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黄万阳 《经济学家》2013,(5):95-102
本文建立引入供给因素的我国对欧出口模型和进口模型,研究欧债危机下我国对欧元区15个成员国出口、进口、贸易收支的影响。研究表明:欧债危机通过需求、供给、汇率三条渠道对我国对欧贸易造成负面影响,欧债危机对中欧贸易的影响存在很大的国别差异。因此,应避免对欧债危机反应过度,不应推出大规模的财政刺激计划和频繁地降息;应密切关注欧债危机的传染效应并制定相应预案,不能坐等欧债危机升级时仓促推出有深远影响的宏观经济政策,做到未雨绸缪;制定针对困难外贸企业的应对欧债危机政策措施;有效利用欧债危机的国别差异调整我国对欧贸易结构,将欧债危机的影响降到最低。  相似文献   

2.
欧债危机对我国外贸的影响机制探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10年以来,愈演愈烈的欧债危机对全球经济造成了巨大的冲击,对我国外贸的影响也开始显现.本文通过分析欧债危机对我国外贸的影响机制,希望能够为我国应对此次危机找到出路,并为其持续健康发展提出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3.
徐晓东 《时代经贸》2012,(20):86-86
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和最大出口市场的欧盟所发生的欧债危机对我国的出口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本文首先剖析了欧债危机的根源及未来的发展前景,其次分析了危机对我国出口企业的影响,最后,针对如何应对危机冲击,向出口企业提出了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4.
欧盟是我国第一大贸易伙伴和第一大出口市场.随着欧债危机持续恶化,欧债危机已经席卷整个欧元区,由希腊蔓延至西班牙、意大利等国.在这场经济风暴中,我国对欧洲的产品出口也受到严重的影响.通过分析欧债危机的现状和原因,我们发现此次危机对我国对欧贸易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欧元汇率、欧洲市场需求的萎缩和欧洲市场挤出效应等方面.欧元汇率持续下跌,给以欧元作为结算单位的中国企业带来很大的汇兑风险,许多中小企业出口利润都淹没在汇率风险中.而欧洲市场需求的萎缩和欧洲市场挤出效应使我国的对欧贸易严重受挫.我国外销企业只有及时调整产业结构、不断开拓市场和防范汇率波动风险,才能抵御欧债危机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希腊主权债务危机爆发,蔓延至整个欧洲。2012年1月标普下调包括法国在内的欧元区9国信用评级,全球经济形势更加严峻,欧债危机可能会进一步升级。欧盟作为中国的第一大贸易伙伴、第一大出口市场、第一大技术引进来源地和第二大进口市场,研究欧债危机对中国的影响和启示将有十分重大的意义。本文主要就欧债危机爆发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了我国应对欧债危机的策略,希望为我国与欧盟发展对外贸易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6.
郭慧敏 《产经评论》2012,3(5):149-160
本文梳理了欧债危机对出口贸易影响的作用机制,在此基础上采用我国2008年10月至2011年12月的月度数据,从出口的目标市场、细分商品分类以及贸易方式等多个维度进行了深入的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外需冲击是欧债危机影响我国出1:2贸易的最主要因素,国外需求对于我国总体出口的短期弹性和长期弹性分别为2.1和3.1,说明欧债危机引起的国外需求下降对总体出口的影响存在一定的时滞效应。(2)汇率和融资成本因素在本轮欧债危机中,对我国出口贸易的影响则相对较小。(3)外需冲击对不同目标市场、不同产品类别以及不同贸易方式出口的影响程度均存在显著的差异。此外,国外需求是我国出口贸易变动的格兰杰原因。  相似文献   

7.
中欧在解决欧债危机问题上的战略选择关系到欧洲一体化进程、中欧关系走势和国际政治经济秩序建设。本文概述了在应对欧债危机问题上欧盟所采取的策略、中国在参与解决欧债危机问题上所采取的积极态度和行动,分析了在中国参与解决欧债危机问题上,欧洲缺乏对华政治信任的主要原因,并对中欧建立政治互信,共同应对欧债危机的战略意义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8.
《商周刊》2011,(20):30-32
欧盟是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第一大出口市场、第一大技术引进来源地和第二大进口市场,愈演愈烈的欧债危机,对中国出口企业的影响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9.
孙艳 《经济月刊》2012,(11):84-85
正值欧债危机愈演愈烈之际,经合组织8月13日预计,德国2012年贸易顺差将达到2000亿美元,超过中国、日本及海湾石油输出国,成为世界第一。德国联邦政府认为,其出口经济极具实力,相关数据是本国高水平竞争力的体现,值得骄傲。德国强劲的竞争力使其在欧债危机的惊涛骇浪中岿然不动,  相似文献   

