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就我国当前收入分配不公的现实情况来看,既有收入初次分配领域竞争机会不均等的原因,也有再分配领域收入调控手段失灵的原因,还有税收分配领域管理低效方面的原因。税收面对初次分配领域的收入严重不公,由于其中性原则的运用,在公平分配的实现上是无力的,社会应打造初次分配的公平基础;面对再分配领域的收入分配不公,应健全税收调节体系,规范税收分配机制,强化税收的公平调节功能;面对税收分配领域里的低效性,应强化税收征管,建立健全社会范围内的个人收入监控体系。  相似文献   

2.
3.
中国政府收入体系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中国政府收入体系中,税收在政府财政预算内收入中占主导地位,但预算外资金的增长速度非常迅猛,制度外收入的问题也十分突出。预算外资金和制度外收入的不规范和离散状态及其过快增长不仅扰乱了社会经济秩序,也削弱了财政政策对宏观经济的调节作用,导致总支出规模失控。完善中国政府收入结构体系应从制度上着手,规范收入分配机制,并建立完整统一的预算体系。  相似文献   

4.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发展迅速,GDP平均以约9%的速度增长,人民生活水平得到了较大改善。但是因为中国城乡地区在资源、资金、人才、发展政策等方面存在着较大差异,故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越来越大,这也成为政府和社会广泛关注的焦点问题。本文在借鉴国内相关学者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研究和分析阿坝州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拉大的原因,并通过对阿坝州的实地考察和查阅相关的统计资料和数据,从城乡居民收入的增长速度、构成、差距产生的原因、过程等方面对该地区城乡居民差距相关问题进行分析,发现其所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一些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5.
经济转轨时期中国政府收入形式概括为三大类:财政预算内收入、预算外收入和制度外收入。其中,税收在政府财政预算内收入中占主导地位,但预算外资金的增长速度非常迅猛,制度外收入的问题也十分突出。预算外资金和制度外收入的不规范和离散状态及其过快增长不仅扰乱了社会经济秩序,造成诸多负面影响,而且也削弱了财政政策对宏观经济的调节作用,导致总支出规模失控,这应该引起我们高度重视。完善中国政府收入结构体系要从制度上着手,规范收入分配机制,并建立完善统一的预算体系,对部分保留的收费项目实行规范化管理。  相似文献   

6.
湖南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尽管呈逐年缩小的趋势,但收入差距过大的格局并未改变。缩小湖南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仍面临资源流失、产业滞后和制度缺陷等障碍。必须不断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提高农产品的价格,充分保障农民的财产权益,加大政府对农民的转移支付,以有效缩小湖南城乡居民收入差距。  相似文献   

7.
财政收入与政府收入的差异及调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分析了我国财政收入和政府收入之间的差异及原因,指出了高比例非预算政府收入存在的负面影响,提出了这种差异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8.
农民增收问题一直是我国“三农”问题的核心。在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民收入结构变动与农民收入波动的变化趋势以及两者之间的内在联系进行分析判断的基础上,借鉴各产业部门对经济增长波动贡献的模型,实证分析了我国农民收入结构变动与收入波动之间,以及农民收入中各部分收入波动与农民收入波动之间的内在作用关系。研究发现:农民家庭经营收入对农民收入增长的贡献最大,且仍是农民收入增长的最主要来源,其次依次为工资性收入、财产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而目前我国的经济制度等因素对农民收入的提高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农民收入中各部分收入的波动对农民收入的波动均没有明显作用,农民收入波动是农民家庭经营收入和农民财产性、转移性收入的格兰杰原因而不是农民工资性收入的格兰杰原因。  相似文献   

9.
自进入21世纪以来,上海收入分配格局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本文立足于2002年至2013年上海统计年鉴的有关数据,从城乡居民收入、职工平均工资、收入差距、可支配收入构成等方面对近十年来上海收入分配情况进行了梳理和分析,并就进一步完善上海收入分配机制提出了建设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伴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居民收入的提高,我国居民贫富之间的差距也在逐年拉大.收入大幅增长,但分配失衡的问题也日益凸显.收入分配,既是百姓关注的民生问题,又是未来经济结构转变的关键问题.本文针对目前我国国民收入分配领域存在的一些问题,认真分析其原因,提出应采取的一系列建议性对策.  相似文献   

11.
李爱国 《大众商务》2010,(16):69-70
伴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居民收入的提高,我国居民贫富之间的差距也在逐年拉大。收入大幅增长,但分配失衡的问题也日益凸显。收入分配,既是百姓关注的民生问题,又是未来经济结构转变的关键问题。本文针对目前我国国民收入分配领域存在的一些问题,认真分析其原因,提出应采取的一系列建议性对策。  相似文献   

