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依据宗族所制定的乡约族规和儒家伦理道德对农村社区进行治理,宗族作为传统社会统治的载体和工具在乡村社区治理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新中国建立之后,宗族被视作封建残余而遭到严重的破坏,在广大农村地区实行的人民公社制度和集体化运动更是对宗族予以彻底性毁灭,国家政权直接延伸到农村基层。改革开放以来,宗族在中国南方部分地区又重新活跃起来。如何解释目前宗族在中国农村的复兴和发展,宗族对于中国农村现代化进程有着什么正负影响,是中国农村现代化进程中必须要予以高度重视和妥善解决的重大问题。  相似文献   

2.
当中国社会处于转型期,中国农村社会也在发生剧烈的变动.从传统的“熟人社会”到如今“半熟人社会”的变迁,对乡村治理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对乡村治理主体中的三个方面——村干部、混混和宗族组织进行了文献梳理,以此考察在“半熟人社会”背景下中国乡村治理不同主体的治理脉络.  相似文献   

3.
陈夏晗 《开放时代》2015,(3):125-138
宗族和同姓团体是中国汉族社会常见的父系亲族组织。严格定义的宗族是一典型的以父系血缘为主线的血缘继嗣群。然而,在传统汉族社会,一些宗族组织为了扩大其自身的力量和规模,单纯靠血缘的延续和继承很难达到目的,经常利用同姓,通过祭祀远祖建立联盟,因此产生了由复数的同姓宗族构成的虚拟血缘的同姓团体。宗族和同姓团体这两种类型的父系亲族组织在闽南地区都存在。本文根据笔者多年来对闽南同姓团体所做的一系列田野调查研究,对当代闽南同姓团体的组织结构、社会功能及其产生的社会原因进行研究,指出当代闽南同姓团体活跃的原因,不仅是宗族的地缘性利益趋同,也是市场经济发展下商人经济利益趋同的结果。  相似文献   

4.
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需要从传统的组织形式中发育出符合现代民主政治需求的新型农民组织。在聚族而居的农村,宗族组织高度地渗入在农民生产生活的各个领域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通过立足于宗族在农村的复兴这一基本事实,从宗族与村委会的可并存互补性,宗族文化对新农村文化建设的"有意义"以及应重视对内生民间组织力量的发掘与培育三个方面,探讨了宗族在农村基层民主建设中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5.
宗族和同姓团体是中国汉族社会常见的父系亲族组织.严格定义的宗族是一典型的以父系血缘为主线的血缘继嗣群.然而,在传统汉族社会,一些宗族组织为了扩大其自身的力量和规模,单纯靠血缘的延续和继承很难达到目的,经常利用同姓,通过祭祀远祖建立联盟,因此产生了由复数的同姓宗族构成的虚拟血缘的同姓团体.宗族和同姓团体这两种类型的父系亲族组织在闽南地区都存在.本文根据笔者多年来对闽南同姓团体所做的一系列田野调查研究,对当代闽南同姓团体的组织结构、社会功能及其产生的社会原因进行研究,指出当代闽南同姓团体活跃的原因,不仅是宗族的地缘性利益趋同,也是市场经济发展下商人经济利益趋同的结果.  相似文献   

6.
徽州现存大量的宗族“族会”文书中 ,有许多关于其会社产业的处置文书 ,从其产业的处置过程、交易方式及族会产业经营状况等方面的记载 ,大体上可以看出传统中国农村中宗族会社组织的产业经营活动及其经营性质、产业走向 ,已具备近代企业经营的要素。正因为如此 ,对于徽州契约文书中“族会”产权关系问题的研究 ,对于今天深入认识传统中国农村社会的解体、转型过程中会社产业结构的演变及其与“法”的关系诸问题 ,提供了较为翔实的依据。本文从产权关系形成的“法”的角度 ,重点分析宗族族会产权关系的形成过程及其基本制度 ,并集中讨论不同族会产业的处置程序和基本制度及由之而形成的社会经济关系等问题。  相似文献   

7.
对待农村宗族,地方干部往往呈现复杂甚至矛盾的态度.当面对的是一般性的宗族,他们往往将它看成比较负面的问题;而如果面对的是"生我养我"的宗族,他们则往往会以多种方式参与、支持乃至组织它的活动.这就是地方干部对待宗族的体制性立场与亲情性立场.这种多元的矛盾立场,反映了国家意识形态建设与社会现实和人性取向的偏差与背离.  相似文献   

8.
宋元明清时期江南市镇社会组织述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市镇作为社会的、经济的及地理的实体,是在宋元之后,特别是明清时期大量涌现于江南农村的。随着江南市镇社会经济的兴起与繁荣,其内部的社会组织也经历了一个发展与演变的过程。本文拟就宋元明清时期江南市镇社会组织的三种主要类型,即市镇政权组织、宗族组织以及帮行组织的内部结构,相互关系及其对市镇社会经济的影响略加探讨。  相似文献   

9.
(一) 虽然中国的宗族社会由来已久,甚至可以上溯到父系时代,但是清代的宗族制度,却是在宋代以后逐步发展起来的。 由于宋代具备了许多特殊的社会条件,使得由这个时期发展起来的宗族组织,不是魏晋南北朝时代以世家大族为特色的宗族制度,或更远古的“宗法制度”的恢复,而是在新概念上的再建。它的社会基础已不是世家大族,而是以血缘为纽带的基层群体。维持宗族制度的  相似文献   

10.
中国传统社会的宗族形态及其内涵,因社会经济条件和文化背景的差别,在不同时期和不同地区呈现出许多差异。明清时期珠江三角洲地区广泛存在的宗族组织,是在明代中期以后社会变迁背景下发展起来的一种文化形式,是该地区独特的文化和历史过程的产物。宗族发展历史中的文化过程,蕴含着社会变迁的重要信息。聚居在番禺沙湾的何氏宗族的发展,为这一研究兴趣提供了一个颇具典型意义的个案。本文试图通过何氏宗族发展过程中积极重构祖先谱系的现象,从一个侧面揭示宗族的文化意义。作为一种尝试,难免拙笨悖谬,望方家赐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