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2.
3.
我国目前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管理浮动制度,且已实现了人民币经常项目下的自由兑换,因而人民币汇率越来越多地取决于外汇供求和国际收支状况。本文分别从经常项目、资本与金融项目、外汇储备三方面分析我国国际收支对人民币汇率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5.
6.
近年来,我国国际收支出现经常账户和资本账户双顺差的局面,这有别于一般发展中国家的模式.本文通过理论推演和实证分析认为,国际收支双顺差与人口年龄结构有着密切联系,提出当前我们不能陶醉在国际收支双顺差的美丽光环之中,要清醒地看到其中的隐忧,并建议采取相应对策加以应对. 相似文献
7.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常项目和资本与金融项目的变动并未出现理论上的平衡关系,通过协整检验和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发现,中国经常项目和资本与金融项目之间存在唯一的协整关东,资本与金融项目变化是经常项目变化的Granger原因。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比较了中日两国经常项目和资本与金融项目关系的异同。最后指出,为了更好地调节我国的国际收支,应该保持经常项目和资本与金融项目的稳定。 相似文献
8.
我国自1994年以来一直保持经常项目的顺差,从双缺口理论模型分析,这是由于国内的储蓄大于投资产生的资本外流所造成的,但是持续的资本和金融项目顺差又说明每年都有大量的资金流入,我国又是一个资本流入国。本文试图透过这种看似矛盾的现象,分析我国的对外资本流动情况,并进一步探讨今后几年我们应采取的国际收支策略。 相似文献
9.
10.
加入WTO后,中国进出口总额将得到较快增长,进出口顺差缩小甚至可能出现贸易收支逆差,中国新由贸易大国转向贸易强国。资本项目收同差将保持并且有增大趋势。 相似文献
11.
马斌 《山东工商学院学报》2010,24(4):58-61
对于引起中国国际收支失衡的原因、双顺差对宏观经济的影响以及双顺差的可持续性,国内外学者们都从不同角度进行了深入而广泛的研究。对现有的研究成果进行了归纳总结,认为应开辟更新颖的研究视角,若能够采用计量分析等实证研究的分析方法进行分析,将更有说服力。 相似文献
12.
国际收支失衡的政策调整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国际收支“双顺差”的非均衡现象已经持续数年,这与传统均衡经济理论的初衷相违背。利用弹性分析法、货币分析法和结构分析法对贸易、货币存量和供求的非均衡事实进行解读,从解除贸易困境、增大对外投资和调整产业结构三个方面来建议政策调整,能够得出对国际收支失衡纠偏的方式必然是中国经济增长未来发展模式的结论。 相似文献
13.
杨嫩晓 《西安财经学院学报》2008,21(4)
90年代初期以来,我国国际收支一直保持着顺差,近年来顺差规模还在不断扩大。持续的国际收支顺差使我国货币政策的效应大大降低。本文从货币政策工具、中介指标以及传导机制等方面分析分析了国际收支持续顺差对我国货币政策效应的影响,并提出了加快外汇制度改革,完善强制结汇制和公开市场业务操作等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陈颂东 《山西财政税务专科学校学报》2015,(1):3-5
我国的财政支出结构与IMF成员国相比,一般公共服务和经济事务偏高,民生投入较低。因而,应把财政的增收、超收资金更多地用于民生建设,以财政支出增量的调整来降低非民生财政投入比重,积极构建民生财政。 相似文献
15.
课题组 《云南财贸学院学报》2007,23(4):65-69
现行财政管理体制对于具有特殊产业结构的云南财政有着重大影响。在收入不断增长和支出规模快速扩大的过程中,逐渐暴露出云南财政收支结构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与矛盾。为实现云南财政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在致力发展经济、增加税源、加强征管、堵塞漏洞、加强财政支出管理的同时,继续争取中央财政的有力支持。 相似文献
16.
刘起 《吉林财税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4):9-13
在理论上最佳的政府收入结构是存在的.主要从三个方面讨论了对政府收入结构进行规范分析的理论依据或标准福利经济学的两个基本定理、效率和公平原则和政府收入的法制化.并根据这三条依据相应提出了我国政府收入结构规范化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7.
我国国民收入初次分配向企业倾斜,劳动者报酬占GDP比重逐步下降,且资本所得要高于劳动所得;再分配向政府倾斜,经过调节后只有政府部门收入的比重是上升的,政府实际收入的规模较大,而居民收入比重呈逐步下降趋势.我国宏观税负呈现上升趋势,并且由于大量制度外收入的存在使大口径宏观税负上升较快.我国政府职能偏好于资源配置,财政支出具有典型的“重视经济服务和一般公共服务,忽视社会发展和人力资本投资”的特征.一方面,要深化收入分配改革,尤其应优化财政收支预决算,强化财税政策对国民收入分配的调节作用,促进国民收入的合理分配;另一方面,应转变政府职能,合理使用政府收入,优化支出结构,将财政政策着力点偏向分配公平,促进社会福利的最大化. 相似文献
18.
张炜 《东北财经大学学报》2002,(6):56-59
财政收入分配结构改革是本届政府的施政目标之一,也是财政体制改革的重点。改革的目标是建立起以“税收收入为主,少量必要规费为辅”的财政收入结构体系。但是由于财经收入结构改革是一场既涉及财政收入分配体制又涉及中央、地方政府以及部门间利益关系,决定了此次改革的艰难性。我们必须准确把握我国政治体制、宏观经济状况、国际因素和改革相应成本这些特定因素在特定时期对改革实施和改革成功的影响。特别是要解决改革方案设计的可持续操作性以及“规范费”的几个关键问题,避免体制的回归和财政收入结构改革的逆转。 相似文献
19.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财政支出由建设财政向公共财政转变.从财政支出纵向配置来看,分税制改革加大了地方政府的财政压力,但是经过中央财政收支的再分配,省级政府财力略有结余;财政支出横向配置方面,地区间财力均等化程度不断提高,但是中西部地区明显低于东部地区;财政支出项目配置上,经济建设支出不断下降,社会文教支出不断上升,但是社会文教支出缺口还是不断扩大;从财政支出项目横向配置的地区特征看,四个区域经济支出与科教文卫支出是支出的主要项目,但是发达地区经济建设支出比例比其他地区高,而科教文卫支出比例偏低.在个体化社会时代,财政支出结构的方向应该是努力降低公众面临的公共风险. 相似文献
20.
李新慧 《西安财经学院学报》2011,24(4):124-127
随着贸易全球化的推进及我国对外贸易工作的不断深化,信用证结算方式已经成为国际贸易结算中使用最为广泛和最为重要的一种结算方式。但广泛应用并不意味着非常安全,没有风险。由于信用证交易的复杂性以及信用证制度本身只关注单证相符而不去考虑其他因素的特点,加之不同国家习惯、不同客户习惯,在信息传递、贸易方式等方面都存在着差异,使信用证结算存在诸多风险。只要银行针对信用证结算业务特点,找准风险源,采取有效防范措施,其所面临的信用证业务风险就会大大降低。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