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建筑业是一个历史悠久的物质生产部门,目前与工业并列于第二产业。建国50年来,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不断前进,建筑队伍迅速发展,生产规模不断扩大,设计和施工技术水平不断提高,技术装备不断完善。建筑业承担了大量的工程建设任务,为国民经济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物质技术基础,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相似文献   

3.
面向世界发展中国建筑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我国将在更大范围和更深程度上参与经济全球化,对外开放进入新阶段。这是我国改革开放进程中具有历史意义的一件大事,也是进一步推进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对外开放的重要契机,对中国建筑业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2001年,为了实现国民经济持续增长,党中央、国务院连续第4年采取了积极的财政政策,通过继续发行特别国债,扩大对高速公路、铁路、水利、环保、电网等基础设施的投资规模,加大技术改造力度,使固定资产投资总体上保持了增长的势头,保证了国民经济的增长,同时为建筑业的改革和发展提供了难得的空间。  相似文献   

5.
近年新加坡建筑业增长的急剧性是一大特点。在国内生产总值方面,1989—1991年建筑业的增长率分别为1.5、7.2、21个百分点,这是任何其它部门所没有的。 驱动新加坡建筑业发展的动因,可以以签订的建筑合同额作为分析的重要依据。从增长最快的1990、1991两年来看,总合同额1990年为80多亿元,比1989年增长31.5%;1991年总合同额虽为77亿多元,而其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达21%之巨。从公、私营部门各个建筑领域看,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五大报告指出:“要着眼于搞好整个国有经济,抓好大的,放活小的,对国有企业要实施战略性改组。以资本为纽带,通过市场形成具有较强竞争力的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和跨国经营的大企业集团”。在1997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再次提出:“积极推进国有企业的战略性改组,抓好大的,放活小的。以市场为导向,资产为纽带,通过强强  相似文献   

7.
一、我国建筑企业及相关相近企业上市发展概况按经济范围,上市的建筑企业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类.第一类是建筑安装的企业,共有梅雁股份、辽宁金帝、浙江广厦等三家.另外,中国武夷也即将挂牌上市.第二类是从事专业施工的企业.共有葛洲坝股份、中国有色金属建设股份有限公司、隧道股份、延边公路、重庆路桥公司等五家.第三类是从事工程承包的企业,共有同济科技、中川国际、中辽国际、东方集团、中福实业等五家.这些上市的建筑业企业呈现出以下几个特征:一是绝对数量适中,相对数量很少.二是大部分是1997年以来上市的企业.三是跨行业的幅度大,涉及到工业与民用建筑、冶金、有色工程、水利水电工程、交通建设等领域.四是能体现行  相似文献   

8.
关于建筑业企业资质问题的浅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现有建筑业企业四级以及农村建筑队约为10万个,其中国有企业约为1万个,城镇集体企业约为3万个。总体状况是“大而全、中而全、小而全”,主要问题是大的不强、中小的不专,没有形成综合与专业相结合;没有形成知识、技术和资金密集型企业带头,劳务密集型企业与之相配合;没有造就总包、分包相协调的体制。一定程度上是由于一些年来在资质等级管理上存在的弊端所致。  相似文献   

9.
据最近来自有关方面的消息,由于关贸总协定中国工作组在研究中国恢复关贸总协定缔约国地位议定书的问题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我国今年“复关”有望。“复关”问题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不少研究报告和文章分析指出,“复关”意味着我国将敞开国门,与世界经济全面接轨,一方面可以大大促进外贸出口,拓宽外商在华投资领域和扩大外来投资规模,  相似文献   

10.
我国建筑业的信息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信息技术和信息产业在经济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日益显著,越来越多的企业需要进行信息化转型。建筑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拄产业之一,建筑企业同样面临信息化的挑战。本文首先概述我国建筑业的信息化现状,进而提出建筑业信息化发展的总体目标,最后归纳了建筑业信息化的具体内容和需要采取的措施。  相似文献   

11.
1 中国加入WTO的意义自一九八六年中国正式申请恢复关贸总协定(GATT)缔约国地位至今,已有十三个年头了。其间我国历届政府为“复关”进行了一系列的艰苦努力。今年四月朱钅容 基总理访美,向美方提出了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可以做出让步的“底牌”中国将在明年上半年加入WTO的可能性大大增加。大部分群众对中国加入WTO后的经济前景看好。WTO不同于GATT,它不仅是贸易政策审议机制、争端问题解决机制、可持续发展、服务贸易自由化、知识产权保护等手段,已经使其更加深入、具体,并且有将世界都嵌入WTO所规定的国际通行的基本原则的…  相似文献   

