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 毫秒
1.
本文从1981-2006年福建省国内生产总值和出口数据出发,利用协整分析、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方法对福建省出口贸易与经济增长关系进行了协整分析。  相似文献   

2.
本文运用协整理论和误差修正模型,对中国经济增长与FDI及出口贸易的相关性和因果关系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中国经济增长与利用FDI及出口之间存在着长期而稳定的正相关关系,FDI和出口都是经济增长的格兰杰原因,对经济增长发挥了明显的拉动作用,同时FDI也是出口增长的格兰杰原因.可见,利用FDI和出口导向型的发展战略,将使中国经济增长对世界经济与市场的依赖性增强,反之外部经济的不稳定性会增加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湖南省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协整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以湖南省1985-2005年度统计数据为依据,采用协整分析技术,对湖南省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实证结果表明:从长期看,湖南经济增长与湖南出口、进口贸易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关系,进口明显地促进GDP的增长,而出口对经济增长影响不显著。同时针对湖南对外贸易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浙江省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协整分析   总被引:31,自引:3,他引:31  
近几年来,浙江对外贸易增速全国领先,规模位居全国前列,贸易顺差更是连续多年名列全国第一。浙江对外贸易的快速发展对推动经济增长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根据协整理论,利用浙江省1981-2003年统计数据,对浙江对外贸易和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实证结果表明:从长期看,浙江经济增长与出口、进口、消费、投资之间存在着长期稳定的关系,出口、消费和投资明显促进了经济增长,而进口对经济增长影响并不显著。从短期看,出口和进口共同对经济增长起促进作用。本文最后从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层面提出浙江对外贸易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中国农产品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协整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国家统计局和中国海关总署发布的1984~2004年度统计数据为依据,采用协整分析技术,对中国农产品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实证结果表明:从长期看,我国经济增长与农产品出口、进口和农产品贸易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关系,农产品出口明显地促进GDP的增长,而农产品进口对经济增长影响不显著。从短期关系来看,农产品出口和进口共同对经济增长起促进作用。同时针对我国农产品对外贸易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利用我国1993~2013年31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的面板数据,运用协整分析方法,对其综合交通运输发展水平与经济增长的相互作用机制进行研究。通过研究,得出综合交通运输发展和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稳定的协整关系。  相似文献   

7.
天津市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协整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根据1980-2006年天津市出口、进口和国民生产总值的数据,利用协整理论与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方法,分析天津市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天津市出口与经济增长存在双向Granger因果关系,出口明显促进了经济增长,而进口对经济增长影响不显著。因此,天津市的经济增长仍是出口导向型的,在加大出口的同时,重视进口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中国高新技术产业与经济增长的协整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分析、回顾高新技术产业与经济增长关系基础上,通过运用协整理论方法对1995年~2009年国内生产总值与高新技术产业工业总产值进行分析可知:国内生产总值与高新技术产业总产值之间存在协整关系,且两者之间的均衡关系对当年非均衡误差调整的修正能力较强;在滞后期为1时,两者存在双向的格兰杰因果关系,在滞后期大于等于2时,存在单项的格兰杰因果关系。这说明,高新技术产业对经济增长有较强的拉动作用。针对这一结论,今后应努力提高高新技术的创新能力,培植高新技术产业的技术创新体系;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加强产、学、研合作;大力引进人才,造就一支多层次、高水平、复合型的人才队伍,促进高新技术产业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9.
河南省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协整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关系密切,运用计量经济工具建立模型的实证分析证明,河南省经济增长和产业结构存在着长期协整和短期误差修正关系,河南经济的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应大力发展和调整第二产业,利用地区优势积极发展商业、旅游业;优化农业经济结构,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加快“郑汴一体化”和“中原城市群”建设。  相似文献   

10.
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协整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运用协整理论和误差修正模型,对河北省经济增长与产业结构之间的互动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之间呈现长期稳定的协同互动关系。经济增长促进了产业结构调整,而第二、三产业的发展也极大地促进了经济增长。从长期趋势来看,产业结构调整具有明显的增长效应,加速产业结构调整、促进经济增长在理论上和实践中具体可行性。  相似文献   

11.
广东省外贸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近年来广东省对外贸易和GDP均呈现出强势发展势头,两者呈现出密切的关系.在对外贸发展与经济增长进行Granger因果检验并发现其间存在单向Granger影响的基础上,对外贸对经济增长的效应进行计量分析,发现出口对GDP的促进和拉动效应强于进口,进而就其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文章采用现代计量经济学的分析方法--协整分析和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对广东省改革开放以来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的相互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结论表明:广东省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着相互促进的关系,其中,广东省GDP增长对进、出口增加的促进作用大于进、出口增加对GDP增长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3.
江苏省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改革开放以来,江苏省经济飞速发展。同时,江苏的对外贸易也出现了快速的增长。针对理论界关于对外贸易是否促进经济发展的争论,本文通过对江苏省1985--2004年的相关数据的实证分析,运用平稳性检验、协整检验、Granger因果检验等手段,揭示了进出口和经济增长存在长期的稳定关系。最后,为江苏省对外贸易乃至整个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加工贸易与河北省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对于我国其他沿海省份而言,河北省加工贸易的发展相对落后。但近几年其发展速度呈现较快增长的趋势,对该省经济增长起到了一定的作用。本人选取1992-2007年河北省经济总量及加工贸易的数据,通过协整分析、建立误差修正模型及格兰杰因果检验等方法得出二者具有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及因果关系,从而得到加工贸易对该省经济增长的作用明显,应进一步扩大发展的结论。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1989-2004年的统计数据为基础,采用VAR模型揭示了我国出口商品结构变化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内在依存关系,并进一步通过建立计量模型考察了在此期间我国出口商品结构变化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  相似文献   

16.
我国学者已有的经验研究普遍支持对外贸易促进经济增长的假设命题,但其中有关西部经济落后省份的对外贸易是否带动了当地的经济增长进行的研究甚少。针对对外贸易促进经济增长的假设,本文根据1978-2005年贵州省GDP、进出口的统计数据,运用ADF检验、协整关系、Granger因果检验、以及向量误差修正模型等研究方法,分析了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贵州省进出口贸易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且经济增长是出口、进口增长的Granger原因,而进出口之间则存在双向因果关系。  相似文献   

17.
文章首先介绍了云南省FDI(外商直接投资)与进出口贸易的发展现状,在此基础上选取1992—2014年云南省FDI与进出口贸易统计数据,基于VAR模型(风险价值模型),运用协整检验和Granger(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来分析云南省FDI与进出口贸易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云南省FDI与进口互为因果,与出口存在着单向因果关系。  相似文献   

18.
中国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本文从定量分析的角度分析了我国1980年至2003年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试图通过计量经济模型的结论解释我国经济高速增长中对外贸易的贡献率。  相似文献   

19.
湖北省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湖北省1981-2006年数据为样本,分别运用统计方法和计量方法分析了湖北省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基本结论包括:湖北省货物出口和进口对经济增长的作用表现得并不稳定且不明显,产业结构变动对进出口产品结构的影响较明显;湖北省GDP增长与进口呈单向因果关系,与出口不构成显著的因果关系;从长期看,湖北省GDP与出口、进口之间存在协整关系,即存在着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三者是协调一致、同步变动的。从短期来看,进口对经济增长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且这种促进作用要强于出口,但其本身也较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