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必然随着人类社会历史的发展而发展。由于人类社会历史的发展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错综复杂的矛盾运动,由于这种矛盾运动是辩证的而不是机械的,因此,唯物史观的发展必然是辩证的发展。100多年来,马克思、恩格斯提出了“跨越论”、“借助论”、“合力论”,列宁、毛泽东提出了“前提论”、“转化论”、“首先论”,推进了唯物史观的辩证发展。辩证发展有一个“唯物回归”的问题。辩证发展和唯物回归是统一的,统一于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全过程。为此,我们应当坚持历史唯物论和历史辩证论的统一,坚持唯物史观和辩证史观的统一——坚持辩证唯物史观。  相似文献   

2.
亚当·斯密在《道德情操论》和《国富论》中分别提出“道德人”和“经济人”两个概念,揭示了人性中利己与利他两个看似矛盾却又统一的方面,引发人们思考现实生活中的经济伦理问题。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如何正确处理经济效益与道德价值的冲突、妥善协调个人利益和社会整体利益的矛盾、最终达到“经济人”和“道德人”的和谐是中国当前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面临的首要问题。  相似文献   

3.
《论十大关系》是毛泽东在社会主义建设初期,运用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矛盾观和唯物历史观等基本原理对国际国内环境进行分析,提出了要辩证对待国外社会经济建设的经验教训、统筹国家经济结构平衡发展、协调国内利益分配关系的经济建设思想。这对新时代解决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问题仍然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五大发展理念”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继承和实践探索,本文从“五大发展理念”视角出发,提出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五个新境界”,即形成了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动力论”的生产力理论、马克思主义关于“协调发展论”的平衡增长理论、马克思主义关于“和谐发展论”的生态经济理论、马克思主义关于“合作发展论”的国际价值理论、马克思主义关于“人民共享论”的公平分配理论。从以人民为中心的高度来看,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以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目的,是研究人的“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和“天地境界”合一的发展经济学。  相似文献   

5.
《经济研究》1978年第1期上,发表了林子力、有林同志的文章:《论政治和经济的关系》(以下简称“论关系”)。文章批驳了“四人帮”政治决定经济、政治不为经济服务等谬论。学习这篇文章后,受到不少教益,但也感到有的问题需要进一步讨论。例如,在承认经济是第一性的前提下,还能不能承认政治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反过来决定经济的发展?讨论这个问题是为了完整地准确地理解马克思主义在政治与经济关系问题上的基本观点,进一步揭批“四人帮”在这个问题上散布种种谬论的反动实质及其诡辩手法。  相似文献   

6.
本文首先通过杨献珍对“单一经济基础论”逻辑矛盾的揭露和对“综合经济基础论”的论证,揭示了两者观点的根本对立,说明了“综合经济基础论”的方法论意义。继而分析了从“综合经济基础论”中经“补充论”再到“共同发展论”传承超越的异同关系,从而显示了这一理论对发展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邓小平理论博大精深,处处闪耀着辩证法的光辉.其中,“讲两句话”的思想构成了新时期“最完整深刻而无片面性弊病的关于发展的学说”.“讲两句话”的思想是与马克思主义矛盾学说一脉相承的普遍真理.列宁把对立统一规律归结为统一物之分为两部分以及对它的矛盾着的部分的认识,是辩证法的实质.毛泽东用“一分为二”的提法,对对立统一规律作了通俗表述.邓小平“讲两句话”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创造性的运用和发展.坚持“讲两句话”,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现实需要.首先,“讲两句话”思想体现了社会主义的本质和特征.社会主义从本质上要求我国经济、政治、文化几个方面都得到协调发展.党的基本路线要求我们搞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8.
江淑丽  丁银高 《经济师》2003,(8):83-83,85
文化素质是工具性文化素质和观念性文化素质的统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 ,客观上要求提高人们的观念性文化素质。通过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的主渠道作用 ,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社会历史观和人生价值观 ,培养社会主义“四有”新人 ,是各级各类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9.
“经济人”具有经济理性,“道德人”具有道德理性。“道德经济人”实质是“经济人”与“道德人”的统一和融合,因此,“道德经济人”的行为选择状态是经济理性和道德理性并存的双重理性。现实中,“道德经济人”能够很好地实现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的统一,在经济理性和道德理性共同支配下的“道德经济人”占主导的社会必将是一个和谐、有序的社会。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主义人本经济学思想形成与发展过程表明,一方面,人作为社会性存在,其经济行为总是受“选择”背后的利益关系和制度结构的制约。如果不研究生产关系、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经济学研究就会背离经济问题的实质;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人本身的发展是衡量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最终尺度。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坚持历史唯物主义哲学和经济学的统一,强调对经济关系的研究和对人的研究的统一。正是基于这种统一性,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们在探讨社会经济运动规律的同时,从“经济关系人格化”出发,对人的动机和行为做出历史的具体的解释,从而使经济学真正成为人本经济学。  相似文献   

