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仕途的险恶令心灵饱受创伤,从而对宦海风波感到厌倦是陈宦选择隐逸的直接原因;传统隐士文化的影响是陈宧隐逸23年之久的文化根源;专注于文学创作之中,用审美的方式救赎自己的精神和实现自我价值是陈宧得以隐逸23年之久的人生哲学支撑。  相似文献   

2.
江南园林符合了隐逸士人寄情山水、追求独立人格的需求,成为隐逸文化的载体。隐逸文化促进了江南园林的发展,隐逸的思想也深深的植入了园林之中,渗透在园林立意、意境营造、空间布局等方面,江南园林处处体现隐逸的思想情怀和文化精神,两者息息相关。  相似文献   

3.
关于陈宦与锡良关系的两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锡良聘任陈宦入幕的原因有:陈宦的个人素质出类拔萃;陈宦家族具有崇尚儒学忠义节操之风;荣禄和林开谟的推荐.在陈宦和锡良合作的七年半的时间里,两人可谓珠联璧合、相得益彰,一个是殚精竭虑、兢兢业业、效犬马之劳,一个是知人善任、不断赏识提擢.  相似文献   

4.
吴丹 《黑河学刊》2009,(8):58-60
赵孟頫是中国书画史上承前启后的大家,是开创元代书画新风的领袖人物。《鹊华秋色图》是赵孟頫的山水画代表作,也是一幅典型的文人山水画。赵孟頫以这幅画作巧妙地传达了自身的隐逸心绪。文章从《鹊华秋色图》的文人画属性、创作动机、构图和画理传统等几个角度透析赵孟頫的这种隐逸情怀,在千载之后追随这个以优秀汉族文化征服蒙古铁骑的绝世文人的足迹。  相似文献   

5.
重评护国运动结束后陈宧离开四川的原因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陈宦遵循袁世凯的旨意,打压四川地方政治势力,为袁世凯控制四川铺平道路,导致四川各派政治势力均对他恨之入骨;以冯玉祥为首的陈宦的嫡系北洋军按兵观望、不肯为他卖命,甚至想取而代之,使陈,ff成为真正的孤家寡人;护国军救援不力也是陈宦被迫向周骏投降离开四川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6.
亦隐非隐的陶渊明与梭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历史上东晋诗人陶渊明乃古今隐逸诗人之宗,美国学者梭罗也留下了独自隐居于瓦尔登湖畔的佳话。二者国度、时代迥异,却都被誉为隐逸者,二者在行为和思想上有相似之处。  相似文献   

7.
《空谷幽兰》是美国汉学家比尔·波特写的一部关于中国"寻隐之旅"的著作。他通过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亲身探访隐居在终南山等地的中国现代隐士,引出了中国隐逸文化及其传统的产生和发展的历史。与古人的"终南捷径"或"世外桃源"相比,当代隐士们更多的是厌倦了都市生活。于是,他们远离都市的喧嚣与压力,遁迹山中。  相似文献   

8.
陈宦与黎元洪的关系可以分三个时期:陈宦依附于黎元洪时期(1912年1月~1912年4月);陈宦协助袁世凯打压黎元洪时期(1912年4月~1913年12月);陈宦效忠黎元洪时期(1916年6月7日~1917年7月).通过考察他们之间的关系,不难发现:利益,是他们行动的唯一出发点.  相似文献   

9.
陈宦对袁世凯称帝内心其实并不以为然,并且为反袁独立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四川得以独立除了外部压力,也离不开陈宦个人的酝酿和策划.他一面酝酿反对"洪宪帝制",一面为自保虚与委蛇;陈宦通过与蔡锷、汤芗铭、冯国璋斡旋,为四川独立争取了有利的外部条件;为了保证四川独立成功,陈宦在军事上也做了极为慎重周到的准备.  相似文献   

10.
讨论如何在翻译中重现隐逸诗歌中所体现的平实简朴风范,并遵从翻译的从属性和个体性的特征。从形和与意合转换等6种翻译方法着手讨论如何在译文中最大限度地再现隐逸风范。  相似文献   

11.
讨论如何在翻译中重现隐逸诗歌中所体现的平实简朴风范,并遵从翻译的从属性和个体性的特征。从形和与意合转换等6种翻译方法着手讨论如何在译文中最大限度地再现隐逸风范。  相似文献   

