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投资者关系管理就是通过公司与投资者及其他利益相关者的有效沟通,达到发展、维持战略投资者和建立良好企业形象的目的。文章对制约我国上市公司投资者关系管理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改进和完善我国上市公司投资者关系管理的措施。  相似文献   

2.
浅议投资者关系管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投资者关系(IR)是指上市公司与公司的股权、债权投资人或潜在投资者之间的关系,也包括在与投资者沟通过程中,上市公司与资本市场各类中介机构之间的关系。投资者关系管理(IRM),是指运用财经传播和营销的原理,通过管理公司同财经界和其他各界进行信息沟通的内容和渠道,以实现相关利益者价值最大化并如期获得投资者的广泛认同,规范资本市场运作,实现外部对公司经营约束的激励机制,实现股东价值最大化和保护投资者利益,以及缓解监管机构压力。IRM还经常被通俗理解为公共关系管理。一、投资者关系管理的主要作用投资者关系管理…  相似文献   

3.
随着资本市场的竞争和股东维权意识的增强,投资者要求上市公司提供更多的信息。而上市公司为了争取更多的投资者也需要披露更多更全面的信息。投资者关系管理就是通过公司与投资者及其他利益相关者的有效沟通.达到发展、维持战略投资者和建立良好企业形象的目的。文章对制约我国上市公司投资者关系管理的因素进行了剖析。提出了改进和完善我国上市公司投资者关系管理的措施。  相似文献   

4.
投资者关系管理是指公司为了追求公司相关价值最大化,运用金融、传播、市场等理论管理本公司信息的内容以及利益主体传播这些信息的战略管理活动。已经有大量的实证研究证明投资者关系管理对股权融资成本和公司价值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并对改善公司治理有着积极的作用。本文介绍了上市公司投资者关系管理的相关概念、重要性、渠道和内容。通过投资者管理、媒体管理、媒体危机管理、从业人员素质要求等方面深入阐述研究投资者关系管理,提出了提升投资者关系管理的政策性意见。  相似文献   

5.
投资者关系管理是上市公司公司治理的重要内容,是影响公司价值的重要因素.高水平的投资者关系管理价值效应更加显著,具有显著的正反馈效应.通过构建以公司价值为导向、基于上市公司投资者关系管理的正反馈价值营销体系,可以减少公司与投资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不断提升公司价值,并形成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6.
<正>"投资者关系管理是上市公司通过充分自愿信息披露,积极主动地与投资者进行互动沟通,实现公司价值最大化的一项战略管理活动。"伴随着中国资本市场的发展,中国上市公司数量的增多,越来越多的上市公司意识到,要保持融资渠道的畅通和公司的可持续发展,就必须拥有长期忠诚的投资者,必须进行投资者关系管理,与投资者保持良好的互动沟通关系。内涵与功能的转变投资者关系管理是上市公司通过充分  相似文献   

7.
王呈喆 《经济师》2015,(4):107-108
近年来,监管部门陆续出台了很多关于投资者保护的政策,要求上市公司积极开展投资者关系管理工作。上市公司投资者关系管理水平对于上市公司获得良好的声誉、提高公司价值和治理水平有重要意义。文章从探讨投资者关系管理的起源和发展入手,重点分析了目前铁路运输行业上市公司投资者关系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并根据日常投资者关系管理工作的实践经验,对如何提高铁路行业上市公司投资者关系管理工作水平给出建议。  相似文献   

8.
<正>近两年,随着中国资本市场投资者数目激增,上市公司与投资者之间的关系问题逐渐成为市场各方关注的焦点。然而,大起大落的股指、弥漫在市场中的恐慌情绪以及超跌的公司市值皆表明,改善并加强上市公司与投资者之间的沟通,推动投资者关系管理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9.
投资者关系管理由于具有为上市公司开发新资源,提升竞争力等方面的优势,因而成为国外大多数公司战略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目前国内许多上市公司还没有真正认识到深度挖掘投资者关系的价值.因此,本文在借鉴国外公司投资者关系管理经验的基础上,以云南旅游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其投资者关系管理现状和存在问题的分析,探寻产生问题的主要原因,结合股权分置改革和全球金融危机的背景,为其完善投资者关系管理和提升公司价值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10.
投资者关系管理的核心是上市公司与投资者之间的互动沟通。通过南开大学投资者关系管理评价体系对中国14家上市银行数据的研究发现,目前中国上市银行投资者关系管理总体处于中等水平,在组织设计、互动沟通及投资者关系创新等方面存在不少问题。针对这种现状,上市银行应该在不断提高投资者关系管理水平的基础上,利用投资者关系这一沟通手段开展资本市场公司营销,积极推销自己的投资主题,才能在竞争日益激烈的资本市场上赢得竞争,达到吸引投资者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我国投资者会听话听音吗?文章利用文本分析方法,基于我国上市公司2005-2012年年度业绩说明会上的管理层语调数据对此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发现,投资者对管理层的净正面语调做出了显著的正向反应,尤其是对负面语调做出了显著的负向反应。这表明在我国强调“意会”的语境文化背景下,投资者会听话听音,管理层语调具有信息含量,上市公司的业绩说明会具有其自身的存在价值。文章的研究结果还意味着,“词袋”方法及其构建的管理层语调用词列表在我国儒家文化背景下具有一定的适用性,值得开展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2.
基于投资者有限关注的视角,以中国上市公司2005-2012年业绩预告信息为样本,研究发现:上市公司业绩预告信息披露存在时机选择行为,相比业绩预告信息少日和其他周历,管理层更倾向于在信息多日和周五、周六发布坏消息业绩预告。这有助于分散投资者注意力,从而减少坏消息导致的股价波动。  相似文献   