12.
以弗里德曼的持久性收入假说为理论基础,利用重庆统计数据,分析收入及收入结构对重庆市农村居民消费需求的影响。研究表明,从整体层面分析,持久性收入及其边际消费倾向对农民消费影响最显著,提高持久性收入对农民的消费支出有正的影响;从收入结构分析,农民人均工资性收入和家庭经营收入对消费的影响非常显著,提高农民的工资性收入和家庭经营收入会极大地刺激消费需求。因此,应大力提高农民的持久性收入水平,并不断提高农民的收入预期和边际消费倾向;同时要拓宽农民增收渠道,促进农民家庭非农业收入的增长。  相似文献   

13.
收入流动性在一定程度上代表机会公平,通过采用1989年至2009年CHNS数据对中国农村居民收入流动性的强弱进行考察后发现:中国农村居民收入流动性呈现下降趋势;中国农村中间阶层更易向下流动,更易跌入社会的底层,而难以跻身于高收入阶层;受教育年限、年龄等因素对收入流动性有着重要影响。因此,政府应在完善劳动力市场、增加教育支出、加大对中西部地区的财政支持力度等方面采取有效措施,以提高收入流动性,改善收入不平等这一现状。  相似文献   

14.
文章运用1986-2011年行业宏观数据,采用收入转换矩阵和收入流动性指数对我国行业收入流动性进行研究。结果发现:随着时间的推移,行业收入流动性呈现出不断下降趋势,并且行业收入流动性质量不高;影响行业收入流动性的因素主要有行业垄断程度、行业人力资本和行业层次水平等。  相似文献   

15.
运用我国部分省份城镇居民的收入分组数据,初步测算了个人因缴纳所得税和社会保障费而产生的收入再分配效应。测算结果表明,在绝大多数年份和省份,收入再分配效应都是负值,说明各省的收入再分配非但没有起到缩小收入差距的作用,反而使收入差距进一步扩大。在实证研究中,运用混合最小二乘法和面板PCSE方法对全部样本和按收入分组的两个分样本进行的检验表明,在低收入组,政府财政收入状况是决定收入再分配水平的主要因素;在高收入组,宏观经济波动、经济体制状况、城市化、人口老龄化、失业率和收入不平等是影响再分配的重要因素。分位数回归显示,在收入再分配程度低的地区,再分配对宏观经济波动、人均收入水平和政府财政收入状况更加敏感;在收入再分配程度高的地区,再分配对分配之前的收入不平等、经济体制状况、城市化水平及人口的年龄结构更加敏感。  相似文献   

16.
17.
从改革开放之初到世纪之交,河南省城镇居民收入差距由不明显到显著扩大,已有的统计资料和利用基尼系数加以分析均可以说明这一点。收入差距扩大的原因在于:收入分配机制市场化;行业垄断;产业结构调整;改革不配套,法制不健全。但应正确看待城镇居民的收入差距,既有其合理必然的一面,也存在不合理、不规范、非法的现象,因此有必要消除由这些因素所引起的收入差距。  相似文献   

18.
针对中国城乡居民消费差距高位徘徊、消费结构二元并行格局的研究要突破收入数量视角,从收入性质视角予以深刻剖析。基于经典消费理论核心思想,引申出收入的暂时性、流动性、相对性、可预期性和跨期支配性等性质,并采用1991—2013年中国29个省份的相关数据,运用固定效应变系数面板模型实证分析收入性质对城乡消费差距的影响,研究表明:在收入量既定的条件下,收入性质对城乡消费差距的影响显著;农村居民持久收入增长幅度超过城镇居民、收入向上流动幅度大于城镇居民,才能使城乡消费差距缩小;农村居民对正向不确定收入的消费倾向于抑制,而对负向不确定收入的消费则存在棘轮效应;农村居民收入跨期支配性对城乡消费差距具有弥合效应。因此,在增加农民收入数量的同时,也应注重其收入性质的改善,才能有效缩小城乡消费差距。  相似文献   

19.
我国中等收入阶层的形成和壮大,是同无数中等收入的形成和壮大联系在一起的,也与我国经济社会体制的不断跃迁、不断完善密切相关,特别是中等收入的特质及其影响力,是与我国经济社会体制改革的效率和整个社会的福利水平呈现一种正相关关系的。扩大中等收入比重,提高低收入收入水平,这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我国传统收入分配制度的一个新的注解。  相似文献   

20.
我国中等收入阶层的形成和壮大,是同无数中等收入的形成和壮大联系在一起的,也与我国经济社会体制的不断跃迁、不断完善密切相关,特别是中等收入的特质及其影响力,是与我国经济社会体制改革的效率和整个社会的福利水平呈现一种正相关关系的。扩大中等收入比重,提高低收入收入水平,这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我国传统收入分配制度的一个新的注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