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琴 《金卡工程》2009,13(6):53-53
本文从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与完善我国法律监督的客观要求入手,分析检察机关提起民事公诉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2.
张艳斐 《金卡工程》2009,13(8):18-19
建立民事公益诉讼制度首先要解决原告资格的问题,即谁能代表国家和社会公众提起民事公益诉讼。检察机关因其代表公益的特性,提起民事公益诉讼不仅有法理基础,更有现实依据予以支撑。检察机关是提起民事公益诉讼的恰当主体,在提起民事公益诉讼时应处于一般原告的地位。  相似文献   

3.
杨涛 《金卡工程》2010,14(2):217-217
民事公益诉讼对保障公众民事权益,提高社会法治水平具有极大的意义,近年来,个人提起民事公益诉讼的案件时有发生,与此同时,个人提起民事公益诉讼却遭遇到法律和现实的困境,本文试对个人提起民:事公益诉讼的可行Ii生及相关制度的建立相关问题发表笔者的一些观点。  相似文献   

4.
徐明育 《金卡工程》2010,14(11):73-73
当前是否赋予检察机关民事公诉权学界存在较大的争议,主要体现在检察机关是否是适格的民事诉讼当事人、民事公诉与民事处分权原则是否相冲突、民事公诉是否与当事人诉讼权利平等相悖等方面。而实际上,赋予检察机关民事公诉权具有坚实的理论与现实依据,有着宪法和程序法的基础,符合民事诉讼的目的、符合诉权的理论和世界各国的通例。但是,并不是所有的民事案件检察机关都能提起公诉,必须进行适当的限定。  相似文献   

5.
赵卫华 《金卡工程》2010,14(8):26-27
近年来,侵害公共利益的事件频发,由于部分当事人不积极起诉,导致国家和社会公益受到严重损失。检察机关作为国家法律监督机关,在一定条件下,有必要主动追究违法者的民事责任,也具备相应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6.
吴灿烂 《金卡工程》2010,14(8):151-151
一、民事执行检察监督的法理依据(一)宪法依据。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宪法是分析检察机关地位和性质的基本依据,也是确立检察机关对民事执行进行监督的最高依据和最终依据。我国宪法第一百二十九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检察院是国家的法律监督机关"。在宪法的基础上,我国的三大诉讼法均规定了检察机关的法律监督原则,由此可见,  相似文献   

7.
刘洋 《金卡工程》2010,14(11):195-196
在当前法律制度中,法院民事调解书作为与判决、裁定一样具有确定力和执行力的法律文书,但是却不具备可以申请再审的监督机制,使民事调解这一法院职权行为出现了监督上的"真空"。本文试对这一问题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发挥检察机关职能作用,解决这一问题的观点。  相似文献   

8.
孙明靖 《金卡工程》2008,12(12):40-40
民事公益诉讼是近年来在我国出现的新的法律现象,引发了学术界和实践部门的广泛关注.民事公益诉讼是与行政公益诉讼共存的公益诉讼制度,虽然二者之间存在诸多差异,但由于民事关系与行政关系的交叉和重叠,二者在解决公共利益保护问题上有不少交叉和重合,二者共同促进了保护公共利益诉讼机制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建立纳税人公益诉讼制度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行政公益诉讼可以使人民参加国家事务管理与监督的法律权利得到实现。从财税领域来看,行政公益诉讼表现为纳税人公益诉讼,是由纳税人以其纳税人身份提起请求禁止财政公共资金违法支出、行政机关违法行为的诉讼,以使公共利益免受侵害。  相似文献   

10.
反垄断法中虽然建立了反垄断损害赔偿制度,但仅仅规定了民事责任,而反垄断法的公法性质决定了其与民事损害赔偿之间的差异,因而不能仅依据民法来主张反垄断法损害赔偿。纵观多数国家的反垄断法,绝大部分是以行政处罚、民事赔偿、刑事制裁三管齐下的方式对垄断行为进行全方位的规制,但是,垄断行为直接侵害了自由、公平的市场竞争秩序,损害了整体经济利益、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因此,我国反垄断法应当设置具有震慑作用的刑事惩罚性制裁措施,与民事责任制度相互补充。  相似文献   

