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受贿罪     
本文就受贿罪的概念、主体、故意认定构成要件等七方面论述了受贿罪的形成。  相似文献   

2.
受贿罪是指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索取他人财物,或者非法收受他人财物,为他人谋取利益的行为。本文就受贿罪主观方面的几个基本问题做了简要分析和探讨,供依法惩治受贿犯罪的司法实践以及受贿罪的立法完善作参考。  相似文献   

3.
“明知”的判定是司法实践中最基础最重要的环节,它决定出罪与入罪以及具体罪名,具体而言,明知是表达行为具有可罚性的内在征表,但判断其成立需要客观要素的协助,这也成为长期困扰理论和实务界的一大难点.2016年两高出台颁布《关于办理贪污贿赂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其中第16条第2款关于受贿罪故意的推定将刑法中关于“明知”的理解推向了极点.我国现行刑法对于“明知”的使用存在“混搭”现象,故而造成了一系列困境,这使得学者不得不另辟蹊径.  相似文献   

4.
马鄢君 《中国-东盟博览》2013,(5):105-106,113
我国《刑法修正案(七)》新增设了利用影响力受贿罪,这是我国加入《联合国反腐败公约》后的积极履约行为。《联合国反腐败公约》中的影响力交易罪与我国刑法典中的利用影响力受贿罪并不能完全等同,差异主要体现在犯罪主体方面。秉承条约必须遵守的原则,应当在条约精神的指引下解释利用影响力受贿罪,以履行国际条约义务。  相似文献   

5.
对世界有关国家的受贿罪犯罪主体的范围和种类进行了比较研究。  相似文献   

6.
论受贿罪的客观方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受贿罪是一种贿赂罪。当前,受贿犯罪发案率居高不下,严重影响了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心目中的形象。但是,由于我国《刑法》法受贿罪客观方面的规定不尽完善,从而阻碍了司法机关对受贿行为的打击力度。本文通过对《刑法》中关于受贿客观方面的规定及其缺陷的论述,提出了三点立法建议:一是将“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修改为“违背职务行为”;二是取消“为他人谋取利益”的规定;三是扩大受贿罪的内涵和外延,将索取或收受的“财物”修改为“贿赂”。  相似文献   

7.
"为他人谋取利益"不论作为受贿罪的主观要件还是作为客观要件均不妥当,它的存在无法确定"为他人谋取利益"本身的定性,且都与设立和追究受贿罪的刑法价值目标不相适应,不能有力打击国家工作人员中较为严重的这类犯罪活动。为了避免法律规定上的缺陷与漏洞,在修改和完善刑法时,取消受贿罪"为他人谋取利益"的构成要件,不仅符合刑法理论和中国关于受贿罪的立法意图,也顺应了受贿犯罪立法的国际潮流并与《联合国反腐败公约》的相关规定相统一。既能增强刑事立法的科学性,又便于司法适用,更有效地发挥刑法打击和预防受贿犯罪的功能。  相似文献   

8.
受贿罪是直接危害政治权利运作的公正性和廉洁性的犯罪,其本质在于国家公务员将其权力、职务作为交易的筹码获取不正当利益,使社会公众对政府的信任程度降低,社会影响极为恶劣,它是任何一个廉洁的政府都不能容忍的犯罪。立足于现代刑事立法现状,比较中日两国受贿罪的犯罪构成、罪名设置和刑罚种类等,借鉴他人立法之长,对促进我国刑事立法的完善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以"乡财县管"为核心的县乡财政体制改革是一个由政策创新到机制创新再到体制创新的不断创新过程。目前,县乡财政体制改革正进入转型对接的机制性创新阶段。对上,它可以进一步打开"乡财县管"终结阶段以"服务为主"的体制性创新的空间;对下,又可以与"乡财县管"推行阶段以"监管为主"的政策性创新形成很好的互动,从而综合起来形成政策、机制、体制三个层面协同创新的良性互动,从整体上推动"乡财县管"的深化完善和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
职业院校财管专业是以培养高素质应用型财会人才为目标的专业,税法课程是重要的专业课程之一。为了体现职业教育特色,增强学生岗位能力和就业竞争力,职业院校应当在税法课程实务体系中嵌入会计资格证书考试内容,并与其他专业课程进行整合,以使学生既能获得毕业证书,又能考取职业资格证书。基于此点,本文对职业院校财管专业税法课程实务改革的重要意义和措施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1.
《公共关系理论与实务》是高职院校市场营销类和文秘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材建设、评价体系等方面对该课程进行大胆改革,形成了以"一个基点"——以岗位技能为基点构建公共关系课程的内容体系、"三层递进"——打造任务驱动型新教材、"五大课业"——构建公共关系实训教学体系、"六种教学法"——营造生动活泼的课堂教学氛围的"一三五六"教学法,构建了"教、学、做"一体的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12.
刑罚规定恰当与否直接关系到刑法的适用效果。刑法就受贿罪的刑罚种类、刑罚幅度等设置上存在不科学、不合理之处,需进行修改。主刑罚应取消死刑,延长自由刑期限;附加刑中应增设罚金刑,资格刑,限制没收财产刑,定罪数额应与经济发展相适应,其他定罪量刑因素尽量细化,以充分体现罚当其罪的刑罚理念。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职务主体与时间的结合上,分二大类四小类界定了利用职务上的便利的涵义。笔者认为: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应包括利用本人现在的、过去的和将来的职务上的便利及利用他人职务上的便利。对利用他人职务上的便利,应从行为人与第三人发生关系的原因上具体分析,只有通过工作关系利用第三人职务上的便利,才能作为受贿罪的构成要件。  相似文献   

