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荣志卉  王慧 《商》2014,(21):181-181
由于网络围观时代的到来,公众能够更多地参与到权力运行报道中来。媒体在进行舆论引导时,应当建构符合新的传播环境的传受关系,实现舆论上的正能量。本文通过结合传播理论与热点事件,寻找权利运行报道实现正能量传播的出发点。  相似文献   

2.
吕俊 《消费导刊》2013,(12):144-144
福柯认为,“权力无处不在”,微观且无形。在他看来,权力是一种远离政治的概念,是一个没有主体的网络关系,在这样的关系网络中,个体具有双重的身份,既是权力主体又是权力的对象,权力运行的目的也不在于压抑,而在于生产出各种各样的规范效应。福柯的微观权力分析对深入认识医患关系冲突具有积极的方法论意义。  相似文献   

3.
行政权     
简单地说 ,行政权就是国家管理行政事务的权力。我国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国家行政机关是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 ,对人民代表大会负责并报告工作。行政权是由宪法和组织法规定的。宪法规定 ,国务院是“最高国家行政机关” ;宪法第八十九条规定了国务院的18项职权。行政权具有以下特点 :1、广泛性。行政权的行使涉及一个国家的社会、经济生活的各个方面。2、强制性。行政机关作为管理者 ,它与被管理者在行政法律关系上是不平等的 ,如被管理者不履行行政法律规定的义务 ,行政机关可以直接或者申请法院强制其履行义务。3、伸缩性。由于…  相似文献   

4.
在现实主义的国际体系观中,权力(power)是非常重要的概念.汉斯·摩根索有一句名言: "国际政治,像-切政治一样,是为权力的斗争."中外学者对权力的定义不同程度的各具合理性,并具有启发性.从广义上讲,权力的外延是宽泛的,政治权力、经济权力、社会权力等都是权力的具体表现形式.而政治权力是-切权力中最重要的权力,也是政治学研究的最核心的概念.马克思主义认为,政治权力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是以经济权力为基础的,政治权力是阶级权力向国家领域的转化,是一定社会生产关系的表现,是实现经济利益的手段.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法理学的角度对权力的概念、特征、分类进行研究.文章认为,权力是存在于一定社会关系之中的非对称性的强制性力量,从不同的角度可将权力分为公权力与私权力、事实权力与法律权力.  相似文献   

6.
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提出“责任营销“这个概念,声称要对市场负责,对消费者负责,更有甚者,还声称要对社会和国家负责,把一些销售和市场行为提升到保护民族利益的高度上来。可是,商人就商人,在商业领域,任何行为,尤其是一些涉及到费用资源投入的行为,都有一定的指向性,要么是为了解决什么问题,要么是获得什么,毕竟,人无利,不起早嘛。  相似文献   

7.
很多亚洲大企业属家族企业,眼下许多经营者年事已高。二次世界大战后开始创业的这些企业家如今虽然至少已70高龄,但是他们多数仍大权在握,而且还不打算交权。他们子女的情况不尽相同,一些企业创办人的子女取得西方大学文凭后准备接班,也有一些企业家的第二代玩世不恭。亚洲企业面临着权力交接危机。 年事渐高的经营者不是交接班计划不周,就是根本就没有交接班计划。这样做的后果是,一旦老一代离去,新一代要么羽翼来丰、措手不及,要么争权夺利,互相倾轧,乱了企业阵脚,对企业造成长期伤害。没有交接班计划的企业,无法让投资人、合作伙伴和员工放心。  相似文献   

8.
非权力领导     
通常认为,领导者通过自己拥有的权力来实现对被领导者的领导。这种领导是硬性的,是命令与服从的关系。这种领导方式对于一部像机器一样运转的组织是必需的,但还可以有另一种领导方式:非权力的领导,即领导作用的实现,并不是依靠权力的实施,而是凭借其人格魅力(品性、风格、声望等)和才华(水平、知识、能力、文化教养)等个人的综合素质所产生的对他人的吸引、影响、感召等来实现的。这样的领导在他的部属心目中首先不是一个拥有权力的领导者,而是一个自己倾心向往的出色的人。 成功的领导者是能够影响别人,使别人追随自己的人。  相似文献   

9.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八届中纪委第二次全体会议上指出,要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形成不敢腐的惩戒机制、不能腐的防范机制、不易腐的保障机制。他强调,各级领导干部都要牢记,任何人都没有法律之外的绝对权力,任何人行使权力都必须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并自觉接受人民监督。  相似文献   

10.
王静 《中国科技财富》2010,(12):367-367
公共权力的理性认识和合理界定是当前中国政治建设中面临的重要问题,在合理界定公共权力边界的基础上建立健全公共权力的运行机制,完善公共权力制约和监督,是转型期中国政治发展的重要目标。从本质上说,我们只有理性认识公共权力,合理界定公共权力,孝能有力地保证把人民赋予的权力真正用来为人民谋利益,才能有效地将公共权力的行使和人民的意志有效统一起来,确保公共权力在宪法和法律的规范下运行,防止任何组织和个人出现滥用权力的现象,社会建设、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协调发展的目标才能得到实现。政治领域的腐败最突出的是公共权力的滥用。  相似文献   

