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刊记者 《商周刊》2012,(18):62-62
2012年8月24日,"CCTV中国上市公司峰会"在北京召开。本届CCTV中国上市公司峰会发布了"2012年央视财经50指数"。作为中国证券市场啤酒行业的唯一获选者,青岛啤酒公司入选"责任维度"最优样本公司,获得"央视财经50指数十佳责任公司"称号。  相似文献   

2.
一、引言当前,经历了全球金融危机洗礼的世界政治经济格局正在进入大调整和大变革时期。在世界经济秩序重塑的过程中,一方面,以新兴经济体为代表的东亚地区表现抢眼,已经成为世界经济格局和全球经济治理模式(涵盖东亚"10+3"主要成员国在内的"20国集团"机制在美国匹兹堡峰会上已被界定为"国际经济合作的主要平台")中新崛起的区域之一.  相似文献   

3.
《经济视角》2011,(1):12-13
"十二五"规划将引领中国经济发展,也将成为资本市场的中长期投资主题。从行业投资角度分析,战略新兴产业的"蓝海"战略,传统产业的"绿色"重组,消费市场的持续红火,将成为贯穿"十二五"的投资优选方向。  相似文献   

4.
《商周刊》2012,(7):54-55
随着蓝色经济区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青岛这座曾经创造过灿烂海洋文化的城市,在经历了百年沧桑之后,再度奏起了恢弘的"蓝色畅想"。蓝色已为青岛的城市发展开启了新的引擎。深耕蓝海,也成为顺应蓝色时代的必然选择。机遇稍纵即逝。作为城市经济血脉的金融业,如何抢抓这一历史机遇,不仅决定着企业的未来,也深深影响着城市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美英银行监管体制的比较及对中国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封媛嫄 《经济师》2009,(10):223-224,228
美国纽约和英国伦敦都是世界经济金融中心。为应对这场世界性的金融危机,美国于2008年11月组织召开了华盛顿第一次G20峰会,紧跟着英国于2009年4月组织召开了伦敦第二次G20峰会,达成了稳定国际金融市场、改革国际金融机构、加强世界金融监管等一系列共识。美英两国都想充当世界经济恢复的"发动机",引领全球经济走出衰退。世界各国的银行监管,大致分为美国模式和英国模式两种。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国际社会普遍认为,要想世界经济复苏,还要取决于中国这个世界经济发展的"发动机"的强劲发展。通过对美英银行监管体制的分析、对比与研究,提出了中国银行监管的探索性建议。  相似文献   

6.
正当前,世界经济呈现出复苏势头,中国经济开局平稳,已进入提质增效升级的新阶段。新形势下的中国经济备受各方关注。由《经济》杂志社、中国商报社、中国贸易报社、中华合作时报社、《企业管理》杂志社、中国经济创新发展联盟等主办的"中国企业诚信与竞争力论坛峰会"已成为"商界领袖与专家学者间定期对话机制"。2014年9月,2014年(第十届)中国企业诚信与竞争力论坛峰会在北京举行。  相似文献   

7.
《商周刊》2012,(13):14-15
二十国集团(G20)领导人第七次峰会,6月18日至19日在墨西哥度假胜地洛斯卡沃斯举行,这是G20峰会第一次在拉美国家和新兴市场国家举行,包括中国在内的二十多个国家元首、政府首脑及国际组织领导人出席峰会。 此次G20最重要的焦点议题是如何平衡解决欧元区债务危机、推动全球经济复苏。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出席会议并发表讲话,就推动世界经济强劲、可持续、平衡增长阐述中国立场主张。此外,在峰会上,中国提出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危机应对基金注资430亿美元。  相似文献   

8.
当前,世界经济呈现出复苏势头,中国经济开局平稳,已进入提质增效升级的新阶段。新形势下的中国经济备受各方关注。由《经济》杂志社、中国商报社、中国贸易报社、中华合作时报社、((企业管理》杂志社、中国经济创新发展联盟等主办的“中国企业诚信与竞争力论坛峰会”已成为“商界领袖与专家学者间定期对话机制”。2014年9月,2014年(第十届)中国企业诚信与竞争力论坛峰会在北京举行。  相似文献   

9.
企业如何从红海的残酷竞争中杀出重围?如何才能开创一片蓝海?蓝海的创建是否有可以遵循的模式?这是一个难以定论的话题,太平洋建设集团董事局主席兼总裁严介和先生在“中国(深圳)国际北景下的运营创新”经济大师论坛中明确阐述:  相似文献   

10.
张茉楠 《商周刊》2012,(17):20-20
中国由"超高增长"到"次高增长",甚至是"中速增长"的长期拐点,任何逆周期的调控和刺激性政策都改变不了这一趋势,接受现实,顺应经济发展规律,把经济增长的重心放在推动整体战略转型和深层次改革上面,才可能避免中国"经济偏轨"。  相似文献   