12.
陈宦幕僚的成份复杂,新旧杂糅、进步势力与落后势力并存,具有异质性;陈宦的幕僚具有浓郁的地缘与业缘色彩,体现了其地域主义与任人唯亲的用人特点.幕僚团队的异质性导致陈宦内部四分五裂,内耗和不稳定,无法形成坚强的战斗力;浓郁的地缘与业缘色彩及其用人的地域主义、任人唯亲而不是五湖四海、任人唯贤,导致四川失势者对他恨之入骨,从而使陈宦在四川的权力基础很不牢固,最终不得不败退四川.  相似文献   

13.
陈宦与川军前期的关系(1903.7~1907.4)犹如父子;陈宦与川军后期的关系(1915.5~1916.6)势同水火.陈宦执行袁世凯"削藩裁兵"失败的原因主要有如下几点:首先,政治博弈上,袁世凯处于不利地位;其次,旧军队形成了一种传统的社会心理;再次,中国农村人口过剩存在大量游民;最后,中国财政极其困难,没有安置大批退伍军人的财力.  相似文献   

14.
重评护国运动结束后陈宦离开四川的原因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陈宦遵循袁世凯的旨意,打压四川地方政治势力,为袁世凯控制四川铺平道路,导致四川各派政治势力均对他恨之入骨;以冯玉祥为首的陈宦的嫡系北洋军按兵观望、不肯为他卖命,甚至想取而代之,使陈宦成为真正的孤家寡人;护国军救援不力也是陈宦被迫向周骏投降离开四川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5.
在中国文学史上,陶渊明第一个以田团景色和田园生活为题材进行了大量的诗歌创作.他选择了田园作为自己的人生归宿,是中国历史上"古今隐逸之宗".在东晋浔阳的田野上,诗人的田园情结得到了无尽的释放.他的田园诗创立了我国古典诗歌的一个新流派--田园诗派,被历代诗人推崇备至.  相似文献   

16.
陈宦入川之前的四川局势严峻,匪患猖獗,地方势力尾大不摔,需要强大的武力作为后盾震慑之;冯玉祥的部队不但素质优良、具有剿匪经验,而且冯玉祥和陈宦有历史渊源,这能保证冯部对他的忠诚和有力支持;冯玉祥在陕西不得志欲入川求发展也是陈宦能够顺利调动其部队入川的重要动因。  相似文献   

17.
陈宦幕僚中的"反帝制派"在促进四川独立、反袁护国方面起到了独特与重要的作用:他们屡次向陈宦分析时局、以轻重利害向他进言,最终促成陈宦宣布四川独立并和袁世凯断绝关系;他们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结成四川独立反袁护国统一战线;他们担任反袁使者,东进南下暗中联合其他反袁护国政治势力,为四川独立创设了良好的外部条件.  相似文献   

18.
陶渊明是我国东晋时期著名的隐逸诗人,因为"不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人"而毅然辞职归隐家乡,隐居后开始进行田间劳作,并把这种"悠然见南山"的生活写进了诗歌,开创了我国田园诗派,成为后世知识分子的精神楷模。亨利·戴维·梭罗是美国早期文坛巨匠、超经验主义哲学先驱,为了体验纯自然的生活,一度跑到马萨诸塞州的瓦尔登湖畔过起了隐居的生活。近年来对两者的比较研究很多,但大多数是相似点的比较,两者隐居的时代背景、原因、精神境界以及对后人的影响等不同点则研究得比较少。  相似文献   

19.
袁世凯不信任原来的四川总督胡景伊,考虑到四川的重要性,他必须要换上一个政治上和才干上均可靠的领导人,为他震慑巩固西南。陈宦有十几年的军政经验,在军政界积累了一大批人际资源,特别是在西南川滇黔三省有丰富的人脉资源;陈宦投奔袁世凯的几年中袁现出出类拔萃的军政才华和对袁世凯的无限忠诚;在处理西南军政问题上,陈宦有一套自己成熟的方案,体现出他的举重若轻的战略头脑和领导艺术。  相似文献   

20.
陈宦虽然依附追随袁世凯做过一些逆时代潮流的事情,但是,历史人物的人格都是纷繁复杂的,既有消极黑暗的一面,也有积极光明的一面.陈宦也不另外,他少年的安贫乐道、勤奋上进,终身的廉洁不贪,心胸开阔,礼贤下士、谦恭待人的私德,都是值得我们称道学习并且发扬光大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