10.
欧债危机爆发五年来,欧洲保险业遭受重大影响。长期低利率的市场环境使保险公司的投资收益和市值大幅下降,对问题国国债的减持使保险公司遭受巨额的资产减记损失。同时由于市场大幅抛售欧债,保险公司的融资成本上升,偿付能力下降。欧债危机引发全球经济低迷,国际投行为储备足够的流动性纷纷减持中国上市保险公司的股票,使其股价大幅下跌。而且受欧债危机溢出效应的影响,中国出口贸易遭到重创,出口信用保险赔付成本大幅上升,保费收入下降。  相似文献   

11.
沈长丰  杨禧  项伟  张婷 《经济师》2012,(9):32-33
欧债危机始于希腊,而后愈演愈烈,在欧元区四处蔓延。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经济问题牵一发而动全身,不断升级的欧债危机严重阻碍了世界经济的复苏与发展。文章从欧债危机的起源和发展角度出发,结合目前欧债危机的发展与趋势,剖析欧债危机发生的内外在因素,从福利、制度和金融体系的层面,提出了相关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2.
郑博 《时代经贸》2013,(2):146-146
继美国次贷危机之后,2009年末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的爆发,对欧洲经济乃至全球经济带来了巨大冲击。欧债危机不同于以往的经济危机,它是政府信用的危机。这场危机的爆发虽然存在偶然因素,但是仔细分析,就会发现,欧债危机的爆发是必然的。欧债危机是多重原因共同作用的结果。本文先运用宏观经济学理论,分别从经济结构、外部因素、欧元区制度、历史原因、社会福利制度多个层次进行分析,再从马克思一体化理论和货币理论两个全新的视角,尝试剖析欧债危机爆发的原因。  相似文献   

13.
在延绵不绝的欧债危机阴霾中,世界经济迎来了2012年。欧洲经济不断面临新的危机,美国经济尚处于从雷曼冲击恢复的过程中,世界经济能否冲过重重难关,步入稳步复苏的轨道?受欧债危机的影响,中国出口将不可避免地遭受冲击,投资也将出现减速,中国经济如何才能实现"稳中  相似文献   

14.
2012年5月,福州四家外贸企业对福州市国税局提起行政诉讼,要求判还4110万元出口退税款。该案发生在金融欧债危机后的2012年全国出口增速下滑情况下,凸显当前我国出口退税法律法规与日益多样化的出口生产组织模式间的矛盾、日显严峻的外贸出口形势与财政收支的矛盾、地方经济发展与税务机关内部运作方式的矛盾,但追根溯源还在于我国的外贸发展方式深层次问题。而实现外贸转型升级则是因应此类矛盾的根本对策。文章对福建这样的外贸大省开展外贸供应链整合与管理模式进行SWOT分析,也对供应链管理模式下的出口退税改革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5.
在延绵不绝的欧债危机阴霾中,世界经济迎来了2012年。欧洲经济不断面临新的危机,美国经济尚处于从雷曼冲击恢复的过程中,世界经济能否冲过重重难关,步入稳步复苏的轨道?受欧债危机的影响,中国出口将不可避免地遭受冲击,投资也将出现减速,中国经济如何才能实现“稳中求进”的战略意图?  相似文献   

16.
欧债危机对中国的影响及国际货币体系的改革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期,欧债危机愈演愈烈,已显现出向欧元区核心国家蔓延的态势。本文重点分析了欧债危机对中国的影响,在此基础上从短期和长期两个角度提出了中国面对欧债危机的应对之策。同时,作者分析了欧债危机对今后区域与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的启示,并探讨了中国如何参与当前国际货币体系的改革。  相似文献   

17.
欧债危机正在蔓延,欧债危机的原因可以归于三个方面:政府行为不当、宏观经济形势影响、金融体系存在内在脆弱性。本文从上述三个方面阐述了欧债危机爆发的原因。  相似文献   

18.
2009年欧债危机的爆发,对世界经济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旅游业作为一个对环境高度敏感的产业不可避免地受到冲击.本文通过分析欧债危机的起因及其演变过程,揭示了欧债危机影响的长期性、全面性、深刻性.接着从入境旅游、出境旅游和国内旅游三大旅游市场入手,分析欧债危机给中国旅游业带来的负面影响和发展前景,进而提出了欧债危机影响下中国旅游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9.
孙艳 《经济》2012,(11):84-85
正值欧债危机愈演愈烈之际,经合组织8月13日预计,德国2012年贸易顺差将达到2000亿美元,超过中国、日本及海湾石油输出国,成为世界第一。德国联邦政府认为,其出口经济极具实力,相关数据是本国高水平竞争力的体现,值得骄傲。德国强劲的竞争力使其在欧债危机的惊涛骇浪中岿然不动,甚至一枝独秀,但也  相似文献   

20.
因为欧债危机影响下町能带来的外部需求疲软,以及2012年1月份进出口总额的双双下滑,国内很多外贸经营者提前感受到了外贸形势的严峻性。.作为区域市场.新疆外贸会面临怎样的形势?近日,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商务工作会议上,我国驻饿罗斯、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岛兹别克斯坦、土库曼斯坦商参处相关负责人,以及新疆部分外贸专家和企业的代表们对此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