14.
据<中新网>2009年3月19日报道:安徽颍上县乡干部在城镇开发建设时收受贿赂,滥用职权,野蛮拆迁,最终导致被拆迁人自缢身亡.近日,颍上县3名乡干部被法院一审以受贿罪、滥用职权罪判刑.  相似文献   

15.
李琼 《企业家天地》2009,(10):113-113
"乡财县管"属于财政层级制衡机制的范畴,在实施的过程中利弊共存。本文浅谈了"乡财县管"出现的一些利弊,并提出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16.
"乡财县管"有利于巩固农村税费改革成果,缓解乡镇财政困难,维护基层政权和社会稳定。本文阐述了实行"乡财县管"的必要性,分析了改革需遵循的原则和应采取的措施。最后结合大连市乡镇财政运行的特点,介绍了大连推进"乡财县管"改革的主要做法和经验。  相似文献   

17.
目前,我国审判实务中虚假诉讼有愈演愈烈之势。它具有极大的社会危害性。然而当前我国对虚假诉讼的民事规制力度羸弱,刑法对虚假诉讼的规制缺位,导致实践中无法有效禁绝虚假诉讼。本文分析了虚假诉讼的定义特征以及虚假诉讼入刑的必要性。并提出立法建议,将虚假诉讼分为侵财型虚假诉讼和非侵财型虚假诉讼区别处理,对前者应设立诉讼诈骗罪。后者应根据虚假诉讼行为人的具体行为手段来定罪量刑。  相似文献   

18.
基于2014年中国法院公布的受贿罪一审判决文书,实证探讨腐败金额对惩罚力度的影响.使用法院对受贿罪的判刑时间作为腐败惩罚力度的衡量指标,实证分析发现:腐败金额越多,判刑时间越长,但判刑增加的力度随着腐败金额的增加而减少,惩罚力度呈现出边际递减现象;同时,惩罚力度还呈现出地区差异,当腐败金额不断增加时,判刑增加的力度随着人均收入水平的增加而减少,东部地区比中西部地区判决更轻,但惩罚没有显著的城乡差异.要降低惩罚的边际递减影响,需提高惩罚概率、丰富惩罚类型、适度降低腐败金额与惩罚力度之间的关联.  相似文献   

19.
在公务的廉政建设的道路过程中,刑法修七突破性地将与国家工作人员有密切关系的人员纳入了刑法贪污贿赂犯罪的调整范围,这一弥补立法漏洞的举措值得肯定,但是刑法修七中对利用影响力受贿罪主体阐述仅为"国家工作人员的近亲属或者其他与该国家工作人员关系密切的人",这一描述极具开放性,怎么来把握本罪的主体身份,成为实践操作的又一难题。本文认为应从实质性角度把握本罪主体——关系密切之人,对本罪主体中的"近亲属"作实质和形式两方面的限制。  相似文献   

20.
"乡财县管"制度作为国家缓解基层政府财政压力的重要举措,施行至今已逾十年。由于在具体实施中,"乡财县管"制度利弊共存,引起了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对其评价也褒贬不一。本文将通过对该制度在某些地区具体的实施情况进行研究,客观分析评述该制度的利弊,并对该制度的现实走向提出一点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