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阐述社会主义新农村信息化的内涵和特点,在全面分析农村信息化建设中市经济不完善、农民信息意识差、信息网络人才缺乏、基础设施差、政府主导不强等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提高信息意识、加强信息素质培训、强化政府的主导作用、搭建信息平台、建立基于网络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加快培养农业息化人才等一系列农村信息化建设的策略。  相似文献   

2.
农业保险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具有转嫁农业风险、稳定农民收入、促进农业产业化、支持农业信贷、进行农业保护和农业转移支付等作用。进一步发展农业保险应解决如下问题:加快农业保险立法进税;完善农业保险经营体系;建立农业巨灾风险分散机制;加大农业补贴力度;设立农业保险监管机构。  相似文献   

3.
农村文化建设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任重道远。尽管我国新农村文化建设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但依然存在一些障碍性问题。本文从创新农村文化建设的体制和机制、加大对农村文化建设的政策扶持力度、加强农村基层文化队伍建设、完善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大力发展农村文化产业、加大农村文化市场的监管力度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4.
农村文化建设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任重道远.尽管我国新农村文化建设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但依然存在一些障碍性问题.本文从创新农村文化建设的体制和机制、加大对农村文化建设的政策扶持力度、加强农村基层文化队伍建设、完善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大力发展农村文化产业、加大农村文化市场的监管力度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5.
当前,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不断推进的新形势下,对档案服务工作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基于此,需要扎实做好新农村档案建设管理工作,更好地服务于区域经济的健康、稳定、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6.
邱世星 《经济视角》2006,(10):54-54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项长远战略,需要金融部门长期、持续的信贷资金支持和金融配套服务。然而,对于农村信用社来说,要做到这一点,履职到位至关重要。农村信用社要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找准定位,建立支农的长效机制,将支农服务深入到新农村建设的各个领域,最终形成农民增收,信用社增效,政府满意的“三赢”格局。———加大农信社信贷窗口服务指导。一是进一步用活货币政策工具,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渠道,并综合运用支农再贷款、再贴现、利率等手段,更好地加大对新农村建设的信贷支持力度。二是制定符合新农村建设的信贷管理办法,促使辖区内…  相似文献   

7.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关系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大战略决策,是加强“三农”工作的重要战略部署,是统筹城乡发展、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选择,是我国一项重大而长期的历史任务。本文在阐述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内涵的基础上,分析了我国新农村建设的紧迫性和重要意义,进而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途径。  相似文献   

8.
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满足农村的用电需求,面对新的形势,通过对农村用电服务问题的认真分析,围绕新农村建设制定服务措施,积极地进行实施,做好新农村、新电力的新服务。  相似文献   

9.
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是发展农村社会生产力,加强科技服务是其首选课题。新农村建设中的科技服务的主要形式是建设科技示范园区、培植新兴科技产业、壮大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完善社会化服务体系,其保证措施是强化支持、多元投入、深化改革、加强调控。  相似文献   

10.
当今社会,由于农村基层人才匮乏,治理危机频发不断,乡村文明建设见效缓慢,在社会主义民主与法治建设的要求下,一批批以高校优秀毕业生为主力军的大学生村官应运而生。大学生村官参与新农村建设,既有利于促进农村的改革发展,又可改善农村基层干部队伍结构,为新农村建设培养带头人。以河南省信阳市的实际调研为基础,结合全国大学生村官状况,深刻分析大学生村官如何服务于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11.
本文主要对国内学者关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相关思想观点进行梳理,以期对现实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从党中央正式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战略以来,学术界对其展开了充分而广泛的研究。国外学者主要是从如何改造传统农业和推动乡村经济的发展两个方面来对农业、农村问题展开研究的;国内学者主要是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内涵、意义、模式、应注意的问题和需采取的措施等方面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行阐述的。他们的研究成果对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但也存在着实践基础不充分、适应面窄、实证研究相对较少的不足。  相似文献   

13.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不仅关系到农业、农村的发展和农民的富裕,而且关系到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和民族的伟大复兴。必须站在全局的高度,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为我们在现代化进程中的一项重要历史使命,使之成为全党全社会的共同认识和共同行动。  相似文献   

14.
蒋秀碧 《经济研究导刊》2009,(35):222-223,253
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统战工作是其自身社会化的重要体现,是党的基层工作的重要方面,应充分发挥其诸多独特优势,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增强大局意识、服务意识和发展意识,谋划工作思路,尽最大努力调动和运用其领域内的资源,参与、支持、服务并促进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15.
吴洁平 《时代经贸》2011,(22):99-100
“无处不在的网络”、“随时随地随需”的信息服务是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产品竞争力增强的驱动力和提升器,也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内在要求,本文由此探讨了当前在新农村建设中,如何更好地为“三农”提供信息服务提出了几点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6.
张晓燕 《经济师》2007,(3):252-252,254
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关键在于找到符合我国农业、农村和农民发展规律的有效路径。文章从科学规划、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镇化等方面对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实践路径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7.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在新的历史背景下,全面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是在增强发展协调性,促进城乡协调发展的全新理念指导下的一次农村综合变革的新起点。  相似文献   

18.
中国是农业大国,农村稳,则社会安;农民富,则国家昌.只有近8亿农民全员加入现代化进程,才能盘活国民经济全局,实现可持续发展,只有广大农村的落后面貌明显改变,才能实现更大范围、更高水平的小康.  相似文献   

19.
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大举措。科学发展观是推动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长期坚持的重要指导思想,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根本指导方针。以科学发展观指导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须处理好发展农业生产与增加农民收入的关系、发挥政府主导作用与农民主体作用的关系、加快农村经济建设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的关系、新农村建设与新村建设的关系等。  相似文献   

20.
我国农林高校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探索与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俊涛  杨成才 《经济师》2010,(4):105-106
文章对我国农林高校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肩负的历史使命及服务新农村建设的实践探索及经验启示进行了分析和总结。实践表明农林高校可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科技支持,培训实用人才,促进基层组织发展,并可引导毕业生面向新农村建设就业。同时,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深入推进,我国农林高校需要不断总结经验、创新模式,提高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要面向农业,发展"顶天立地"的科学技术;面向农民,培育现代化的新型劳动者;面向农村,营造和谐文明的发展环境;完善自我,提高解决"三农"问题的能力;打造品牌,激活新农村建设的高校资源需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