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3 毫秒
1.
<正> 指环虫是单殖吸虫的代表种类,属单后盘目,指环虫科,指环虫属。这一属的种类很多,对养殖鱼类有一定危害性的种类有:鳃片指环虫、鲩指环虫、鳙指环虫、鲢指环虫及坏鳃指环虫,它们主要寄生于  相似文献   

2.
<正> 欧鳗寄生拟指环虫是多年来困扰养殖者的主要病害之一。养殖过程中,防治拟指环虫一般采用甲苯咪唑及其类似物制剂,由于虫体耐药性的产生,各养殖者不断提高药物使用剂量来达到驱虫的目的。但随着药物剂量的提高,对鱼体产生的副作用增强,驱虫后易导致其它疾病的继发,严重者导致中毒现象的发生。为此,我们通过几年来的试验,总结出几种有效的防治方法和驱虫中应遵守的用药程序和注意事项,供养殖者参考。  相似文献   

3.
大黄鱼瓣体虫病的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闽东是全国最大的大黄鱼育苗和养殖基地,随着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病害的发生日益频繁。瓣体虫病作为大黄鱼苗种阶段的主要疾病之一,其发病具有隐蔽性,蔓延迅速,  相似文献   

4.
<正> 1、症状和诊断 前者病鱼体色发黑,漂浮在岸边,头顶和嘴的周围发白,严重时发生腐烂,且常常发生于鱼苗和夏花初期阶段。后者,有三种特例,症状与前者极为相似,一为孵化桶或孵化缸中的鱼苗被大量车轮虫寄生时,嘴在水面呼吸,呈白头白嘴状;二为饲养十多天的鱼苗被大量车轮虫寄生时,鱼成群绕池边狂游呈跑马状;三为黑仔鳗被大量车  相似文献   

5.
<正> 用生姜、辣椒粉治疗鱼类小瓜虫病属于中草药治鱼病。具体操作是:每亩水面用2公斤鲜生姜和0.5公斤鲜辣粉(辣椒粉)。生姜切成碎片,与鲜辣粉混合在水中煮沸20—30分钟即可使用。一般煮沸液10公斤左右。兑水至50公斤,连渣在内全池  相似文献   

6.
<正>鱼波豆虫对鳗鲡的危害不容忽视,该寄生虫主要寄生在鳗鲡的鳃上及体表上,大量寄生后,会严重影响鳗鲡的正常摄食,并导致鳗鲡死亡。现将该寄生虫的防治方法介绍如下,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正> 野鲤碘泡虫属于粘孢子虫类,由于其孢子具有几丁质壳片,杀死它具有一定难度,粘孢子虫病的治疗目前无理想的方法,有些种类(如眩晕病)还是口岸检疫对象,有些种类虽不引起大批鱼死亡,但使鱼完全丧失食用价值,因此,我们应采取积极预防措施,防止此类病的发生。 野鲤碘泡虫病的主要症状:它寄生于鲤  相似文献   

8.
<正> 鳗鱼小瓜虫病又称白点病,是由多子小瓜虫寄生于鳗鱼体表或鳃部引起的,病鳗的鳃、体麦、鳍上可见许多直径0.1—0.2毫米的白点,体表粘液增多,食欲减退、鱼体消瘦、游动迟缓,常浮于水面或靠近池  相似文献   

9.
<正> 小瓜虫病是一种流行广、危害较大的原虫病,能寄生于各种年龄的鱼身上,尤以不流动的小水体、高密度养殖的幼鱼及观赏性鱼类较为严重,常引起大批死亡,我们利用辣椒、生姜煎煮泼洒治愈了二例此病,现将治疗情况介绍如下:一、草鱼成鱼池的治疗情况2001年6月28日,抚化湖西岸精养塘发生此病。两口池塘,面积分别为0.5亩、1亩、水深1.8米,两池相连、相通,东临抚化湖,且用铁栏栅与湖水相隔,水质清爽,注排水方便,水  相似文献   

10.
<正> 小瓜虫(Ichthyophthiriasis multifliis)寄生于鱼的鳃、体表,其胞囊呈白色,故小瓜虫病又称为白点病。小瓜虫病对饲养鱼类的危害主要在鱼种阶段,长江流域一带的流行季节在4-6月(水温15℃-25℃),发病后若不及时治疗,鱼种死亡率可达60%-70%,严重时达80%-90%。用硫酸铜杀灭小瓜虫,国内  相似文献   

