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经营者》2013,(24):201-201
据麦肯锡调查数据显示,过去十年,中国高端汽车市场以年均36%的惊人速度持续增长,目前,中国已成为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高端汽车市场。在巨大的市场空间面前,国外高档轿车品牌无不持续增强对华的营销攻略,意图实现在华市场的胜利。而中国本土汽车企业也不甘落后,  相似文献   

2.
“十五”期间,浸染海派文化上海IC产业,得世界产业在转移之先机,承中国改革意图之萌动,闻风而起,率力而为,扮演了中国IC产业急先锋的角色。短短数年,上海已形成以“一带两区”为主架构、聚焦张江的微电子产业基地,目前已构架出全国最具经济规模和企业集群效应,以及较完善的IC产业链体系。张江成为中国IC业聚焦的焦点,中国IC先锋们的角半场,全球风险投资业的新宠儿。  相似文献   

3.
《国有资产研究》2014,(7):81-81
据麦肯锡调查数据显示,过去十年,中国高端汽车市场以年均36%的惊人速度持续增长,目前,中国已成为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高端汽车市场。在巨大的市场空间面前,国外高档轿车品牌无不持续增强对华的营销攻略,意图实现在华市场的胜利。而中国本土汽车企业也不甘落后,纷纷制定不同的发展战略,研发、设计属于自己的高档轿车品牌,试图抢占一部分市场份额。  相似文献   

4.
沐年国 《企业研究》2006,(11):16-17
加入WTO后,中国企业与外资企业竞争激烈程度进一步加剧。根据国家商务部2004年中期报告,截止到2004年8月底,中国累计批准的外商投资企业达49万家,累计使用外资5450亿元。全球500强的大多数企业都在中国设立了合资、独资企业或是办事机构。客观的说,无论是从实力角度说,众多本土企业在很多方面都不如外资企业,向外资企业学习也成为本土企业赶超外资企业的必然选择。然而,我们也应看到,外资企业在中国市场上并非一帆风顺。在中国市场,也有许多外资企业纷纷落马,对他们失败的原因进行深思,也是对我国本土企业一种“另类”借鉴。下面,我从营销这个角度来思考这些问题。  相似文献   

5.
<正> 由于IC设计有知识密集、高附加值、高成长等特性,成为风险投资关注的重点领域之一。 全球IC设计领域的风险投资 经过了2002-2003年的低谷,2004年1Q,全球IC设计领域的风险投资走出了低谷,比去年同期增长了32%,是连续第三个季度保持2位数的增长。 图12近5年IC设计领域风险投资金额季度分布 无线通讯、网络、消费电子的相关的IC设计是全球IC设计领域风险投资的热点,占据了超过70%的投资金额。 图132003年全球IC设计领域风险投资细分行业分布  相似文献   

6.
7月22日,中国南汽集团成功竞购了英国罗孚汽车公司.历时甚久的上汽、南汽罗孚竞购战就此结束。中国汽车业的并购重组从未像今天这样热烈,本土汽车企业希望借此扩大规模、获取优质资产、打造强势品牌的愿望也从未像今天这样迫切,跨国汽车巨头中国布局的初步完成已将国际化竞争引到了中国本土.本土汽车企业突围在即。在这新一轮竞争中.中国汽车企业如何能利用并购占据先机?还有没有可能打造出强势品牌,汽车零部件企业如何抓住全球采购的机遇.促使中国成为全球零部件业的重要生产基地?罗兰&#183;贝格公司的专家根据全球经验从三个方面为中国的汽车企业提供了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7.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化,中国大量企业开始以代工模式参与到跨国公司的全球制造体系之中。代工生产是近年来崛起的一种生产模式。它实际是一种委托生产加工关系,即发包企业利用其掌握的核心技术、创新设计、市场销售渠道等优势委托分包企业进行生产然后再将产品冠以自己的品牌在市场上进行销售。分包企业称为代工方,即代工企业。代工生产作为本土企业与跨国企业合作的方式为本土企业获得先进技术和知识提供了机会。但是,代工企业在全球价值链中被低端锁定,  相似文献   

8.
我国企业品牌价值提升的体育营销对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随着2007年女足世界杯、2008年奥运会、2010年亚运会的主办权落户我国,毫无疑问,未来十年内,我国体育产业将迎来发展的黄金时代.有专家预测,未来十年中国的体育产业将创造出上千亿的市场价值.因此,有着广阔前景,巨大潜力的我国体育市场,正被全球所瞩目.围绕着如何通过体育营销这一战略手段,开拓中国市场,赢取中国消费者,提升企业品牌价值,已经成为了跨国公司之间,我国本土企业与国际企业之间竞争的一个焦点.可口可乐、柯达、松下、恒康、三星、维萨、斯沃琪等众多国际一流跨国公司,还有联想、中石化、中石油、中国网通、中国移动、中国国际航空公司、大众汽车(中国)等本土优秀企业对于2008北京奥运"合作伙伴"的角逐,更是证明和奠定了体育营销在提升企业价值品牌中的战略性作用.  相似文献   

