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处在社会化过程中的高校后勤实体(企业)具有自己的特殊性.它既传承了教育公共管理的公共性特性,又像企业.它脚跨社会生活公共领域和非公共领域,组织性质上既具有"公共性",又具有"企业性";管理类型上既要采取公共管理的模式,又要走企业化、社会化道路;目标追求上既要满足高等教育发展的需要和广大师生员工的需求,体现高校公共利益,又要追求经济效益,谋求后勤实体自身的建设与发展,这些对立又统一的矛盾,要求高校要正确认识、评价和研究"公共性"在高校后勤社会化过程中的后勤实体(企业)效率中的体现.  相似文献   

2.
庞珣 《世界经济与政治》2012,(7):24-42,156,157
关于国际合作的现有研究通常不对公共产品与私人产品进行具体区分,从而忽略了国际公共产品的特性对国际合作的影响。作者从国际公共产品消费的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等主要特性出发,建立并运用博弈模型分析了国际合作的主要障碍及其可能的解决方式。公共产品如果不具有完全的消费的非排他性或非竞争性,那么排他性的消费机制和成本分担机制就有可能建立,使国际合作成为可能。国家可以局部而渐进地克服集体行动的障碍,使得公共产品在较高水平上得到提供。这一过程形成了公共产品领域在国际合作上的特殊路径,即从不平衡到逐渐平衡,从小范围合作到广泛合作。这种非平衡性和层叠性同时也受到国家间关系、现存国际机制和国家之间在其他议题上的合作程度等因素的影响。以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程度为考察对象,作者建立了分析国际合作可能性和路径特征的简明框架,为解释公共产品领域内的国际合作提供了新的研究视野。  相似文献   

3.
一、农村公共产品含义 农村公共产品除了具有公共产品的公有属性: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还具有特殊属性:一是较强的外溢性,农村公共产品具有较强的正的外溢性,如农村道路、农村电网等公共产品,既优化了农村的投资环境,同时产生了收入效应、消费效应、就业效应、对启动农村消费,拉动内需与拉动经济增长有明显的带动作用:二是需求多样性和层次性,经济、社会、文化、自然条件的差异决定了各地农村对公共产品需求的种类与层次是有差别的,存在着多样性:三是从农村公共产品覆盖的范围来看,供给具有层次性;四是成本沉淀性,农村的公共产品除一部分成本能在较长时期内回收外,相当一部分成本集聚沉淀,难以取得城市公共产品那样高的回报.  相似文献   

4.
一、稳定是一种公共物品政府存在的重要理由就是弥补市场失灵,向社会提供公共物品。说到公共物品,人们总是想到道路、桥梁,实际上,因为这些设施并非不具有排他性,所以,并不是完全意义上的公共物品。真正具有公共性质的是一些无形的服务,如保护产权、维持秩序,调解纠纷,一旦秩序建立起来并得到维护,任何人都会受益;不能因为某  相似文献   

5.
日本PFI与公共投资效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上公共产品的供给由政府承担。但公共产品供给不足和非效率化成为比较普遍的现象。日本在公共产品生产中引入PFI方式就在于克服上述弊端,缓解政府财政压力、增强公共产品生产的竞争性,以提高公共产品的供给效率。  相似文献   

6.
公共产品的多元化供给模式及影响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任广乾  王昌明 《发展》2006,(11):95-96
一、公共产品的定义和分类1954年,Paul·A·Sam ulson在其著名论文《公共支出的纯理论》中给出了公共产品的经典定义,即消费上具有非排他性(nonexcludablity)和非竞争性(nonrivalrous consum ption)的产品为公共产品(public goods)。非排他性指的是不可能阻止不付费者对公共产品的消费或者排他成本过高;非竞争性指一个人对公共产品的消费不会影响其他人从该公共产品的消费中所获得的效用,即增加一个人消费,该公共产品所引起的边际成本为零。根据萨缪尔森的定义所界定的公共产品是纯公共产品,而完全由市场来决定的产品是纯私人产品。现实世…  相似文献   

7.
公共产品具有消费的非排他性、消费的非竞争性以及效益的外溢性,导致人们在消费公共产品的时候"搭便车"的现象。这一现象产生一系列的不利因素,主要是造成了消费上分担成本的不公正与不公平。解决这一现象的对策是改变公共产品的供给模式、改革公共产品的管理体制、市场与政府优势整合以及公共产品决策民主化。中心问题是提高公共产品的使用效率,创造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8.
公共产品相对私人产品而言,主要是满足社会公共需要,同时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的特点,无法完全或不能完全由市场调节,无法由私人提供。就农村居民的国民性质而言,应该享受同城市居民无差别的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在这个意义上说,农村公共产品和准公共产品的界定同城市一样。  相似文献   

9.
政府公共投资与经济增长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本文估计了公共投资及其细分项目的增长对人均GDP增长的意义。本文的研究结果表明 ,在整体上 ,公共投资比非公共投资的产出弹性更大 ,公共投资中的公共基础设施投资和科学研究及技术服务项目的作用最大 ,社会服务项目的作用不明显 ,政府机构及社会团体项目的作用为负。在总供给大于总需求的背景下 ,强调通过公共投资扩张实现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的目标是合理的。  相似文献   

