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现代经济学的学科体系缺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经济学的微观、宏观经济理论的学科体系缺失中观经济理论,导致现代经济学的学科体系缺陷,从而难以正确解释国民经济中的中观经济问题和指导国民经济中的中观经济发展。中观经济是介于微观经济和宏观经济之间的国民经济不可或缺部分,有其显著特点和运行规律。现代经济学的科学学科体系应包括国民经济中的中观经济理论。  相似文献   

2.
滞胀危机和世界金融海啸的先后爆发,表明现代宏观经济学不仅不能解决当代最大的经济问题——消费需求不足,而且催生出更严重的经济危机,因此需要做重大改进,使之从宏观走向中观和微观;从平面研究走向立体研究,从虚拟走向现实。本文构建了融微观、中观和宏观于一体的经济学理论体系,从横向和纵向两个方向分析和阐述了微观经济、中观经济、宏观经济三个层面的内在关系和外部联系及其变化规律,提出解决消费需求不足的新思路、新方法,并在消费理论、投资理论、货币理论、政府干预理论等10个方面对两种经济学理论体系进行了优劣比较。  相似文献   

3.
中观经济系指部门经济和区域经济,本文主要是就区域经济而言的。中观经济相对于宏观经济和微观经济来说,它是中间环节,是整个国民经济的重要而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中观经济的发展状况直接影响和制约着国民经济整体的发展状况。同时,中观经济又直接与微观经济相联系,并依托于微观经济的发展。可见,中观经济作为宏观经济和微观经济的中间环节,其地位和作用是不言而喻的。然而,从我国多年的情况看,对于中观经济和  相似文献   

4.
王云 《经济研究导刊》2013,(36):166-168
中观审计正是建立在中观经济基础之上的,通过监控中观经济行为及其运行机制,防止偏差与失控,协调宏观经济和微观经济,提高中观经济效益,促进整个国民经济系统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5.
长期以来,经济学界大多是把经济领域的活动分为宏观经济与微观经济两个范畴。介于宏观和微观两者之间的经济活动,如关于集团和地区经济的研究,以及由其所产生的结构变化等,往往引起混乱或被忽视。实际上,这部分的经济活动,有独立研究之必要,并可称之为“中观经济”。“中观经济学”的概念,首先是由德国奥埃登堡大学国民经济学教授彼得斯于70年代提出,我国著名经济学家于光远早在1981年,也曾提醒大家注意“中观经济问题”,以此来解决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实际问题。 对“中观经济”研究的主要对象的确认,目前尚无定论。笔者认…  相似文献   

6.
经济学的目的是为了通过对人们的经济活动提供正确的指导来实现资源优化配置,从而实现整个社会经济福利的最大化。就经济学来讲,可从宏观经济和微观经济来展来分析,宏观经济与微观经济存在着不可分离的辩证统一关系。就其关联性来讲,宏观经济与微观经济可谓是相互依存,从其互偿性来说,宏观经济与微观经济也是相辅相成的。就我们医院内部来说,也是同样的道理。本文就结合经济学发展现状,对我们医院内部现有宏观经济与微观经济之间的关联性以及其之间的互偿性进行探究分析。  相似文献   

7.
区域经济增长机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春秀 《经济地理》1996,16(1):31-33,13
区域经济增长机制分析徐春秀(新疆师范大学地理系,乌鲁木齐830053)"区域经济是一国内某个特定地域范围内经济活动的总称。是介于宏观经济与微观经济之间的中观经济"。我们可以将一国宏观经济看成是一种更为复杂的区域经济,即宏观经济比区域经济增加了诸如国家...  相似文献   

8.
王征 《大陆桥视野》2013,(20):11-13
实际经济周期理论属于西方经济学中的经济自由流派。它突破了货币周期理论,把来自供给方面的技术冲击等意外真实冲击看做是经济波动的根源;认为经济波动不是对长期经济增长趋势的偏离,否定把宏观经济分为长期和短期的观点;坚持货币中性主张;反对政府的干预政策。它以正统的微观经济理论来说明宏观经济波动,改变了人们对经济周期的波动原因的理解,超越了货币主义和新古典宏观经济学,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新自由主义经济学的重大发展。  相似文献   

9.
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宏观经济学的各个分支学科都越来越重视寻找宏观理论的微观基础,从而引发了为宏观经济学寻找微观基础的潮流。主流经济学认为,宏观经济理论必须建立在新古典微观经济基础之上,即宏观经济分析必须与新古典模型的根本特征相一致;非主流经济学对传统意义上宏观经济学的微观经济基础之争持有很大的怀疑:凯恩斯宏观经济理论所基于的微观经济分析与新古典分析有着本质的不同;后凯恩斯主义者认为,真正需要的是微观经济学的宏观经济基础;演化经济理论主张微观基础争论的焦点是如何解释社会变迁。对当今微观基础问题争论的实质作一梳理,有助于我们了解和掌握宏观经济学体系的内在形成机理和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0.
常婕 《经济师》2007,23(7):32-32,34
马克思经济学没有明确的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之分,但马克思经济学却包含着丰富的宏观与微观经济的思想。在马克思经济学中宏观经济问题的分析与微观经济问题的分析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与西方经济学相比,马克思经济学微观经济分析方法具有鲜明的特色和科学的内涵。  相似文献   

