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本文从创造性破坏的视阈,对企业动态能力的构建进行探析,通过对企业动态能力与创造性破坏之间关联的分析,指出企业动态能力的形成发展实质上是一个不断创造性破坏的过程。强调企业动态能力的构建必须以破为首,破除企业核心刚性与组织惰性等四大障碍;创造为本,重在创新。并从构建企业动态能力的视角,探讨企业创造性破坏的目标指向、路径与方略。 相似文献
3.
4.
6.
7.
8.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商品供求最显著的变化是从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转变。在买方市场条件下,商品竞争日益激烈,经营手段日趋复杂,服务档次越来越高。任何一个企业要求得生存和发展,都必须深化企业改革,根据市场需求组织生产经营活动,都需要改善经营管理... 相似文献
9.
10.
11.
12.
创造性破坏与收入差距的振荡式扩大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试图运用熊彼特的技术创新和“创造性破坏”理论来解释收入差距振荡式扩大的动态特征。研究的结论是在以“创造性破坏”为特征的经济增长过程中,收入差距会扩大,而且创造性破坏的程度越强,经济增长速度越高,收入差距越大。其社会基础和原因是社会分工和阶层差异,这种差异会在经济增长过程中再度拉大。在方法上,本文用物理模型形象地描述了差距扩大过程,揭示了增长模型中定点状态分析方法的缺陷。对具体过程进行分析表明,收入差距扩大的方式为振荡式,这种振荡特征由个体和技术之间的动态竞争性质———“创造性破坏”决定。美国家庭收入的经验分析证实,在动态竞争的经济增长过程中,收入差距确实在振荡中扩大。 相似文献
13.
14.
在复杂的超竞争环境下,企业快速响应环境变化、开发新产品和新技术是其生存发展的关键。企业如何在创新实践中运用探索式创新和开发式创新变得尤为重要(将探索式创新和开发式创新归纳为二元式创新)。运用案例研究方法,基于技术惯域演进视角,探索了技术惯域的变动态、渐稳态、稳变态(刚形态)对二元式创新战略选择的影响,在研究中以江苏恒立高压油缸股份有限公司1990-2014年探索式创新和开发式创新战略选择为案例,探讨了企业在技术惯域演进各个阶段进行二元式创新战略的路径选择,从内生角度为企业创新战略选择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5.
通过研究印度经济飞速发展和包容性增长的原动力——"甘地式创新",其以低价格为目标,追求新的商业模式和新的组织形式,以实现消费者的可负担性和产品的可持续性,使社会不同层次人群都有均等的机会享受创新成果,实现社会的包容性增长。提出了我国企业实现包容性增长的系列建议,包括颠覆商业模式、变革组织形式、获取新的组织能力、增加政府对企业的科研投入以及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等。 相似文献
16.
高滨淮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1,(7):10-14
在世界范围内实现生产的专一化和分工的细化是一种必然趋势。由“阻隔式”向“引入式”经济增长方式转换是发展中国家利用发达国家现有的领先科技成果,融入发达国家间的分工协作体系和产业内贸易,实现本国经济高增长的现实选择。 相似文献
17.
“文化大革命”对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的破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化大革命”的影响既表现为十年的经济增长停滞。更表现在对物质和人力资本的损害。本推算了“化大革命”通过缩短学制、停办大学等造成的人力资本存量变化,及其对后来人力资本积累的影响。我们估算,“化大革命”使可能的受教育年限减少了14.3%。由于“化大革命”使国有经济的物质资本与人力资本都遭到破坏。从而使其经济增长处于相对较低的稳态水平。与之相比,非国有经济所依靠的劳动力是比较年轻的一代,同时其物质资本与人力资本之比较低,使其处于更为有利的经济稳态。因此,如果没有改革以后的非国有经济的迅速发展,中国经济将长期处于较低的增长状态。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科技治理问题日益受到社会重视,如何以更合理的方式促进创新与社会价值融合已经成为各国科技治理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21世纪初,在欧美兴起的“责任式创新”阐述了集体、开放、综合创新方法,为科技治理提供了具有实践效力的伦理框架。我国正处于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机遇期,科技治理相关体制机制尚不健全,“责任式创新”模式有利于推动我国“创新”与“责任”相结合、促进创新活动符合社会期望并实现科技治理范式重构。 相似文献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