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随着中国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产品的出口比例不断增加,中美贸易中的知识产权冲突日趋激烈。"337调查"已成为继反倾销调查后中国产品出口美国的主要障碍,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成为337调查的调查对象,严重制约了中国优势产业产品向美国的出口,给中国出口企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通过分析美国对中国"337调查"的案件,解读"337条款",提高对"337条款"内容的认识和理解,积极拓展应诉渠道。  相似文献   

2.
鲁旭 《现代商贸工业》2009,21(21):92-94
美国"337调查"是目前国际上最具变通性和杀伤力的贸易保护手段,中国企业在"337调查"案件中蒙受了巨大的经济利益损失。分析我国被提起"337调查"的现状和频发的原因,提出针对美国"337调查"的应对措施,以期对中国企业起到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3.
美国关税法337条款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及我国的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美国关税法337条款是针对美国进口贸易中其他国家对美国知识产权侵权和不公平竞争而规定的。近年来,337条款调查矛头直指中国企业,美国厂商利用337条款指控我国企业侵权,从而阻止我国产品进口。本文对337条款及337调查程序作了较全面的阐述,并结合我国的具体情况,提出了我国企业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美国对外国发起"337调查"等非关税贸易壁垒,不仅给中国企业造成极大的经济损失,也破坏了公平的市场环境。从调查数量、调查的主要诉由、中国被调查的涉案行业以及中国被调查企业胜诉率分析中美"337"调查的现状,分析美国对中国发起"337"调查的原因,并归纳"337调查"对外国造成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美国"337调查"是比"反补贴"和"反倾销"影响程度更为严重的贸易壁垒,打着法律的幌子,有助于美国政府更好地操纵调控美国进出口贸易,也逐渐成为美国打压我国经济发展,阻挠我国企业进入美国国际化市场的威力武器。中国企业遭受美国"337调查"的次数在总调查案件数中所占比例一直居高不下,2014年竟已达到近几年的最大值,所占比例为55.26%。美国ITC频频对中国企业发起"337调查",且多次都是对中国某一行业领域的众多企业进行调查,打击面极广,行业受损颇重。文章对专用设备制造业进行了分析,列举了专用设备制造业行业受"337调查"的典型案例,提出了行业应对"337调查"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从两起案例看如何应对美国“337调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自从1986年中国首次遭遇美国"337调查"后,美国对我国企业实行的337调查呈愈演愈烈之势.截至2008年期间,美国对我国出口产品共发起90余起337调查,受到337调查影响的行业和产品从机电类辐射到了轻工、化工、生物、医疗器械等多个行业和产品.  相似文献   

7.
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ITC)应美国企业的要求,就中国圣奥化工有限公司出口的橡胶防老剂侵犯专利一案发起"337条款"调查,并作出了不利于中国企业的裁决。中国企业进行了上诉,并就专利说明书中的"控制量"一词的解释进行抗辩。美国联邦巡回上诉法院最终判定中国企业胜诉。本案是中国企业在美国"337条款"调查中少有的上诉并获胜的案例。对本案的分析,有助于中国企业今后在应对美国"337条款"调查和诉讼中借鉴。  相似文献   

8.
周聪 《商场现代化》2014,(24):35-35
近年来,由于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欧美经济的复苏动力有限,为了遏制中国产品在美国的出口的势头,美国对中国企业进行337调查的数量逐渐增加,因而337调查也逐渐成为美国打击中国出口企业的重要手段。337调查杀伤力在于,一旦判决侵权成立,相关产品将永久地被排除在美国市场之外。因此,对于滥用337调查而产生的知识产权壁垒,中国应采取建立激励相容的自由贸易机制、实施知识产权发展战略、做好预警与应诉等相关措施来拆除贸易壁垒。  相似文献   

9.
337调查作为一种新型的贸易壁垒,因其救济力度大、结案迅速、调查程序对原告有利等特点,成为美国企业在知识产权案件中频繁运用的法律手段。本文回顾了美国337调查的发展状况和趋势,探寻中国出口产品频遭337调查的原因,并为国内出口商提出一些应对策略建议。  相似文献   

10.
2010年10月6日,应美国Lexmark公司(Lexmark International,Inc)申请,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发布公告,决定对全球范围内的24家生产及向美国销售激光打印机硒鼓产品的企业发起337调查。其中中国广东的3家企业被列为了被告。这是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仅在2010年发起的针对中国对美出口的第15起337调查。美国涉华337调查呈不断增加的趋势,中国依然成为其最大的受害国。面对美国的贸易大棒,中国企业应该借鉴盐城捷康企业的成功案例,拿起法律武器奋起反击。  相似文献   

11.
中国复合木地板企业遭遇的美国337调查,是近年来在中国影响较大的一起美国337调查案。虽然上诉法院庭审程序已经结束,作为该起调查案中部分企业败诉后在美国联邦上诉法院上诉的代理律师,对该调查及上诉案中的一些细节,事后仍值得回味。  相似文献   