9.
编辑指引7月22日,中国南汽集团成功竞购了英国罗孚汽车公司,历时甚久的上汽、南汽罗孚竞购战就此结束。中国汽车业的并购重组从未像今天这样热烈,本土汽车企业希望借此扩大规模、获取优质资产、打造强势品牌的愿望也从未像今天这样迫切。跨国汽车巨头中国布局的初步完成已将国际化竞争引到了中国本土,本土汽车企业突围在即。在这新一轮竞争中,中国汽车企业如何能利用并购占据先机?还有没有可能打造出强势品牌?汽车零部件企业如何抓住全球采购的机遇,促使中国成为全球零部件业的重要生产基地?罗兰·贝格公司的专家根据全球经验从三个方面为中国的汽车企业提供了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0.
日本企业的HR管理在本土可谓春风得意几十年,也令中国企业界十分钦羡。但日企移师中国后却大感不适,足见“因地制宜”的成语放之四海而皆准。  相似文献   

11.
《经营者》2008,(3)
入选理由:为把企业做强做大,中港集团和路桥集团合并重组,成立中交集团,成为中国最大的港口设计与建造公司,中国领先的公路桥梁设计与建造公司,中国最大、全球第三的疏浚公司,全球最大的港口集装箱起重机制造商。2006年,中交集团在央企中率先整体上市,成为中国十大上市公司之一。这一举动,为央企探索了一条又好又快发展的新路子,被有关方面称之为"中交模式"。  相似文献   

12.
姬康 《企业家信息》2012,(10):103-104
2012年初夏,《复仇者联盟》以超过两亿美元的美国本土首映周末票房创造了神话,之后的一个月又顺理成章地成为全球影史上最赚钱的电影。当全球观众沉浸在超级英雄们扎堆带来的全明星周末狂欢的时候,这部电影也让迪士尼出品的电影在最赚钱的十部电影中占据九席。  相似文献   

13.
一年前.笔者在《2005:跨国并购的价值冲突》(《中国企业家》2004年12期)一文中呼吁业界高度关注:“与虚张声势的中国企业浩荡出行相反,真正藏龙卧虎的全球公司却在悄悄地进村。”“跨国并购从来就是双向的通道,在我们的企业家对陌生的国际舞台跃跃欲试之时.需要清醒地看到.跨国并购的真正战场是在中国本土。中国企业的最大价值是赢在本土,中国经济就是全球经济的主战场.无论我们如何机敏.主场的败将很难成为客场的胜利者。与日本当年以市场开拓为主导的海外并购高潮相比.我们还处于散兵游勇阶段.远远谈不上来自中国企业的威胁。”今天看来.这一判断仍然不错。  相似文献   

14.
"十五"期间,浸染海派文化上海IC产业,得世界产业大转移之先机,承中国改革意图之萌动,闻风而起,率力而为扮演了中国IC产业急先锋的角色。短短数年,上海已形成以一劳两区"为主架构、聚焦张江的微电子产业基地,目前已构架出全国最具经济规模和企业集群效应、以及较完善的IC产业链体系。张江成为中国IC业聚焦的焦点、中国IC先锋们的角斗场、全球风险投资业的新宠儿。  相似文献   

15.
随着一波又一波跨国并购和整合的推进,全球化经营越来越成为中国企业家们关注的命题。可以预见,未来的10年将是中国企业快速进入全球化发展的10年,如何通过全球化经营来确立中国企业在本土及国际市场上的竞争优势将成为那些具有远见的中国企业领导人所必须面对的挑战。 那么,中国企业如何在全球经营的过程中,实现全球资源的优化配置,充分利用国家地区之间的差异来确定全球竞争优势和创造价值?科尔尼管理咨询公司的专家从三个方面来阐释这个主题--制造基地和供应链的分布、转移价格的确定以及全球品牌架构的确立,希望能够对领先企业的全球化经营提供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中国技术监督》2010,(12):74-75
12月5日~5日,“2010(第九届)中国企业领袖年会”在京举行。中国企业领袖年会致力于推进政府与企业的对接,推动本土与全球商业智慧的融合。本届年会主题为“新商业、新共识、新动力”,旨在承上启下,破旧立新的转型节点上,汇聚各界智慧,为即将到来的二十一世纪第二个十年凝聚力量。下面我们请几位参会的企业领袖重点谈谈他们对“十二五”期间企业如何持续发展的看法。  相似文献   

17.
赵东成 《企业文化》2012,(11):76-77
在全球化的今天,中国企业应该把视线从本土市场转移到全球市场,更快更成功地屹立于全球商界。  相似文献   

18.
中国的互联网经过十年的发展.已成长为拥有超过3亿网民和高于全球互联网普及率水平的巨大产业。过去的十年,从这里诞生了无数的千万富翁和市值过亿的上市公司。新浪、搜狐、网易、百度、阿里巴巴、腾讯,这些行业中的明星企业.在喧嚣的互联网泡沫中起步,经过不断摸索.业已成为行业的标杆性企业。  相似文献   

19.
2003年是中国IC设计产业大发展的一年,一批国际设计中心向中国转移,海归初创企业不断增加以及既有企业得到进一步成长,使整个产业不仅规模成倍扩大,而且发生了一些质的变化。  相似文献   

20.
到目前为止,全球零售企业200强中,已有12.5%的企业进入我国,还有12%的企业已经进入亚洲并随时准备进入中国,另外在世界200强中还有50家正积极发展本土以外的市场,也不排除其直接进入中国市场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