13.
上市公司对外信息披露是投资者关系管理的主要业务内容,在排除宏观等方面影响的条件下,单从信息披露这一因素进行分析,运用单一指数模型对目标公司的信息披露数量与股价波动趋势之间的关系进行回归分析。这一模型的结论表明:投资者关系管理对上市公司的市值管理具有正相关性影响。但在理性人假设和弱有效市场中,投资者关系管理没有立竿见影的效果,战略投资者需假以时日地对公司进行跟踪分析,做出理性的投资决策,进而从影响股价方面发掘和创造公司价值。  相似文献   

14.
文章以2005-2009年沪深两市上市公司为样本,从投资效率的角度检验了中国现实制度背景下盈余管理的经济后果。研究发现,企业盈余管理程度与未来投资效率显著负相关,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程度越高,其未来投资效率越低。文章由此得出结论:盈余管理不仅可能误导外部投资者的判断和决策,也对企业的内部决策产生了不利影响,损害了市场资源的有效配置,因此必须采取措施抑制企业的盈余管理行为。  相似文献   

15.
公司异质性、在职消费与机构投资者治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实证检验了在代理成本不同的上市公司中,机构投资者持股与管理层在职消费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机构投资者持股能够有效降低管理层在职消费,而且这种抑制作用在代理成本较高的公司中更加明显;同时,管理层在职消费与公司绩效负相关,这一负相关关系同样在代理成本较高的公司中更加显著。研究结果表明,大力发展机构投资者有利于公司治理的改善,而且在代理成本不同的上市公司中机构投资者的治理作用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6.
Abstract

We investigate characteristics of private in-house meetings by analyzing 7,369 records of Chinese-listed companies’ meetings. Using meeting content, we investigate four characteristics: number and heterogeneity of external participants, communication depth, communication breadth, and importance attributed to communication by executives. An increase in the number of institutional investors attending an in-house meeting increases depth and breadth of communication, as well as the importance attributed to it by executives. Participation of public funds, securities companies’ research teams, and private equity funds increases the depth of communication, while public funds enhance its breadth. Executives of listed companies treat different types of investors differently.  相似文献   

17.
本研究从中国证券市场机构投资者与上市公司盈余管理之间关系这一视角出发,来说明机构投资者在公司治理中的作用,通过对相关理论的归纳和分析,构建了研究假设,在此基础上,利用中国上市公司数据,设计实证模型,对研究假设进行了论证.研究发现了在中国证券市场当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高时抑制盈余管理,机构持股比例低时加剧盈余管理,即倒U型的关系。研究应用截面数据分析、面板数据分析、单变量分析等方法,从2005年和2007年的数据验证出倒U型的拐点在机构持股6%,说明机构持股6%以后,在公司治理中发挥了抑制操纵盈余的盈余管理的积极作用。利用2004~2007年的数据,进一步的研究发现,随着近年机构投资者的发展和国家的政策导向,机构投资者对盈余管理的抑制作用越来越强,在公司治理中越来越显示出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周宝源 《当代财经》2011,(10):108-115
基于我国上市公司数据,运用实证研究方法发现,送转行为是上市公司信息传递的有效机制,它有助于缓解我国上市公司由于管理者与其他利益相关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所造成的公司融资约束问题,特别是对于那些上年年报财务绩效不十分理想的受融资约束的公司,送转行为对缓解融资约束效果更为突出。我国上市公司的送转行为并非完全出于对市场投资者的迎合,而是一种有效的信号传递方式。在运用Heckman两步法控制了样本自选择问题之后,文章所得研究结论仍然成立。  相似文献   

19.
运用多元统计中的因子分析法建立赢利能力综合评价模型,并以汽车行业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计算各汽车上市公司的行业内赢利能力得分,分析结果可为投资者投资、择股提供帮助,并为汽车上市公司的经营决策提供一定的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20.
刘林 《财经科学》2006,(8):43-51
中国A股上市公司IPO"过度包装"现象普遍存在,一个根本原因是当IPO公司的价值被高估时,对IPO公司的高定价行为缺乏有效的治理机制.本文在中国特定的环境下,分析了初始公司面临发股收益、持股收益与控制权收益组合时,IPO公司价值被高估没有约束机制以及引入约束时对于公司股票发行定价决策的影响.本文通过设计一个发股收益与控制权收益不可兼得的治理机制,可以把IPO盈余"过度包装"的融资行为内生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