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随着证券市场的发展,上市公司收购与反收购行为越来越多,在现实中,为了预防可能发生的收购,或应对已经发生的收购,目标公司一般会采取防御或应变策略,直接或间接加大收购方成本,使一些应发生的收购难以出现或出现后失败。一般来说,目标公司的防御应变策略属于法律行为,对此世界上许多国家通过法律进行规范,而且这种法律规定对上市公司的收购与反收购具有重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反收购行为的发起动因是多方面的。反收购行为的存在是有其价值存在的,对反收购的价值定位涉及到我国对上市公司立法的具体规制。反收购过程中涉及到各方利益的权衡,如何在各方利益中达到平衡正是立法者需要考虑的问题。反收购是针对敌意收购而采取的行动,在当前大环境下,敌意收购有加强的趋势。  相似文献   

3.
刘群 《当代经济》2003,(4):61-62
一、我国上市公司反收购的现状 收购与反收购、控制与反控制一直是资本市场演义的故事。反收购一般出现在敌意收购情况下。我国证券市场上敌意收购并不多见,主要原因是我国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仍分为国家股、法人股、外资股和社会公众股,而其中占主导地位的国家股和法人股禁止流通或限制流通,这使得收购方对上市公司公开市场内收购只能从为数不多的社会公众股着手,难以取得控制权:另一原因是我国有关收购的法规相当严厉,敌意收购的成本很高。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我国没有敌意收购发生。  相似文献   

4.
上市公司收购可以分为协议收购与敌意收购,面临敌意收购,目标公司管理层自然采取一系列的反收购抵御措施保护自身及公司的相关利益,这就导致了反收购战争,也引起了学界与实务界关于反收购到底合法与否,如何合理规制的争议. 我国证券市场自1993年的宝延风波拉开反收购的序幕后,反收购事件几乎每年都有,从我国目标公司反收购的实际来看,大多公司的反收购能力还有待加强,而法律规制的不完善也是目标公司反收购措施不规范与单一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5.
余菊 《经济论坛》2006,(20):124-125
随着股权分置改革向纵深推进,越来越多的上市公司将处于股份全流通的状态。在全流通的股市中,如果投资者发现某只股票被市场低估,就可以通过购买二级市场股票进行敌意收购,控制目标公司从而实现资本增值。面对收购方存在的以争夺控制权为目的的收购行为,作为被收购方的目标公司为维护自身对公司的控制权,必定会采取各种针对收购行为而实施的反收购策略。这种以阻止或挫败收购人而实施的反收购行为,有些时候会不惜损害到目标公司股东的利益。  相似文献   

6.
反收购是把“双刃剑”,运用得好坏关系到收购公司和目标公司及其股东、职员的利益,甚至影响到证券市场的安危,因而需要法律的介入,。但目前我国对反收购行为还没有明确的法律规范,因而法律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对反收购的利益判断标准进行界定,并在此基础上规范目标公司董事会反收购权的运用。  相似文献   

7.
在成熟的证券市场中,公司收购随时可能发生。在面临一项敌意收购时,由于目标公司内部的股东与董事之间可能存在着严重的利益冲突,其反收购决策权的归属及行使就显得极为重要。英美等国均对此作了具体规定,借以对这种冲突的利益进行必要的平衡。鉴于我国相关法律中尚未构建公司反收购制度,而经济生活中公司反收购行为早已产生,探讨我国公司反收购决策权归属于谁及如何行使便成了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8.
张敏聪 《经济导刊》2006,(11):54-56
随着股权分置改革工作即将全面完成,中国证券市场的全流通时代即将来临,上市公司收购与反收购活动将呈现大幅上升的趋势。本文分析了全流通市场下上市公司反收购的发展情况和面临的市场环境,并提出了一些上市公司可选择的策略。  相似文献   

9.
王斌 《经济导刊》2000,(7):41-43
上市公司行为的市场化是资本市场良性发展的基础。然而,由于历史和主客观条件的制约,我国上市公司的发展中非市场化现象相当严重,直接危及到证券市场的健康发展。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关系到我国证券市场发展的未来。  相似文献   

10.
2002年,中国证监会颁行了《上市公司收购管理办法》,使上市公司公司收购、反收购问题有了全面、较具体的法律规定。得益于收购、反收购的政策解禁,2002年中国的并购市场异常活跃。据统计,2002年1~10月我国上市公司涉及的并购共有495笔,并购金额达到410亿元人民币。随着股份流通性的增强,公司之间敌意收购和反收购的问题会更为凸显。目标公司(被收购  相似文献   