11.
赵均利 《金卡工程》2010,14(10):90-90
民事判决、裁定"执行难"、"执行乱"问题,成为社会广泛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使司法权成受到损害,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得不到应有保护。为此,探讨检察机关在民事执行中如何发挥法律监督作用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12.
阙贵长 《金卡工程》2010,14(10):43-44
民事强制执行是直接实现法院、仲裁机构以及其他机构生效法律文书公平正义的过程,它关系到当事人的现实利益。作为民事强制执行唯一主体的人民法院也就成为各方当事人竞相博弈的利益主体,难免会产生民事强制执行过程中的各式各样腐败现象。因此,人民检察院面对这种民事强制执行过程中的腐败局面,应该履行法律监督职责,依法进行检察监督,防止违法执行或者执行不力的"执行乱",确保民事强制执行依法落实到位。  相似文献   

13.
吴潇 《金卡工程》2009,13(8):87-87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损害不特定多数人利益的现象时有发生,民事公益诉讼已经越来越频繁的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而我国法律并没有明确规定民事公益诉讼。本文就民事公益诉讼制度的构建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4.
金春 《当代金融研究》2018,2018(4):110-120
解释方法论在日本民诉法研究中并不是显著的命题。长期以来,日本民诉法解释并不特别重视法律条文和立法者本意,解释方法论遵循的主要是利益衡量论,近年始有学者对它提出批判。日本民诉法解释方法论选择既源于民事诉讼法的目的被定位于纠纷解决,也与战后比较法研究中利益衡量论的引入有关。日本民诉法利益衡量论有别于民法中的利益衡量论,也有别于受德国法影响的亲实体法解释方法论,这种方法论并不局限于衡量或分配原被告之间的财产或价值,更多地蕴含了对作为制度利用者的当事人的便利、 制度运营者的公共利益、民事诉讼程序的动态发展等要素的考量。  相似文献   

15.
关燕敏 《金卡工程》2009,13(5):73-73
行政公益诉讼是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对行政机关行使职权侵害国家利益或社会公共利益的行为提起的行政诉讼。由于我国实行的诉讼费用预收制度和行政公益诉讼的诉讼费用高昂,大大削弱了当事人提起行政公益诉讼的积极性。有鉴于此,笔者考虑是否可以借鉴印度的书信管辖权制度,并结合我国已有的信访制度,在我国建立行政公益诉讼的书信审理程序,为社会上的弱势群体提供行政公益诉讼的一种新途径。  相似文献   

16.
在民事裁判执行的司法实践中,"执行难"、"执行乱"是一个长期存在的问题,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检察监督制度的缺失.检察机关作为宪法赋予法律监督机关,有责任和义务对法院执行工作进行监督,但是民事诉讼法的相关条文却未作明确规定,现实状况也不尽人意.本文从民事执行监督的存在的依据入手,分析了该制度存在的必要性,同时也对该制度的...  相似文献   

17.
向凯雄 《金卡工程》2009,13(10):51-51
行政公诉是由检察机关提起的行政诉讼,它不同于普通的行政诉讼,也区别于行政公益诉讼.行政公诉的爱案范围是构建行政公诉制度的核心和焦点问题,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在于如何界定公共利益,行政公诉中的公共利益并不是一个有固定含义和界限的概念,而是开发的动态的概念.  相似文献   

18.
部门利益集团利益、国家机关自身利益与公共利益一定要区别开来按一般理解,公共利益事关国家的重大社会安全或经济利益。近年来,国内各级政府对私人财产的征用主要发生在房地产拆迁领域,征用对象为土地使用权及其房产,其法定理由均为“社会公共利益需要”,并可找到相应的法律依  相似文献   

19.
民事执行程序性救济,是民事执行救济制度的类型之一,世界上许多国家和地区的立法中对其均有规定,我国2007年《民事诉讼法》将民事执行救济制度作为修改的重点,其增设了对程序事项的救济,但仍有诸多不够详尽、完善之处。实践中,执行难,执行乱的现实依然没有得到彻底的解决,民事执行救济落实得不到位。为此,本文在探讨了民事执行程序性救济的基本理论,分析了我国现行民事执行程序性救济制度的现状和不足之后,提出我国民事执行程序性救济制度的完善设想。  相似文献   

20.
一、公序良俗公序良俗,是公共秩序与善良风俗的合称,指民事主体实施民事法律行为时应当尊重社会公德,不得违反公共秩序和善良风俗,不得损害国家和社会的根本利益(林宝清,2006)。这一原则的意义在于使保险法并不与社会公德相冲突,以更好地保护保险当事人双方的利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