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本文介绍了供应链金融的产生与发展,并对近十年来国外供应链金融的理论发展做了分析和总结,以期把理论更好地应用于实践.  相似文献   

2.
张红 《中国证券期货》2013,(5X):243-243
供应链金融作为供应链企业融资的创新途径,尤其为供应链中中小企业的发展带来了曙光。本文在供应链金融现有文献研究基础之上,结合超网络理论来探讨供应链金融整体优化问题,在一定程度上为供应链金融今后的发展做好理论铺垫。  相似文献   

3.
供应链金融是随着供应链发展而兴起的一种金融形态,国外学者对此进行了前瞻性的研究.大部分学者认为供应链金融对促进供应链发展和提高企业竞争力有积极意义,供应链金融可以分为物流企业主导、核心企业主导和银行主导型三种形态.供应链金融产品定价和质押率确定是供应链金融价格结构研究的两大分支.同时,供应链金融还面临市场风险、管理风险和信息风险等问题.  相似文献   

4.
疫情冲击给我国经济带来严峻的挑战,迫切要求我国创造新的利润增长点以促进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但短时期内无法快速实现新产业的快速构建,只能通过加强产业协作即供应链网络的发展,快速反应来降低成本,提高利润率。本文首先从国际层面、经济层面、民生层面分析了发展供应链金融的必要性,分析供应链金融发展存在的瓶颈及开发性金融对于缓解发展瓶颈的双向适应性,建议深化开发性金融支持作用、充分发挥其优势,促进供应链金融发展。  相似文献   

5.
随着传统产业的数字化转型和金融科技的发展,供应链金融正在向互联网供应链金融转型,提炼互联网供应链金融的典型运作模式,分析其缓解小微企业融资难题的内在机理,对于加快传统供应链金融转型升级,缓解小微企业融资难题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分析了互联网供应链金融缓解小微企业融资难题的理论机制,并以山东高速信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基于“车支付”生态圈构建的供应链金融模式进行案例实证。研究发现,产业生态平台基础和金融科技赋能是互联网供应链金融活动的两大典型特征,极大降低了供应链金融的交易成本和风险,带来了零边际成本和规模报酬的递增,使得基于产业生态平台的供应链金融能够在商业可持续前提下,有效缓解海量小微客户融资难题。  相似文献   

6.
杨雪  冯鲍 《海南金融》2023,(3):47-54
绿色供应链金融是将现有供应链金融、绿色金融和绿色供应链两两融合而创新发展出的新型融资方式,这种融资方式强调对资金的绿色投向。随着整个社会对于环境问题的高度重视,绿色供应链金融作为绿色产业发展的源头活水,被广泛应用于各种商业贸易活动中。本文梳理了绿色供应链金融的内涵及发展模式,并介绍了苹果公司、粤港澳大湾区、渣打银行和浦发银行四个绿色供应链金融实践的经典案例,探讨绿色供应链金融在实践过程中暴露出来的外生风险、内生风险和主体风险问题,最后针对这三类问题提出相应的风险防范建议。  相似文献   

7.
在这个网络社会愈发深化的时代,通过互联网科技完善和发展线上供应链金融成为必要的发展方向。本文首先梳理了传统供应链金融的基本模式,发现了其存在的不足;然后重点介绍了当前三种主要的线上供应链金融模式,总结了线上供应链金融的优势;最后,提出相关政策建议,认为金融机构应该不断升级线上供应链金融产品,逐步完善供应链金融线上操作系统,监管机构需要出台更加严格的监管规则对线上供应链金融进行有效监管。  相似文献   

8.
传统供应链金融在中国历经多年的发展,出现了一些弊端制约其效率提升和发展,在互联网时代的大背景下,电商、第三方支付、网贷等互联网金融手段的出现,逐渐渗透到供应链中去,并对原有的弊端起到改善作用,使传统供应链金融模式发生新的变化.文章先阐述传统的供应链金融模式并指出其弊端,并结合互联网背景下供应链的发展,对互联网背景下对于供应链金融弊端的改善及供应链金融模式的转变进行分析,得出结论和建议.  相似文献   

9.
供应链金融是银行将核心企业和上下游企业联系在一起提供灵活运用的金融产品和服务的一种融资模式,对解决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优化整个产业链条起到了非常积极的作用。市场竞争下的创新压力加上新形势下企业需求的变化,催生了我国商业银行对供应链金融服务的尝试和发展。供应链金融的开创性发展已经成为现代金融服务行业共同关注的焦点。同时,商业银行在发展供应链金融的过程中也面临着各种风险,适时进行必要的风险评估和风险规避,才能最大程度地发挥供应链金融创造的价值。  相似文献   

