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武汉城市圈旅游产品开发存在着无序开发、重复建设、各自为阵、结构单一、通达性差及旅游商品开发不足等问题,本文据此提出了"互惠互利,整合多赢"、"差别战略,优势互补"等六大一体化开发战略思路,并提出了横向联合、纵向组合及分区布局等布局方案及对策。串联型、组合型、结构型及精品型旅游线路组织体现了旅游线路设计一体化的核心思想即线路互联对接。在旅游产品开发一体化研究中,也要关注旅游商品开发的一体化进程。  相似文献   

2.
太原旅游区旅游流空间结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把握旅游流运动规律有利于区域旅游产品开发方向的确定和线路合理组织。本文运用行为地理学相关概念和理论,采用实证分析和数理统计相结合的方法,对太原旅游区旅游流运动规律和空间结构进行了刻画和测度。结果显示,研究区内旅游流空间结构较不均衡,基尼系数高达0.4,游客对南端旅游产品往往表现出明显的整体偏好,本文将对这种状况形成的机理和应对策略进行阐释与描述。  相似文献   

3.
武汉城市圈经济一体化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济一体化是指多个行政区经济在体制上组合成为更大规模的经济共同体。城市圈基于各城市间较为紧密的地理与经济联系,更具有一体化的比较优势。武汉城市圈是长江中游最重要的城市群之一,是湖北经济和中部发展的最具潜力的核心区域。因此,武汉城市圈经济一体化发展具有巨大的现实经济意义和长远战略意义。结合城市圈的区位和资源优势,针对一体化面临的障碍,探索一体化的出路就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4.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市与区域发展的重要趋势,是以大城市为核心的城市经济圈的迅速崛起.本文从武汉城市圈的基本概况入手,从武汉城市圈所具备的资源禀赋优势、区位优势、产业优势的角度,分析武汉城市圈产业升级的可行性,并据此提出产业转型升级的具体思路.  相似文献   

5.
本文运用2000~2007年间的统计数据,采用SP指数并结合集中度指标,对武汉城市圈制造业行业专业化程度进行了详细测度。研究结果表明:城市圈制造业整体上趋于集中,而从考察的19个行业看,趋于集中和分散的行业数大体相当;进一步分析行业类型发现,空间趋于分散的大多为资源性和低技术行业,而绝大多数中高技术行业集聚明显。同时,从2007年的横截面SP指数和集中度值都可以发现,中高技术行业在空间上更为集中,而资源性和低技术行业则相对分散;考察行业在各城市的分布可以发现,整体上武汉、黄石、黄冈和孝感4市行业集聚较为明显,并且从行业的技术含量分类看,城市圈形成了以武汉等4市为中心,另外5市为外围的制造业中心-外围空间结构。  相似文献   

6.
武汉城市圈发展的SWOT分析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武汉城市圈属于我国中部地区的城市圈之一,也是我国内陆地区重要的经济增长极之一。随着我国中部崛起战略的实施,武汉城市圈的地位越来越突出。文章对武汉城市圈发展的优势、劣势、机遇和挑战(SWOT)进行分析和探讨,并对其未来的发展提出了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7.
武汉要成为我国中部地区的中心城市,必须高度重视武汉城市圈产业集群建设与发展.针对当前圈内产业集群发展现状,应加强规划协调,重视机制、体制改革,抓好科技创新,做好区域生态环境建设及资源整合,以实现湖北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8.
武汉城市圈金融生态建设应致力于建立统一健康的金融市场,使得金融市场上形成的价格信号能够准确地反映整个市场资金的供求状况.最终实现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金融市场需要发展不同期限、不同种类的金融工具.发展不同流动性、收益性和风险性的金融工具,既要有原生的金融工具如股票、债券等,还需要各种衍生的金融工具,如远期、期货、期权、互换等。因此,武汉城市圈金融市场发展除了需要有宏观领域的对策措施以外。还必须通过一系列具体的微观对策措施进行落实。  相似文献   

9.
武汉城市圈农业与农村的可持续发展,是实现两型社会建设目标的根本保证.本文从农业风险的基本含义出发,借助其他学者的研究,以充分的数据论证分析武汉城市圈农业风险的形成原因,以及应对农业风险最有效的保险策略:第一,政府全力以赴推动农业保险发展;第二,尽快出台地方农业保险规章条例;第三,吸收社会资本创建地方农业保险公司;第四,构建特大灾害风险管理体系;第五,不断拓展农业保险新产品促进两型农业发展.  相似文献   

10.
大学毕业生就业与创业是一项系统工程.武汉城市圈大学生就业与创业关系到武汉市"两型社会"建设的大局,关系到社会的和谐与稳定,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需要引起全社会的高度重视.本文以武汉城市圈独立学院大学生创业问题为研究对象,分析武汉城市圈大学创业环境及其影响大学生创业因素,评介武汉城市圈独立学院大学生创业发展模式,寻求建立武汉城市圈独立学院大学生创业机制的新思路,进而提出完善武汉城市圈独立学院大学生创业发展外部环境的对策.  相似文献   

11.
游客空间流动规律有利于区域旅游合作和区域旅游线路组织。在实地调查的基础上,运用行为地理学相关概念和理论,结合数理统计分析,总结了太白山景区游客空间流动规律,并给出了优化建议。研究结果显示,公园游客中有76.5%以西安为中心依托城市,52.6%选择共同游玩法门寺,41.6%游玩后直接返回,旅游流空间结构不均衡。  相似文献   

