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构建有效信用管理体系 保证应收账款资产质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收账款是企业因销售商品、提供劳务等经营活动所形成的债权。应收账款是企业流动资产的一个重要项目,在流动资产中占有很大的比重,同时,存在着巨大的赊销风险。因此,对应收账款资产质量的有效管理是我国当前资产管理中所关注的焦点问题。  相似文献   

2.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企业为了占领市场 ,在销售过程中 ,利用分期收款、赊销等多种方式扩大销售量 ,这是企业采取的竞争手段。但随之而来的是形成大量的应收账款。同时在经济活动中 ,销货和收款时间的不一致也会产生应收账款 ,因而 ,应收账款的存在是必然的。应收账款在企业经营活动中起到扩大销售、减少存货的作用。企业进行赊销 ,实质上是向顾客提供了两项交易 :一是向顾客销售产品 ,二是在一个有限的时期内向顾客提供资金。企业在银根紧缩 ,市场疲软 ,资金匮乏的情况下 ,赊销的促销作用显得十分明显。另外 ,企业存货过多 ,将会增加管理费、…  相似文献   

3.
在现代市场经济中,赊销现象十分普遍,但由于社会征信体制不完善等原因的存在,商业信用遭遇拖欠危机,应收账款的坏账损失率较高。因此,防范其风险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4.
李楠 《北方经贸》2012,(10):88+90
随着经济的迅猛发展,企业间的竞争也愈显激烈。企业加强应收账款应采取提高产品科技含量,加强对客户信用的评估,加强对应收账款管理制度的完善,加强合同管理制度的完善,加强对应收账款日常管理,制定最佳收账政策等措施。  相似文献   

5.
企业信用管理最初只涉及到债务人管理,以及为偿还债务而进行的筹资活动。实际上,信用管理的真正目的在于保护公司在债务方面的投资,最终达到经营现金流量最大化。因而,信用管理的政策和程序必须包括向客户提供信用、收账以及控制拒付风险3个部分。基于对中国企业信用管理现状的深入分析,提出企业建立健全信用管理职能应尽快建立企业信用文化体系、增强对信用价值的认识以及成立独立的信用管理部门。  相似文献   

6.
著名经济学家吴敬琏指出:信用是现代市场经济的生命,是企业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一个必备要素,有着真金白银般的经济价值.因此,企业必须建立专门的信用管理部门,用以规范和监督企业的行为,并与销售、财务部门对应收账款进行监控、跟踪服务和反馈分析,由内部审计部门进行监督管理.对于存在的逾期应收账款,企业应成立专门机构进行催讨,积极运用法律手段争取及时收回债权,让企业得到更好的发展,从而提升企业的竞争力.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商业信用的推行,企业虚收账款数额普遍明显增多,应收账款的管理已经成为企业经营活动中日益重要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企业为了生存和发展,大量运用商业信用进行促销,扩大销售量而造成应收账款的大量增加,加大了企业经营风险。企业应建立相应的信用管理机制,对应收账款进行事前的预防、事中的控制、事后催收的管理,减少坏账损失,以降低企业的经营风险。  相似文献   

8.
对于应收账款的管理与处置,备受学者和实务工作者的重视。我国对它的研究集中于减少应收账款发生,加快应收账款回笼,以及如何利用应收账款融资等三方面问题,而对于应收账款的源头管理——客户信用的调查与评价问题研究不够深入、细致。本文针对我国大中型企业如何建立企业内部的信用管理部门,培养企业内部的专业信用评估人才,以对客户的信用进行有效客观的评价等,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9.
《商》2016,(12)
面对中国市场的经济信用化和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越来越多的企业采取赊销的方式来扩大销售,抢占市场份额。但是随之而来的应收账款的增长对企业的稳健发展有利有弊,当前,企业的呆账坏账也会随着应收账款的递增呈增长趋势。适当的赊销有利于企业减少管理费用、抢占市场等,而过多的应收账款可能导致呆账坏账增长,企业面临着资金管理不善的困境,进而导致企业运营困难。信用管理是现代企业管理的核心内容之一,而企业信用管理工作的核心则是信用政策。制定信用政策最重要的目的就是为了扩大销售的同时保证货款及时回笼,需要注意的是企业的信用政策应当确保信用风险控制在企业能够承受的范围之内。良好的信用政策,能够为企业带来盈利,控制财务风险的发生,并使企业运营资金良性循环正常周转,因此企业必须以必要的措施以及积极的态度加强对应收账款的管理。本文将从事前防范、事中控制和事后管理三个方面论述企业关于应收账款的信用管理。  相似文献   

