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年来商业银行普遍实行了集约式的信贷管理模式,贷款审批权逐步上收,上级行直贷规模不断扩大,基层行运营资金的空间越来越小。商业银行授信权限的集中,对规避信贷风险,减少信贷损失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同时也对基层商业银行拓展业务空间和发挥金融支持经济的协调作用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2.
(一)在现行金融政策下,银行应当将民营企业列为主要支持对象之一,制定积极的信贷扶持政策。人民银行要运用货币政策工具,积极引导和支持商业银行对民营企业进行融资。国有商业银行要积极转变观念,进一步强化对民营企业的贷款营销。一是要降低信贷门槛,加大对民营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二是适当下放授信、贷款审批权,增强基层金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商业银行普遍实行了集约式的信贷管理模式,贷款审批权逐步上收,上级行直贷规模不断扩大,基层行运营资金的空间越来越小。商业银行授信权限的集中,对规避信贷风险,减少信贷损失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同时也对基层商业银行拓展业务空间和发挥金融支持经济的协调作用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4.
一乌海市信贷集中的主要特点 (一)商业银行信贷权限的集中。随着信贷管理体制的改革,商业银行建立了集权式的信贷管理模式,大规模上收贷款管理权限,贷款权和审批权逐步上收于总行和一级分行,总行和省行的信贷规模不断扩大。省行以下机构对项目贷款和新开户企业贷款没有审批权,只有短期流动资金贷款审批权,且金额不大。  相似文献   

5.
本文遵循货币政策--商业银行信贷--区域经济增长的路径,运用实证研究法,分析货币政策对宁波经济产生的影响.并针对未来宽松货币政策走势,提出了宁波金融支持经济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陈革章 《海南金融》2001,(10):26-28
各商业银行为了规避信贷风险,逐步上收贷款审批权,并给下级行限定了信贷的的投放范围,形成信贷投向的集中和信贷审批权的集中,给基层商业银行的经营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本重点分析了管理行和基层地的行为,旨在兴利险弊,实现基层商业银行的良性经营和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双赢”目标。  相似文献   

7.
金融行业是新科技应用最敏感的行业之一,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的运用能够有效提高金融活动的效率。在中国,银行特别是各大上市商业银行是金融活动最重要的主体,其对金融科技的运用具有代表性。基于2011年至2021年42家上市商业银行的经营数据,使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探究金融科技运用与货币政策信贷传导渠道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金融科技能够有效畅通货币政策信贷传导渠道,这种促进作用主要通过风险寻求效应体现;从区域看,东部地区商业银行金融科技对货币政策信贷传导渠道的促进作用更加显著;从商业银行规模看,大规模商业银行和小规模商业银行金融科技运用对货币政策信贷传导渠道的促进作用更显著;从商业银行贷款倾向看,金融科技运用对货币政策信贷传导渠道的促进作用在贷款倾向高的商业银行更显著。基于上述研究结论,为充分发挥金融科技在提升金融活动效率中的积极作用,政府应大力支持商业银行金融科技发展,鼓励各地区提高金融科技以及新技术应用水平,以提升金融科技对实体经济的服务水平。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随着各国有商业银行贷款决策权限的上收,基层行信贷款投放量呈现出了逐年减少的趋势,患下了信贷萎缩症,要增强信贷对地方经济的支持力度,必须要摆脱三大困扰。  相似文献   

9.
如何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充分发挥金融在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中的杠杆作用,是福建省金融部门迫切需要研究和解决的重要课题。文章分析了当前福建省金融支持山区发展和山海协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制约因素,并就如何加大支持力度提出相关政策建议,包括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扩大贷款营销、合理调整信贷结构、支持拓宽山海协作通道、开展中小企业信贷创新等。  相似文献   

10.
<正>一、影响农村金融生态环境建设的主要因素(一)金融生态的内部因素的制约1.金融机构信贷管理制度的约束。一方面,国有独资商业银行实行了贷款集中管理模式,上收了贷款审批权限,弱化了县域金融机构经营能力及信贷投放力度,县级支行对本地区的中小企业贷款只有调查权,没有审批权,信贷员变成了"带信员"。另一方面,国有商业银行贷款门槛高、评级严格,县域企业大都难以满足银行的要求,受贷款条件的限制,县域企业基本上得不到银行的支持。  相似文献   

