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亮 《乡镇企业科技》2010,(34):158-158
在金融危机带来的严峻就业形势下,淮安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毕业生的就业形势较为乐观,这其中除了学生自身素质的不断提高外,还与学校打造就业服务满意工程有着密切的联系,本文试图以淮安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剖析如何构筑“三位一体”全方位、立体化学生就业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2.
在金融危机带来的严峻就业形势下,淮安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毕业生的就业形势较为乐观,这其中除了学生自身素质的不断提高外,还与学校打造就业服务满意工程有着密切的联系,本文试图以淮安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剖析如何构筑"三位一体"全方位、立体化学生就业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3.
就业是民生之本,千方百计扩大就业,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是各级政府的重要职责之一。几年来,辽宁省通过创建省、市、县(区)、街道直至社区的公共就业服务机构网络,提供主要包括职业介绍、职业指导、就业培训和就业岗位开发服务等内容的公共就业服务,初步建立了全省公共就业服务体系,为推动辽宁省就业工作、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4.
赵轼 《中国就业》2008,(9):7-11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建立统一规范的人力资源市场,形成城乡劳动者平等就业的制度。”《就业促进法》明确要求:政府鼓励社会各方面开展就业服务活动,加强对公共就业服务和职业中介服务的指导和监督,逐步完善覆盖城乡的就业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5.
再就业职业培训的对象主要为下岗、失业、待业人员,它和职业介绍及失业保险发生直接的关联。因此这三者间的相互配合协调运转十分重要。发达国家十分注意建立职业介绍、职业培训与失业保险三者的机构网格体系。职业介绍是为了达到就业或再就业,这也是职业培训的目的,而这一目的的达到,可说是最积极地解决了“失业保险”。一些发达国家在这方面形成了服务体系网络,法国就可说是这方面实施得颇见成效的国家之一。法国从本国的实际出发,形成了政企分离的就业服务机构及自主管理的体制。劳工和社会事务部就业司处于公共就业服务系统的中心…  相似文献   

6.
当前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压力异常之大,大学生就业结构性矛盾突出,建立健全“坚持市场导向、依托政府力量、扩大学校推荐、学生和用人单位双向选择、自主择业”的就业机制,这是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体质和形势的总体框架。本文以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对结构性矛盾下高职就业服务体系的改革与创新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7.
经济体制转轨与对外开放的扩大,使中国面临着日益严重的就业压力与失业问题。扩大就业、治理失业成为各级政府面临的首要任务之一。上海市不仅在全国率先开展了以再就业服务中心为依托的“再就业工程”,有效地推进了就业机制的市场化;而且大力发展职业介绍、职业培训、岗位开发、创业扶持等积极的就业服务体系,促进了就业岗位开发和劳动力市场建设,对解决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就业与失业问题,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与尝试。  相似文献   

8.
王芹  陈银  孙峰 《中国就业》2013,(11):60-60
坚持把完善政策、健全就业服务体系,作为推进农村劳动力转移的主要抓手。近年来,永宁县就业局通过不断完善就业政策,健全就业服务体系,五镇一乡都建立了转移就业服务平台,69个行政村村村配有转移就业联络员。  相似文献   

9.
为推进农村劳动力就业创业,不断增加农民收入,江苏省宿迁市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以政策优势推进农村劳动力就业创业。重点突出政府在促进农村劳动力就业创业中的责任和义务、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和职业培训体系的建立和完善、困难群体的就业保障、对多种形式就业和自主创业的鼓励和扶持、人力资源市场的规范。  相似文献   

10.
柏健 《现代企业》2020,(4):86-87
公共就业服务,是政府部门的一个工作重点。十九大报告指出:和谐社会的发展,要建立全方位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实现更充分、高质量的就业。近年来,政府转变工作理念,在公共就业服务中引入互联网技术,不断创新服务内容和载体,推动了公共就业服务的快速发展。以下结合实践,探讨了全方位公共就业服务体系的建设。  相似文献   

