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党的十八大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五位一体"战略发展布局.面对目前复杂严峻的环境污染形势,发展绿色低碳能源成为一项重要的课题.近年来新能源汽车在世界范围内快速崛起,已经成为主要汽车强国研发及推广应用的重点.鉴于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起步较晚、发展基础薄弱,政府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扶植发展新能源汽车的产业政策.本文基于博弈论的视角,分析了政府、消费者和汽车生产企业三方之间的博弈均衡结果,通过分析各方行为成因,试对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政策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2.
如果说2009年是新能源汽车预热年,那2010年必将是新能源汽车发展年.的确,从<关于开展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工作试点工作的通知>到<关于开展私人购买新能源汽车补贴试点的通知>,政府已经将发展新能源汽车提升到国家战略高度.这必将刺激新能源汽车稳步发展,实现新能源汽车产业化目标.但政策的出台究竟能否真正落实,新能源汽车能不能分享到政府采购公务车这块大蛋糕?<经济>记者带着疑问采访了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乘用车营销公司相关负责人(以下简称负责人).  相似文献   

3.
崔玲 《经济》2011,(5):62-64
新能源汽车将成为中国自主品牌汽车的主要发力点,国家将大力支持新能源汽车发展,掌握核心技术话语权在中国汽车产业的"十二五"规划中,新能源汽车被列为汽车行业今后5年发展的重中之重。作为国家节能  相似文献   

4.
胡磊鑫 《新经济》2014,(26):20-22
新能源汽车是绿色经济发展的方向之一,也是我国政府着力打造新能源发展战略的有机组成部分。目前大部分研究都在对新能源汽车理论上的一些分析,没有从微观方面做深入研究。本文从整个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出发,通过对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上、中、下游的分析,提出新能源汽车发展改善之举,期许能对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做出绵薄之力。  相似文献   

5.
"十二五"收官之年,在诸多扶持政策的共振之下,我国新能源汽车销售量大幅增长.但在欣喜中也透出隐忧,有专家指出,如果没了政策扶持,这种强劲势头还能保持吗?寻找拉动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内生动力,日益成为培育这一新兴产业的紧迫任务.  相似文献   

6.
《经济师》2019,(2)
新能源汽车具有无污染、低噪声及节约能源等诸多优点,在我国推广多年,且国家的优惠福利政策不断,但其在我国的发展却并不明显。我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还不完善,例如目标市场的不明确,存在诸多制约因素等问题。但作为汽车"新四化"的大趋势,新能源汽车的市场及发展前景都很可观。为了解决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的弊端,文章提出了三点建议:制定统一的新能源汽车行业标准、完善新能源汽车的政策扶持制度、利用网络宣传新能源汽车以及政策。  相似文献   

7.
一直在"襁褓"中等待的新能源汽车终于获准"上路"了. 2007年11月1日,国家发改委发布的<新能源汽车生产准入管理规则>(以下简称<规则>)开始正式实施.<规则>分为总则、新能源汽车分类及管理方式、新能源汽车生产资格、生产企业及产品管理和附则五个部分,分别对新能源汽车的定义、分类、生产企业资质、生产准入条件以及申报要求等作了具体的规定.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新能源汽车的市场现状开始,利用营销中市场的概念和SWOT分析法,阐述和分析了海口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前景,阐明了海口新能源汽车还属于产品的导入期,并建议"先公后私"引入新能源汽车等观点.  相似文献   

9.
甄子健,工学博士,多年从事汽车设计、制造相关技术创新工作.2001年开始参与科技部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相关重大科技项目的管理,现任885计划节能与新能源汽车重大项目办公室副主任.曾参加<"十五"电动汽车重大科技专项可行性论证报告>,<"十一五"863计划节能与新能源汽车重大项目实施方案>、<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财政补助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等科技规划与政策的研究编制工作.  相似文献   

10.
后危机时代我国发展新能源汽车的SWOT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能源汽车是当今世界汽车工业发展的方向.在后危机时代,世界汽车工业开始调整产业结构并踏上振兴之路,这也是我国汽车工业实现健康、快速、持续发展的关键时刻.从后危机时代我国发展新能源汽车是低碳必然选择和能源现实选择出发,通过SWOT分析表明我国发展新能源汽车优势与劣势并存,机遇与威胁同在.在此基础上,提出后危机时代我国发展新能源汽车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1.
新能源汽车技术研发:我们还有很多事情要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 "新能源汽车"这个词变得炙手可热起来,企业在说,专家在谈,媒体上更是铺天盖地的新能源汽车信息.混合动力汽车、纯电动车、燃料电池汽车……这些近来的高频词汇让很多人犯起了迷糊--新能源汽车到底是怎么加速?  相似文献   

