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国农地产权主体制度存在严重缺陷,如农地产权主体的法律内涵不清、农地产权主体缺位和农地产权主体利益虚化。缺陷引致了农地产权制度、农地产权行为和农地产权程序等方面的不正义。因此,我国农地产权主体必须重构,即借鉴股份制和合作制的方法,将现有的农民集体作农地股份合作社法人式的改造。  相似文献   

2.
本文运用产权经济学中的产权效用理论对我国当前的农地产权形式进行了具体分析,并针对农地产权形式配置中的不合理现状,提出通过明晰集体所有权主体、完善土地承包经营权等具体措施,达到“明确收利性,突出效率性,规范社会性”的农地产权形式配置效用目标。  相似文献   

3.
农村土地产权界定的困境与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土地产权界定面临着四大困境:一是产权主体界定不清;二是所有权行使主体地位职能的模糊及角色定位的冲突;三是现有农地产权残缺与产权完整性要求的矛盾;四是国家在产权界定中存在保护者与牟利者两大角色定位的冲突。完善农地产权界定的制度创新思路是:明晰产权主体界定的两步走思路(第一步,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健全之前,以保持农地集体所有制为前提,进一步明晰产权主体;第二步,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较为健全以后,实行农地国有化,并将土地使用权确定给农民);突出稳定性和完整性,完善农地产权权能;突出效率与保护,清晰界定国家在农地产权制度中的角色。  相似文献   

4.
城市化、农地征用与失地农民利益补偿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政府主导的低成本获取城建用地的城市化,并没有为我国生产出低价位的城市产品。这是由于我国现有的农地征用制度与对失地农民利益补偿机制的缺陷,从而内生出高昂的交易费用,其根源于我国现有的农地产权制度。因此发展我国的农地产权,赋予农民土地发展权,是问题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5.
农地价值包括质量价值、社会保障价值、社会稳定价值、生态价值和发展价值等,入股企业按照支付的价值不同而享有不同的权利,并免除相应的义务。农地入股实质是农地产权的重新配置,是以农地产权中的某种权利或权利束入股,入股企业按照取得的不同权利束来支付入股对价。农地入股流转是经济法权利与经济法义务的流转,是国家为规范农业经济的发展,从社会整体利益最大化的宗旨出发,协调利益相关者对入股农地的利益。农地入股的性质应该是一种受国家监管的经济调制行为。农地入股企业终止时,入股农民可支付相应的成本依法取回农地,使流入企业的农地权利束回归入股农民,农地产权重归完整。  相似文献   

6.
比较分析不同区域农民对农地产权的认知和意愿,有利于因地制宜地制定相关政策,为农地产权制度创新提供政策依据。通过对东(浙)、中(赣)、西(桂)部地区农户抽样问卷调查的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东(浙)、中(赣)、西(桂)部地区农民对农地产权的认知及意愿具有较大的异质性;农民对于农村土地所有权改革的主流意愿,与现阶段国家主张维护“农地集体所有”的主张并不一致;农民对相关土地法律的熟悉程度很低;大多数农民认为土地权益受到侵害时不能得到很好解决。  相似文献   

7.
本文分析了集体土地产权制度的缺陷及其对集体建设用地流转的影响,指出完善集体土地产权制度是规范集体建设用地流转的必经过程,进而提出明晰土地产权主体、合理界定集体非农建设用地的权能、实施土地登记工作等对策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比较分析不同区域农民对农地产权的认知和意愿,有利于因地制宜地制定相关政策,为农地产权制度创新提供政策依据。通过对东(浙)、中(赣)、西(桂)部地区农户抽样问卷调查的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东(浙)、中(赣)、西(桂)部地区农民对农地产权的认知及意愿具有较大的异质性;农民对于农村土地所有权改革的主流意愿,与现阶段国家主张维护农地集体所有的主张并不一致;农民对相关土地法律的熟悉程度很低;大多数农民认为土地权益受到侵害时不能得到很好解决。  相似文献   

9.
中国农村土地产权结构:生成机制与目标选择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王昉 《经济界》2003,(3):84-87
土地是人类经济活动中重要的生产资料,农业生产的效率是和土地制度的选择、安排密不可分的。社会经济的发展过程始终伴随着人们对土地问题的思考和对土地制度的选择和安排。本文试图从制度经济学的角度,对我国目前农村土地产权结构的安排中存在的问题及其生成机制进行了理论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完善我国农地产权制度的指导思想应该是对产权的各项权能进行明确的界定并保证地权的稳固,更为具体的表述便是明确土地的集体所有权、赋予农民长期稳定的土地使用权。  相似文献   

10.
一、产权市场风险的种类及特征 1.国有产权委托代理风险。国有产权属于公共产权的范畴,从理论上说,国有资产的产权属于国家所有或全民所有,但全体人民只能作为一个共同体共同行使产权。这种公共产权制度具有不可分性,从而导致没有明确的个人产权主体,相应的产权权能和利益无明确主体来承担和享受。从产权交  相似文献   