11.
正2015年5-7月,我县发生了比较严重的鱼类病害,在笔者接诊的许多病例中,草鱼、鲫鱼等指环虫病、车轮虫病和烂鳃病并发病的病例尤其多,这些病例的每口池塘面积1-6亩,平均每口池塘每天死鱼30-120尾不等,从发病到基本治愈的时间均在半个月以上,给养殖户造成了较大的损失。在笔者诊治的多个  相似文献   

12.
<正> 一、病原 为鲤长棘吻虫,属长棘吻科,寄生于鲤鱼肠中。雌虫长19—28mm,雄虫为8.4—11.5mm。吻细长能伸缩,生有吻钩12纵行,每行有吻钩20—22个,腹面的吻钩大于背面的。身体前部狭窄,形如颈,外披长刺,体刺排列不规则,吻鞘细长,吻腺极长,盘转曲折,几乎布满身体前部的空间。雄虫精  相似文献   

13.
<正> 去年,我省几家养鳗场新投放的欧鳗苗种,先后遭受斜管虫的侵袭。斜管虫寄生于欧鳗体上,未见报道,养殖户对该寄生虫病的症状及防治方法不甚了解,延误了治疗时间,造成很大损失。在此将斜管虫的发生情况及防治方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4.
<正> 2000年4月上旬,我县咸村镇吴家洋村十几口自然流水养鱼池同时发生鱼病,当地养鱼户用生石灰、敌百虫泼洒均未见疗效,且病情愈重,开始出现死鱼。4月6日笔者应邀前往诊治,发现病鱼多浮于水面,鱼体消瘦,行动迟缓,体表、鳍条和鳃上有许多小白点,通过镜检,确诊为小瓜虫病。笔者就地取  相似文献   

15.
<正>小龙虾的聚缩虫病是常见的、危害较大的虾病,它感染速度快,几天之内便可使池中的小龙虾绝大部分感染,如不及时防治,甚至会引起细菌感染,继而发生死亡。聚缩虫病病原为聚缩虫,病虾往往在脱壳过程中死亡,幼体、成虾均可发生,对幼虾危害较严重。  相似文献   

16.
<正> 2001年8月宿州市三八渔场的一垂钓塘的草鱼发生一种怪病。鱼体的皮肤、鳃和口腔内附着大量的毛茸茸,像纤毛状的东西,让垂钓者望而生畏,严重地影响了垂钓生意。经检查,我们认为附着在草鱼身上的东西是舌杯虫,通过几天治疗,虫体逐渐消失,鱼病得到治愈。  相似文献   

17.
牛焦虫是养牛行业常见的虫病,这种牛病在发生后经常会导致牛出现贫血和溶血,造成牛群大面积感染,从而给养牛户造成严重经济损失.本文从牛焦虫病的病因、特点进行探讨,总结针对牛焦虫病的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8.
小瓜虫病又称“白点病”,对鱼类的危害无严格的种群、年龄选择性,分布广,尤以不流动的小水体,高密度养殖的幼鱼(其中以无鳞鱼为甚)及观赏性鱼类严重,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均较高。  相似文献   

19.
《渔业致富指南》2001,(7):58-59
<正> 鳗鲡拟指环虫病是近年来鳗鱼养殖的严重病害之一,尤以欧鳗更加突出,它不仅直接破坏鳗鳃丝的结构,发生继发性病毒、病菌感染炎症,还蔓延整个鳗鱼群体,造成严重损失。  相似文献   

20.
<正>6月是"大麦黄"鱼病的流行季节。通过黄州区各乡镇办水产服务中心技术员调查分析,当前,渔业生产正面临花白鲢、鳊鱼的出血病,草鱼的车轮虫病、指环虫病及烂鳃病局部大流行风险"即两虫两病",严重威胁渔业生产安全。一、目前现状根据各地调查,从5月10日至今,因"两虫两病"引起鱼苗死亡的,少的一口鱼池每天有20~50尾左右,多的有100多尾,并呈上升趋势,范围大、流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