12.
《经济师》2017,(7)
目前,世界各国都在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我国更是将其列入到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中。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是我国减少石油消耗和降低二氧化碳排放的重要举措之一,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对其发展高度关注,陆续出台了各种扶持培育政策,为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营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近年来,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在行业标准、产业联盟、企业布局、技术研发等方面也取得了明显进展,有望肩负起中国汽车工业"弯道超车"的历史重任。近几年,我国陆续出台了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以及私人消费补贴的相关政策,并在不断扩大试点的范围。在政策的支持下,我国新能源汽车消费市场开始启动,电动汽车基础设施建设也得到了初步发展,部分城市已经形成了网络雏形。新能源汽车的私人消费是业界普遍关心的一个问题,从未来的趋势来看,选择新能源汽车的消费者会越来越多,因为不论从技术、成本还是驾驶体验方面,都会越来越好。然而,新能源汽车的购置成本较高,而且比传统汽车要高很多,目前政府要靠补贴才能使新能源汽车的购置成本看起来有竞争力,这已经成为制约新能源汽车发展的重大瓶颈。在普及新能源汽车环节发挥互联网金融的助力,将极快提升新能源汽车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熊勇清  王溪 《财经研究》2021,47(7):48-62
市场需求对于促进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创新发展至关重要,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需求主要包括"政府采购""商业运营"和"私人乘用"三类.文章基于2007—2019年中国新能源汽车板块上市公司的面板数据,运用倾向得分匹配法分析了三类市场需求对于新能源车企技术创新的激励效应及作用机制.分析结果表明:①三类需求对车企的技术创新均存在激励作用,但其激励效果存在时滞性与差异性,不同阶段由不同的市场需求发挥创新激励主导作用.②新能源汽车市场需求主要通过集聚效应与竞争效应机制影响新能源汽车市场竞争与配套基础设施建设,进而影响车企的技术创新.③政商关联会通过影响竞争效应和集聚效应来调节新能源汽车市场需求的激励效应,且不同的政商关联程度对需求创新激励机制的影响也存在差异.文章的研究在统筹协调三类需求、发挥好需求创新激励的竞争效应与集聚效应、实现市场主导与政府调控的有机结合等方面有着重要的政策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4.
在国务院通过的汽车产业振兴规划中,提出要实施新能源汽车战略,支持节能和新能源汽车在大中城市示范推广.在产业振兴规划的带动下,吉林省的新能源汽车发展驶入了快车道,一批新能源汽车产业项目加速推进.  相似文献   

15.
张厚明 《经济纵横》2021,(10):70-76
由于延长相关补贴免税政策和出台促进汽车消费等多项举措,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呈现全面复苏态势,但自主品牌新能源车销量下滑、产业短板突出、政策体系不完善及消费和使用环境不佳等问题仍待解决.在新一轮科技革命驱动新能源汽车产业发生深刻变革的背景下,为促进产业发展,应提高本土车企的市场竞争力和品牌影响力,维护国内产业链供应链的安全稳定,提高产业政策的灵活性适应性,不断优化消费和使用环境,推进新能源汽车数字化转型,实施质量品牌发展战略,加强新能源汽车产业人才队伍建设,建立完善鼓励企业"走出去"的政策体系.  相似文献   

16.
本文分析了新能源汽车市场推广的阻碍因素.从政府角度入手.提出解决方案,加快新能源汽车的市场推广,促进新能源汽车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始于21世纪初.新能源汽车作为国家重点支持的新兴产业,历经十余年,无论是从技术,还是从产业化进程来看,目前都不是十分成熟,消费短期内可能很难显著增长.尽管政府出台一系列鼓励政策对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来说是一个重要机会,但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推广仍然进展缓慢.本文主要以北京地区新能源汽车(主要是商用轿车)为研究对象,实地考察新能源汽车的销售情况和与政府的协商状况,同时用计量经济学的方法研究影响电动汽车购买的因素,对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推广进展缓慢的主要原因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对新能源汽车未来的发展作出合理展望.  相似文献   

18.
《新经济导刊》2013,(6):32-35
面临日益严峻的能源和环境压力,大力推进节能和新能源汽车将是必由之路。在节能和新能源汽车发展上,尽管去年《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确定了"纯电驱动"技术路线,政府也出台了包括财政补贴在内的许多优惠政策来促进推广,但电动汽车产业发展依然缓慢。同时,关于技术路线和政策补贴的争议一直不断。日前,有消息人士证实,中国节能与新能源汽车  相似文献   

19.
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尚处于发展初期,在不断完善技术、优化商业模式的同时,有效引导消费者的利益认知也是新能源汽车市场发展的关键所在。企业的营销信息是消费者了解产品的重要途径,因此,营销信息对新能源汽车采用意愿的影响机制研究十分必要。文章运用心理学实验的方法,设计以新能源汽车利益诉求为主要信息的实验材料,引入自我建构这一心理变量,探究不同信息框架和社会距离框架对个体新能源汽车采用意愿的影响,最终对217个被试者数据进行方差分析和均值差异性检验。研究结果表明:独立自我建构的个体在"促进"信息框架下的采用意愿更强,关联自我建构的个体在"防御"信息框架下的采用意愿更强,当材料强调"利社会—防御"时关联自我建构的个体采用意愿最强。最后,基于研究结果为新能源汽车的营销推广实践工作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20.
目前,全球矿产资源紧缺,环境污染严重,新能源汽车的出现与广泛应用能够有效解决这些问题,本文针对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现状,提出了一些促进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化发展的措施,希望我国在新能源汽车发展的过程中,能够抓住发展机遇,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获得领先地位,促进我国综合国力的提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