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经济研究参考》2004,(17):2-14
加强政府宏观调控对于正处于转型期的中国经济将是必不可少的,这是现代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之一.加速转型期加强和完善宏观调控,其重点就是要通过政府管理体制改革和创新,改变政府管理职能出现的"越位、错位和缺位"现象.通过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和政府规制改革,完善政府宏观和微观管理机制,建立高效、透明的宏观经济管理体系,提高政府宏观调控效率,更好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由于我国经济发展环境以及面临的主要矛盾发生了重大变化,在经济增长模式和发展战略的选择上,应把就业作为宏观调控的优先目标,变"增长优先"为"就业优先",从过去单纯追求经济增长速度向兼顾增长和就业的方向转变.通过宏观调控手段创新,实现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2.
应把增加就业作为宏观经济政策的重要目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如果说在过去的 2 0年里 ,效率优先的发展战略是理所当然和势所必然的话 ,那么 ,在今后的若干年里 ,相比经济增长 ,政府在社会就业中负有更为重要的责任。这种责任是政府要在公平与效率 ,经济增长与就业当中 ,做出就业优先的战略选择 ,并做出努力实现充分就业目标的承诺 ,即把增加就业作为政府宏观经济政策的目标。  相似文献   

3.
曲涛  张锋 《经济师》2004,(2):242-243
陇东老区就业市场存在的突出问题 ,一是劳动力供需总量矛盾与就业结构性矛盾并存 ,二是城镇就业压力增大与农村富余劳动力向城镇转移速度加快同时出现。为此 ,必须采取对策是将“就业优先”列入经济社会发展的中长期战略目标 ;通过调整经济结构、增加就业机会 ;实行积极的就业政策 ,调节劳动力供给的质量和数量  相似文献   

4.
就业为民生之本,社会稳定之基。中央曾明确提出要坚持把就业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先目标,当前"就业难"与"招工难"并存,反映了我国就业的结构性矛盾越来越突出。本文阐述了我国的就业现状,对"就业难、招工难"问题做了相关分析,并提出了缓解企业"招工难"的对策,以及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办法。  相似文献   

5.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但经济的快速增长并没有带来就业的相应增加,经济增长与就业增长的非协调性不断加剧。本文在对我国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增长与就业增长失衡的表现和原因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促进经济与就业协调增长的路径选择:调整产业结构,坚持就业优先的发展战略,确保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公平,缩小收入分配差距,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增加人力资本投资。  相似文献   

6.
"十一五"期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之一就是努力实现比较充分就业,即当前应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加大政府扶持力度,使社会就业达到最大化。  相似文献   

7.
邢光明 《经济师》2013,(1):29-30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指出了就业是民生之本,安国之策,解决好就业问题,是实现社会和谐的一个重要关键。发展是解决就业问题的根本。只有正确处理发展经济与就业增长的关系,才能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确定经济发展战略时坚持"就业优先论",把降低失业率、开发就业岗位作为首要目标。  相似文献   

8.
蔡昉 《经济月刊》2012,(12):59-59
2002年,十六大报告提出国家实行促进就业的长期战略和政策,并首次将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稳定物价和保持国际收支平衡列为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党的十八大进一步提出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和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推动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 就业是否持续扩大,就业结构能否得以调整升级,是衡量经济增长成效和包容性的重要标志。在二元经济发展过程中,优先要解决的发展问题就是不断创造出新的就业岗位,消化城镇企业冗员,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  相似文献   

9.
我国失衡的经济增长模式对就业造成了不利的影响,具体表现为,一是增长目标优先、就业目标滞后,导致就业增长日趋缓慢;二是数量目标优先、质量目标滞后,导致经济增长的就业创造能力逐渐弱化;  相似文献   

10.
目前我国就业形势严峻,除新增劳动力的就业压力外,国有企业改革、政府机构改革和经济结构调整所带来的再就业问题,以及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需要转移等,对就业形成巨大的存量压力。严峻的就业形势引起了社会各方的极大关注,我们必须把增加就业作为宏观调控的优先目标,采取措施努力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增加社会就业,以保证我国改革和发展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1.
加强政府宏观调控对于正处于转型期的中国经济将是必不可少的,这是现代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之一。加速转型期加强和完善宏观调控,其重点就是要通过政府管理体制改革和创新,改变政府管理职能出现的“越位、错位和缺位”现象。通过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和政府规制改革,完善政府宏观和微观管理机制,建立高效、透明的宏观经济管理体系,提高政府宏观调控效率,更好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由于我国经济发展环境以及面临的主要矛盾发生了重大变化,在经济增长模式和发展战略的选择上,应把就业作为宏观调控的优先目标,变“增长优先”为“就业优先”,从过去单纯追求经济增长速度向兼顾增长和就业的方向转变。通过宏观调控手段创新,实现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2.
坚持充分就业原则是缩小收入差距的一项重大举措。应坚持把充分就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先位置,反对就业歧视,保障劳动者享有公平的就业权利,实施积极就业政策和经济政策促进充分就业,实施就业援助,以创业带动就业,充分发挥劳动者自主就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的合力。  相似文献   