12.
1995年9月,党中央第十四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九五”计划和2000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明确提出,从“九五”开始采取切实措施,加快中西部地区发展。 1997年9月,中共第十五次代表大会提出,加快中西部地区的发展,积极引导和鼓励外商到中西部投资,以增强中西部自身发展能力。 1999年11月,中共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把调整地区经济结构,实施西部大开发,促进区域经济、城乡经济协调发展,作为今后国民经济进行战略性调整的重要内容。 2000年1月,国务院西部地区开发领导小组在京召开西部地区开发会议。主要议题是学习、领会党中央关于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重要决策和指示精神,统一思想,提高认识,研究加快西部地区发展的基本思路和战略任务。会  相似文献   

13.
《施工企业管理》2011,(2):116-116
2010是一个十年的终结,也孕育着一个新十年的开端。对于建筑行业来说,2010同样有着太多的新变化与新推进,这些新变化也将为未来的建筑业开启一个新格局。  相似文献   

14.
关于建筑业发展模式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国外建筑业管理 1.1 政府管理 工业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建设管理主管部门,作为政府管理建筑业市场,其职能主要是把住宅建设、土地规划、城市建设、建筑业管理、制定法规和监拉哈拉德和加里@哈默尔的划时代文章<企业核心能力>在<哈佛商业评论>上的发表而问世的.她具有使企业能持续开发新产品和拓宽市场的特性.企业发展新的核心能力,必须不断建立在发掘自身人力资源优势上.这种新核心能力的形成,靠的就是人力资源竞争力.  相似文献   

15.
建筑业是我市的一大支柱产业,在全市经济发展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1997年,全市集体建筑企业从业人数达6.5万人,完成施工总产值57亿元,实现经济收入18.5亿元.建筑业的发展,有力地推动了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消化了农村富余劳动力,推动了关联产业和乡镇经济的发展.随着沿海经济发达地区、中心城市和国家投资建设重要区域的建筑市场需求容量不断扩大,总量的扩张,以及国际建筑市场对我国的开放,为我们更好地走出国门,开辟境外市场提供了机遇,为我们县建筑业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面对机遇和挑战,我们县建筑企业围绕二次创业目标,进一步拓宽思路,努力走集团化发展、集约化经营道路,在市场开拓、结构调整、加强管理及科技兴业等方面取得新的突破.  相似文献   

16.
本文是帕森斯公司前主席Henry L.Michel先生于1997年2月28日应邀在美国Cornell大学民用和环境工程学院的演讲.帕森斯公司是世界著名的大型建筑承包公司,在1995年的世界最大225家建筑承包商排名中名列53,1996年名列60,1997年名列63.一、美国建筑业的现状美国是全世界上最大产业的一员,但由于以下因素也是一个病态产业、有麻烦的产业:  相似文献   

17.
分析我国建筑业基本状况,阐明我国建筑业根本出路在于科技现代化,构造了我国建筑业科技现代化的目标.提出了以科技进步振兴建筑业的对策和措施等建议.  相似文献   

18.
国外实践,多数国家都在法律上确立了建筑业许可证制度,以加强对建筑市场的宏观管理.我国于今年3月1日生效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以下简称《建筑法》)也将这项制度正式确立了下来,这必将推动我国建筑业的健康发展.一、建筑许可的申请根据《建筑法》的规定,建筑许可的申请分为两类,即建筑工程施工许可和建筑活动从业许可.前者的申请人是建设单位,其建筑工程施工许可证应向工程所在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申领:后者的申请人包括施工单位、勘察单位、设计单位、工程监理单位以及专业技术人员等组织和个人,有关资质证书或执业资楼证书向国务院或省、自治区、直辖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申领,未经许可的建设单位以及从业企事业单位和个人都不得从事建筑活动,这实际上是对整个工程的建筑环节加以监督和管理,以确保工程的质量和安全.  相似文献   

19.
建筑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物质生产部门,它与整个国家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的改善有着密切的关系.改革开放30年来建筑业对国民经济的拉动作用不断增强,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文章以中国统计年鉴为主要依据,对我国建筑业的成长轨迹进行分析,总结了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建筑业的发展特点.指出了我国建筑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促进我国建筑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在翔实的统计数据基础上,从对建筑业产值、施工面积、企业数量和从业人员、劳动生产率、对外承包、经营效益等方面对2008年建筑业总体情况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总结出2008年中国建筑业地区发展差异加大、建筑市场分布相对集中等六个方面的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