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漫画与幽默     
《西部人》2004,(1):60-61
兽中之王幼儿园老师问:“孩子们,你们说谁是兽中之王啊?”“动物园园长。”小维克多抢着回答。稀罕顾客:“天哪!怎么两瓶啤酒就值10元钱!难道这儿啤酒就这么稀罕?”侍者:“不,先生!这儿稀罕的不是啤酒,而是顾客。”成功的秘密一位企业界巨头正在大吹自己成功的秘密。我始终坚持  相似文献   

2.
逗号     
“你去过夜店吗?” 友人在我凌晨一两点钟失眠时在朋友圈写下的一条“无奈”后,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思绪飘飞,循环定位,除了“7—11”和“好邻居”之外,夜店于我脑海几乎没有概念。想不到,辗转偌大的一个北京城,我竟然与“前卫”绝缘如斯。  相似文献   

3.
刘宏 《改革先声》2000,(11):21-23
1999:黑色的背景 1999年黑龙江啤酒行业销量比上年增加,利税却少了一个亿。管理者、经营者都说:这是无序竞争的恶果。你的酒中奖,奖6角;我的酒中奖,奖一瓶;最高时,一箱酒有17瓶有奖;有的厂家更是大方,你喝我一瓶,我送你两瓶;更有甚者,发饮酒票,干脆让你白喝!这样的“竞争”在1999年达到了白热化程度。1999年黑龙江省啤酒行业销售量为 125万吨,比上一年增长了5万吨,但税收却比上年减少了7000万,按啤酒税的构成推算,全行业销售额比上年减少2.5亿元,再按啤酒销售利润在15%左右计算,黑龙…  相似文献   

4.
政府部门一直是“旧经济”的“婆婆”,现在它们又正在竭力成为新经济的新“婆婆”。一个“婆婆”对新经济企业说,你仅在工商局登记注册是不够的,你需要我的认可。另一个“婆婆”对新经济企业说,你怎么能随便进入应由我管制的经济领域?未经我的审查同意,你的活动可以被认定是非法的。还有一个“婆婆”对新经济企业说,哪有这么容易就得到我的许可让你去海外融资?你想得到许可,再等5年吧。说这些话的都是些大“婆婆”,是动辄可以令行大江南北的“中书省”。还有更多的小“婆婆”,可在自己雄踞一方的辖区内对新经济企业指手画脚。本…  相似文献   

5.
足球无酒不欢。 一杯冰啤酒,一场精彩的世界级球赛……足球与啤酒相得益彰。四年一度的世界杯毫无疑问是各大啤酒企业的黄金季节,他们都卯足劲儿,希望在最短的时间内取得销售业绩突破,夺得世界杯的“啤酒冠军”。  相似文献   

6.
丰田车主维权遭车行老板恐吓。车行老板叫嚣“不要把事情搞大”、“以后还要不要保修”、“你家庭没有背景”、“把你们列入黑名单”、“全国4S店都封杀你”、“你老婆是做采购的。区区几万块钱我就能把你老婆弄到牢房里去,你信不!”他还表示:“能在东莞做这么大生意,你觉得简单吗!”  相似文献   

7.
许多人都知道德国啤酒闻名于世。但除啤酒外,德国产的葡萄酒也在世界上占有重要地位。早在数百年前,德国已酿造出美味顺口的葡萄酒。其天然香醇和恰到好处的甜度与酸度,使德国葡萄酒享有盛名。在德国居住的这几年里,我每年都受到德国外交部的邀请去他们的“样板村”参加当地的葡萄酒节。  相似文献   

8.
海岛四记     
苏航 《东北之窗》2011,(22):138-139
扑克牌里见文明 我平时不怎么打滚子,偶尔和杂志社同事玩,人家都说我打得臭。但是,“臭手抓好牌”啊,我的长项是能抓,哪一把都抓五六个令。在岛里每日马不停蹄采访、拍照,唯一的放松就是晚上打会儿滚子。印象最深是在獐子岛,我们打了与众不同的滚子。都知道獐子岛是全国文明镇,还开设了“道德大讲堂”。  相似文献   

9.
一双灵动的大眼睛让人难忘,甜美的笑容总是挂在脸上,但凡有这般美丽的人儿出现在身旁谁都会投来欣赏的目光,想必去过啤酒城的人都应该见过这位动人的乌克兰酒娘。LuLu和她的四位同伴是通过志愿者招募计划得到这次来中国的机会,身份是德国柏龙啤酒馆的酒娘,这也是她们第一次来到青岛。  相似文献   

10.
张程 《新财经》2009,(9):33-33
我是青岛本地人,1975年底,作为“文革”后第一批就业学生,我高中毕业被分配到了青岛啤酒厂,当了一名洗瓶工。 我刚进青啤时,青啤被称为“国啤”。在计划经济时代,啤酒是配额供应,买酒要托关系,都是别人上门来求酒,非常牛气。  相似文献   