11.
一、影响农村金融生态环境建设的主要因素 (一)金融生态的内部因素的制约 1.金融机构信贷管理制度的约束.一方面,国有独资商业银行实行了贷款集中管理模式,上收了贷款审批权限,弱化了县域金融机构经营能力及信贷投放力度,县级支行对本地区的中小企业贷款只有调查权,没有审批权,信贷员变成了"带信员".另一方画,国有商业银行贷款门槛高、评级严格,县域企业大都难以满足银行的要求,受贷款条件的限制,县域企业基本上得不到银行的支持.  相似文献   

12.
李永宏 《西安金融》2006,(11):26-27
近年来,商业银行通过改进信贷流程、上收贷款审批权、剥离处置不良贷款等一系列措施,强化了信贷风险的控制和管理。但随着市场和政策环境的变化,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前清后冒的情况时有发生。本文通过对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中存在问题的剖析.提出了完善信贷风险管理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焦永民  冯斌 《青海金融》2005,(10):51-52
一、基层人民银行在金融宏观调控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当前,基层人民银行为有效贯彻执行稳健的货币政策,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不断改进工作方式,通过采取制定辖区信贷指导意见,加大货币政策窗口指导力度,运用再贷款、再贴现等货币政策工具,加强对经济金融运行情况分析,及时反馈货币政策执行效果和问题等一系列措施和办法,在引导、支持金融机构调整信贷结构,优化信贷投向,防范信贷风险,保持信贷总量适度增长,支持地方经济金融协调发展,增强金融宏观调控实施效果方面发挥了积极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孙涛  马明文 《山西金融》2002,(10):18-20
近年来,各国有商业银行为防范金融风险,采取收缩机构,上收贷款权限进行集约化经营,加大信贷结构调整力度,信贷资金向大城市、大行业、大企业集中,但由于机构收缩、信贷资金集中与企业信贷资金需求结构产生矛盾,造成信贷结构失衡,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不畅,相当部分的中小企业融资困难,对商业银行自身的发展也带来了一些影响。  相似文献   

15.
《中国金融家》2009,(2):153-153
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2008年12月3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当前金融促进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会议指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必须认真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进一步加大金融对经济发展的支持力度。要通过完善配套政策措施和创新体制机制,调动商业银行增加信贷投放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16.
本文应用向量自回归模型和广义脉冲响应函数实证研究发现我国存在显著的货币政策区域效应,通过修正贷款决策模型分析了信息不对称前提下我国转轨经济中的地域性信贷配给,其突出表现为金融市场中的"银政壁垒"。我们通过构建样本分割的阈值回归模型进行实证分析发现我国各区域货币政策效应具有显著的配给均衡特征。我国商业银行地域性信贷配给和结构性信贷配给行为一方面限制了金融资源的跨区域自由流动,另一方面通过信贷渠道对各区域实体经济产生非对称性影响。我国货币政策效应的区域性配给均衡突出表现为各区域货币政策效应的差异性和配给均衡特征。我们认为,区域差别化的货币政策调控并非解决我国货币政策区域效应问题的治本之策,打破金融市场中的"银政壁垒"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随着我国金融改革的不断深化,国有商业银行股改上市所取得的成效日益明显,但在欠发达地区,国有商业银行分支机构股改后自主经营权限基本被完全上收,对地方经济发展的信贷支持力度明显减弱,使地方经济管理层面与国有商业银行分支机构产生矛盾。本文从国有商业银行分支机构当前经营中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揭示了国有商业银行对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支持力度弱化的根本原因及可能的结果。  相似文献   

18.
赵涛 《济南金融》2008,(12):72-73
<正>2007年以来,针对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的变化,央行不断加大了金融宏观调控的力度,增强调控的灵活性,货币政策先后经历了稳健、从紧到适度宽松的转变。在一系列宏观经济政策的持续推动下,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物价显著回落。然而,货币政策在发挥了重要作用的同时,但也暴露出一定的局限性。笔者认为,信贷渠道仍是我国货币政策传导的主渠道,如何调控商业银行信贷行为,放大货币政策传导效应已成为当前央行面对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19.
(一)着力解决影响金融支持县域经济发展的"瓶颈"问题,进一步畅通信贷投入的渠道。一是人民银行要加大调控力度,切实加强"窗口"指导力度,畅通货币政策传  相似文献   

20.
一、人民银行要积极发挥窗口指导作用,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新林区建设的信贷支持力度 一是要充分发挥窗口指导作用,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渠道,保证货币信贷政策的连续性和有效性。正确和灵活运用利率、再贴现、再贷款等货币政策工具,引导和鼓励农村信用社、商业银行调整信贷结构,优化信贷投向,进一步加强信贷资金结构分析和贷款投向定位,研究制定适合区域经济特点种植基地等关乎农村经济发展及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重点方面、重点领域倾斜,逐步提高涉农贷款的总量和占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