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我国出口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比较薄弱,造成这一情况既有出口企业缺乏创新意识、依赖于技术引进的原因,又有出口企业缺乏消化吸收能力、研发资金投入不足的原因。观念创新、消化吸收创新和集成创新、管理营销创新、发挥国家的引导作用以及开展产学研合作等,是增强出口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的有效举措。  相似文献   

2.
我国出口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比较薄弱,造成这一情况既有出口企业缺乏创新意识、依赖于技术引进的原因,又有出口企业缺乏消化吸收能力、研发资金投入不足的原因.观念创新、消化吸收创新和集成创新、管理营销创新、发挥国家的引导作用以及开展产学研合作等,是增强出口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的有效举措.  相似文献   

3.
陈茁 《商场现代化》2012,(22):37-39
重庆市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相对较弱,原因主要有创新资源总量小、创新平台建设滞后、创新人才匮乏、科技投入不足、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力度不够、缺乏自主创新精神和意识以及产学研合作机制不完善等。本文通过对重庆市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现状以及所存在的主要问题的分析,从加大创新投入、加强创新人才培养、健全动态激励机制、建设创新平台、跨省域区域内合作完善产学研体系等方面提出了提升重庆市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广东装备制造业的自主创新战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孙衍林 《江苏商论》2009,(6):137-138
装备制造业已成为广东省最大的产业,但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普遍薄弱,缺乏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技术。应当通过营造自主创新的有利环境、建立技术创新体系、加强对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和再创新提高广东装备制造业的自主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5.
产业集聚、技术创新途径与高新技术企业出口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提出产业聚集、技术创新途径对企业出口影响理论假说的基础上,文章利用江苏高新技术企业数据,试图揭示产业集聚、技术创新途径对高新技术企业出口的影响。结果显示,产业集聚对企业出口具有显著的正向作用;相对于技术引进、消化吸收与二次创新,自主创新对企业出口的促进作用最为明显。进一步研究发现,企业居于产业集群内并不意味着就一定能够获取集聚效应从而引致出口能力的提升,集群内企业获取集聚效应的前提是能够融入产业集群式生产分工网络,或是融入产业集群产业链与产品链。据此,文章提出了培育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发挥产业集群效应以促进企业竞争力提升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技术创新结构是指创新资源在产品创新、工艺创新、技术引进和消化吸收四种创新行为间的配置关系,创新结构的合理化和高级化是不断提升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影响因素。本研究以出口为主线,采用数理建模和面板回归的方法,研究出口、市场规模、人力资本、市场结构、所有制结构等因素对高技术产业创新结构演化的影响,研究表明:出口在现阶段对高技术产业创新结构高级化有一定的阻碍作用;需求因素在创新结构高级化,尤其是对产品创新主体地位的提升有重要影响;人力资本不足是我国当前轻视消化吸收的重要原因;大企业更倾向于产品创新,对建立自主创新系统比较积极;与外资企业相比,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比较热衷于短期效应明显的工艺创新和技术引进,这也是技术创新结构高级化的障碍。  相似文献   

7.
基于过程的企业技术引创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评价企业技术引创能力的实用方法就是根据企业技术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过程模型,通过分析企业技术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三个阶段提炼出企业技术引创能力系统结构。在此基础上,从技术选择能力、技术引创资源投入能力、技术引创管理能力、研究与开发能力、制造能力、营销能力、技术引创产出能力等七个方面对企业技术引创能力进行分析,从而构建出基于过程的企业技术引创能力评价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8.
金融危机背景下我国科技创新人才开发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钟响  黄绪华 《商场现代化》2010,(11):124-125
本文介绍了金融危机背景下一些发达国家的科技政策与科技创新人才开发经验,指出我国科技创新人才存在高端人才缺乏、结构不合理、企业未成为创新人才主体的问题,并结合金融危机对科技创新人才提出的如下新要求:科技领军、集成开发、引进消化吸收能力,指出危机背景下我国科技创新人才开发要从科技后勤服务完善,人才培养、激励机制创新等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9.
充分认识提高自主创新能力重要性和必要性,通过加大对企业研究开发投入,增强企业原始创新、技术集成与产业化以及消化吸收能力,为自主创新提供体制、机制和政策保障,使企业成为创新主体等对策,来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0.
本文基于2005~2007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构建循环结构联立方程模型,探究融资约束视角下出口和创新对民营企业自生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民营企业出口和创新是提高其自生能力的直接有效途径,出口和创新与企业自生能力间存在显著的自我加强效应;融资约束缓解虽然不能直接作用于企业自生能力提升,但通过出口和创新路径间接地促进了企业自生能力的提升,融资约束缓解与出口和创新间也存在自我加强效应。由于企业自生能力提升对企业创新的影响系数显著且四倍于对企业出口的影响,因此,提升民营企业自生能力具有重大现实意义。为此,需要在制度上保证不同所有制企业依法平等地使用生产要素。  相似文献   

