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8月24日,美国一个联邦地区法院陪审团裁定,韩国三星公司侵犯美国苹果公司产品一系列专利,要求三星向苹果支付超过10亿美元赔款.三星随后宣布将提出上诉.分析人士称,这项裁决结果可能对炙手可热的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市场构成影响. 裁决三星侵犯苹果6项专利 2011年4月,苹果公司在位于加利福尼亚州圣何塞的美国联邦地区法院起诉三星公司,涉及7项苹果专利,索赔25亿美元.三星公司随即发起反诉,索赔3.99亿美元.  相似文献   

2.
《商周刊》2012,(18):18-20
被称为IT行业"世纪大战"的苹果公司和三星公司的专利纠纷有了初步结果。当地时间8月24日,美国加州圣何塞地区法院这场"世纪大战"做出判决,陪审团驳回了三星对苹果的所有诉讼主张,裁定三星侵犯了苹果的6项专利,需向苹果赔偿10.5亿美元。涉案产品达到21款,包括Nexus S 4G和Galaxy SⅡ。三星不服,表示将上诉。  相似文献   

3.
面向产业安全的专利预警理论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结合专利事件案例,对产业专利预警理论展开了系统的研究,包括专利预警警情、预警指标体系和预警系统框架等。认为产业专利预警警情是产业外部的专利威胁,其影响因素可以从环境维、市场维和技术维3个方面进行划分。  相似文献   

4.
利用4次经济普查数据,构建专利密集型产业经济绩效比较优势影响因素分析框架。研究结果表明,在控制区域差异和产业异质性后,相比于非专利密集型产业,专利质量比较优势会显著提升专利密集型产业竞争优势;技术标准是专利密集型产业发展的制高点,技术标准数量优势对专利密集型产业经济比较优势有正向促进作用;相比内资企业,专利密集型产业外资企业的经济比较优势更显著,这主要归功于其较强的专利运营能力和更高的专利质量。据此,提出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在全国倡导大力发展专利密集型产业、建设专利密集型产业集聚区的背景下,以江苏省2011-2015年工业数据为研究对象,采用面板数据回归模型探究不同集聚模式对产业创新活力的影响,并以专利密集型产业为划分依据,分析产业集聚对产业创新活力的影响是否因产业性质不同而有所差异。结果显示,产业集聚对专利密集型与非专利密集型产业创新活力的影响有显著差异,多样化集聚模式能够促进专利密集型产业创新活力,但对于非专利密集型产业而言,产业集聚并没有促进其产业创新活力提升。政府部门在规划产业布局时,可以引导区域内产业多元化发展。  相似文献   

6.
以中国专利权人的美国发明专利为基础,根据美国专利分类和产业分类,分3个阶段对1981-2012年间中国核心技术和关键产业的发展和演变进行研究。结果发现:核心技术和关键产业的专利集中度越来越高,并且其发展都呈现向高科技领域集中的趋势。依据专利视角的分析结果,提出通过核心技术专利布局促进关键产业发展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7.
以中国专利权人的美国发明专利为基础,根据美国专利分类和产业分类,分3个阶段对1981-2012年间中国核心技术和关键产业的发展和演变进行研究。结果发现:核心技术和关键产业的专利集中度越来越高,并且其发展都呈现向高科技领域集中的趋势。依据专利视角的分析结果,提出通过核心技术专利布局促进关键产业发展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8.
企业专利许可策略及其决策机理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专利许可是专利战略的核心内容,也是企业通过专利获得收益的主要渠道。专利许可在实践领域受到了广泛重视,同时在研究领域也得到了较多的关注。详细回顾20多年来专利许可研究的进展,为研究者以及企业实践者提供参考。文献主要分为实证研究和产业组织研究两类。对产业组织的研究文献,又根据专利人是否开发专利技术,分为内部创新者和外部创新者两种情况。最后,为今后的研究方向提供了建议。  相似文献   

9.
许一力 《新经济》2014,(21):14-14
外界震惊于马斯克向外开源全部特斯拉专利的新闻。现代版钢铁侠,在新能源车的领域,迈出了苹果、微软等老牌王者无法走出的一步。提及马斯克的大动作,很多人都一定会将其与苹果、三星的专利大战相提并论。我们都知道,IT产业的专利大战已经发展到无所不用其极的地步,以苹果为例,我们平时接触到的比如两根手指放大图片、双击屏幕文本居中、甚至于圆角的图标设计,都成为专利大战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10.
《商周刊》2012,(24):8
渐渐平息的专利战手机界近年无休无止的专利战,任谁也无法轻松。而专利战的主角之一苹果公司开始选择另外一种方式与竞争对手在市场上共存。不久前,苹果公司与HTC达成全球和解协议,双方将撤销所有专利诉讼并签订为期10年的专利授权契约,授权范围包括双方目前及未来所持专利,但协议具体内容没有公布。有分析认为,此次和解对于双方都有利,因为专利  相似文献   

11.
价格战曾经在我国企业的发展中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但时至今日,价格战的弊远大于利。我们应该着重于满足顾客多种需求、提升企业利润、增加人民福利的价值战,着重于更高层次的非价格竞争,实施技术专利价值战、类别创新价值战、品牌附加值价值战等。  相似文献   