11.
倪金节 《商周刊》2012,(20):17-17
中国经济在经历了十年快速增长之后,综合竞争力明显增强,只是依赖投资拉动的堆积式经济增长"老模式"痕迹仍然较重。这需要中国经济加快改革的步伐,清理掉制度障碍,这是确保中国竞争力持续提高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中国政府签订哥本哈根协议进一步推进中国经济向"低碳"经济转型。中国增长最快的碳源是汽车尾气排放,发展新能源汽车减少汽车尾气排放直接影响中国低碳经济的发展。汽车消费由"高碳"向"低碳"转型必将产生对银行创新产品及服务的需求,同时,商业银行的"碳金融"也是环境保护和履行社会责任的一部分,从利用商业银行"新能源汽车团购信贷"业务的创新,支持新能源汽车消费的发展来支持中国发展低碳经济。  相似文献   

13.
《经济视角》2011,(7):8-8
国家统计局将于7月公布上半年宏观经济数据,在此之前,围绕居民消费价格(CPI)居高不下和日渐明显的经济放缓迹象,一些专家在中国经济下半年以及全年走势上出现了"分歧",有人认为中国经济如果持续政策性紧缩,出现"滞胀"的风险将逐渐加大,也有人分析中国经济"硬着陆"和"滞胀"的看法都言过其实,但如何把握好调控的节奏和力度正考验着决策者的智慧。  相似文献   

14.
《时代经贸》2012,(1):32-33
2011年初,中国经济的增长率超过9%。就在2010年11月的首尔20国集团(G20)峰会上,中国取得了一场胜利:即中国应拿出更多行动促进全球经济再平衡,从而展示自己是可靠的经济大国。由于美国经济低迷,欧洲进一步陷入一场看似无休止的危机之中,许多企业认为中国是一个重要的后备力量。  相似文献   

15.
本刊新年策划的主题是:《2006谁能打赢蓝海战略第一仗》,这一策划正好与中大方略企业精英俱乐部主办的中国“国际背景下的运营创新”经济大师大型论坛主题不谍而合。显然,面对国内外市场的竞争,越来越多的企业家意识到提升管理能力的重要性,意识到从“红海战略”“到“蓝海战略”大转移的重要性。谁能掌握“蓝海战略”的真正法宝,谁意就会赢得企业最后的胜利。谁就能从优秀迈向卓越。 中大方略企业精英俱乐部、中国经营报社联合主办的中国“国际背景下的运营创新”经济大师大型论坛,其目的就是要让更多成长与发展型企业,通过与经济大师面对面的交流来提高个人管理能力和领袖艺术。正如主持人黄泽标所说,论坛的目的力求提升各位企业家的综合素质,让更多人从经济大师的知识、智慧的交融中学到企业管理的方方面面、点点滴滴,从他们的实战经验中收获成功的经营理验与理论,从而获得自身能力最大的提升…… 那么,2006年,谁能打赢蓝海战略第一仗?让我们试目以待——  相似文献   

16.
《经济》2013,(6):116-116
5月19日,由《经济》杂志社、商务部研究院信用评级与认证中心、中国贸易报社、中国国际经济技术合作促进会市场调研中心、中国经济创新发展联盟联合主办的2013(第九届)中国企业诚信与竞争力论坛峰会在京举行。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周铁农,十一届全国政协副主席厉无  相似文献   

17.
张玉玲 《经济视角》2010,(12):67-68
"十二五"期间,中国经济将摆脱粗放型增长的影响,实现经济质量和水平的飞跃。然而,中国经济实现集约型增长,将面临诸多困难。正确处理好集约经济增长与经济体制改革、解决劳动就业、现有资源以及地区协调发展的关系,对实现集约经济增长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低碳经济是以低耗能、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发展模式。2009年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变化大会开启了低碳经济的新纪元,2010年"两会"期间"低碳经济"成为关键词,2010年上海世博会提出了"低碳世博",世界银行在2010年世界发展报告中提出要构建"低碳型世界"。这一大背景下,税收作为一种富有效率的宏观调控杠杆,在发展低碳经济进程中必将大有作为。拟在分析中国现行税制中有关低碳经济政策的基础上,借鉴发达国家发展低碳经济的可行做法和有益经验,对建立和完善中国发展低碳经济的税收政策体系提出初步构想。  相似文献   

19.
张韶天 《商周刊》2011,(15):36-39
绵延几千载的中国社会,县域政权一直是最基本和最基础的一级。 自党的十六大首次提出"壮大县域经济"的概念,"强省先强县"、"强国先强县"的认识日益广为接纳。县域经济被冠以"关乎中国经济命运的最基础的单元","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有力支撑","城乡统筹协调发展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20.
邱晓华 《商周刊》2012,(11):28-29
中国经济是告别了两位数高增长阶段,但确实没有像人们所担忧的那样的硬着陆。"中国经济的动力要熄火了,中国经济的马车开不动了"这种观点是错误的,中国经济还可以保持8%-9%的中速度增长,经济发展的支撑力依然存在。今年全年经济增幅估计还会在8.5%左右。中国经济的基本面并未发生质变,没有任何理由对中国经济前景持太悲观的态度。但是中国经济正在告别过去的两位数增长,步入到8%-9%的中速增长阶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