10.
当前激烈的商业竞争环境迫使企业以各种手段扩大销售,赊销成为扩大销售的主要方式之一。企业由此生产了大量的应收账款,成为企业生产运营环节中存在的主要风险。因此,应收账款信用管理已成为当前企业市场营销以及风险管理的核心内容。文章从应收账款信用管理的重要意义入手,分析了应收账款信用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改进企业应收账款信用管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在现代市场快速发展的时代,企业信用已成为企业发展和企业营销管理的重要手段。然而由于市场信用体系不规范,使很多企业在信用管理与实施方面面临着很多的风险,导致很多企业的应收账款无法按时收回甚至无法收回,使企业遭受损失,甚至现金流断裂最终导致破产倒闭。因此,企业需要加强对客户的分析,制定符合企业实际的信用政策及应收账款管理政策,以确保企业应收账款能及时收回,保证企业的经济利益。本文从介绍信用政策的内容入手,分析了应收账款在企业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并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些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12.
当前,涂料行业面临产能过剩,低水平、同质化产品较多的问题。特别是国家对各地环保治理要求更加严格,促使涂料企业由生产溶剂型涂料向环保型水性涂料转型升级,企业为扩大新型水性产品销售,抢占市场,大量采取商业信用手段,带来了应收账款金额的不断增加。而企业重销售、轻应收账款管理造成应收账款相关的信用管理组织、制度和执行不规范,严重影响企业资金周转,使企业陷入财务危机,直接影响企业正常生产经营活动。文章分析了涂料企业在应收账款管理中存在的普遍问题,并提出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13.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商业信用的推行,企业为了扩大市场销售渠道,就会向客户以赊销的方式提供商品,进而形成了应收账款。应收账款所占比重过大将会影响到企业资金的收益水平,甚至导致企业资金链发生断裂,从而产生财务危机。因此,企业加强应收账款的管理意义重大。本文从应收账款管理的现状出发,分析了应收帐款的风险,并针对企业运用应收账款政策存在的诸多问题,具体探讨了加强企业应收账款的管理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4.
张敏 《北方经贸》2004,(10):63-65
应收账款管理是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内容。应收账款作为企业的一项重要的财务资源 ,其规模随着竞争的加剧日益扩大 ,但其总体质量却呈下降趋势。应收账款管理应强化静态管理 ,尽快盘活应收账款这项存量资产 ,促进“存量”向“流量”的转换 ,这对解决中小企业融资困难问题意义深远。金融机构应适应市场需求 ,积极推广新的金融服务产品 ,促进应收账款代理、应收账款证券化业务的发展 ,这是一项使金融机构和企业双赢的举措。  相似文献   

15.
在当前我国社会行业市场环境中,中小企业面临的市场竞争压力不断提升.在这种情况下,中小民营企业就应该充分强化自身的资产管理水平,使得企业每一份资产都可以发挥较好的价值,促使企业在复杂市场环境中取得较好的竞争力.本文先阐述了中小民营企业资产管理的重要性,接着从强化货币资金的日常管理、构建应收账款的全过程管理、充分发挥信息化...  相似文献   

16.
加强应收账款管理的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彩婕 《江苏商论》2002,(11):73-74
  相似文献   

17.
赊销是企业经营中常用的促销手段之一,旨在提高市场占有额度、增加销售量.然而,赊销不可避免地导致应收账款的增加,应收账款积压过多,会导致企业资金周转困难,甚至引发财务风险.市场经济运行的本质就是信用经济,完善客户信用管理有助于加强企业应收账款的管理.  相似文献   

18.
浅谈应收账款的信用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收账款是企业为了提高市场竞争能力、扩大市场占有率而进行赊销的产物,赊销一方面提高了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增加了销售额,但另一方面延迟了企业的现金收回时间,增加账款的催收费用,产生一定的坏账损失,如果对应收账款的信用控制不严,已发生应收账款管理不善有可能形成更大的损失.本文针对目前企业普遍存在应收账款信用管理上的缺陷和漏洞,对应收账款管理存在的问题和形成应收账款风险因素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从企业应收账款信用政策的制定、内部人员的信用审批权限、收帐政策,建立客户信用管理系统等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19.
20.
在现代商业发展的快速推进中,商业信用已然成为企业拓展销售市场和营销管理的主要手段,然而由于社会信用体系的建设并不完善,很多企业在信用政策的建设与实施方面,仍然面临着许多商业风险,一些企业应收账款无法回收,使得企业遭受损失。因此,企业应收账款、信用政策的建设与管理对于企业而言尤为重要,需要企业加强对自身和客户的分析,制定符合实际的信用政策与应收账款管理政策,进而实现企业收入的颗粒归仓,保障企业效益的实现。文章首先论述了企业信用政策建设的主要内容,进而分析了企业应收账款及信用政策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改进企业应收账款及信用政策建设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