11.
叶明霞  孙柏 《经济问题》2006,(10):50-52
鉴于中国证券市场的特殊性,在借鉴西方企业资本结构理论的基础上,以统计数据从制度层面对我国上市公司资本结构的合理性进行了初步分析。认为中国上市公司的资本结构及其变化没有凸显公司的价值,其合理性存在疑问;这对传统资本结构理论形成了一个挑战;这种状况形成的深层次原因在于股权分置的特殊制度背景导致上市公司控制人的行为非理性化。  相似文献   

12.
上市公司管理层收购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魏成龙 《经济学家》2003,(3):111-116
管理层收购作为股权投资者与经理层一起组成一个收购集团实施杠杆收购的一种企业产权交易与重组行为,不仅带动、推进了并购高潮,而且在企业机制、资本结构、金融活动等多方面产生了影响。本文实例分析了三家上市公司的管理层收购,对中国优化产权结构和降低企业代理成本等问题进行了探讨。作为一种制度创新,管理层收购在中国还处于起步阶段,一方面应大力发展证券市场,高度重视投资银行家的作用;另一方面还需在制度上进一步规范,制定相关政策和规定,加强监管,防止在此过程中损害国家、集体和中小股东利益的行为发生。  相似文献   

13.
尹蘅  胡霞 《资本市场》2005,(2):86-88
<正>收购、反收购事件一直是资本市场永恒的主题。我国上市公司的收购是从1993年9月“宝延风波”开始的。到后来的爱使股份与大港油田、方正科技与上海高清、济南百货与华建电子等,每每出现都引起市场的极大震动。而2004年最值得关注的并购案例当属中信证券与广发证券的收购与反收购事件。  相似文献   

14.
徐明亮  张蕊 《经济管理》2021,43(11):121-136
随着我国控制权市场被激活,上市公司面临外部收购的隐形压力逐渐增加.为了维护公司控制权稳定以及业务活动不受干扰,上市公司有强烈动机设置反收购条款.本文利用手工搜集的上市公司反收购条款样本数据,实证检验了反收购条款与公司创新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反收购条款对公司创新产出具有正向驱动效应.中介机制分析表明,反收购条款通过提高管理层风险承担水平,进而增加公司创新产出数量.进一步研究发现,当股票流动性较强、管理层薪酬较高以及管理层权力较大时,反收购条款对创新产出的促进作用更加明显.本文还发现,反收购条款设立最终有利于公司长期价值提升.本文研究有助于深化对国内上市公司设立反收购条款行为本质的认识,同时也为立法机构顶层设计反收购条款提供了启示.  相似文献   

15.
龙江 《经济导刊》2007,(6):91-93
上市公司的经营者为了维护自己或公司的利益,利用手中的权利,采取一定措施防止收购后果的发生或者挫败已经发生的收购的行为被称为上市公司反收购,其目的是通过提高收购成本,增加收购难度或降低目标公司自身的吸引力,使收购人退却.  相似文献   

16.
文章运用事件研究法以证券发行核准制为制度背景分析了1999—2006年我国上市公司的上市公司样本,以此检验我国证券市场发行监管的效率,发现对于目前我国上市公司总体而言在上市前存在盈余管理的行为,对比核准制实施之前,这种行为没有得到实质性的改善,因而得出我国证券市场发行监管虽然具有一定的有效性,但由于缺乏系统的配套监管措施,其监管效果不容乐观,离实现建设成熟的证券市场,保护投资利益这一监管目标还有较大距离。  相似文献   

17.
我国上市公司自愿性信息披露发展趋势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自愿性信息披露对上市公司及资本市场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但它在新兴证券市场的我国只是刚刚起步。本文通过对我国上市公司自愿性披露的现状进行分析,探讨了其未来的发展趋势,并就我国上市公司自愿性披露监管机制及披露战略问题提出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18.
证券市场中会计信息失真原因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造成证券市场中会计信息失真的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是上市公司会计行为的失当和注册会计师审计行为的失当;二是资本市场发行制度、监管体制和产权制度的不完善。要纠正证券市场中会计信息失真的现象,就必须在规范会计行为和市场制度建设两方面下功夫。  相似文献   

19.
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资本结构与法人控制权竞争二者之间存在着紧密联系。资本结构具有明显的企业治理功能,直接影响着一个企业的控制权竞争。基于资本结构管理控制理论,从企业管理者对法人控制权的争夺这一新的视角,对企业的负债融资行为进行了分析,突出了负债在控制权竞争中的“债务杠杆作用”,并重点对管理者在代理权竞争中的负债融资选择、管理者在实施收购和反收购策略中的负债融资行为以及相应的最优资本结构的权衡问题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20.
股票回购浅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股票回购(Share Repurchases),一般指股份有限公司用本公司资本或资本金在证券市场上购买自己已发行的股票.股票回购是在证券流通市场中与上市公司运营关系密切的重要手段之一.在国外成熟的证券市场,回购不仅是一种极为盛行的反收购措施,还可以达到降低融资成本,调整股权成本,改善资本结构和提升股东权益价值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