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新准则会计处理规定的主要变化1.重新定义了预计净残值新的固定资产准则中预计净残值是指,假定固定资产的预计使用寿命已满并处于使用寿命终了时的预期状态,企业目前从该项资产的处置中获得的扣除预计处置费用后的金额。而在此之前,无论是会计制度还是会计准则,对预计净残值还从未给出过定义。  相似文献   

2.
在实务工作中,会计人员会经常遇到固定资产折旧额的调整问题。究其原因,是由于折旧要素的变动和折旧方法的变更两方面因素所导致的,现试析如下:一、折旧要素变动导致的折旧额调整及会计处理折旧基数、使用年限和净残值是固定资产折旧的三大要素。其中,折旧基数一般指固定资产原始成本,使用年限和净残值是根据有关制度规定预计的数值。固定资产折旧总额取决于拆旧基数和净残值,即,“应计提折旧总额一固定资产原始成本一预计净残值”。各期折旧额取决于折旧总额和使用年限。因此,这三个折旧要素的变动将直接影响固定资产折旧额。(一…  相似文献   

3.
<正>一、固定资产折旧对所得税的影响(1)折旧年限的差异对所得税的影响。《企业会计准则第4号一固定资产》规定:企业应当根据固定资产的性质和使用情况,合理确定固定资产使用寿命和预计净残值。固定资产的使用寿命、预计净残值一经确定,不得随意变更。但是,企业至少应当于每年年度终了,对固定资产的使用寿命、预计净残值进行复核。使用寿命预计数与原估计有差异的,应当调整固定资产使用寿命:预计净残值预计数与原先估计数有差异的,应当  相似文献   

4.
温玉彪 《会计之友》2009,(9):101-102
笔者在讲课中,多次测试学生时,发现在同一道题中,当已知固定资产的净残值率,又知固定资产的年折旧率时,80%的学生在计算固定资产年折旧额时会出现错误,其出错的主要原因是不清楚直线法下年折旧率与净残值率之间的相互关系。为此,本文就这一问题结合日常实例进行分析探讨,以帮助学生走出做题误区。  相似文献   

5.
一、计算方法 双倍余额递减法是固定资产加速折旧的一种计算方法.它的基本规则是:以固定资产使用年数倒数的2倍作为它的年折旧率.以每年年初的固定资产账面余额作为每年折旧的计算基数.但由于在固定资产折旧的初期和中期时不考虑净残值对折旧的影响。为了防止净残值被提前一起折旧,因此现行会计制度规定.在固定资产使用的最后两年中,折旧计算方法改为平均年限法.即在最后两年将固定资产的账面余额减去净残值后的金额除以2作为最后两年的应计提的折旧。诚然,在一般情况下,我们都可以遵照这种规则来处理双倍余额递减法的折旧问题.但笔者认为。这种通用的规则并不能全部适用。在实务中.如果不顾固定资产净残值估计的实际情况.机械地照搬上述原则.则双倍余额递减法的应用可能会走入误区.并将造成固定资产使用末期折旧计算的不当和错误。试看以下一例:  相似文献   

6.
完善固定资产折旧核算浅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行会计准则对于固定资产定义、预计净残值计量、折旧计提范围等的规定与旧会计准则相比发生了变化。笔者认为在依据会计准则进行固定资产的折旧核算时,仍有部分内容如固定资产折旧计提范围、后续支出、预计净残值、账面价值的调整等方面需要完善与细化,本文对此予以讨论。  相似文献   

7.
现行会计制度规定“实行双倍余额递减法计提折旧的固定资产,应在其固定资产折旧年限到期的前两年内,将固定资产的净值扣减预计的净残值后的余额平均摊销”。笔者对这种处理有不同的看法。  相似文献   

8.
一、计提减值准备后资产的折旧或摊销额的会计与税务处理会计制度与会计准则规定,固定资产、无形资产计提减值准备后,应当按照计提减值准备后的账面价值及尚可使用年限(含预计净残值等的变更)重新计算确定折旧率、  相似文献   

9.
企业所得税的筹划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固定资产计提折旧的所得税筹划资产的计价和折旧是影响企业应纳税所得额的重要项目。资产的计价不具有弹性,纳税人很难在这方面进行税务筹划,固定资产折旧就成为经营者必须考虑的问题。影响固定资产折旧大小的因素有固定资产原始价值、预计使用年限、预计净残值和固定资产折旧计提方法。(一)利用折旧年限进行所得税筹划。客观地讲,折旧年限取决于固定资产的使用年限。由于使用年限本身就是一个预计的经验值,财务制度对固定资产折旧年限也只规定了一个范围,为税务筹划提供了可能性。[例1]某企业有一辆价值45万元的运输设备,残值按原值的5…  相似文献   

