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2004年11月18日,在一年一度的央视黄金时段的招标会上。国际知名日化企业宝洁以3.8515亿元的天价,成为央视新一届的标王。从标王诞生之日起,央视招标大会从来都是本土企业挥洒自信、实现快速成长的舞台。从孔府宴、爱多,到熊猫、蒙牛,无论市场成败、水分多少,标王一直是国内企业的囊中之物。2003年,宝洁首开先河,国际品牌第一次参与央视招标;2004年宝洁又豪赌央视,成为历史上第一个“国际”标王。作为一个具有160多年发展历史,在全球拥有300多个品牌的国际知名企业,宝洁的夺标能力,我们自然无可否认。但是,3.85亿元的天价,任何企业也不能小视。按照国际品牌在中国市场一贯的严谨、稳健和理性的作风,宝洁夺标当然不可能是一时的头脑发热,其中必然有其值得深思、探究之处。综观宝洁近年的发展,雄霸中国市场的宝洁,正遭遇发展过程中的两大难题:一是先发优势频遭“黑马”挑战;二是多品牌遭遇中国瓶颈。 相似文献
3.
4.
5.
2006年11月18日,在这个“吉利”的日子里,宝洁的品牌联合舰队以4.2亿的新天价继续卫冕了标王的封号。那天晚上,宝洁中国竞拍负责人的身边坐满了两眼充血的企业老总们。 相似文献
6.
《企业管理(北京)》2004,(1):104-104
《中国经济时报》报道,中央电视台2004年黄金段位广告招标,蒙牛联手15家公司围标设局,终于以3.1亿元的天价坐上 “新标王”的交椅。人们对这位“新标王”的质疑主要是来自于过去几任央视标王的结局,以及出于对乳品生产企业赢利水平的异议,事实上人们更多的是担心蒙牛会不会重蹈孔府宴酒、秦池、爱多的覆辙。蒙牛集团自1999年成立,年销售额从4000多万元增长到2003年的50亿元,被誉为“蒙牛狂奔”。“蒙牛有一个飞船定律,不是在高速中成长,就是在高速中毁灭。只有超越环绕速度,企业才能永远发展。”蒙牛掌门牛根生如是表示。“标王”这顶帽子戴… 相似文献
8.
广告的“魔弹”效应第一次充分 的在中国显示出来。标王的诞生 改变了中国企业的营销观念和市 场策略,也创造出一种稀缺资源 分配的新模式 相似文献
9.
10.
究竟是谁阻碍了中国富人成为慈善家?除了外部的制度和政策,最关键的还是富人们的觉悟阻碍了他们成为慈善家,部分富人对慈善事业的认识还停留在广告效益的层面,相当一部分富人的财富觉悟还徘徊在没有心的沙漠、停留在没有爱的荒原…… 相似文献
11.
懂经济理论的人都明白,股市是经济晴雨表。理论上看的话,深沪股市应该是中国经济的晴雨表。但客观而言,近几年的中国股市,实在不能反映中国宏观经济的走势。深沪股市长期熊相十足,而中国经济却一直保持8%以上的增长率。 相似文献
12.
13.
继柳传志之后,中国企业界另外一个领袖级人物王石在庆祝万科20周年之后,公开宣布要“退居二线”——也许2004年企业界大事太多,抑或王石登山航海早就给人脱离一线的感觉,这一动向并没有引起业界足够的关注。 相似文献
14.
15.
改革开放以来,温州是我国中小企业成长最快的地区之一,温州中小企业的许多小商品不仅占据了我国的广大市场,也走向了世界,创造了温州奇迹。可 相似文献
16.
正当中国与越南就南海主权问题激烈交锋时,一些中国企业却从越南购买石油。《中国经济周刊》日前的报道称,越南与西方石油公司以及俄罗斯石油公司联合开发南海,盗采石油后再卖给中国。据越南海关统计,2011年,越南石油出口达824万吨,同比增长3.3%,出口额72.4亿美元,同比增长46.1%。中国是越南石油第三大出口市场, 相似文献
17.
来自伦敦的CVC Capital Partners(下文简称CVC)似乎一向秉持蓄低调、绅士的英式作风。不过最近它大出了一把风头。
今年10月,中国很多媒体上出现了这样的消息:“全球五大私募基金之一CVC收购珠海中富29%的股权获批”。达宗境外私募基金收购中国本土企业的交易总价为16.5亿元,从今年3月底提交商务部到10月获批,仅仅历经半年。 相似文献
18.
众所周知,GDP高速增长的中国极少拥有一流国际企业,但更令人担眈的是,国内缺乏推动本土企业发展为一流国际企业的环境。如无改善,这将是中国经济长期持续发展和成为经济强国的严重制约因素。 相似文献
19.
从地产企业对广告不遗余力的投入来看,可以说地产广告确实给他们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成果,带来了地产行业的兴盛,也带来了广告业的发展。那么,在各类媒体广告竞争日益激烈的今日,地产广告该如何应用地产新政,如何提高项目卖点呢?广告创意又该如何推陈出新,为企业推广品牌呢?更重要的是,地产广告该如何选择媒体,如何进行有效的媒体组合呢?种种问题,“2005中国房地产广告年度峰会”为你揭开谜底…… 相似文献
20.
为什么中国鲜有全球知名品牌?除了新一期美国《新闻周刊》分析的四大主因:中国国内竞争太激烈.企业利润非常低;没有掌握建立品牌的营销艺术;国企产权模糊,难以成长;不少垄断国企不善于面对普通的消费者等。我认为还有更深层的原因.主要包括: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