12.
如何胜诉337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对外贸易》2005,(6):38-40
作为一个对美国337调查有着深入研究的中国律师,北京高朋天达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冉瑞雪律师,支招中国企业——提起337调查的条件ForeignTade:众所周知,所谓337调查是指美国针对进口贸易中不公平的竞争行为,主要是知识产权侵权而采取的一种措施。据悉,目前针对中国企业的知识产权侵权官司中涉及专利侵权的尤多,而其中涉及到机电产品的则过半。请问,为提请美国ITC基于知识产权侵权发动337调查,申请人需要哪些条件呢?  相似文献   

13.
美国"337调查"程序是根据"337条款"筑起的一道贸易保护的知识产权壁垒,同其他贸易保护措施相比,"337调查"具有容易发起,时间短,成本低,救济措施广泛而严厉的特点,因而更加容易阻止别国产品进入美国,对中国的出口产品杀伤力更大。随着中国贸易大国地位的崛起,中国已经成为"337调查"的主要对象国,337争端已成为中美贸易摩擦的重要表现形式。中国企业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应对337调查已经成为一项紧迫的任务。  相似文献   

14.
布告栏     
《中国对外贸易》2013,(9):120-121
美国对中国医疗设备产品发起"337"调查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8月19日对一家中国企业及其美国子公司生产和销售的睡眠呼吸障碍治疗设备产品发起"337调查"。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当天发表声明说,这项调查涉及中国北京怡和嘉业医疗科技有限公司及其位于美国佛罗里达州的销售子公司,调查对象是用于治疗睡眠呼吸障碍的医疗设备产品。  相似文献   

15.
中美贸易的知识产权壁垒——美国337条款简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较之美国系列301条款,美国关税法337条款不为广泛熟知。但随着世界制造业向中国转移,中国出口产品技术含量逐步上升,国际市场竞争更趋激烈,中国成为美国贸易逆差的最大来源国。近年来,美国以保护本国知识产权为由,频频对中国输美产品发起337条款调查,已严重影响到中国的出口。在此,本文在对美国337条款进行简要介绍的基础上,详细分析了近年来中国遭遇337条款调查的情况以及中国企业应诉的难点,最后在政府层面上提出了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6.
自我国加入WTO以来,美国频繁使用其《关税法》的337条款对我国企业进行立案司法调查,从调查结果来看,仅有不到20%的企业未发现侵权和申诉被撤回,337调查逐渐成为在反倾销和保障措施之后美国遏制中国技术密集型和高附加值产品对美国出口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7.
美国“337调查”以侵犯知识产权为主要调查对象,以专利技术为核心的高科技企业更容易受到“337调查”。近年来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以下简称“ITC”)受理的对中国企业发起的“337调查”呈现上升趋势,从2001年到2015年美国发起的337调查总数为537件,被调查方为中国企业的案件数量为204件,占到案件总数的38%,成为全球受337调查数量最多的国家。其中96%的涉案企业都是高科技企业,而这些企业在“337调查”中只有40%的胜诉率,远低于世界平均值74%,这无疑使得我国高科技企业在对外发展中处于被动地位。“触宝科技案”是我国软件企业在“337调查”中首次胜诉的案例,其胜诉经验至今对于我国高科技企业妥善应对“337调查”仍然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美国“337调查”程序是根据“337条款”筑起的一道贸易保护的知识产权壁垒,同其他贸易保护措施相比,“337调查”具有容易发起,时间短,成本低,救济措施广泛而严厉的特点,因而更加容易阻止别国产品进入美国,对中国的出口产品杀伤力更大。随着中国贸易大国地位的崛起,中国已经成为“337调查”的主要对象国,337争端已成为中美贸易摩擦的重要表现形式。中国企业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应对337调查已经成为一项紧迫的任务。  相似文献   

19.
分析了美国“337调查”调查统计数据,重点关注了我国受到的“337调查”结果:认为美国“337调查”已对我国企业进入美国市场形成了障碍,并提出了障碍形成的原因以及国内企业应对“337调查”的防御机制。  相似文献   

20.
美国劲量电池公司声称中国多家电池企业出口的无汞碱锰电池侵犯其"709专利",要求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进行"337条款"调查。中国企业以其专利不具有确定性进行了抗辩。在上诉阶段,美国联邦上诉巡回法院维持了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裁定,认为美国劲量公司的"709无汞碱锰电池专利"因缺乏确定性而无效。该案是美国对中国企业发起的多项337调查案中中国企业胜诉的少数案例之一。本文在概述案情的基础上,归纳了美国联邦上诉巡回法院判案的思路,并就中国企业今后如何应对美国337条款诉讼进行了评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