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正一、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新模式(一)城镇用地新模式1."旧城改造,内涵挖潜"用地模式一是重点进行城镇内旧村(城中村)、旧工业区和工业住宅混杂区等的改造。二是挖潜城镇内闲置、空闲土地,盘活利用部分土地资源。三是划拨用地采取有偿方式使用,同时采用集中办公的办法,提高政府部门用地集约水平。2."向天空、向地下要地"用地模式"向天空要地"是指通过增加建设密度、容积率、提高高层建筑高度等方式,提高城镇的单位土地承载力,向空间发展。"向地下要地"是指充分利用城镇地下空间,达到节约集约利用城镇土地资源的目的。(二)农村居民点用地新模式1."一户一宅"用地模式长期以来,在九江市农村中"一户多宅、违法占  相似文献   

2.
在我国严重的土地资源供给硬约束条件下,一要吃饭二要建设已成为一对尖锐的矛盾,已威胁到我国的粮食安全。本文剖析了节约集约用地的内涵,揭示了节约集约用地能为城市发展提供土地条件,分析了我国城市建成区、开发区、农村居民点等存在巨大的节约集约用地潜力,提出了挖掘我国节约集约用地潜力的几大建议措施。[编者按]  相似文献   

3.
近几年来,我国各地开展土地开发整理,创造出了不少好的经验。位于成都平原的郫县,进行“拆院并院”的土地综合整理,探索出平原地区节约集约用地,科学发展的模式。该是成都市的基本农田保护试点县。传统的民居独家独院,全县有1999个,占地8.37万亩,人均居民点占地146.8平方米。他们按照城镇建设用地增加与农村建设用地减少相挂钩进行“拆院并院”土地综合整理。通过分析论证,选择唐元镇长林村为“拆院并院”试点。  相似文献   

4.
节约集约利用土地,是土地资源现实情况所迫,是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大势所趋。大力推进节约集约用地,是严格保护资源与保障发展的最佳结合和最优选择。城市化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之一,城市建设必定要占用土地。但是,城市用地应当尽量立足于建成区改造挖潜,  相似文献   

5.
正土地,是自然之源,是人类社会生生不息,代代相传的基础。作为我们国土资源部门要严格土地管理,大力推进节约集约利用土地,把"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切实保护耕地"这一基本国策落到实处。一、严格土地管理,做到依法用地,合理用地严格土地管理,加强土地执法,做到依法用地,合理用地,尤其在村民建房、新农村建设、农村基础设施和各项公益事业用地上实施强力引导,尽量少占或不占用耕地搞建设。农村村民建住宅审批过程中,  相似文献   

6.
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是以可持续发展为原则,综合发挥政府和市场的作用,以科学规划、合理布局、优化用地结构为前提,通过提高土地利用率及容积率、优化产业结构等措施,在一定土地面积上实现资金、劳动力、技术等生产要素的合理性密集配置,追求社会、生态效益约束下的经济效益最大化的动态过程。本文对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的理论依据、目标要求进行了研究,并以江苏省为例,归纳总结了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模式,提出了实施措施和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正只有坚持走节约资源、集约发展之路,才能确保经济发展土地是重要的资源和生产要素,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对土地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和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都做出了重大战略部署。在这一背景下,四川省广元市充分意识到:靠过度消耗、低效利用土地资源的粗放增长方式难以为继,依赖大规模开发后备土地资源的利用方式难以为继,只有坚持走节约资源、集约发展之路,才能确保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8.
《价值工程》2015,(30):79-81
针对合阳县农村用地的现状,通过收集资料、实地调研和问卷调查的方法分析了全县农村用地存在的问题,就这些问题提出采取"大农场"模式、合理约束住宅基地、减少土地污染、加强土地流转制度等集约利用农村土地的对策,实现合阳县农村的土地集约利用。  相似文献   

9.
张细芬  苗婧 《国土经济》2007,(4X):16-17
在我国土地资源短缺的宏观背景下,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的快速发展,对土地特别是非农建设用地的需求也随之加大,致使人地矛盾尖锐。本文从促进城市土地节约和集约利用的原因分析入手,提出了一些严格控制城市建设用地、促进城市土地节约和集约利用的措施。  相似文献   