10.
“互联网+”背景下,信息技术开始更多地嵌入以供应链金融为代表的金融工具当中,双循环发展新格局为推动优质金融服务助推实体经济带来了新机遇。本文以甘肃省为例,在梳理供应链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特征事实的基础上,探究了数字经济时代供应链金融的发展契机、挑战与路径,认为甘肃省供应链金融发展面临金融市场活力进一步激发、区域金融空间不断拓展、产业供应链持续优化、供应链金融数字化技术应用强渗透等发展契机;但也仍存在区域发展不平衡、产业供应链体系较为粗放、具有适应性的特色业务模式有待探索、供应链金融公共服务体系不健全等诸多挑战。据此,提出了聚焦重点领域、创新服务机制、完善基础设施、深化科技运用等供应链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优化提升路径。  相似文献   

11.
供应链金融作为一个金融创新业务在我国得到了迅猛发展,成为商业银行拓展业务空间、增强竞争力的一个重要领域,为缓解小微企业融资问题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山东许多金融机构也在供应链金融业务方面进行了积极地探索,但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着诸多制约因素,文章通过运用SWOT分析法对山东供应链金融发展的优势和劣势以及面临的机遇和挑战进行综合分析,进而提出促进山东供应链金融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构建以国内经济大循环为主的国内国际经济双循环的经济发展新格局,是党中央应对当前国际国内新形势提出的新的发展战略。供应链经济是实现经济双循环目标的重要抓手,而供应链金融则是供应链经济能否持续繁荣的重要保障。近年来,我国的供应链金融虽然有了较快的发展,但面对复杂多变的经济金融形势,特别是构建经济发展新格局的战略背景下,必须根据供应链经济变化新特点,扎紧供应链金融的风险敞口,设计好供应链金融的新布局,提升供应链金融在各项金融产品中的比重,加快供应链金融各项政策落地,以数字化为主要手段全面推动供应链金融生产能力的再释放,充分满足供应链经济发展的需求,发挥金融在供应链经济发展,特别是经济发展新格局构建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在对电商平台供应链金融模式进行总结的基础上,聚焦B2B电商平台的供应链金融业务,对9家典型B2B电商平台开展的供应链金融业务及其产品进行了描述,并从平台涉及领域、供应链金融开始时间、金融产品模式等六个方面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B2B电商平台往往是采取与金融机构合作的方式获取供应链金融资金需求;开展大宗物资交易的B2B电商平台开展供应链金融业务相对较早;与传统线下供应链金融业务相比,B2B电商平台供应链金融在信用融资和订单融资方面更有优势;B2B电商平台供应链金融产品可以根据不同平台以及买卖双方的特点进行创新设计,最后为电商供应链融资业务的发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4.
作为一种新的融资模式,供应链金融在银行开展中小企业的融资的过程中有看特殊的作用。文章从目前国内中小企业融资需求的背景出发,着重从银行参与核心企业运作流程的角度阐述供应链金融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的具体运作模式,从整个供应链的角度上为中小企业提供了一种新的融资途径。  相似文献   

15.
现代经济中,金融在资源配置方面发挥的作用明显不足,出现严重的资源浪费和供需错配现象,加剧了中小企业面临的融资难问题.本文从供应链金融的内涵切入,建立以利益相关者为主体的融资量化模型,利用多阶段博弈理论对企业不同模式下的成本收益进行检验,结果表明:供应链金融在实现上、下游各利益相关者个体的最优化的同时,也可有效促使供应链整体的利益最大化、实现高效运作和价值增值,全面实现链上企业间的资源共享、互利共赢.  相似文献   

16.
通过农业供应链金融信用风险致因分析系统框架构建结构方程模型,依据来自黄河中上游流域五个省份780份调研数据展开的实证研究发现:就农业供应链金融信用风险而言,所提出的致因分析系统框架能够系统反映其影响因素;核心企业与融资企业作为主要参与主体,对其影响颇为关键,同时,作为信用风险直接载体的融资资产其风险属性影响显著;自然环境和经济环境因素是对其产生重要影响的外在因素;产业政策和风险中介服务是重要的系统影响因素;供应链关系影响不容忽视,供应链关系质量是影响供应链关系的深层次因素,网络信息技术应用效果有待提升。  相似文献   

17.
农业供应链金融视角的农户信用增进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核心企业的横向选择、横向监督和商业激励行为,采用“主体+债项”的评价方法,综合主成分分析法和Logistic回归方法,考量农业供应链金融的农户信用增进机制。结果表明:农业供应链金融能显著提高农户的守约概率,实现农户的信用增进。鉴此,应转变农户信用风险评价方式,构建内外部增信机制,发展农业供应链金融,缓解农户信贷约束。  相似文献   

18.
陈芝荣 《金卡工程》2013,(10):17-18
目前很多地方都出现了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新型物流企业在提供金融服务的同时,还利用其自身在产业中的供需枢纽优势,将供应链中上下游企业的信息流和资金流进行优化整合,将双方供需关系进行对接,并为双方提供外包服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