10.
固定资产折旧变更主要包括折旧方法的变更、折旧年限的变更和预计净残值的变更。根据企业会计制度的规定,固定资产折旧方法的变更应属于会计政策的变更,会计折旧年限和预计净残值的变更应属于会计估计变更,当固定资产折旧变更既涉及折旧方法变更,又涉及折旧年限或预计净残值的变更,属于不易分清会计政策变更和会计估计变更,应视为会计估计变更。对因固定资产折旧变更发生的会计政策变更应当采用追溯调整法进行会计处理,对因固定资产折旧变更发生的会计估计变更应采用未来适用法进行会计处理。对以上固定资产折旧变更在企业会计制度有关解释…  相似文献   

11.
当前大部分高新技术性固定资产,如电脑、手机等,技术进步很快,固定资产的贬值速度也随之加速.而在企业现行的固定资产折旧方法中,即使是加速折旧法也不一定能跟上其贬值的速度.根据著名的摩尔定律得知,电脑产品每6个月速度升级一次,而价格下降一半;也就是说,前6个月该类固定资产的折旧率就达到50%.即使这样也还只考虑了固定资产技术上的折旧,对于资产本身使用的磨损程度等都不在其中.现行折旧方法规定电脑类产品的使用年限为5年,按前期折旧数额最高的双倍余额递减法计算,第一年的年折旧率仅为40%(假定净残值率为0).由此可见,现行折旧方法的折旧速度已经远远不能真实反映该类固定资产的折旧及资产净值,必然导致资产计量的不准确,从而导致费用的分摊不合理,最终造成利润不实.  相似文献   

12.
按照省市关于开展清产核资的统一部署,龙江县从1994年3月份开始,历经9个月的时间,集中精力,精心组织,抽调人员,制定方案、多方协作,现在已经取得了阶段性成果,达到了预期目的。在全国18个清产核资工作度点城市中,被国家评为清产核资先进单位,受到财政部的表彰奖励。龙江县这次资产清查,清理资金总额为57860万元,其中流动资产48229万元,固定资产原值10879万元,净值7518万元。长期投资84万元,无形,递延及其他资产530万元。流动资产总额中,清理出待处理流动资产净损失9370万元,占全部资产总额的16.1%;固定资产总额中,清理出盘亏、毁损及待报废固定资产净损失585万元,占全部资产总额的1%,无形、递延及其他资产净损失清理出133万元。重估资产增加净额3295万元,增长比例43.8%。  相似文献   

13.
潘松艳 《财会月刊》2013,(6):116-116
一、固定资产折旧、减值准备计提顺序问题 例:某企业于2008年12月31日购入一项价值为13200元的固定资产,预计其使用寿命为5年、净残值为零,2012年12月31日计算得出这项资产的可收回金额为2700元。采用直线法计提折旧。该固定资产的减值准备如何计算?  相似文献   

14.
评估固定资产折旧的两个问题东北财经大学宋衍衡,段德全工业企业财务制度规定,投资者投入的固定资产按照评估确认的价值作为固定资产的入帐价值,这就提出了一个如何计提重新评估的固定资产的折旧问题。即如何选择已使用过的被评估固定资产的折旧年限和净残值的问题。一...  相似文献   

15.
应重视对固定资产的核算与监督张晖最近,在对我系统几个公司进行年终审计时,在固定资产的核算与管理方面发现不少问题:一、不按规定计提折旧1.计算折旧额时没有考虑残值。固定资产一般在使用期满清理报废时都有一定的残值收入,这部分残值在对新增固定资产计算折旧额...  相似文献   

16.
双倍余额递减法是现行财务制度中规定的加速折旧方法之一。制度规定,双倍余额递减法的年折旧率为直线法年折旧率的2倍。其计提折;日的基数为各年初固定资产的帐面净值。即:各年折旧额一各年初资产帐面净值X年折旧率。如果资产’使用年限为n年,那么:资产最后两年年折旧额一由公式知,要计算某一年的折旧额,就必须先计算出到这年为止的累计折!口额及资产的帐面净值。例:某固定资产原值为2O0000元,预计使用5年,预计净残值为8000元。各年折旧额计算如下:能否像其他折旧方法一样,直接根据原值和折旧率计算出各年的折旧额呢?我们不…  相似文献   

17.
现行会计制度规定“实行双倍余额递减法计提折旧的固定资产,应在其固定资产折旧年限到期的前两年内,将固定资产的净值扣减预计的净残值后的余额平均摊销”。笔者对这种处理有不同的看法。  相似文献   

18.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规定,计提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后需重新计算折旧额。其思路是:按照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扣除预计净残值后的余额以及尚可使用寿命,重新计算年折旧额。但这种思路用于双倍余额递减法,会出现违背常规的现象。  相似文献   

19.
李楠 《财会月刊》2011,(15):70-72
现行企业会计准则对固定资产的净残值进行了重新定义,其中强调了"现值"概念。本文依据这一规定,对融资租入固定资产的折旧计提方法加以修正,使承租人对租赁固定资产的相关会计业务处理更加真实、可靠。  相似文献   

20.
双倍余额递减法是在不考虑固定资产净残值的情况下,采用双倍直线折旧率,乘以每年年初固定资产的余额(净值)计算固定资产折旧额的一种方法。采用这种方法计算折旧额时,由于分期计算折旧时固定资产没有扣除预计净残值,但是为了保证采用任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