12.
包英群  鲁若愚  熊麟 《技术经济》2015,34(4):1-6,50
利用德温特专利数据库以及Thomson Reuters集团旗下的Aureka在线平台,选用专利引证数和专利族规模两个指标评价全球液晶显示产业的专利质量,并对中国液晶显示产业中代表企业的专利质量进行了比较和分析,明确了中国液晶显示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即对专利重视不够、开展液晶显示技术国际化合作的深度和广度不足。指出:应加强研发成果保护意识、增大专利族规模、扩大国际合作规模,采取专利交叉许可等方式与国际大企业开展多领域的广泛合作。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发展基于科学的产业已成为全球科技和产业竞争的焦点。基于科学的产业具有开放式创新特点,产业创新主体致力于寻找合作伙伴以充分利用外部资源。专利信息涵盖丰富的技术信息、法律信息及经济信息,是创新主体寻找合作伙伴并开展创新合作的重要资源,但鲜有学者运用专利信息研究基于科学的产业创新问题。构建基于科学的产业专利合作伙伴识别研究框架,以石墨烯这一典型的基于科学的产业为例,采用专利技术组合和社会网络分析方法,从行动者网络理论的4个行动者转译环节出发,全面展现我国石墨烯产业中最具潜力的国内和跨国专利合作伙伴识别过程,以挖掘专利合作机会并提高企业竞争优势。最后,从政府、高校、企业3个层面为我国石墨烯产业创新发展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14.
卫星是人类开展太空活动的重要基础设施,卫星制造与应用是中国重点产业,在实施知识产权战略过程中,中国卫星产业专利活动得到了较快发展。在检索相关专利信息的基础上,从年度趋势、专利类型、申请人、发明人、专利IPC、区域分布和生命周期等角度,对中国卫星产业的专利活动进行实证研究,以洞察中国卫星产业专利保护和发展的现状与竞争态势。  相似文献   

15.
如何打破跨国公司在全球价值链上设置的"俘获枷锁",已成为中国思考产业创新发展的核心问题。专利密集型产业作为我国产业自主创新和知识产权创造及运用方面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其对国家经济增长具有较强的拉动作用。研究专利密集型产业主流文献,对专利密集型产业内涵、主要影响因素与评价标准、发展路径等进行系统分析,在总结专利密集型产业突破"低端锁定"效应的基础上,进一步挖掘提升优势转化效率路径的理论空间。  相似文献   

16.
第二医药用途发明可被专利已成为世界立法趋势。中国现有立法中狭义的第二医药用途专利可以获得专利保护。英美司法实践发展出主观意图测试、客观意图测试和外在表现测试3种侵权认定标准,分别对应过错和无过错侵权原则。中国需在原研药创新、仿制药产业和药品可及性三元平衡视角下,选择综合进路。在第二医药用途专利直接侵权认定标准上,应坚持无过错标准,仅考虑仿制药厂的简明标签行为是否符合法定要求,以此判断是否落入第二医药用途专利保护范围。在间接侵权认定上,应坚持过错标准和因果考察。  相似文献   

17.
低碳经济背景下,纯电动汽车产业凭借其清洁无污染等特点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动力电池作为纯电动汽车产业唯一的动力来源,其技术发展状态已成为产业竞争分析的关键。运用专利数据,从产业技术链视角,全景观描述了我国动力电池产业发展现状,深入剖析了我国动力电池产业面临的挑战。结果发现,目前跨国公司对我国动力电池产业已经形成专利控制,我国企业处于核心元件技术缺失的空心化状态,核心竞争力也远远落后于国外优势企业。最后,提出提升我国动力电池产业竞争力的对策与建议,可为更好地促进我国动力电池产业健康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8.
在分析界定专利产业化内涵的基础上,探讨专利产业化示范项目扶持建设的必要性,提出专利产业化示范项目扶持建设的重点产业选择的理论依据及标准,并以重庆市为例进行说明,认为汽摩和医药产业应该作为重庆市专利产业化示范项目扶持建设的重点产业,并从汽摩和医药产业的产业创新能力、知识产权保护能力、经济地位、产业关联度和发展前景5个方面对重点产业选择结果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9.
分析了自主研发、政府资助政策对产业创新方向的影响。结果发现,自主研发对产业专利创新和新产品创新具有关键作用,政府资助政策对产业专利创新活动起正向调节作用,而对新产品创新活动的影响作用不显著。由于产业异质性,政府资助政策对自主研发与产业专利创新的正向调节作用主要体现在专利密集型产业上。  相似文献   

20.
最优专利制度、技术进步方向与工资不平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把专利分类为技能密集型产业的技术专利和劳动密集型产业的技术专利,它们分别与熟练劳动力和非熟练劳动力匹配。本文的研究表明,两类专利的最优宽度都是有限的,且受到劳动力禀赋结构的影响。当非熟练劳动力多于(少于)熟练劳动力时,劳动密集型产业的技术专利宽度宽于(窄于)技能密集型产业的技术专利。本文的研究也表明,劳动力禀赋结构可以通过影响最优专利制度来影响技术进步方向,从而对熟练劳动力和非熟练劳动力之间的工资不平等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