11.
文章分析了贸易企业出口信用保险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出口信用保险缺乏法律保障,承保方式单一,保险基金相对不足,专业人才缺乏,保险运行操作欠规范,申请时间长,手续繁琐、规模偏小,承保能力仍偏低供给创新不足,需求意识淡薄等问题和发展现状,针对性地提出了发展与完善我国出口信用保险体系的措施.  相似文献   

12.
自主创新能力的获得是一个渐进演化的过程。大部分中国企业在技术引进后自主创新能力不足的原因是因为引进的仅仅是生产知识,而非研发知识,所以"技术引进-消化吸收-自主创新"的自主创新能力演化路径是不充分的,后发企业必须专注于研发知识的引进和获得,在此基础上通过消化吸收才能够演化为自主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3.
建设创新型国家必须充分发挥企业自主创新的主体作用,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有赖于企业成型的创新模式和有效的创新策略。依据创新层次的不同,将自主创新模式分为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在引进先进技术基础上的消化吸收再创新三种模式。企业要真正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就要选择适合企业自身内外部环境的自主创新模式。  相似文献   

14.
企业自主创新模式选择的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建设创新型国家必须充分发挥企业自主创新的主体作用,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有赖于企业成型的创新模式和有效的创新策略。依据创新层次的不同,将自主创新模式分为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在引进先进技术基础上的消化吸收再创新三种模式。企业要真正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就要选择适合企业自身内外部环境的自主创新模式。  相似文献   

15.
核心技术的缺乏,一直困扰着我国机电产品出口,也是一些机电产品出口企业在国际市场大打价格战、利润微薄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6.
自主创新是我国经济转型时期的战略选择,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大力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已经成为我国经济结构调整、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重要战略任务。自主创新大体有三方面的内容:一是原始创新,以获取科学发现和技术发明为目的;二是集成创新,将多种相关技术有机融合,形成新产品、新产业;三是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自主创新的成果,一般体现为新的科学发现以及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产品、品牌等。在企业创新发展过程中,融资渠道缺乏是制约企业实现自主创新的首要问题。为此,我国应加大政府对自主创新项目的投入力度、加强自主创新项目融资担保体系建设、完善风险投资机制、增强企业融资吸引力。  相似文献   

17.
<正> 当前,相当一部分企业的创新观念相对落后,创新能力不强,导致企业缺乏市场开拓能力,这是造成社会需求不旺的一个重要原因。企业机制创新是企业创新的灵魂,激活市场,扩大出口,必须先激活企业,不断加快企业机制创新进程。研究美国公司机制与管理创新趋势,再比较我国企业机制创新与管理现状,发现我国企业在经营、科技、营销三大机制  相似文献   

18.
金融危机下关于我国出口退税功能定位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8年爆发的全球性的金融危机对我国的出口业影响巨大,全年外贸出口总额增速放缓,出口形势严峻.为了刺激出口,中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以减轻企业面临的经营压力.然而,提高出口退税率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出口面临的问题,因为关键问题在于我国企业的科技研发能力不足,企业科技创新意识不强,产品科技含量低,国际竞争力不强.保证出口稳定增长的根本途径是,促进企业科技创新,增强企业科技研发能力以及加强知识产权保护.  相似文献   

19.
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基础,是加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实现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提升我国国际竞争力和企业做大做强的迫切需要。目前中小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足,缺乏创新人才、缺乏资金投入、缺乏创新动力和合作开发能力。因此,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必须坚持以企业为主体,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创新人才队伍,加大科技研发经费的投入,加...  相似文献   

20.
一、鼓励企业自主创新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知识产权的保护已成为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途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政府要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科学技术发展的战略基点,大力提高原始创新能力、集成创新能力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一)引导企业提高消化、吸收和再创新能力从80年代开始,由于我国实施“以市场换技术”策略上的经验教训,需要我们对在引进先进技术的基础上吸收再创新有一个新的认识和进行新的相应规范,切实保障引进技术有利于消化吸收和再创新。韩国从“引进技术——消化——再改良——创新”战略成为走向“创造性、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