11.
高昱 《商务周刊》2009,(22):10-10
在政府机关有几种权力是必需抢的:一项是审批权。一项是处罚权,还有一个就是法律解释权。显然,制度化的规则和程序难以真正制约权力,那么谁来?  相似文献   

12.
天赋人权思想在欧洲资产阶级反对封建阶级的斗争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天赋人权也有其固有的缺陷,受到许多学者的批判,边沁倡导法赋人权,认为人的权利是由法律赋予的.然而法律是从何而来,法律的根源在于政治,所以,人权应该来源于政治革命,根源是政治权力.  相似文献   

13.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发展,我国的政治、经济体制转型和变革也不断提速,在新形势下,公共权力腐败现象也呈现出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公共权力腐败有经济、政治和思想方面的原因,我们需要从监督机制、法律制度建设、思想道德引导等方面完善公共权力腐败的预防体系.  相似文献   

14.
汪智  崔建忠 《商场现代化》2012,(27):120-121
在历史的长河中,社会形态与经济政治的发展蔓延,始终有权利与权力的相伴,有权力制约权利到权力制约权力,再到理论希望出现的最佳状态——权利制约权力。不过任何理论事实的假设提出,都是在一定的时空概念之下,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如此,权力与权利的合理性配置亦是如此。  相似文献   

15.
郑钧蔚  雷凡毫 《商》2014,(37):84-84
如何做到对权力的有效制约,一直是政治学研究和发展中的一个元命题,我国在长期探索实践的过程中,已经开始关住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问题了,特别是自党的十六大以来,把健全权力的制约和监督体系,建立结构合理、配置科学、程序严密、制约有效的权力运行体系,作为我国政治发展和政治体制改革的重点,也是党的十七大和十八大报告的重要议题。权力的制约和监督体系是指权力监督制约的主体、对象、内容、程序等要素构成的有机整体,以及各要素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的关系。因此,核心问题是设计权力结构的制度问题,其次是这些要素在权力运行中如何发挥制约和监督作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权力是领导对追随者施加影响的一种能力,但强制或法律权力的使用是有局限性的,其效果也不会持久,更不可能改变人的内在行为动机。希特勒曾在德国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一度控制了大部分德国人的思维和行为,给世界和平造成了巨大危害。但独裁的希特勒随着事态的发展,最终成了名副其实的孤家寡人。实践证明,领导力不等于权力,权力更不等于领导力。领导力的核心是其“渗透性”的影响力。卓越领导者不对追随者随意发号施令,他们总是合理地使用自己的权力去影响跟随者  相似文献   

17.
网络舆论监督就是公民运用手中的权利来对抗公共权力,通过网络向掌握公共权力的主体诉求自己的知情权、表达权、监督权。在这种权利与权力的博弈中,权利可以通过对权力的制约来预防和矫正权力的异化,为我国的反腐败运动增加新的活力。  相似文献   

18.
应克复在《炎黄春秋》上撰文说,人民代表大会应成为名副其实的最高国家权力机关,改变我国长期存在的权力结构双轨制。从宪法看,不存在权力结构的双轨制。宪法规定,最高国家权力机关是人民代表大会,人民代表大会由选民定期选举产生,人民委托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国家行政机关和司法机关,这些机关对人民代表大会负责。由于党的一元化领导,国家权力还有另一条轨道,并发挥着主导作用。这就是,实际生活中党掌握着国家的最高决策权、领导人选推荐权、重大国家事务的指挥权和人事监察权,“从而成为实际的最高权力者(机关)”,而人大、政府和司法机关“其…  相似文献   

19.
高艳 《品牌》2014,(11)
一、日新月异的网络信息化背景
  随着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新兴媒体的异军突起,网络平台众生喧哗,信息量激增,随着微博、微信的兴起和发展,开启了全民“自媒体”的“微时代”。在这种背景下,当今中国客观存在着两个舆论场,一个是传统媒体舆论场,主要是以党报党刊党台、通讯社为主的传统媒体为主;另一个就是新兴媒体舆论场,是以互联网为基础的新兴媒体为主力。面对两个舆论场,如何利用好两个舆论场来发声,怎样利用两个舆论场来做好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是时代背景下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主要问题。尤其是在网络信息化背景下,网络新兴媒体对于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有怎样的影响,是机遇?还是挑战?这些问题值得思考和研究。  相似文献   

20.
5月8日,己正式成为国家标准两年多的全国产品与服务统一代码(NPC)标准,从它的商业化运营公司手中,被行政权力部门突然"收编"。与此同时,另一个来自境外的洋标准EPC却在该部门的大力推动下,正在向国内各个角落蔓延。技术上的复杂性让人很难判断一项标准的优与劣,但由NPC和EPC这两种标准引发的冲突,被赋予了关系到一个价值数千亿元市场的经济利益由谁掌控、以及自主知识产权、国家经济信息安全与主权尊严等宏大含义,更涉及到国家标准的批准、推广的程序和主体地位,涉及政府部门之间、政府行为与企业行为之间的多重利益矛盾--后者的现实意义或许更大。这个故事最复杂的部分还没有完结,但对我们的政府部门和政府的决策机制提出的挑战却是巨大的:如何建立一个科学、合理、公正的机制和程序,保证标准的形成和市场化能够充分体现我们这个国家利益的最大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