11.
在社会发展的每一个阶段上,都有自己特殊的经济结构。狭义经济结构指“生产关系的总和。”广义经济结构则指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两方面的内容,是生产力结构和生产关系结构的统一。统一在经济结构中的生产力结构和生产关系结构的矛盾运动,就是统一在生产方式内部的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具体体现。换句话说,生产方式内部的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相适应的规律是通过经济结构内部的生产力结构和生产关系结构的矛盾运动实现的。  相似文献   

12.
经济和政治的关系问题,是一个重大的理论问题,并且是一个具有重大现实意义的理论问题。弄清楚这个问题,对于我们摧毁“四人帮”的权力意志论的理论体系,肃清它的流毒和影响,对于我们用马克思主义关于经济和政治关系的理论,指导我们进行伟大的新长征,有着重要的意义。《经济研究》1978年第1期发表了林子力和有林同志的《论政治和经济的关系》一文(这篇文章是他们写的《批判“四人帮”对“唯生产力论”的“批判”》一书的一部分),这篇文章阐述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经济和政治的相互关系的原理,论证了经济对政治的决定作用和政治对经济的反作用,批判了“四人帮”颠倒经济和政治关系,鼓吹政治决定经济的历史唯心主义谬论,是一篇拨乱反正,正本清源的好文章。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百年来经济思想的理论源泉.19世纪中期资本主义在世界范围内扩张并与落后社会形态相连接形成了混合的社会形态,此后后进国家的社会主义实践不断发展,产生了马克思主义经典理论没有预料到的新问题.中国共产党在其百年历程中,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与方法并结合中国具体实际,准确把握社会基本矛盾和主要矛盾,明确中国社会发展的历史方位,形成了中国特色的历史方位论;以此为根本依据,统筹国内和国际两个大局,制定开展国内经济建设和处理国际经济关系的战略和政策,形成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论和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与世界资本主义经济关系论,创造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创造具有阶段性与连续性相统一的特点.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一系列论述是中国共产党百年经济思想的集大成.  相似文献   

14.
列宁领导俄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告诉我们,为了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又好又快发展,必须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国情相结合,坚持矛盾普遍性与矛盾特殊性的统一;实行有中国特色的经济、政治和文化制度。坚持原则坚定性与策略灵活性的统一;在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础上不断进行理论创新,坚持继承与创新的统一。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人性论是人性之体与人性之用的统一,这一点从根本上决定了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人本性。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认为经济学应以人为研究目的,以人的能力、素质发展作为解决经济矛盾的根本途径,以创造财富的劳动者为主体,其基本研究方法是一种科学的人本研究方法,即唯物辩证法。西方主流经济学没有认识到人性是体与用的统一,没有科学认识“以人为本”的基本内涵,其研究方法具有非人本性。  相似文献   