11.
产权经济学主要是从产权结构或产权制度的角度来研究资源配置效率的问题.以及如何通过产权界定、产权安排创造或维持一个交易费用较低、效率较高的产权制度。科斯定理认为,只要交易费用为零.相关主体就可以利用明确界定的产权之间的自愿交换达到资源配置的最佳效果。笔者将之引申到财务与会计关系上.就是说会计核算有界定产权的作用,从而能够减少交易费用.企业以此为前提,通过调整产权的分布来达到财务筹资、调节、投资、分配等资源配置的最  相似文献   

12.
论我国农地自然增值公平分配的全面产权观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配,却存在着两种针锋相对的观点。其一为“涨价归农”论,其理论支撑是从国外引进的“农地开发权[注]补偿”论。依据这一理论一些人士认为,农地所有者应当拥有完整的农地产权——除了一般地拥有农地的占有、使用、收益、处分等项权利之外,还应当特别拥有完整的“农地非农开发权”;这种提法意味着,农地无论以何种方式转变即开发为非农用地,原所有者都应当获得完全的“农地非农开发权价格”或“非农地价格”,只有如此方称得上“农民土地产权完整”;如果国家取得或部分取得这一增值便意味着不公平,即对于失地农民的非农开发权的剥夺或对于农民的…  相似文献   

13.
农地发展权的价格涵义与价值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农地发展权的产生和创设是土地权利随经济发展动态变化的历史必然趋势,农地发展权的价格涵义和价值分析是农地发展权制度构建的基础和前提。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中国农地资源综合权利体系包括:农地使用权、农民生存权、农地发展权、农地粮食安全权和农地生态安全权,农地发展权即是一种通过规划手段在农地非农化过程中将农地转用的外部性内部化的有效产权手段。在中国,决定一个有潜力地块农地发展权的市场价值需要做两个评估:通过评估决定这块土地用作改变用途后的建设用地(生地)用途时的市场价值和决定这块土地用于现状农业用途的市场价值(农地征购价格),二者相减之差即为农地发展权价值。建设用地生地价格高出农地征购价格的增值部分即为从农地单纯改变用途转移到建设用地中的农地发展权价值。  相似文献   

14.
一、引言 主流观点认为,要解决农民失地问题,"必须解决农地产权问题,应修改相关法规,明确农民对土地的所有权,特别是农地转为非农地的使用权的转让权"(周其仁,2004).  相似文献   

15.
明晰产权与产权会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多年的改革中,我国打破了单一公有制的格局,开始了以公有制为主,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产权格局,但是,国有企业与国资问题尚未从根本上得到解决。针对国有企业效益普遍低下的现状,圈家采取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这些都是在不变动产权关系的前提下进行的行政性分权、分利,国有企业的产权制度并无实质性的变化。问题集中反映在产权方面:“政资分赢”与“政企分开”问题一直没有解决;“南于出资人缺位”,产权主体不明确,以至产权边界模糊、产权主体虚置,国企资产结构不合理,会计的职能是核算型,其结果是国企行业为短期化与效能低微,缺乏持久活力。  相似文献   

16.
郭永生  陈晓娣  常焕焕 《价值工程》2012,31(13):271-272
目前,我国正处于体制改革的关键时期,我国的农地制度虽然经过六十年的巨大变迁,但仍然存在着严峻的问题,特别是土地产权主体模糊不清、土地流转制度不健全。解决我国农地制度拟采取明晰土地产权主体、建立土地承包经营流转机制,培养农村土地市场、制定相关政策和法律,规范、引导农村土地使用权流转行为等对策。  相似文献   

17.
建立起"产权归属清晰、经营主体落实、责权划分明确、利益保障严格、流转顺畅规范、监管服务到位"的现代林业产杈制度,集体森林资源产权制度改革才能取得成功,林业产业才能得到又快又好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现行的农地产权制度存在的问题也越来越严重。许多专家学者提出了建议与看法,本文通过分析总结三种主要改革思路的优与劣,最后认为农地国有化和农地私有化都是不科学、不实际的,在现有农地产权制度的基础之上进行改革最有可行性,并且提出了改良的意见与看法。  相似文献   

19.
吴俊安 《国土经济》2013,(12):24-26
随着城乡一体化的推进和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内在缺陷逐渐暴露出来,已经不能满足农村经济发展的要求。本文从土地产权的内涵出发,分析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不足,认为中国农村土地产权界定不明晰,农户经营规模小,土地所有权交易垄断,以及农村土地流转受限制。相比之下,土地股份合作制对农村的土地管理具有重要的推动意义。最后,笔者针对深化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改革提出了几点建议:一是明确农村土地产权主体,完善土地流转机制;二是引入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完善农地股份合作治理结构;三是转变政府职能,摆正干部政绩观;四是加强风险意识宣传教育,大力构建风险预警机制。  相似文献   

20.
现行的家庭承包制土地产权制度由于受改革初期的理论准备不足和历史条件的限制,主要是针对集体化生产方式的改革,而对于产权主体的界定则缺乏系统的考虑,从而导致多重产权主体的存在。因此,深化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改革,应当界定农村土地产权主体,重塑和确立农民家庭作为独立的、人格化的产权主体的地位,构建农民家庭土地产权制度,赋予农民家庭完整有效的土地产权,而国家和村委会作为土地管理者行使管理职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