10.
梁成军 《活力》2014,(12):5-5
今年6月25日是第24个全国土地日,宣传主题是“节约集约利用土地,转变土地利用方式”,旨在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广泛宣传我国土地资源的基本国情和基本国策,大力推进资源节约优先战略,在全社会营造节约集约利用土地的良好氛围。近年来,面对我国日益严重的粗放浪费土地资源现象,党中央、国务院对节约集约用地给予了高度重视,将资源节约确定为基本国策和优先战略,明确提出节约集约利用国土资源是保障科学发展的核心任务,必须坚持最严格的节约用地制度,确保新型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1.
温家宝总理指出,节约集约用地,不仅关系当前经济社会发展,而且关系国家长远利益和民族根基。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加快,节约集约利用土地资源,实行最严格的土地管理制度,已成为我国坚定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举措之一。上海在经过二十世纪90年代以来历史性变化的基础上,  相似文献   

12.
魏亮 《企业技术开发》2009,28(12):48-49
人多地少、国土资源非常紧缺是我国人地关系的主要特点。根据现有国家政策来看,国家将土地作为尤为重要的宏观调控手段之一,着手实施“紧缩地根”政策。从土地市场来讲,既保证经济发展,又同时保证耕地保护目标的实现需要有赖于改善土地市场机制,最大限度地实现土地价值。上升到具体的操作层面上看则需要“开源”和“节流”并行,各类土地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是缓解和解决人地矛盾的有效途径。而农村居民点布局及用地规划是实现土地资源有效利用的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3.
以浙江省永康市的实践为例,优化工业用地集约利用机制,进一步提高土地产出贡献率"十二五"期间,我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建设用地要下降30%。如何高效集约利用有限的土地资源,提高现有建设用地利用效率,是今后一个时期破解土地资源要素制约与经济发展之间矛盾的有效途径,更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和实现可  相似文献   

14.
韩宏伟  袁希平  甘淑 《价值工程》2012,31(2):289-290
精明增长策略是20世纪90年代末开始于美国规划界的新理念。精明增长策略的本质是强调在加强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的基础上控制城市扩张、保护生态环境、服务于经济发展、促进城乡协调发展和人们生活质量提高的紧凑式城市规划发展模式。目前在西方发达国家,"精明增长"理论已较广泛应用于指导城市规划设计方面。其实"精明增长"理论同样也非常适用于指导耕地资源极为有限、稀缺的我国农村居民点整理,但有关运用"精明增长"理论指导土地整理方面的报道却还极为少见。为此本文拟通过分析精明增长的内涵和原则,结合农村居民点整理中实际存在问题分析,浅析了"精明增长"理论在农村居民点整理中的具体应用探讨。  相似文献   

15.
合理布局农村居民点,引导推进村庄集聚,大力推进农房改造建设,对优化城乡用地结构,节约集约利用土地,促进城镇化、工业化和农业农村现代化协调发展具有深远意义。然而,要真正使村庄建设规划得到有效实施,就必须使村庄建设规划与土地利用规划充分对接,实现“两规”合一。  相似文献   

16.
江苏省靖江市近期发布《市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的实施意见》,提出“六个强化”,即强化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管理、强化存量建设用地管理、强化新增工业用地管理、强化房地产用地管理、强化项目跟踪监管、强化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工作的组织领导和工作考核。  相似文献   

17.
农村居民点整理是提高农村居民点用地效率和集约化程度,促进土地百序、合理与科学化利用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我国西部城镇稀疏地区的甘肃省近年来城镇建设用地利用现状入手,提出集约利用土地的总体评价体系和指标控制标准,分析城镇建设用地的集约利用潜力,并对如何促进城镇建设用地集约利用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9.
莱芜市地处鲁中山区,国土面积2246平方公里,人口129万,人均耕地面积只有0.82亩,是山东省人均耕地最少的市之一。市区人均建设用地面积比省政府规定标准高出28.5%。农村居民点人均用地量普遍偏高。3个省级开发区,近5年平均每亩固定资产投资额75.38万元,远低于省政府规定的160万元/亩的标准。土地集约利用潜力巨大。  相似文献   

20.
一要落实保护耕地共同责任。组织开展耕地保护目标履行情况、城镇节约集约用地情况检查和考核。继续推进国家级和省级基本农田保护示范区建设。会同有关部门,规范土地出让收入使用管理,加强对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耕地开垦费、土地复垦费等费用的征收和使用工作的指导和检查,加大土地开发整理复垦项目的投入和管理。二要提高节约集约用地水平。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促进节约集约用地的通知》、《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严格执行有关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法律和政策的通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