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马克思地租理论是马克思经济学基本原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地租不仅存在资本社会也同样存在于社会主义社会,马克思地租理论在我国也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地租地价理论评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绝对地租、级差地租和土地价格等马克思地租地价理论的主要内容.马克思的地租地价理论从事物发展的本质上,揭示了地租地价的实质及其发展变化规律,认为地租地价是土地所有权在经济上的实现,是超额利润的转化形式,是剩余劳动产物.但马克思的地租地价理论主要是农业地租理论,对城市地租地价理论没有进行系统的研究,且马克思的土地价格只是土地所有权的价格,只考虑了地租和利率,没有考虑土地本身,特别是没有考虑对土地使用价值的供需关系. 相似文献
3.
4.
马克思的地租理论揭示的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地租的一般规律。农民是我国农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主体,必须保障农民的物质利益。正是在这一理论的指导下,我国展开了一系列的适应我国农村发展的政策,最大限度地保障农民的物质利益,为了让农民获得解放,为了调动农民的积极性,为了让农民获得更大的利益。近几年来国家提出了土地流转政策。但在政策为农民提高收益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5.
城市地租理论及其现实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经济界对于社会主义社会是否应当存在地租一直存有争议,实际上,无论是绝对地租还是级差地租,在社会主义经济社会中都有其存在的必要性,这一点不仅符合马克思的科学地租理论也同时符合我国的基本国情。本文接下来将从地租理论的现实意义入手,探讨其对于城市发展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地租地价理论与土地资源的合理配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运用马克思地租地价理论分析了当前我国土地资源配置中的主要问题,并从完善土地批租制度、将税收作为调节土地资源配置的重要渠道等角度提出了相关思考与建议。 相似文献
7.
本文运用马克思地租地价理论分析了当前我国土地资源配置中的主要问题,并从完善土地批租制度、将税收作为调节土地资源配置的重要渠道等角度提出了相关思考与建议. 相似文献
8.
中国人历来信奉"居有常,业无变"的生活方式,为此购房对于国人是作为一种刚性需求而存在。现今蓬勃发展的房地产业带动者房价的飞涨,这无时不刻不牵动着国人的神经。马克思的地租理论虽然是针对资本主义土地私有制而提出的,但它揭示了市场经济条件下地租的一般规律,具有普遍意义.对于存在着土地所有权的社会主义社会依然适用。特别是我国当前还存在着土地所有权和土地使用权的分离,马克思的地租理论不仅对于我们在社会主义社会处理土地问题有着普遍的指导意义。本文运用马克思的绝对地租理论对我国当前的高房价进行分析,希图对我国房地产业的正常发展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9.
城市地租理论在地段价值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级差地租理论不仅适用于农业土地,对于城市建筑用地也同样适用.本文运用级差地租理论解释了城市级差地租,对土地资本投入引起地租增值进行分析,进而从增加城市土地的有效供给、增加城市土地资本投入、城市地段的选择与利用等角度对提高城市地段价值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0.
11.
12.
马克思的贫困理论是从相对贫困与绝对贫困两个层面分析的,制度性贫困把雇佣劳动制度看成贫困的根源,论及的是相对贫困的范畴;而失业性贫困把雇佣劳动制度看成失业发生的制度环境,讨论的是绝对贫困的范畴,这也是马克思对市场体制下贫困的一般规律的揭示。我国转型时期城市贫困问题应主要以失业性贫困来解释,以扩大就业政策来化解。 相似文献
13.
14.
15.
16.
本文借鉴马克思主义地价理论,通过对我国征地价格补偿现状的的分析,以成都市的实践为例,总结完善我国征地价格补偿的方向。 相似文献
17.
苏州市是长三角地区经济发达城市的典型代表,在城市化程度较高的前提下率先提出了生态文明建设规划并付诸实施。该规划按照地域分异规律,将一定的地理空间划分为不同的区域单元,进而明确各区域的主要生态及环境状况,实施有针对性的建设和治理,取得了显著成效。从实际过看,苏州市这一做法还存在着区域异质性不明显、配套措施相对落后等问题。苏州市政府应充分保护各生态功能分区的生态异质性,制定有针对性的环保措施,合理安排经济活动,细到分区规划,以实现生态功能区在发展中得到切实保护,实现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8.
19.
如何制定一个城市的旅游发展战略,虽然在我国已经有一些案例研究可以借鉴,但是怎样才是科学的发展道路,仍然是一个尚在探索的研究课题。文章把旅游业在一个城市的总体发展中所承担的任务和所起的作用定义为"城市的旅游功能",并尝试性地分析了不同类型、不同发展阶段的城市的旅游功能与城市功能,认为城市的旅游功能与城市功能的协调发展,是推动城市功能演进的重要推动力。"城市的旅游功能"理论是对城市旅游研究的一项新突破,以期为制定城市旅游发展战略与政策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