13.
就业是民生之本,是收入之源,是和谐之基。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指出,要把促进就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优先位置,要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促进充分就业。鉴于山西省城乡  相似文献   

14.
曾天地 《当代经济》2007,(23):38-39
近年来,我国经济的发展出现了"高增长、低就业"的不协调局面,失业问题越来越突出,主要表现在体制转轨与政策的脱节,结构性调整与人口基数过大,经济增长对就业的拉动减弱.因此,要解决我国就业问题,需要针对性的采取将充分就业作为政府宏观调控的优先目标,协调就业与产业结构,加大人力资源的投资开发力度,加快税制改革,发展中小金融机构,促进劳动就业的提升.  相似文献   

15.
西部农村富余劳动力区域内就业的产业空间及其政策选择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石林 《经济问题探索》2005,(6):31-33,98
西部大开发以来,西部产业结构合理化和高级化的趋势加速,西部农村富余劳动力选择区域内就业的机会增加。然而由于结构状况、市场化程度和所有制关系等因素调整不到位,西部各产业并未将资源优势完全转化为经济增长优势,均存在着吸纳劳动力就业的潜在空间。因此,以促进劳动力区域内就业为优先目标、充分挖掘和利用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的产业空间,应当成为产业发展政策的合理选择。  相似文献   

16.
中共十八大高度关注民生和各类人才发展, 既对人社工作提出了很多新的更高的要求, 也为做好新形势下的人社工作指明了方向。为此,人社部门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将坚持"民生为本、人才优先、服务发展"的工作方针,围绕确保完成或超额完成基本现代化指标和省市下达的工作目标,全面推进就业  相似文献   

17.
解决我国当前就业问题的对策思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正处在经济和社会的转型之中,“就业难”已成为当前和今后长期存在的社会问题。现将理论界有关扩大就业的对策思路综述如下。思路一:明确政府在就业工作中的职能定位1.把扩大就业摆在经济社会发展更加突出的位置。应认识到,经济增长并不能保证就业自动增长,不同的经济增长模式对就业有不同的影响。因此,必须确立扩大就业优先的目标,不仅保证经济总量持续增长,更要通过产业结构调整,选择适宜的经济发展模式,最大限度促进就业。2.坚持发展经济,调整经济结构,充分开发利用劳动力资源。政府在制定经济增长和产业调整政策时,应突出创造就业岗…  相似文献   

18.
把促进就业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优先目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 ,中国正处在工业化的中期。下岗和失业作为工业化的必然产物 ,使得促进就业不仅仅是一项阶段性的目标 ,而且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任务。在经济体制转型的过程中 ,由于市场机制的作用 ,结构调整和技术进步产生的失业问题日益显性化 ,使得再就业问题成为当前的重中之重。所以 ,就业是长期的问题 ,下岗职工再就业是迫在眉睫的问题。既然长期的客观规律和近期的特殊情况交织在一起 ,我们不能够简单地采取头疼医头、脚疼医脚的办法来处理 ,而必须从战略高度重新审视就业问题 ,把促进就业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优先目标 ,争取找到迎刃而解的…  相似文献   

19.
张英杰 《经济纵横》2015,(2):110-114
目前,我国就业总量压力较大。我国农村仍存在很大规模的剩余劳动力有待转移,且城镇失业人口及未就业毕业生逐年积累,并有扩大趋势。经济增长面临诸多不确定性因素,导致劳动力供求不平衡、结构性失业问题突出,使就业复苏进程遇阻。为保证经济的长期健康可持续发展,应坚持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将更好解决就业问题作为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和政策制定的前提;充分发挥财税政策的就业扶持作用;创造良好的创业和就业制度环境;优化经济结构,多渠道扩大社会就业;加快发展应用技术教育,以提升劳动者的就业与择业能力。  相似文献   

20.
化解金融危机对中国的就业冲击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金融危机透过外贸和外商直接投资等渠道,对中国经济和就业带来了深刻的影响。随着订单减少或流失,沿海地区出口导向的制造业、劳动密集型产业和中小企业最先受到生产和出口冲击,进而使得在这些部门就业的农民工受到就业冲击。随着金融危机带来的影响加深,中国未来城镇就业形势变得非常严峻。为此,我们需要树立就业优先的政策目标,把"反冲击"和"反周期"的政策措施有效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