11.
随着就业形势日趋严峻,建立和完善大学生就业服务体系意义重大,不仅为大学生充分就业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更有助于提高就业质量,本文旨在创新构建新形势下政府、社会、高校、大学生多方参与,互相协调配合的大学生就业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12.
一是打造“社区微业”服务品牌以社区为载体,充分挖掘社区就业创业资源和公共就业服务潜能,精准提供“微就业”“微创业”“微服务”,推动青年就业、中年创业、载体赋能、职业转换、职业能力养成,完善重点群体就业支持体系,使基层就业创业服务体系下沉到群众家门口,提升基层就业创业服务能力,满足群众多元化服务需求,用社区“小循环”促进“家门口”就业创业。目前,以奎文区、潍城区为代表的110多个“社区微业”项目正积极推进中。  相似文献   

13.
《中国就业》2009,(8):1-1
“就业是天大的事”。公共就业服务是就业工作的重要基础,公共就业服务体系是促进就业的中坚力量。本刊上期卷首语曾以“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建设亟待加强和完善”为题,阐述了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时隔不久再议同一话题,是因为7月20日在吉林召开的全国公共就业服务研讨会进一步厘清了公共就业服务的性质、定位,明确指出了公共就业服务的基本方向,认真分析了公共就业服务面临的新形势和新机遇,全面部署了今后一个时期的工作任务。公共就业服务任重道远,乘风破浪正当其时;公共就业服务关乎民生,再议常论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14.
阳谷县以服务企业用工、帮助群众就业为重点,以加强基层平台建设、完善服务功能为着力点,加快推进城乡就业一体化,全面提升就业服务质量,有力促进了全县就业工作的深入开展。坚持科学发展不断完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把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建设纳入全年就业工作目标,立足全县,不断完善辐射乡镇(办事处)、覆盖村(社区)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15.
四川省新津县以农民集中居住区和新型社区充分就业为抓手,积极探索农村土地规模流转后农民就业增收的新途径,不断完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就业工作协调机制和就业保障机制,实现城乡充分就业。  相似文献   

16.
1987年,贺玉金被任命为邹县(现邹城市)劳动局局长,当时正是我国逐步加快改革开放步伐,由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的时期。上任伊始,贺玉金认识到,劳动工作要适应新形势,必须由侧重管理国有企业的劳动工作为主,转向综合管理全社会的劳动事业,建立统一、开放、有序的劳动力市场;由主要运用计划指标、行政审批手段管理劳动力,转向主要运用法律、经济手段,通过市场机制和必要的行政干预,实现劳动力资源的合理配置;由直接对企业劳动工作实施微观管理,转向以宏观观测、规划、调控为主的管理,搞好协调指导、监督检查和社会服务。新形势要求建立完善科学的就业体系。邹城市健全了以职业介绍、就业训练、待业保险、生产自救为支柱的就业服务体系,形成四位一体、有机结合的工作体系、大力发展职业介绍,健全劳动力市场服务  相似文献   

17.
南通市青年职业见习计划运行始于2006年,至今已有4个年头。2006年,为切实帮助市区失业青年和尚未就业的高校毕业生尽快实现就业,提高职业竞争能力,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人事局和财政局联合出台了《南通市市区青年职业见习实施方案》,标志着市区青年职业见习制度的建立。为更好地把市区青年职业见习工作推向深入,2008年9月,成立了市青年职业见习工作协调小组。  相似文献   

18.
高校在组织开展就业工作的过程中,需要以采集职业信息为前提和基础,职业信息采集一方面能够拓宽高校就业途径和渠道,提高毕业生就业成功率和就业质量;另一方面对高校自身的生存和发展也存在着巨大的制约作用。在高校就业工作中,如何使大学生能够及时有效获取职业信息,进一步帮助毕业生降低选择职业的盲目性,以及就业的随意性和跳槽的频繁性,更重要的是帮助毕业生提高就业成功率和就业质量。文章通过 XX 职业学院近年来毕业生职业信息获取的渠道为例,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一些切实可行的措施,供大家进行探讨,以求教于同仁。  相似文献   

19.
《中国就业》2008,(8):1-1
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是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的一项重要任务。最近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张德江在省部级领导干部“促进就业与建立和谐劳动关系”专题研讨班上讲话明确要求,要积极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进一步完善劳动者创业的政策体系,建立健全创业培训体系和创业服务体系,提高创业成功率。  相似文献   

20.
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体系整合的实践情况 随着我市社会经济的跨越式发展,对完善市场体系,建立统一的人力资源市场提出了时代性的新要求。为此,我们在机构未并的情况下,充分依托现代信息技术,加速了我市通过融合市场来健全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体系从思考到实践的步伐,并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成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