11.
江洁 《沪港经济》2003,(9):41-46
曾几何时.沪上流行就餐时舍啤酒而改喝红酒,有些朋友一手举着酒杯扮斯文,其实却完全不懂品尝,以至拿着1982年的拉费大口大口地喝,令人叹息。的确.很多人都可以说喜欢喝红酒,但真正懂得红酒的又有几何?沪上公认的“酒皇”卢津源给我们讲述了其妙无穷的红酒的故事  相似文献   

12.
疯狂城铁     
寇研  张曦插画 《中国报道》2010,(11):108-108
中国传媒大学站在北京城铁八通线的靠末端,再往西两站就可以换乘一号线。每天早上七点到九点多.站里都挤满了赶去“城里”上班的人。中国传媒大学有很多学生在“城里”实习,关于坐城铁,学校里流传着一个惯例——必须先吃早饭,因为“不吃饭,挨不起那一通挤”!  相似文献   

13.
高雅 《中国经贸》2006,(7):30-32
打小就读过“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一诗句。别人的感觉我不知道,但对于我,直到现在,都不太好,很多人怕到北边去,我以为都是这句话惹的祸!其实,那里的天比别处的天更可爱,空气也更清鲜,让人有种只想高歌而别无所求的冲动!一碧千里的大草原上,到处翠色欲流,我已经无法用语言来形容它的美,正像老舍先生所说的那样——  相似文献   

14.
丁乙 《中国西部》2006,(2):170-171
我一直以为,要写一点关于酒,尤其是关于酒与文化的文字,先不来上个二三两“老烧”,是找不到感觉的。用清醒得像断案包公一般的头脑,去写关于酒的文章,稍不留神就会写成读起来让人直冒冷汗的“判决书”。唯有像歌里“留一半清醒,留一半醉……”那样,方可笔走龙蛇,“酒后吐真言”。  相似文献   

15.
《新西部(上)》2004,(2):63-63
70年代初,我们村子里所有人家的婚丧嫁娶,我都知道。我们村子的人把婚丧嫁娶一律叫“事情”。不管谁家有“事情”,别人家都要出一份钱,并派人去吃一顿饭。我父亲从来都不参加这些活动,都由我代表去参加。每次去我都是拿着一块钱,交给“事情”的总管。交了钱就开始排队吃饭了,常常可以吃到一大碗有豆腐、粉条和肉的烩菜,当然肉很少。  相似文献   

16.
过度竞争的白热化 1999年黑龙江省啤酒行业销量比上年增加,利税却少了一个亿。管理者、经营者都说:这是无序竞争的恶果。你的酒中奖,奖6角;我的酒中奖,奖一瓶;最高时,一箱酒有17瓶有奖。有的厂家更是大方,你喝我一瓶,我送你两瓶;更有甚者,发饮酒票,干脆让你白喝!这样的“竞争”在1999年达到了白热化程度。1999年黑龙江省啤酒行业销售量为  相似文献   

17.
阿琴 《东北之窗》2011,(6):104-105
在关于女人喝酒的格言里,那些端起酒杯如同吃饭、睡觉、上厕所一样正常,一样必不可少的男人们纷纷说话。有的说:做一辈子的女人,为什么不喝酒潇洒一次;有的说:女人根本不必喝酒,因为女人本身就是酒;还有的说:没喝过酒的女人,又怎么知道生命中另一种美丽。云云。我想,他们不会知道许多女人喝酒只是要醉了那份心情。  相似文献   

18.
现在互联网这么方便,对于我这个本来就不爱看书的人来说,看书纯粹属于一种被动行为,我知道这不是个好习惯,可是没办法,互联网把我给“毒化”了。即使我选择读一本书,也会先上互联网看看读者对这本书的评价,就像葛优在一个广告里说的那句台词“上饭馆,哪家人多我去哪家”。对我来说。选择读一本书的理由就是越多读者说那本书好,我才会去读。  相似文献   

19.
放猪记     
我开始读小学,是在七十年代,每天上学,只要带一本语文,一本数学就行了,放学回家,也没有家庭作业,那时不存在现在报纸经常提到给小学生减负之事,放学回家,就可尽情地玩。不过我可没有这么好的待遇,因为,我有位特“厉害”的奶奶,她每天吩咐我们去提水洗菜、捡猪粪,打猪草,还有一项任务就是周围十里八里的人没有干过的事,那就是放猪。我奶奶是那种特勤劳的人,尽管她的脚是封建时代给她造成的小脚,但她还是上山砍柴烧饭,下湖捞草给猪吃,不分酷暑,还是严冬。因此,我们碰到这样的奶奶,也没办法,只有羡慕的小朋友有玩的福份…  相似文献   

20.
《中国经济快讯》2013,(40):I0012-I0013
吃羊肉泡馍,整个馍要自己慢慢掰,每一个颗粒都要黄豆大小,而且最好粒粒都带皮。不习惯,实在是掰得很累,于是颗粒酒愈来愈大,最后都有蚕豆大了叫来服务员把掰好的馍回厨房去加配料煮一下,不一会儿,服务员端着碗回来了,非常客气的说:“先生,您掰得太粗了,厨师说煮起来口感不好,麻烦您再掰细一点、”竟然被厨师退货!还要再掰,不过想想也有意思,要是就这么将就煮了,我们吃了觉得不好,那不是砸了他家的招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