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到2010年末,我国约有2600多万户城镇中低收入家庭通过实物保障性住房的方式或租赁补贴的方式解决了住房困难。"十二五"期间,我国还将开工建设保障性住房和棚户区改造住房3600万套。到2015年末,城镇住房保障覆盖率预计将达到25%。我国住房保障事业进入了加速发展阶段。要清醒地认识到,随着保障房大规模竣工投入使用,保障房的准入、退出和运营管理成为亟待加强的薄弱环节。保障房能否真正分配给中低收入群众、能否真正用于改善住房困难、保障房资源能否循环使用,是把保障性安居工程这件好事办好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正>目前,我国正处于新型城镇化建设和人口结构变化关键时期,城镇家庭户总数中还有约30%左右应纳入住房保障范围,这表明着我国仍有6000万个家庭急需社会提供保障住房。但截止至2017年底,我国保障性住房也仅解决2200万户家庭的住房所需,住房市场的供需失衡导致我国住房保障缺口至少在3800万套  相似文献   

3.
潘哲  甄鹏  吴蕊 《致富时代》2010,(11):79-79
随着我国城镇住房制度改革的深入推进,房地产市场体系逐步建立,城镇住宅建设规模不断扩大,我国城镇居民住房条件有了很大的改善。但是,目前房改和城镇住宅建设工作进展还不平衡,与住房市场化改革相适应的住房保障制度建设进展缓慢.城市政府相关的住房保障职能还没有建立,仍有一部分最低收入家庭的基本住房需求还没有得到解决。本文的研究目的即为促进最低收入家庭能够有房住。  相似文献   

4.
居住是劳动力再生产的基本需要,是一种刚性需求,必须予以满足。购买住房所有权是满足居住需求的一种方式,但不是所有的消费者都有足够的支付能力购买商品化住宅。中国城镇极高的住房自有率完全是中国城镇住房保障滞后的结果,降低中国城镇住房自有率有赖于中国政府扎扎实实推进住房保障工作。由于中国各地情况不同,城镇的住房自有率不宜硬性规定,但各地住房保障水平必须有统一标准。  相似文献   

5.
我国城镇住房保障政策是伴随着党的"十四大"决定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而逐步发展起来的。从上世纪90年代初以来,城镇住房保障发展大体经历了两个发展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初步发展阶段(上世纪90年代初—2006年),第二个阶段是深化发展阶段(2007年至今)。  相似文献   

6.
"十二五"时期是我国城镇化快速推进阶段,也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全体人民"住有所居"的关键时期。解决好城镇居民家庭的住房问题,事关社会的和谐稳定,事关城镇化的健康推进,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目标的实现。在这一关键而又特殊的阶段,进行"十二五"住房规划和住房政策制定时,需要明确两个关键问题:第一,经历了房改以来10多年的发展,“十二五”时期我国城镇住房将进入什么样的发展阶段,是否面临总体性住房短缺?第二,结合我国住房发展现状与面临的主要挑战,“十二五”时期我国城镇应采取什么样的发展思路?在此基础上,明确“十二五”时期住房政策与住房调控的主要着力点。  相似文献   

7.
西安市城镇家庭住房支付能力测量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要解决好住房保障问题,首先要对居民住房可支付能力有清醒的了解和科学有据的判断。在西安市商品房价格不断上涨的情况下,对西安市城镇家庭住房支付能力进行计算和分析,以为西安市政府购建和谐住房保障体系提供参考,并为房地产开发商制定适销对路的营销策略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李奥 《商》2013,(13):156-156,96
城市保障性住房建设是我国政府为解决中低收入家庭实现"住者有其居"的重大举措。而要实现保障性住房计划的落实,其建设资金是重点。目前我国保障性住房的建设资金存在较大缺口,城镇中依然有大量中低收入的居民没有解决居住问题,保障性住房的建设资金成为制约保障性住房建设的瓶颈和难点。本文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阐述了我国保障性住房建设资金来源现状,集中分析了保障性住房建设资金来源方面所面临的困境,提出我国保障性建设资金来源的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9.
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是解决当前城镇中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的重要途径,制定和完善相关政策是顺利提供保障性住房的前提和重要保障。本文在回顾我国保障性住房政策的演变轨迹后提出了现实中存在的几个问题,并对"重庆模式"中关于保障性住房方面的内容加以分析,最后给出了完善我国城镇保障性住房政策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0.
我国80%以上的家庭是中低收入家庭,经济适用住房是我国新的城镇住房供应体系中的核心。发展经济适用住房必须处理好五个关系。(1)处理好经济适用住房发展与国家经济增长的关系。经济适用住房建设需要大量的物资和人力,发展经济适用住房可能带动建材、冶金、化工等相关产业发展,促进国民经济增长,可以改善城镇广大中低收入家庭的居住条件,提高生产水平,这是一方面。另一方面,经济适用住房建设受物资供给能力的制约,  相似文献   