12.
建设“两型社会”的基本要求与服务业的内在特征具有相容性,发展服务业是推动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的有效途径。当前武汉城市圈服务业总体上发展规模不大、水平不高,制约着“两型社会”建设的持续推进。必须从完善政策环境、实现梯次发展、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和城镇化进程等方面,加大城市圈服务业发展力度。  相似文献   

13.
采用希芬达尔-希斯曼指数(HHI)、聚类分析及波动周期理论,对1990~2003年间桂林入境旅游客源市场结构的演变趋势进行了研究,得出以下规律:桂林入境旅游客源市场呈现波动起伏的发展周期,但稳定性逐渐增强;各入境客源市场特征存在一定的相似性和差异性;入境客源市场集中程度逐渐降低,入境旅游客源细分市场的数量不断增加,且入境客源细分市场之间占有的市场份额差距加大。根据演变规律,提出了深层次开发桂林入境旅游客源市场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武汉市入境旅游客源市场分析与开发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武汉作为中部地区的特大中心城市,拥有发展入境旅游的良好条件,但目前入境旅游发展水平较低,存在很多问题。选取1997-2008年武汉市入境旅游统计数据,对客源市场的年际变化、空间及消费结构特征进行分析,找出入境旅游市场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分级开发、加大促销力度、加强区域旅游合作和加强与港澳台地区经贸联系的具体对策,以加快武汉入境旅游发展。  相似文献   

15.
武汉环城游憩带旅游地类型与空间结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针对众多大中城市环城旅游带的形成的现象,采用旅游地空间离散指数、等距离线与空间结构分析等方法,分析了武汉环城游憩带内的190个旅游地类型及其空间结构特征。研究发现武汉环城游憩带内4种类型旅游地具有不同的空间分布规律和空间结构特征,旅游地功能结构仍以观光旅游为主,休闲度假为辅,旅游发展总体上处于粗放式开发阶段。该研究结论将为武汉周边旅游资源开发、市场促销和投资决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2010年来滇国内旅游流空间结构及其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2010年来滇国内旅游流相关指标统计为依据,借鉴“空间集聚指数”分析模型,探讨来滇国内旅游流在云南省16个州市及六大旅游区间的空间分布状态。得出了“来滇国内旅游流的空间分布具有不平衡性特征,其呈现为一种‘单核模式,,昆明构成了来滇国内旅游流空间集散的超级‘目的地’和‘中转站”的结论.认为“城市间的旅游经济联系强度是影响来滇国内旅游流空间分布的主导因素”。在此基础上,从“节点的开发”、“交通廊道的建设”、“区域间的旅游合作”3个方面提出优化来滇国内旅游流空间结构的具体策略。研究对于指导云南省旅游产业布局以及区域旅游合作、产品开发和营销策略的选择具有一定实践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国内外形势使我国旅游发展模式亟需转型,区域旅游竞合成为时代必然。区域旅游竞合以合理的空间结构为先导,我国区域旅游空间结构理论研究和应用尚处于初级阶段,其中以四种常见理论为主流。通过对旅游区域本质和表现形式及其内在关系的深刻解析,发现旅游区域的四维空间形态富有特殊性或个性,形成对“四理论”的尖锐质疑。“四理论”并未深入分析区域个性,其所适用的“区域”有特定的条件限制,故绝不能直接套用。  相似文献   

18.
旅游区域:对四种常见"区域旅游空间结构理论"的质疑初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国内外形势使我国旅游发展模式亟需转型,区域旅游竞合成为时代必然.区域旅游竞合以合理的空间结构为先导,我国区域旅游空间结构理论研究和应用尚处于初级阶段,其中以四种常见理论为主流.通过对旅游区域本质和表现形式及其内在关系的深刻解析,发现旅游区域的四维空间形态富有特殊性或个性,形成对"四理论"的尖锐质疑."四理论"并未深入分析区域个性,其所适用的"区域"有特定的条件限制,故绝不能直接套用.  相似文献   

19.
2013年是武汉市旅游经济运行与发展的关键一年。截至2013年12月底,武汉市全年共接待国内旅游人数为170221143人次,同比增长21.00%;旅游总收入16334018万元,同比增长20.70%。2013年武汉市发展速度竞争力居全国榜首,在全国15个副省级重点城市中,武汉市旅游综合竞争力排名第6位,旅游现实竞争力进入三甲,发展环境竞争力居中,总体处于第二梯队首位,华中区域旅游中心的地位进一步确立,向国家旅游中心城市发展的步伐进一步加快,同时也面临严峻的挑战。  相似文献   

20.
高铁可以大大缩短空间距离, 用时间去消灭空间.以四纵四横为主骨架的高速铁路网引领中国全面进入高铁时代, 正在打破中国区域空间格局.高铁沿线城市从区域中心城市转变节点城市; 资源要素从区域中心集聚转向高铁沿线集聚; 区域空间结构从“非均衡单中心” 向“均衡化多中心” 格局转变; 快速交通体系通过对时空的压缩正逐步改变传统的空间关系, 区域空间不再是地方空间而是流动空间.高速铁路改变区域空间结构, 推动资源要素区域内重新配置, 高速铁路是一把“双刃剑”.高铁时代, 区域发展需要找好自己的位置,发挥自身优势, 形成一个错位竞争的格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