11.
汪浩瀚 《财经研究》2005,31(10):86-94
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宏观经济学的各个分支学科都越来越重视寻找宏观经济理论的微观基础.主流经济学认为,宏观经济理论必须建立在与新古典模型的根本特征相一致的微观经济基础之上;非主流经济学对传统意义上宏观经济学的微观经济基础之争持有很大的怀疑;后凯恩斯主义者认为,真正需要的是微观经济学的宏观经济基础;演化经济理论主张微观基础解释的是社会变迁.文章在对当今微观基础问题争论进行梳理的基础上对宏观经济学体系的内在形成机理和变化趋势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12.
对经济学基础的思考是经济学方法论的主要内容 ,而对微观与宏观经济基础的构建一直是现代经济学发展最为活跃的领域之一 ,也是各宏观分支理论争论的焦点。自凯恩斯革命后 ,由于宏观经济学缺乏相应的微观经济基础 ,导致自 2 0世纪 6 0年代开始引发了为宏观经济学寻找微观基础的潮流 ;近些年来 ,又出现了尝试为微观经济建立宏观基础的后瓦尔拉斯宏观经济理论 ,这种新的理论试图超越微观基础 ,从而揭示现代各宏观经济理论纷争的实质  相似文献   

13.
论经济法调整对象的范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市场缺陷范围决定着经济法调整对象的范围。市场缺陷的实质是不能实现社资源的优化配置,其表现:市场配置在微观经济领域不能实现有序竞争,在中观经济领域不能优化产业结构和市场主体结构,不能实现地区、部门经济的协调发展,在宏观经济领域不能实现宏观经济的正常运行。经济法调整对象的范围就是政府弥补上述市场缺陷的全部行为。  相似文献   

14.
中观经济研究:增长极和区域经济发展理论的再思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中观经济或称区域经济介于宏观经济与微观经济之间。本文借鉴西方经济理论界的前沿性研究成果 ,重点探讨了经济增长极的理论特征 ,及其与区域经济发展理论的九点新进展 ,并结合中国具体国情提出了关于这一理论和相关政策的新思路 ,其中包括增长极定位新原则、非均衡协调发展区域经济发展政策、都市圈增长极发展战略、牛肚子战略的再思考 ,以及关于区域差异和协调发展问题的新建议  相似文献   

15.
县域经济属于区域经济范畴,但又具有行政区划色彩。县域经济众属于宏观经济,又包含着微观经济层面。县域经济兼有行政性和中观性两大特点。县域经济可定义为:以县级行政区划为地理空间,以县级政权为调控主体,以县城为中心、乡镇为纽带、农村为腹地的区域经济。[第一段]  相似文献   

16.
<正> 中观经济问题的概念在研究经济问题时,我们一般是把国民经济的问题说成是宏观经济问题,而把比较具体的甚至是很细小的经济问题说成是微观经济问题。其实,宏观经济与微观经济是相对而言,是相比较而存在的。例如,某一个企业的经济问题,和整个国民经济问题比较,当然是属于微观经济问题。但是,一个部门的经济问题,一个地区的经济问题,或者是外国学者所说的某一个大的集团经济,它们和某一个企业的经济问题相比,是比较大的经济问题,可以把它  相似文献   

17.
以构建广义虚拟经济的理论研究范式为目标,在综合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一条哲学--经济学--其他学科的研究路径.哲学作为其理论之"根",经济学是其理论的"主干",而其他学科则是其理论的"枝叶和花朵".文章的重点内容是在广义虚拟经济哲学基础上,构建广义虚拟经济的微观经济分析框架和宏观经济分析框架.  相似文献   

18.
常婕 《当代经济》2007,(1):77-78
马克思经济学没有明确的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之分,但马克思经济学却包含着丰富的宏观与微观经济的思想.与西方经济学相比,马克思经济学宏观经济分析方法具有鲜明的特色和科学的内涵.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介绍了现代经济对策的发展,并列举了厂商竞争模型和适度货币流通量的对策模型说明现代经济对策在微观经济和宏观经济中的不可替代作用。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与西方经济学国民收入理论比较的再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国民收入理论是宏观经济学的核心和基本理论分析框架。在国民收入理论上存在着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和西方宏观经济学两大理论体系,前者以马克思国民收入理论为核心,是马克思微观经济矛盾理论分析在国民经济整体发展中的逻辑发展和结论,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国民经济宏观分析的基本理论框架;后者则是以凯恩斯开创的宏观经济分析理论框架为最原始模式,形成了西方经济学中独立的宏观经济学体系。两大体系的国民收入理论,一方面具有一定的理论联系,另一方面又具有一定的差别。通过对其一致性和分歧性的分析,有助于把握两大理论体系的发展走向,更好地发展与创新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