11.
一、现行城镇住房保障政策的基本内容(一)城镇保障房的种类目前我国的城镇保障房有两类:租赁型保障房和购置型保障房。前者包括廉租住房和公共租赁住房;后者包括经济适用住房、限价商品住房和各类棚户区改造住房。  相似文献   

12.
本文将住房负债引入到家庭消费模型,采用中国家庭微观调查数据,以中国城镇家庭为对象,研究了住房负债对家庭异质性消费问题。研究发现:(1)住房负债增加会削弱风险厌恶家庭的消费水平,但是会刺激风险偏好家庭的消费水平;(2)风险偏好家庭的住房负债增强了住房财富效应,而风险厌恶家庭的住房负债减弱了住房财富效应(3)精神消费对住房财富、家庭负债的敏感度大于物质消费,物质消费表现出必需品特征,精神消费表现出奢侈品特征。  相似文献   

13.
中国城镇住房问题源于消费者支付能力的不足,因此财政补贴是政府提供住房保障的基本内容。与廉租房和经适房相比,公租房是副作用最小的一种住房保障方式。中国城镇租金市场化的公租房供给不能发挥住房保障的职能,其继续存在只能降低住宅市场和国民经济的运行效率。公租房租金市场化的实质是继续和维护现行的劣质土地财政。中国必须将公租房租金确定在劳动力再生产成本的水平上,排除城市地租的干扰,才能扩大公租房的覆盖面,有效解决中国城镇的住房保障问题。  相似文献   

14.
经济适用住房和廉租住房建设是解决城镇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问题的惠民工程,党和政府十分重视此项工作,建设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财政部、国土资源部、监察部、民政部、中国人民银行、国家税务总局等部委先后出台了《经济适用住房管理办法》《廉租住房保障办法》等规定,各地结合实际,积极采取措施,加大经济实用房和廉租住房制度的实施力度,  相似文献   

15.
任华 《北方经贸》2013,(9):142-143
为了让城镇中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家庭在城市化进程中实现"住有所居",政府加大了城镇廉租住房建设。但是要实现"住优所居",就要在开发廉租住房小区基础建设的同时配套引入物业管理机制,实现"软硬"结合。本文主要探讨了城镇廉租住房含义、特点,梳理了其物业管理现存的问题并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6.
住房保障是政府的重要责任,受到政治、经济和社会多种因素影响,以财政分权因素为例,分析发现:我国分税制改革尚未形成激励地方政府自觉增加住房保障财政供给的机制,现行财政分权模式不利于增强地方政府住房保障供给能力。今后需要结合分税制改革,明确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的住房保障责任,并将其作为财政投入的依据,结合我国住房保障供给与城镇化进程、城镇贫困和低收入人群的住房保障需求,合理规划和制定住房保障政策,增加财政投入,提高供给水平。  相似文献   

17.
郭艺帆 《中国市场》2015,(12):128-131
经过探索和实践,上海初步构建廉租住房、共有产权保障住房(即经济适用住房)、公共租赁住房、征收安置住房(即动迁商品房)"四位一体"、租售并举的住房保障体系。尽管保障房建设成为保民生的重点,我国保障房建设体系中依然存在诸多问题。本文通过建模的方式运用,用以说明住房支付能力的剩余收入模型和以住房过滤模型为基础,分析货币补贴这种住房保障方式,结合上海市房地产市场近年的实际运行状况以及保障房建设工作的实证分析,并为了完善、合理化城镇低收入家庭住房保障体系的构建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8.
住房支付能力是家庭用于住房方面支出的承受能力,实证分析江苏省城镇不同收入家庭的住房支付能力的结果显示,不同收入群体的住房支付能力存在较大差异,中低收入家庭的住房支付能力不足,并据此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一、构建城市住房保障体系的重要意义 建设部政策研究中心2004年发布的《2020我们住什么样的房子—中国全面小康社会居住目标研究》指出,到2020年我国城镇人均居住面积目标将为35平方米、城镇最低收入家庭人均住房面积将大于20平方米,而低收入群体的住房总体水平与小康水平却存在不小差距。  相似文献   

20.
范志勇 《北方经贸》2011,(12):29-30
金融危机后,我国房价不断推高,住房问题已经由经济问题发展为严重的社会问题。如何有效调控房地产,根据现实情况,解决我国保障性住房建设现实中存在的相关问题,是房地产调控和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是解决当前城镇中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的重要途径,制定和完善相关政策是顺利提供保障性住房的前提和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