10.
公共产品在消费上的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导致了公共产品市场失灵,这使得政府成为公共产品的供给者。地方公共产品是由当地政府根据本地区居民需要来提供公共品,但在实际中,地方政府不能有效地供给公共品。在这种情况下,地方公共产品供给的市场化就显得十分必要。在对当前地方公共品供给现状分析的前提下,结合经济学家提出的各种理论和模型,得出在一定范围内对公共产品进行市场化改进能够提高公共产品的供给效率,大幅度提高社会整体的福利水平。  相似文献   

11.
王倩 《山东经济》2012,(4):72-80
通过对相关理论和数据分析,构造了非结构向量自回归模型,在这一基础上运用脉冲响应技术从非结构自回归模型中分离出诱导残差,利用这些残差建立了关于我国公共支出(包括财政支出和非税支出两部分)实证研究的结构向量自回归模型,对公共支出在经济增长中的相机抉择效应进行了研究。得到如下实证结果:政府收入对经济增长呈现负效应,政府支出对经济增长呈现正效应。公共支出相机抉择的政策效应是一种反周期调节的短期性措施,并且在调控时间上具有明显的滞后性。  相似文献   

12.
由市场供给用来满足个别人需要的商品和服务称之为私人产品。由以政府为代表的国家机构——公共部门供给用来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商品和服务称之为公共产品。公共产品具有非排他性、非竞争性、不可分割性、非盈利性四个特征。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是公共产品的核心特征,决定了公共产品的提供是政府财政的一项重要职能。无论是城市还是乡村.政府都应该向人们提供相应的公批产品。在实际生活中,有些产品兼备公共产品与私人产品的特征,因而可称之为混合产品或准公共产品。  相似文献   

13.
应对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抓紧建立健全中介组织,充分发挥其作用是我国政府在公共管理与服务领域的一项重要任务.其中官办中介组织与政府脱钩是亟待解决的问题.对此,必须使官办中介组织在财政、行政隶属和职责上与政府分离,引入竞争机制,加大法制建设力度,提高从业人员素质,走社会化道路.  相似文献   

14.
陈雪飞 《上海国资》2012,(5):102-103
公共外交的整体有效和长期有效性,都离不开对于价值目标和外交资源配置优先侧重的战略权衡。作为一种长效机制,有必要重视和提升基金会在公共外交中的地位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经济实力开始超越中国,并逐步呈现赶超英国走上世界政治舞台前台之势,现代意义上的基金会就诞生于这个历史进程。基金会在组织性质上属于第三部门:既非政府部门,也非私营经济部门,属于非营利性的非政府组织,通常以下述面目出现:  相似文献   

15.
许彬  冯慧玲 《浙江经济》2003,(22):62-64
消费的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是判断产品是否为公共品的主要依据,但现实生活中不乏仅满足一项特征或特征模糊的产品。如博物馆,这种产品往往一方面带有萨缪尔森意义上的公共产品的一个重要特征——非竞争性,另一方面,却不具备非排他性的特点。这表明,博物馆产品既不是纯粹的私人产品,也不是典型的公共产品,而是  相似文献   

16.
市场经济的缺陷和政府的干预袁维海一、市场经济固有的缺陷任何社会制度下的市场经济,都无法避免地存在两大缺陷:第一,市场经济中企业对公共物品生产的回避。公共物品是指由公共经济部门为社会提供的产品和服务。大多数公共物品都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它性。即公共物品一...  相似文献   

17.
林波 《科学决策》2005,(10):34-36,51
公共产品是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的社会产品。在传统行政模式下,公共产品的生产者与提供者是合二为一的。随着行政实践的发展,新公共管理理论的成熟,行政改革在世界范围内得以进行,政府的角色得以转换。作为公共产品生产者与提供者的政府向公共产品的提供者转换.而公共产品的生产则以多种形式由其他部门承担,政府职能角色的定位更加合理化。中国行政改革同样出现了这种趋势,但是在这一趋势下,又存在着误区。  相似文献   

18.
公共产品供给的理论发展与制度创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公共产品供给理论的发展 公共产品供给的研究在经济理论中不断发展和演变,最具代表性的首先是新古典综合学派代表人物萨缪尔森等人从公共产品的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出发.认为人们获得公共产品时不存在私人商品的买卖行为。因为公共商品的边际成本是下降的。根据经济学价格由边际成本决定的市场法则,边际成本不断下降.趋近于零,于是价格也为零。那么如果此商品在边际上无成本取得,则应免费供给此商品。因此,他们认为公共产品不可能由私人提供,只能由政府提供。认为市场失灵的存在导致私人难以提供公共产品。  相似文献   

19.
《物权法》第六章规定了一个新的物权种类——建筑物区分所有权,它是指一个建筑物在构造上和使用上被区分为专有部分和共用部分,业主对自己居室享有专有的所有权;对共有部分,如电梯、楼道、水箱、墙的外体面等享有共有权;在一个建筑区划内,除了独立的建筑外还有道路、绿地和物业服务用房,业主能否在小区公共道路上划定自己的停车位;  相似文献   

20.
非基本公共服务业是面向国内需求、以提升居民生活质量和职业发展能力为目的、主要由消费者自行购买的服务业。研究发现,发展非基本公共服务业有助于实现内需升级、增加就业吸纳和经济转型。目前北京发展非基本公共服务业适逢其时,但户籍制度、投融资体制、社会心理和技术标准等是其阻碍因素。因此,应该从制度层面取消户籍制度内涵的垄断性福利、消除商业银行对民营资本的歧视性惜贷、改变目前的二元就业体制以及建立非基本公共服务行业中介组织和技术服务标准,推进非基本公共服务业大力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