16.
《道德情操论》诞生于市场经济在西方逐渐兴起的18世纪,亚当·斯密一生中对其修订过六次,它在斯密心目中的地位不言而喻。同时,《道德情操论》已然成为市场经济持续良性运转不可或缺的“圣经”,在学术界堪称西方世界的经济《论语》。斯密告诉我们市场经济应该是一个充满道德、诚信、良知与责任的经济,没有这些最基本的道德观念,无论怎样的经济繁荣,终将引发不可避免的灾难。本文以伟大的人文关怀为主题更加深入地思考这个问题,最终以“客观的旁观者”之角色,重新审视人性的本源,试图在市场经济发展的汹涌浪潮中为道德争取一片栖身之所,将经济发展与道德维系统一起来。  相似文献   

17.
汪毅霖 《财经研究》2015,41(4):100-109
科斯早期关于交易成本和“法律功能论”的思想对经济学界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而其后期关于“法律生成论”的思想却尚未得到学术界应有的重视.文章通过梳理科斯关于法经济学思想的前后变化,以中国农村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案例说明科斯后期思想的转向.研究发现:(1)科斯对法律与经济关系的认识经历了早期的“法律功能论”到后期的“法律生成论”的转变,两者形成互补关系;(2)制度变迁成本的降低是“边缘改革”启动的关键前提,而基层经济力量的积累又推动了“亲市场”法律体系的生成;(3)科斯的“法律生成论”的逻辑并不完善,中国的改革实践表明,既得利益的松动和思想观念的改变以及上层政治权力的支持是制度变迁成本降低的必要条件.因此,在理想情境下,转型期的法律应该主动与来自基层的制度演化相调试,从而形成更为“亲市场”法律体系.  相似文献   

18.
<正>新时期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变成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中国区域在经济与社会发展上的不均衡是新时代社会发展矛盾的体现。因此,本文从区域经济发展理论、区域经济发展新理念、促进区域经济形成“绿色发展”等方面研究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对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以此对区域经济的发展起到带动作用。1马克思政治经济学解读1.1含义马克思和恩格斯通过应用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相似文献   

19.
刘晓华 《经济经纬》2006,23(6):11-14
马克思的再生产理论表明,社会生产的两大部类及两大部类之间必须保持一定的比例关系,社会总资本再生产才能顺利进行。但是,由于资本主义制度固有的内在矛盾———生产的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的私人占有这一基本矛盾,使社会再生产所要求的比例关系往往不能保持,导致经济危机的爆发。在马克思之后,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爆发日趋严重,一些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和西方资产阶级经济学家对这一现象进行了研究,“西方经济长周期理论”就是其突出成果之一。但是,由于西方资产阶级经济学家阶级的局限性以及在此立场上所形成的社会观、历史观和方法论,都制约和妨碍了他们对经济长周期理论的深入研究和本质分析,这也是他们得不出科学理论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20.
研 究财务发展史是把握财务内在规律和发展趋势的重要途径。对事物的历史的研究 ,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探究事物的起源。某一事物何以、何时以及怎样成为该事物 ?这一事物同相关事物如何进行分化和联系 ?这一事物产生的背景是什么 ?这些问题在讨论事物的起源时常被问及。更为重要的是 ,这些问题与发掘事物的本质息息相关。讨论财务的起源问题同样具有重要的意义 ,有助于揭示财务的本质。一、对财务起源问题的不同见解及评价财务是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的本金投入与收益活动 ,并形成特定的经济关系。学术界关于财务本质的讨论有过“货币收支活动论”、“货币关系论”、“资金运动论”、“分配关系论”和“价值运动论”几种观点 ,这几种观点各有欠缺 ,其共同性的问题在于“其一 ,未揭示财务范畴与其它资金或价值范畴 (如信用、保险、社会保障等 )的区别 ,……。其二 ,未揭示社会主义财务 (特别是国有经济财务 )的特点 ,…… ,忽视了在财务经济属性上的特点。”① 这其中 ,对财务起源问题认识模糊可谓是一个重要症结。仔细分析 ,对财务的起源问题 ,大致有以下几种认识 :(一 )财务起源于货币产生之时货币的产生源自交换的需要。由于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统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