,是我省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十二五"规划的最大亮点。产业链视角下河南省粮食产业发展策略探讨就是要紧紧围绕中原经济区建设,把发展粮食生产与促进农民增收、实现富民强省结合起来,把河南建设成为全国重要的粮食稳定增长核心区,实现"三化"协调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5.
根据无锡市"十二五"规划,宜兴市将成为城乡一体化水平最高的现代城市。新庄街道地处宜兴东部,是宜兴现代化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在中共宜兴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做强企业、做大产业、做优园区"为抓手积极培育和发展"集约型、特色型、效益型"经济,把发展新型工业和现代农业作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重大任务,通过打造电光源产业园、高效农业示范园、都市农业观光园、高效农业加工贸易园等特色园区,  相似文献   

16.
我国农业已经进入现代农业的发展与建设时期,加快推进现代农业和新农村建设是当前农业工作的重要课题。公主岭是农业大县,发展现代农业,更是重中之重,而发展农业必须有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相应的科学技术手段,其中实现农业机械化是实现农业现代化不可或缺的基本条件。  相似文献   

17.
王海文 《经济论坛》2011,(8):132-135
按照"4R"原则,通过现代技术耦合、循环生产工程、产业链接和制度机制保障,改造并完善农业生产、加工、流通、服务等经济活动方式,科学配置农业资源和农业产业单元,推行清洁生产、节约生产、循环化生产、现代化生产和废弃物资源化再利用,建设包括农业种养加、农科教、产供销、农工贸等一体化的生态循环型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是实现农业经济优质、高产、高效、安全、清洁,实现农村节能减排、环境友好、农民增收和农业和谐永续发展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8.
现代农业是指在改造传统农业的基础上,不断发展农村生产力的过程,是转变增长方式、促进农业又好又快地发展过程。本文就对垦区现代农业建设的重要性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具体的推进思路和对策,以实现垦区农业现代化建设的宏伟目标。  相似文献   

19.
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模式、机制与政策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近年来,我国农业生产性服务业迅速发展,成为发展现代农业、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战略引擎,也是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建设中最引人注目的现象之一。十二五规划明确提出,在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中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是‘十二五’时期的一项重大任务,要坚持走中国特色的农业现代化道路,加快转变农业发  相似文献   

20.
加入WTO至今,我国农业进入了被动参与国际竞争的阶段,而传统农业面临着后续乏人,增长乏力的格局,因此十七届三中全会《决定》指出农业战略性转型势在必行。而转型的方向是大农业现代产业体系的构建,在这过程中,农业产业体系发展的市场、科技、资金等核心要素都在城市,并且促进产业整合的企业家、信息化建设、品牌营销等现代经营要素也主要在城市。同时中央提出城市支持农村的主体是城市,主动权也在城市。因此现代农业要实现战略性突破重在城市,城市必须贯彻经济越发达越是支持农业的国际惯例,尊重农民首创精神,为农业企业家的发展塑造良好的发展环境,提供金融、信息和科研等基础支持,鼓励农业的科技投入和经营创新,发展品牌农业,以城市农业引领现代农业战略性结构调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